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谈谈导致中国目前经济困难的国际产业竞争问题 -- 慧诚
中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原因很多,有房地产失速,有金融市场不给力,也有财政和货币管理部门过于谨慎,过于担心通胀,不敢放水,导致通缩,等各种原因。经济从来都是多因多果的复杂系统,不是线性的。
我这里只想谈谈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的国际产业竞争问题。
1,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的2016年之前,中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是相当好的。中低端技术的产业,全世界完全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状态,发达国家基本上放弃了这一类工业,要么把工厂搬到其他国家(中国最有优势,吸引了最多的工业外资);要么干脆放弃一部分生产能力,只做渠道,例如纺织服装类产品和一部分电子加工类产业。中国无论在基建、交通、电力、员工素质和社会稳定性等要素上,基本上秒杀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加上房地产的勃兴,市场需求空间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很快。
2,好日子到头了。好日子到头的意思,一方面是坏事;另一方面也是好事。下面分别说:坏事是中低端技术产业的市场空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增长是有限的,增量吃完了,就剩下存量市场,竞争烈度急剧增强,因为中低端技术产业的壁垒很低,国内的条件差别不大,所以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所有行业陷入所谓产能过剩的状态;另一方面,即使中国在技术上和生产上能做到全球最好的性价比,也不可能拿下全球所有的市场,这里涉及到一个政治问题,一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可能允许中国抢走所有人的饭碗;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愿意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尤其现在还面临越来越剧烈的地缘竞争和国际霸权竞争。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不是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能解决的。
所谓好事,就是中国现在被逼走上了产业大升级的道路。这里的推动力一方面是市场,一方面是政治。市场的典型案例就是汽车,2020年以前,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国人痛骂的买办企业,现在就已经成为国货骄傲,技术上完成反超。下一步就是渠道扩张了。这是市场驱动的成功。而芯片和it软件行业则是另一个故事了,事实上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由于其特殊性,非常容易形成市场垄断,而且一旦垄断,在原来的领域,很难打破竞争。完全是因为川普发起对中国的制裁,硬生生给中国制造出一个市场,才给了中国it企业一个进入补足产业链空白的机会。
3,但是,无论是市场驱动的产业升级,还是政治因素驱动的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难快速赚钱。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目前利润还很低。我们嘲讽的失败者联盟Stellantis,2023年利润186亿欧元,而风光无限,前景一片光明的比亚迪,2023年利润才300亿,前者利润是后者利润的五六倍。从技术方面来看,斯特兰蒂斯基本上处于混吃等死的状态,而比亚迪则前途无限,朝气蓬勃。比亚迪已经是中国汽车企业中商业非常成功的代表;其他新势力虽然不断在技术上迭代突破,但大部分还在为未来投资,亏钱的阶段。这是中国目前市场化产业竞争的代表之一,进步快速,但是还没有拿到利润的甜头。其他产业进步的例子更多,但是竞争态势可能还远远不如汽车;因为汽车已经在技术上处于全球先进的地位,而其他产业技术还在赶超的途中,例如飞机、燃气轮机,机床、化工、电子、制药、仪器仪表等等,虽然进步不小,但是距离欧美的顶尖技术还有不小差距,主要的优势还是中端的性价比,而不是高端的技术垄断。它们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是中低端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另一方面向高端突破需要大量投资,长期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的利润状况很难在短期内改善。
而政治因素驱动的产业升级,以IT产业为代表,则需要整个国家付出更大的成本。前些年搞信创的部门无不是叫苦不迭,高价买的信创电脑性能差,生态差,还有学习成本。今年开始信创的电脑性能才逐渐的好一些。而这些电脑企业并不因为社会支付了大量的成本就开始赚钱了,他们依然还处于早期的投资和亏损阶段。这些成本从整体上算起来是相当高的,而且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
