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我的工厂参观经历 -- Swell
跟别人聊到工业生产了。我这些年大大小小进了不少工厂,有的是走马观花,有的时候还亲手帮忙解决了一些问题。主要走的都是一些美国的工厂。中国的去的少,但是也有几次。有一次真的感触比较深,在这里写写吧。 故意虚化了一下。如果有业内人士,就请不要回帖说具体了。
十多年前的时候,我负责一个项目,可以说是我经历过最顺利的一个项目。不到一年多,上面决定可以进入设计了。我正好想回国,上面一看说你回去和北京的部门一起合作几个月吧,也算是涨涨见识。这么好的事情,可给我乐坏了。
到了北京,当然就是各种聚会,吃喝玩。也算见识了一下北京的夜生活,有了种只有这样才算事生活的感慨。 北京的办公条件呢,基本跟美国没啥区别。食堂是好了不少:我都挑花眼了,但本地的同事都很不屑:就这么几样,吃腻了。
几周过后,领导说上海那边工厂问我们怎么搞质量检测,测什么,这样,别人都挺忙,你去开个会吧。我一看正好,北京吃够了,该去和上海的朋友聚了。没问题。
下了飞机,这次上档次了,不用自己开车,有包车了。 结果这顿开啊。我就感觉繁华的上海没了,郊区没了,再开我看是要到苏州了吧,终于到了。门脸还不错,一个几层小楼,落地大玻璃盖的还挺气派。心想这工厂也不错嘛。
进去了到了会议室,大家开会。都是不大的事情,一个上午其实也差不多了。这时候我跟几个人说:你们这条件也还行啊。人家说:呵呵,这是咱们公司市场部盖的楼,算事盖在咱们厂区里了,其实不是属于我们厂子的。我们属于来这里蹭的,真正的工厂在后面。 我说来都来了,明天去厂子里参观一下吧。
第二天我还是去的早的,8点就到了,结果厂子到处都是人。听说很多人都是通勤一个多小时以上,好多人早上5点不到就的起床。真是辛苦啊。一个我认识的工程师,小A吧,带我进去。这看出差距了,一个大厂房,连窗户都没有。边上有一点小二楼。上面一个角里有个屋子,里面有他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他这算是领导待遇了,一般人就一个衣柜。
这是真见识生产了,车床啊,切,磨,压,焊。各种震动,噪音,机油。 感觉工人都好年轻啊,20多岁吧。在外边的时候有说有笑感觉像个校园,一进来很大的厂区好严肃啊。要么低头干活,要么走路,说话都很快。 感觉上海话本来就很快,再加上乱糟糟的环境,感觉就像听外语一样。 有几个女工,但是打扮的也很中性,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等到休息时间了,工人们基本都是出去抽烟。那可不是那种悠闲的吐着烟,感觉就是狠狠抽几口续续命那种架势。 有几对男女走在一起说笑一下,才让我感觉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我第一次感觉15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么短,我这个没干活的还没歇够就结束了。
我跟小A说:你们这的工人不容易啊。这么累。小A有点诧异的看着我,这还累?我们这里的条件那是最好了。你知道吗?咱们这里的零部件其实算是精加工,其实粗加工已经外包给周围的几个小厂了。它们那里你去看看,这么大热的天,没有空调,就门口几个风扇,我去了几次。进去我都喘不上来气,结果工人还要一天至少12个小时,结果挣得钱是咱们这工人的X分之一。我一听:啥,给这么少? 小A说:这还少? 那还是他们傍上咱们大腿了。咱们虽然货不多,但是报价都高,还是先付款。 我们一去,他们看我们都像看大爷一样。
其实油田上一个项目,往往都是百万为单位。用到的工具,也就他们这里造的,也就是几万块左右。就这还要毛巾里时不时拧水。而他们又进一步的外包。相当于80%的粗活,都让别人干了。但是价钱呢,差不多又少了一个零。 我想我就是那时候开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微笑曲线,什么叫剥削,甚至剥削的剥削。
看多这河里畅论天下事的言语,突然看到这接地气的场景,且带着熟悉的味道。必须宝推送花啊。我就在上海安亭这,你这看的工厂可能就是我们配套企业,这场景真的是好熟。
期待后续大作。
不是想不到,只是不愿想。
差不多30年前,大学暑假。长辈说:“去社会上实践体验一下吧”。遂安排了两个去处。
