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24,经济会议 -- 方平
不就是都说的“普通”了点么。
“魁”广州话怎么语?“米”作长度单位广府说又怎么读?
魁fui
米mai
毕竟当年他算是二代,出国前接触到的信息渠道肯定更广。
他六四出国以后,已经是半个民运了,这时候就很难有什么像样的信息渠道。特别是自己的立场也很难公正,这些话不可信的成分居多。
民族宗教从来都是敏感又棘手的问题,还好我们的历史上是有成功的经验的,借鉴北魏当年经验教训,是可以在根子上推动解决问题的。
国内不少机构是有相关研究的,不过不能说罢了。
“魁” - 用拼音读 Fui(发第一声)
计量用的“米” - 嘴开合程度介乎于普通话发音的”麦“和”美“之间,即Mai和Mei之间,也发第一声。
我一直有疑问,我们祖上据说从福建调过来,但是我们村的话发音又基本跟广州话一样,而一些字词句我当年以为是本村特有,结果后来发现不是,有些跟省外的直接一样——一时半时我还举不出例子。
我们祖上究竟是哪里的?13姓,五湖四海?
有个土木的学长叫“徐奎”,后来到珠三角发展,我和师兄为这个学长应该叫徐kei还是徐hui很是讨论了一番,我认为可以有两个读音,师兄认为只有hui一个音,当时讨论结果是我错了。
但是电视上后来“广府”“专家”出来念kei。
“米”作长度单位是mai第四声,大米是第二声。
很多南方方言有文白异读的现象,就同一个字,老(传统)的用法里的发音和新(外来)的用法里的发音不同。比如你的例子里,大米的米是传统用法,长度单位米是新的用法,来自外语。
除了取名字没什么用处,就算老广州也就按照“葵”(kuai)来读即可。
近在眼前的毛主席不学,却要去借鉴1500年前的北魏,这究竟是在干啥呢。
确实是我水平太低。
河里高人太多,已经顺便看出来,全国第一个70后正省部,半官宣
只是广东女媳。跟广东人、香港人交流,我仍是说我的国语,他们说他们的广东话。“赞我,我识得听嘅!闹我?我都唔知你讲佐咩!”(夸我咯,我听的懂的。骂我?我都听不懂你说了什么。)
桥上老师好。
跳水贴里桥上老师问有没有图,我现在见到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的图,原理上跟我说的那个过河涵筒是一样的,都是虹吸原理。
我们那个工程应该是71,72,73年这几年搞的。因为那年我哥七岁,也不知道说的是虚岁还是周岁,按理是虚岁。有天中午人家休息的时候,上堆土机玩,乱动之下把堆土格打着火了,关不了,吓得赶紧跑。这也是他调皮的一大依据。
真的很可惜,大搞水利农田建设,搞好了,最艰难的时候过了,等着收获,结果分田到户了,前面的辛苦,算不上付之一空吧,起码算种的龙种收的跳骚。机械化电气化瞬间化成泡影,畜力使用也大为倒退,水利短时间遭到大规模损坏,并越来越坏。后需90未期重新搞,其实是没法搞的,大土程花钱,小工程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