-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20250506野狐杂谈自此始 -- 夜如何其
我发现我也是碎片化阅读了。
唯一好处,就是发现个热点话题,我就喜欢查查事情的背景。
有时就和我当初写作,不一会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
搂草打兔子都不算,直接上树摸鸟蛋去了。
可怜我笨卓,可幸鸟之命运。
不过呢,我现在的确糊涂了。
老铁也有难处,话题限制越来越多。
咱也不捣乱了。
就野狐谈禅吧,也整理一下自己过去的话题,便于阅读。
野狐杂谈自此始。
再过段日子,我再改个名。
正在琢磨如何雅俗共赏。
圈定几个字,作为研究基础:
狐忽胡呼乎。
当发生一件事后,复盘会说很多原因。
比如政治右摆,但还会摆回来。
再说,政治摆动是受经济变化影响的。
但这回看上去,这次摆动周期要比较长了。
一是欧美经济调整需要时间很长,说句比较明白的话,就是由奢入俭难。
二是AI的影响。
AI目前来看,可以减轻人工的压力。换句话说,释放了大量的劳动时间。
再推论一下,即使有劳动力错配,但对人工劳动的需求供应比是下降的。
人口有成为人口负担的趋势。
过去认为的代际生育2.1,可能太高了。
对欧美来说,过去依赖移民解决低端劳动力的政策发动机要死火了。
甚至有人认为移民已经有成为破坏欧美国家安定的趋势。
疫情前后,欧美都经历了移民潮的冲击,看样子似乎达成共识。
大规模移民有害无益。
这倒不是说不接受移民了,但是要挑选。
恐怕极端右翼选举人,也会看到这个趋势,各种极端选举口号过去被压制的要打开。
只是各国表现不同。
但这个状态,对中国比较有利,中国体量大,打不死,就不太会成为转移主要问题的大目标(小摩擦得不少)。
最后我捎点私货。
国内同学你要了解海华心态,不要光从种族上考虑,也要考虑结级因素。
海华这点的分布,既和国内不同,也和北美不同。
他在中间阶层的比例有个部分是萎缩的,形象比喻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在腰部左右各被啃了一口。
说句难听话,就是正常阶层的大多数在海华这里是少数派。
比如说平权法案,种族细分,也是意见不统一的。
只不过很多人不出声而已。
台湾人动作快,已经在美国从中国人这个选项里分出来了。
总共就不到30万人,几乎是最小的种族群体了,还有好几种母语,也不知道为啥这么折腾。
第一个观念很大改变,由中国必将遇到大麻烦,变成了中国可能真的能完成对西方的超越了。
但是都还是无法完全确定,50%
第二个就是对中国制造能力的赞美,中国真是社么都能造,就是粉碎机的意思。
不过我个人认为,老外这么宣传,不会是个好事。
对于乘用车市场,老外的理解非常深。
一是排外操作,特别是对韩国和美国产品。
二是电动车全领域的弯道超车。
老外认为,五年之内特斯拉就会在中国市场失败。
第三个对国人生活水平评价,北上深的同年龄段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远超出国人群。
唯一问题就是房屋负担。同时比较累。
能力水平远超同辈的海华和外国人,就别回去丢人现眼了。
第四个,对国内稳定的判断,大家都认为不会出事,根本没大事。
原因:
细节上,是国内监控无处不在,犯事太难。
社会结构设计上,退休金比较高,那些整天闲的没事,精力旺盛,没有顾虑的老年人不闹事,就没有人闹事。
第五个,是个负面看法。
现在国人,极其势利,不加掩饰,毫无礼貌。越来越像香港人。
交友的综合成本极高。
本人对此看法,持保留意见。
我坚决认为中国是文明礼仪的大国。
个别现象。
第六个,对孩子的教育。现在孩子开始不愿意出国留学,家长要求他们出来。
一是国内高考还是比较公平,真考不上。
二是年轻人没什么么机会在国内。国内似乎已经固化完成,很难出头。
第七个,海华开始考虑一个问题,自己辛辛苦苦地出来,不会自己的孩子孙子再辛苦地想办法回中国吧。
不过呢,也就是想想,前有车后有辙,不是华人独有的。
这也就是第一代移民才会有的想法。
而且他们也回不去,后辈们都落地生根了,回不去了。
---------------
西西河畔,青草依依,新亭对泣,终究是些老朽罢了。
我这段时间,一直非常郁闷。写点东西,消解情绪。
我这个人心思比较歪,我看事情,比如一些传奇和神话,就爱琢磨,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时该怎么操作。
想得多,做得少。
我读书不多,过去一直以为,鬼谷子是诸子百家之一。
后来看了看资料,才知道不是。
本篇用正史,不用传说,取用时间早的记载,不用后人的记载。
这个可以理解,古文一行字,后人能给你敷衍出几万字。
首先说鬼谷在现代什么地方?