先去了一家标牌𠂆,就是给汽车生产车牌照的小厂,只有十几个工人。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车间上班,具体工作就是用车床切割金属材料,完全手操作的那种车床。
车间里有一台落地电扇,仍然挥汗如雨——那是夏天的武汉。不过,劳动起来,也就感觉不到工作服湿透了是啥感觉了。
报酬是一天十块人民币。(𠂆长想多给一点,被长辈拒绝了,说该发多少就发多少)。
后来又安排去了外地某处建筑工地,才明白在户内与户外做工的区别——头顶上毒辣辣的太阳,与不停渗入眼眶里的热辣辣的汗水。
我没有任何技术,在工地上干不了技术活,只能当小工,每天拎灰桶、搬砖。一天下来,两个胳膊都不是自己的。就这样,还时常被工友们(也就是农民工)笑一笑,“城里人,手不能拎”。
报酬倒是比在车间里多,每天十五块。
那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段工人经历,与工人们同工同酬,同作同息——从此明白了什么叫“感同身受”。
更明白了为什么主席在文革中要搞“五七干校”,为什么要将自己女儿送去劳动几年。
我那只是两个月,已经禆益终生。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太多的不平等(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剥削),仍然有太长的路在前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普通工人稍微宽松一些,也是可以的,只是可惜,现在的党不敢这么做了吧。
唉,均衡一点实在太难了,呵呵呵。
真的是大锅饭么,嘿嘿嘿!!!某些人太贪婪了,太贪婪了,没必要吧。
中关村的奸商每个硬盘只给三个螺丝。少那一个螺丝能发家致富?也不是,人家生意足够好,你不得不要的时候,多赚一分是一分。
但是工人们一直站着工作也是很累的。
我们公司算世界知名的,在很多地方(都是发展中国家)设有工厂。去过中国,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的工厂,工人们三班倒做电子产品。虽然环境很好,但是要求不能坐着。我没有跟着一起操作,但是听员工介绍及到各生产线参观,半天下来都很累。墨西哥看到孕妇还在线上干活,也是不能坐。中午吃饭也要分时间段,工人们的工资在当地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很多工人干了一段时间有了基本培训就跳槽了。一个感觉就是工厂中官大一级压死人,训手下的如同三孙子,根本没有什么平等尊重之说。
噪音污染已经是现在全国第一污染源了。
我们当地安装家电的个体户(卖是品牌,安装都是个体门店的人),年轻人打钻大都戴耳机(套)了。和大工厂不一样,这些小店都是雇的亲戚,一起进城的同村之类,还是有点温情的。不过有时候也有点走反。上次安个电视,一共没钻几个眼,小伙子歇了好几回。还嚷嚷说我要是得了尘肺病,让我姐夫(他老板)养我一辈子。
站着也太累了。腿一抖,焊歪了,一条线的人等着。
钱都微笑曲线了。
而且那栋小楼,很可能还是合规化的要求,才蹭来用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
@真离河友倒是说得轻松,改善代价不大。代价大得很,厂房面积翻一倍都不一定行,基建投资可能就增两倍,日常运营费用大增。如果是有立项的项目,还不一定拿到足够的地,单位面积GDP各地都有一个控制线的,不是有钱就能拿到地。
出口比例,低端产品比例,内循环。。。一环套一环。
厂子有空调,里面怎么说呢,感觉就是阴冷阴冷的,有种冷库里工作的感觉。空气很差。其实据说不是因为对工人仁慈,主要原因是里面很多设备有温度要求,人占了设备的光。
防护设备包括铁头鞋,防火的工作服,塑料护目镜,这三个是必须的。有的工位要求头盔(非常少)。耳塞,手套属于自己看着办,有需要就戴的设备。门口都有,拿就行了。
在里面时间长了,我感觉护目镜都很难受,多一样东西我都不想戴。我看很多工人也不戴,估计是习惯了。
那时候莞式服务还在,你要是来了深圳,大伙们肯定要带你去体验一下的。
工厂焊接等都是自动的,几百脚的MCU手工焊太较劲了,而且那么多电子元器件,手工太费时。生产线的工人实际上更多的是某些测试及组装。
看到一些看不惯的事情还不知深浅的争一下。还想着做点什么。
现在麻木了,世界之大,自己日子过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