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开个脑洞,关于燃料电池和混动 -- 唐门凤去
如果真是要全国发电量一半靠太阳能,锂矿的储量完全不够。 只能期待纳电池或者其他的储能方式。
灵活火电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还有更灵活的汽轮机发电之类的。
太阳能制氢气-然后用西部的煤炭合成甲醇、长期储存可能是更合理的, 甲醇可以长期储存和管道运输,也适合用汽轮机发电快速响应电网波动。
储能又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储能放在哪里?
电力系统=发电端+电网+用户端。要确保电网的稳定,就要求发电端提供稳定的电源,对于时有时无的清洁能源来说,要提供稳定的电源,就必须上储能,所以储能放在发电端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才有清洁能源项目如果不配套储能项目,就不能立项的说法。
但是,其实储能也可以放在用户端。早先的美国以及现在国内一些地方已经这么做了。
这时有些用户,比如有一个大商场,它有很多空地,就建几千瓦时的储能电站,在提高电价的时候我不用你的,我用我的储能电站,坚持过这24小时、8小时。它有回报、便宜、商业化。还有一些分布式的屋顶光伏,配上储能以后成为自己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电系统。所以,在需求侧的应用,要远远好于在网侧和源侧。
引文摘自刘吉臻院士的论坛演讲。刘院士今年2月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过课。
刘院士讲的需求侧,就是用户端,讲的网侧和源侧,就是指发电端。讲的这一套供电系统,就是微电网。
所以,在这一次学习会上,
习近平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所以,未来储能放在用户端,将是很大一块。
另一个问题是,用什么储能?在这个问题,感觉刘院士倾向于电化学储能。
在电化学储能中除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等等,放在车上的电池要求体积小、能量密度高,要是放在沙戈荒里的储能箱子,要求价格合理、安全可靠、不要着火,你体积大就大,这有的是空间,所以这是技术路线的选择。
从最近的储能系统招标情况看,
最终,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远景能源、平高储能、海辰储能5家企业入围中标候选人,入围单价在0.500元-0.511元/Wh。其中,最高报价企业海辰储能为0.511元/Wh,最低报价企业平高储能为0.500元/Wh。
我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储能电池系统造价为500元一度电,如果充放电5000次的话,摊销下来,一度电成本为一毛钱,加上光伏板发电成本2毛钱,再加上电网及控制等杂七杂八等,一套微电网供电系统用电成本控制在1块以内应该没问题,这比最高时的峰谷电价肯定便宜。
所以,“清洁能源,注定是昂贵的能源。”的结论,已经过时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太快,前面说的储能电池报价仅为两年前的十分之一,令人震惊。
可能采暖也可以用电了。
我个人猜测的两个方向。
在中国,主要是扩容,边远地区会有直流微电网。
亚非拉地区,短期电网不会接受中国大规模介入,改造电网,凭借他们自身的能力,有不可能完成电网改造,最有可能的是直流微电网兴起。
锂矿绰绰有余,只要社会需要有提炼低品位锂矿的技术马上就会成熟。
加上锂很容易回收,锂不会缺。
500亿度电的储能用的锂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其他电池多的是,根本不可能引起锂资源短缺。
但是日本人在号召用稀缺得多点铂来做氢燃料电池,大家很少人警惕。
我看好氢作为化学合成的中间产物,不看好直接燃烧或者进燃料电池。
水塔。农村自来水水压不够,或者自建供水,就弄个水塔。
是个好办法
类似空调的暖气。欧洲不大产燃料,大部进口,所以大概是最有动力搞这些的。不过还是比油、气贵。
氢气的性质注定其使用代价大风险高。但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股力量一直在力推氢能。不是不知道有力量做一直做,当时氢能和纯电毕竟是争了很长时间的,而是惊讶于其诈尸还魂式的复新回到普通人的视野,重新引发氢电之争。
@北纬42度 河友的氢气是副产品说稀氢气钢厂运输说,不是没道理,而是道理不足以如此大动作。氢气变成有机物再燃烧,同样的环保。
我坚决拥护电车。但是电车也有很多不足。如果作为城市用车使用,那是没有问题。出了200公里范围圈,问题很多。
桥上老师好。
我觉得你最好就是 @醉寺 大哥那个方法:一间大房子。一个大铁炉,烧大木块。
北方的房子,比如你北京,一个冬季下来不知要用多少釆暖费?折几吨煤?折几度电?
有个朋友做涂布,一开始是煤锅炉,环保没法用,到处找能炒煤锅炉的厂房,耗费不少。想过用燃气。最后学办法用电,一算,差不多。这叫不听审度言,吃动十年八年。 差异在哪?主要是设备成本的分摊+偏远地区的交通通讯人事费用。
如果不考虑废热的利用问题,我怀疑北方城市集中供暖跟各自用电供暖成本能有多少差异。
还有,请教一下桥上老师:蹭暖气可行不?左右上下前后有开暖气,然后自己不开。
降到1角/度怕是不能。电网运营成本摆在那呢。
之前看报导,加沙应对制电的方法就是犬阳能。
我之前说纯电动车在非洲也能推,甚至更好推,就是基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形成局部小电网,再辅以柴油发电机。那么,电动二三轮车就相当容易的在非洲非城市地区推广,这个就是革命性的进步了。电动四轮车贵,贫困地区买得起的人不多。
上次去某煤矿获知每吨成本480元。假设超超临界机组每度电用280克。那么480元的煤对应了3571度电,每度电里的煤炭成本1毛三。不知道电厂维护成本、电网维护成本、传输损耗折算成本是如何。
最后一段,每个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微型储电站,共同维护电网的健康和高效,这个还是相当挑战想象力的
还是向往人口密度低一点的局部居住小环境。但是交通能不能更灵活呢
我个人开车单次就没有超过200公里的。
我一直鼓吹纯电动汽车300续航实际不低于200,基本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然后我看到钱学森先生给邹家骅的信,也是说中山的电池可以继航300公里,具有实用性。
事实上的确如此。
车是工具,要啥买啥。很多人的里程焦虑其实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