由于文旅的需求,中国至少有三处争夺鬼谷所在地。
但实际上呢,都不是。
现在只能确认当时大致的方位。
确认依据一段历史记载,就是苏秦的兄弟苏代对秦王一段话。
秦王拿不定主意如何处置甘茂,既不想放他离开,又不愿意杀了他。
苏代建议把他安置到鬼谷。
不过甘遂还是跑了,秦王很看重他。
他的孙子甘罗很有名。
按照这段记载,苏代去过鬼谷学习,知道那个地方。
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出,跑不出去。
以此推断,这个地方在秦岭里面,秦楚交界的地方,甚至是楚国的故地。
这么来看,这个地方是个囚禁地。
按照历史记载,苏秦这帮学生学习的都是上层的屠龙技术。
被囚禁的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也大概是高级贵族和他的家臣,或者像甘茂这种人才。
人不为我用,则杀之之外,还有囚禁养起来的办法。
这些学生来去自由,来了就教,走了不追。
这说明这些人无法离开。
按照记载,鬼谷子面目有异,又被囚禁,大概率是得了麻疯病。
战国时期,除了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宫“这种学术机构,十分开放。
普通人学点真本事,非常不容易。
敢去这种偏僻地方求学,都是狠人。
主要应还在于,一个是经济虽然缓了,但终究还在增长,虽然它为了保就业快拼了老命了,但总归至少还稳着没有垮。一个是无与伦比的监管能力和控制能力,毕竟它自己就是这么起家的,门儿清,驾轻就熟。
如果说退休金,拿高额退休金的毕竟还是少数?且去年调医保时,不照样也要闹事吗。
真要出事,那就是经济真不行了,就业稳不住了的时候。短期看,还看不到。
实在让人读起来很难啊。估计是手机发帖,短帖还成,长的东西不可以等到回家时再放松地写?
还有其他人有同样感觉么?
再说我就是个变色龙,立场摇摆。
至于我这种结巴短句说话的风格,朋友们也都熟悉了。
他们都习惯成自然了,我匿名,他们都知道是隔壁阿城在作怪。
你一看北美这两个字,就知道这是北美北部国家的人写的了。
按照税后户均收入,加拿大在2021年,收入在53000到106000(底限翻倍)加币,就算基本盘了。依据是中位收入。大致相当于中位收入(税前)的75%-200%
大约合人民币26万到52万每年。
南方美国底限数字和加拿大差不多,不过汇率原因要高不少。高限是底限三倍。
大致上就是美国人分化更大,挣得更多。
中产阶级画像:
有自己的住宅。
有一辆家用汽车。
能省点钱,储蓄防老。
能有钱用于健康养生。
能闲钱做一次性的大额消费,比如旅游度假,看个演唱会体育比赛的。
有孩子的话,能花钱参加体育训练,学个乐器,补补课啥的。
中层上面,是上中层。
标准是收入再往上到23万加币左右
高收入的门槛1%,是50万以上,不按户算,按个人算。
显得不那麽高,给你点盼头。
从人数上来看,低收入户占人群大约30%。中产37%,中产以上剩下的份额。
这个数据其实很令人迷惑的,和人们的体验有点区别。
从房屋交易来看,人群有聚居,但社区平均收入超过中产上限的,少见。
要么是大家都喜欢混居,你邻居就是阔佬。
要么就是有钱人不喜欢买卖房子。
当然社区收入比较低的话,可能也有原因。
加拿大在特鲁多主持国政的九年内,陷入了失去的十年。
中位收入在某些年份还是下跌的。
考虑到通货膨胀,这十年加拿大人的实际购买力缩水极大。
中产在中位数收入定义下,含水量增加。
不过说明一下,中产没有官方定义,就是个社会学概念。
不知道按照这个标准,中位数税后可支配收入的75%-200%,中国是多少?
国内现在比国外富裕,至少大多数河友应该能达到和超过加拿大的中产标准了吧?
支撑这三十年好日子的是中国交的入场费.
现在旧游戏玩不下去了,大家自求多福吧.
作为日子还过的下去的一员,我念叨的就是"要文斗不要武斗",
同时考虑认真学习枪械使用.
我们家不会理财。
过去我还是财智理财软件记账的,后来软件升级,出国后不好用了。
主要还是没钱,不用理。
越是没钱,越想折腾,我和老婆就像竹篓里的螃蟹,互相扯后腿。
要按我的理财观念,发不了财,也吃不了亏,省心。
要按老婆的观念,能发点财,但会很糟心。
结局是每次重大决策,争吵之后,我们都采取了被证明后最坏的那个选项,夫妻打平!
