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换一个角度看雪峰山大捷 -- 龙骑兵
原来渡江战役土共100万人全都集中在南京渡口吃瓜
如果和后来的三大战役比,那么这场战役回来要作检讨的。
但是和国军以前的战役比,顶住了日军的进攻,守住了机场,没有让人撵得溃不成军,这就是巨大的进步,伟大胜利了。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句,怎么这么巧?
第二阶段,从5月9日至6月7日,我方反攻。
打紫石英号时候就在该地段的两个炮兵连够得到紫石英号。
后面打伦敦号,那是在江阴那边,也就集中了32门火炮。
炮兵都是沿江布置的,怎么可能全集中在紫石英号这边。
何应钦放被包围的日军一条生路,原因是国民党要开会,何应钦担心把日军包围起来后,日军顽抗夜长梦多,还不如干脆放走,尽快结束战斗。
放日军走的命令是18军11师师长杨伯涛执行的(指挥层级是何应钦-王耀武-胡琏-杨伯涛),杨伯涛是湖南芷江人,就在家门口作战,卯足劲想打出个大胜仗,结果却要把日军放跑,心里极为不爽。杨伯涛和王耀武后来都被俘虏关在一起,杨伯涛一想起这事就跑去大骂王耀武。
还有个证人是邱维达,王耀武当时的参谋长。总预备队18军出击,迂回敌后包围日军的主意就是邱维达想出来的,所以他对于放走日军也是极为不满。提到的四中全会应该是一中全会之误,国民党六大21日闭幕,28日至31日开一中全会,跟共党一样,一中全会主要是确定人事安排,非常重要。
我放下话筒不久,何总又来电话。他说我后天清早要回重庆,王佐民同你谈的问题,希望你全面考虑。最重要的一句,我至今仍未忘怀,他说:“军事要配合政治吧”。我想来想去,实在想不通。将被围的敌军放出去,这是什么政治!
所谓中全会作报告赶时间云云,完全是一个借口而已。抗战八年,国军败多胜少,以国军的标准,某一次战役只要阶段性地守住阵地就是大捷,比如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上高战役等等(其实在后来的国共内战中也是这个标准,比如豫东战役,损兵折将的国军仍然号称大捷)。所以,以雪峰山战役在何应钦下令放水那个时刻的战役进度来讲,已经完全达到了“大捷”的标准,已经足够他在中全会作报告报功的了,有什么必要为此匆匆断送八年抗战里国内战场会战中唯一的一次彻底胜利的机会?
但这里问题来了,在何应钦-王耀武-胡琏-杨伯涛这个指挥链条中,众所周知的何应钦-王耀武是一派,国军嫡系中著名的何应钦派;而胡琏-杨伯涛则是另一派,国军嫡系中同样著名的陈诚派骨干。何应钦是亲日派不假,但陈诚的抗日意识则要强烈得多,如果是何应钦以私意放水,在陈诚那里大概是不会那么容易通过的。由此可见,最终之所以出现放水这个结果,做出决策的层级恐怕就是他们共同的老板了。
放水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明面上的是日本就要完蛋了,在这个时候中国无需再多流血;隐晦点的,大概就是蒋何等人心里那始终如一的亲日情节了,这种情节即使到了台湾,也还延绵不绝至今呢。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感受,这位赵议员是这里话风最恶劣的家伙
自己信口开河暂且不说,逻辑奇葩暂且不说,四处招惹与人不善暂且不说,自己不长脸也暂且不说,看配的那些图,纯粹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恶劣!
您打官司的时候心理打击恐怕是最主要的武器吧
better NOT call zhao
几个当事人都没有骂老蒋,这些败军之将在五十年代骂老蒋毫无压力啊
要不是这件事太过于匪夷所思,这个责任大概就到他这里为止了。但也正是这个匪夷所思,最终还是让何应钦这个层级露了面,何出来担责任大概可以算是一个极限了,再上一步就罪在朕躬了。
邱维达,杨伯涛们能得到何老总的电话已经很破例了,再往上的内情大概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唯一可能道出内情的是王耀武,不过这位老兄好像连放水这件事本身都是闭口不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