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李连杰的《中南海保镖》(1994) -- 翼德
当时董建华特首,穿着的是短裤背心,跑🉐️浑身出汗,毕竟香港夏天下午的天气。。。但那个跟跑的却是一身黑色西装,没打领带,白衬衫,姿态干练的跟随陪跑。和特首的打扮反差极大。与北京长安街上的那些黑西装,一看就是一个系统哒,哈哈哈。
我们小时候的小混混拿这个,比拿板砖和伞叉的,高一个时代。
现在混混要是有早被淘汰的八一甚至五六,放到社会上也依然能威震一个乡甚至一个县。
家里其他人去世,警卫战士是不会戴黑纱的。老人去世了,自然警卫也会撤离,而家人也要把房子腾出来了。武警站岗,说明并非核心领导人,否则都是解放军站岗。参照毛主席纪念堂,从建成开始,从来都是解放军在站岗。
杀手兄弟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用三棱军刺符合身份,更说明电影里的细节把握很准。相比其他军刺,三棱军刺自然是威力十足了,三角形的伤口不易缝合,三道血槽也能进入人体更深,伤害也大。而且冶炼时的钢体含“砷”,用久了磨损多的,刀头会露出里面的钢体,这也是当年说三棱军刺有毒的原因。
我只关心穿的是跑鞋还是皮鞋?
影帝名头,岂是浪得虚名?
有个段子说“温家宝无能”。就是负责陪吴官正的小战士,撒个娇就被留京了,北京市政府,有户口还有编制。但是陪温家宝的小战士哭了也白哭。
说明你根本没有看懂什么是温家宝,所以看故事只能看到讲故事的人希望你看懂的那个表层。
温是改开以来人事玩得最溜的总理,也是人事权最大的总理:对比一下小强,小强的身边人不是被提前退休就是提前调闲职(包括前不久那一个)
真想读懂温,不妨去数一数,他临退之前,身边有多少位放了要职。甚至是温退休前直接从身边提拔成省委书记---连过渡一下的表面功夫都不屑于做 ---- 温家宝不是无能,而是“太能”。
另一个例子就是公开炮轰“文革余孽”,不厚瞬间倒台。
温身边的小战士之所以“哭了也白哭”,无非两个原因:
1、小战士太“小”,毫无提拔价值
2、演戏时做个道具而已。
0万美元写的那部么。
但隐隐约约的直觉,好像是皮鞋。至少不是白色的运动鞋。不然,这种对比色强烈的视觉冲突,我应该会有印象。
上次回国因事去过一个大院。级别不高,只住着几个前国务委员(包括钉子户遗属)。出门时看见大门上朝内挂个横幅,上写“全心全意做好首长驻地警卫事业”。
当时看着旁边戳着的哨兵,再看看“事业”两字,有些无语。
小细节:进门时传达的扑克脸问事由然后小门开一条缝放我们进去。出门时被拜访对象送出来了于是大门全开哨兵立正敬礼。其实那厮和我们一样无职无级德不高望不重。这算鸡犬升天呢还是狐假虎威呢?我陷入了沉思。
故事的细节完全不通,尤其是国内部分。李连杰认识不到这电影不能在国内上映的原因,可见其头脑有问题。
不推荐。
绝对忠诚、绝对安全、绝对保密,这是警卫工作最基本的原则。
而重点警卫的目标要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的绝对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因为责任大如天,如此重要的工作当成事业不是很正常的吗?
对大领导来讲,警卫人员才是确保自己绝对安全的唯一要素,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所以他们跟警务人员尤其是贴身警卫的感情,是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的。
毛主席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大家都知道是写给张思德的,但张思德就是一名警卫战士,也因此而成为全军十大挂像英雄中的一员,这是对警卫战士的最大褒奖。
《亮剑》中,李云龙老婆死了都没有大动肝火,但警卫员魏和尚死了,则冲冠一怒,虽然是文艺作品,但写的也是符合实情。
不知道你对警卫被称为事业,无语何来?
至于你谈的细节,本就是正常的。对警卫战士来讲,警卫目标的全家都是任务中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无可厚非。人家对你这样的外来者本就没有高看的必要,你这沉思不过是酸葡萄吧。
这次和《中南海保镖》不同,取了一个很文艺的片名,这才是脑子出问题的地方。
具体是谁脑子出了问题呢?这是永盛出品的,向华强/向华胜兄弟啊。李连杰肯定没啥话语权,就是打工的。
电影确实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李连杰和谢苗应该是个好搭配,看看《新少林五祖》就知道。不论二人的扮相还是打斗,都远胜这部枪战动作。所以看,李连杰的短板是枪战,强项是古装动作。
不过,电影有一点倒是很真实【这大概是李连杰觉得“更接近现实”的地方】,就是那个时候公安卧底的做法都不顾家属。我当时看到这一段就觉得特别刺眼。以前经常就看到宣传一些楷模时,把不顾家人的行为当成楷模的事迹。现在这么做,肯定会出现争议。
跳着看的,因为情节实在扎眼😄。
具体打斗镜头是没有问题的。李连杰身手就在那儿。枪战场面对李连杰也不是问题。中南海保镖里枪战场面他很帅的。在管子上看过西方人上传的一段不知哪个电影中的场面,他开着车上电梯,然后开车出来,与一堆持枪暴徒互射,相当酷。
我觉得最后的战斗场面里把儿子当作流星锤使的镜头有点太扯,但是难免有人喜欢这个调调。影片设计动作的元奎被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都提名最佳动作指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