当然,我们也有毫不后悔的共同决定:孩子的教育。
孩子上大学四年了。
高中同学中,最快完成本科学业的,只用了三年。是学习生物的,然后直接申请医学院继续进修。
四年毕业的也是一大堆,这些人学什么的都有,特点是中间都没进行实习,只是暑假打工。
加拿大最近的就业数据很好看,其实接近6成是大学生打暑期工所致。现在的数据已经完全不可以看,编造的痕迹越来越不掩饰。
还没毕业的也是一大堆。
原因主要是课没上完,或者是实习工作。我家儿子是参加实习的时间比较长。
实习有好处,甚至能在没毕业前,就能接到口头的君子奥佛。
这个也得感谢AI,AI完美简历编写软件让HR部门厌烦的同时,对实习生是个利好,至少能让HR有个保底选择。
这也是为啥我现在就能算账了。过了这个夏天,儿子就基本上自立,自己负担所有的大学费用了。
作为家长,我们的付出总账:
第一项房租,48月的房租,大约48000. 尽管赶上了新冠,我们还是坚持让他离家去大学里上课,不让他上网课。所以一点房钱也没省下来。他实习期间的临时房租我们负担一半,(包括在48000里)。
这个价格说实话,住的不好不坏,都是合租,但有自己的卫生间。(这个的房子好出租。不是高级的意思)
都是合租的,但租客是房东找的。基本上华人和华人留学生,这个没刻意,但是社会自然运行的结果。因为有独立卫生间,男女合租很普遍。但是现在的小孩基本上互不理睬,流动很快,家长都是瞎操心。
搬家也是常态,不过除去我出力跑腿比较麻烦外,小孩子倒是啥都经历过,都懂了。
第二项学费,这个倒没花多少,大约是四万左右,因为他实习期间,不用交学费。需要时上门网课,单交钱。
第三项生活费,这个没数。刚进大学花的多,后来他自己打工,就要的少了。大约给他了20000.
其他我们常去看他,给他补给,这些费用应该算我们自己的,是我们的情感需要。
也就是说,他上大学大概要花我们11万左右。
他在期间也挣不少钱。
大体上有:
第一,入学时,高中成绩好的奖励,忘了是1000,还是两千,肯定没超过2000.
第二,我老婆的工作福利,子女教育补助,但打入儿子的账户,算儿子的收入。每学期都得申请,还错过了一两回。大约能拿5000。
第三,学生贷款。现在利息高,不贷款白不贷。这些都得他自己还,就算有点不用还的部分,但也比较少。
第四,课余打工,大盖挣了2000,3000的样子。后来实习后,发现挣得少,还麻烦,就不去打工了,图个轻松。
第五,实习收入。他加薪很快,挣多少,不告诉我们。反正第一份工作,按小时算就比我多(我没本事,就这还保不住),刚结束的实习,已经超过我老婆。
我们家的账户也都让他看。
他良心发现,自己把学费交了。但家人一起吃饭,他依然拒绝付钱。
我老婆兴致勃勃地告诉他:妈妈要给你留点遗产!
儿子瞅了我一眼:算了吧!别把债务留给我就行了!
年纪大了,容易迷信,我现在也相信命运。
过去呢,国内老师的话术: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老外也有这一套: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好的一届。
儿子当年回来学给我听也只好笑笑。
万没想到,老师这次说了句实话。
我们家孩子上的并不是我们这里最好学校。
四所高中里也就是TOP3的第二梯队(但离家近)。
同学已经有三个人医学院录取了。
再说高中同学上大学学啥的都有,这个比例太惊人了,都不敢信。
你家儿子很好,既有亮相,还能力所能及。
第三,学生贷款。现在利息高,不贷款白不贷
这个是不是说错了?之前利息确实低,以后可能就一直要高利息了。
上学期间没有利息,没有信用审核,现在利率高,借到就是赚了。
工作后开始计算利息,但是可以抵税。
政府提供这个选项,就说明有福利性质的因素。
当然以后不上班,或者借的很多,还款慢,那就有可能转化为负担。
当初房价低的时候,很早以前,还有人用这个政策当成首付,买房解决住宿问题,并且分租,毕业卖房,最后一分钱不花上完大学。
个人看法,北美北墨算生活水平,应该一块兑一块算。我已经很多年没去过了,那时候汽油比北墨贵很多,一块兑一块的话别的物价其实差不多。看你上面的那个帖子,再次感叹大学学费比北墨低得太多了,对中产阶级往上爬一点,要好一点。还是要强调,这里是真正北美北墨的中产,不是有些人或者为了吹牛、或者为了梦中造反想象出来的中产。起码北墨的真正中产,生活现在还是不错的,你可以看看借老床之名冲国会山的那些人。
我说的是稳定下来的人,新移民情况不一样
毕竟是高税高福利国家,自己比别人多付出那么多,多得的钱一不小心一半以上就被政府拿走。进取心强的很多都在美国,两边跑也不难,这也不是什么新闻。我离加拿大不远,短期旅游去过好几次,挺喜欢这个国家。说实话,我心里加拿大东部我没去的那些省对我的吸引力要超过欧洲。
大家都说中国内卷,这是说人和人之间。其实,站在欧洲国家和加拿大角度,以国家为单位看,中国和美国这种国家挺讨厌的,本来大家生活都已经小康了,平衡工作生活不好么?可是美国中国就是不停地突破这个超越那个。
跑题了,楼主心里还是很自豪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值得骄傲,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