这是所有的后发国家向上走,必须支付的成本。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使我们必须在所有的产业方向上都要有很大的发展,都要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所以这个长期投资,长期忍受亏损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痛苦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阶段比中国在80年代以前为了搞重工业,勒紧裤腰带,还是强多了。至少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肯定不是只有这一个原因。这里写的东西只讨论这一个方面的问题,仅仅只是因为思考和文章篇幅所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没有什么问题,前7个月贸易顺差5180亿美元,增加7.9%。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达到5427亿元,同比增长25%。芯片进口大国未来会变成芯片出口大国。
电动汽车之类的还没发力,或者被美国100%的关税给挡住。
上半年顺差太大,这几个月还被迫买了一些美国国债。
经济不好的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产业链宽且长,影响很大,经济的全面好转要等房地产恢复。很多政策似乎短期内都不起效果。
汽车技术刚刚达到先进,但是品牌、渠道还不行,拿到丰厚利润至少还需要10年。
简单说:饿死你的儿子,换取我儿子的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勒大家裤腰带,大家意见小,第一是产业是国有的,肉眼可见,身边的张三、李四进城当工人,挣到铁饭碗的钱了。第二,从毛主席到村支书,一起勒腰带。国家主席的孩子,吃个方便面就成了天大的污点。今天别说主席,就是一般的资本家,睡百把十个女人,反而成了本事。电视上天天播送的,是小姑娘睡人家的攻略,怎么让霸道总裁爱上我。
这样的环境,梦想资本家产业升级以后突然变善良,呵呵真以为老百姓有多傻?闹出251的,恰恰是产业升级最成功的华为,而不是那些纺纱厂矿泉水低端产业。
为啥苏联最早叫工兵苏维埃?就因为当兵的发了子弹,发现打败德国人没什么鸟用,打败沙皇真的可以分房分地。
都变白菜了
国外卖进来的高价是没有了,我们往外卖也还是白菜价,自己赚的不够多
给世界是提供生产力了,可自己过得苦巴巴的
比亚迪汽车是中国一流了,但招聘的时候给工人基本工资就比最低工资多一点儿,理想收入靠加班;
网上流传,上海汽车合资厂和德方博弈终于占优势了,第一件事给工人降工资
大家都在忙活,都说没有利润
也许你其实是抓对了方向:
品牌、渠道还不行
但你这一句是抓错了方向:
竞争力主要是性价比,还不是技术垄断
我跟河友谈服务业或其他问题时,多次说服务业不止端茶递水,还有金融物流法律贸服。不要把我国发展高端服务业理解成高端端茶递水。
这里有个文章:贸易结算虽不畅通,管中窥豹吧。
李恩临:我个人感觉今年还是很有难度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美国对俄罗斯制裁升级,导致中俄资金贸易往来受到极大限制,这导致中俄之间账面贸易增长可能受到限制。所以有一些专家悲观表示中俄贸易可能会跌回2000亿美元以内。
从来就没有字面意义上的自由的市场,故而主贴的论述是有可,商榷之处的。一些人不理解一带一路,不理,不理解援助第三世界,可能是相信自由的市场是真实存在的吧。
我之所以在这篇小文中说的少,一方面是因为我主要不是谈这个问题,篇幅所限。
另一方面,之所以品牌和渠道比较弱,除了军事和殖民的历史等问题之外,还因为我们在总体产业上是追赶者,而不是领先者。标准、品牌和渠道,都是领先者制定和掌握的,要想夺过来,除了在这些软的方面竞争之外,还需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才有强大的竞争力。
也许生产线上的工人收入不如合资车厂在高峰时给工人的多,但是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渠道经理呢?比亚迪创造的高薪岗位比上海大众多得多。
不要看那些忽悠的自媒体。
比亚迪在长沙的普工(最低一档)的收入也是5千到7千,比最低收入标准高多了。
生活成本比美国低,很多华为工作的,50岁就自愿退休享受生活了。
美国有几个打工人敢在50退休享受生活的?
为何台积电就是台湾之光?一个七成股权是美国的企业,只不过在台湾建些厂而已。
现在谈论中国国企私企,谁才是中国未来之路,为时过早。等哪天,诸如台积电三星特斯拉等都死翘翘,中国企业成为一等一的,再讨论是不是改制不迟。
所以只能通过性价比赚点辛苦钱。西方人靠的是经济殖民地,所以利润高,至于“技术垄断”,那只是一个招牌而已,没了“技术垄断”还有“国防安全”。
而经济殖民地,或者说,垄断性市场,靠的是大炮。
不打仗,这事儿解决不了。
国内买办产业机构还是很严重,真正市场经济还没建立起来,比如农业发展,从以前工业化模式追求产量,到目前精品追求口感、性价比路线转型,但是现在市场经济既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升级到服务人民群众新市场经济结构。
农业土地流转为例,地方倾向于与资本企业、政商私营个体合作大规模流转,导致低租赁价格、低粮食产量、市场高零售价格,农民与消费端人民群众一起利益受损,官僚资本掠夺了生产、销售端大多数利润,畸形市场经济结构最终穷民,中国无法完成向消费型市场转型。
这一套。国内企业内卷到极致减个几个点的成本,别国几十个点几十个点加关税。慢慢熬吗?还是把产业转移出去?
钻石的垄断也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