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不完整介绍 -- 回车
从全国海选,到入围33个名额的初赛大名单,再杀进22个名额的复赛小名单,最后通过现场决赛,荣登十大榜单。可以说,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每一个能挺到最后的,在业内看来,都很不简单。
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下面介绍前六个发现。
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所谓跋山遗址群,自然不是指一处,而是以跋山遗址为代表,对附近80余处遗址的总称。
之所以用跋山遗址来命名这个群,主要因为它是率先被发现发掘的。
跋山遗址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河奎村的沂水河道里。沂水河上游有一座水库。2020年7月,水库泄洪冲刷河道,冲出来一些动物化石。
考古人员来到现场,发现地层中有几块明晃晃的石英石,便怀疑这些石头是古人用的石器,于是,开始试探性地发掘。结果一挖不可收,最后挖出了一个厚达8米的文化堆积层,里面保存了距今10~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证据,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
跋山遗址被发现之后,考古人员顺藤摸瓜,后来陆续在沂河上游发现80余处遗址,这些遗址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也有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归总起来,时间跨度为距今10~1万年之间。
也就说,跋山遗址群的发现表明,在距今10~1万年期间,沂蒙山老区一直有古人类的生活痕迹,而且通过对他们所用石器进行分期,清楚地展现出他们一个持续10万年之久、无间断的历史发展进程。
这个发现就比较有意思了。
如果对人类起源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听过一种西方人发明的说法,包括今天国内也有好多学者在说,说我们现在的人类都是非洲人的后代。
具体到东亚,说古早以前非洲人来到东亚,然后在末次冰期寒冷期(距今约6、7万年前),全部灭绝,于是最后一批非洲人在距今6.5~3万年期间,又来到东亚,成为东亚人的始祖。
很明显,跋山遗址群的新发现,用活生生的证据,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打脸。
二、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
遗址群中,年代最早的是西营遗址,距今约7300-6500年,其次是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5000年,接着是东花丘遗址,距今约4000-3500年,以及龟山遗址,距今约4000-3200年。
壳丘头遗址在遗址群不是年代最早,可为什么要用它来来命名呢?
因为壳丘头遗址与台湾大坌坑出土的陶器几乎一模一样。
凭这一条,不仅遗址群要用它来命名,新发现的不简单之处,也在于此。
这里要介绍一下南岛语人群的概念。
19世纪末,一个叫施密特的德国人命名了一种语系,称为南岛语系。该语系主要由太平洋各大小岛屿,中南半岛,以及印度洋一些岛屿上的语言组成,其范围大致是北自台湾岛,南至新西兰岛;西自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复活节岛。在此范围内的人类,可称为南岛语人群。
以前,世界考古界普遍认为,距今约6000-4500年的台湾大坌坑遗址,是南岛语系早期人群的代表性遗存,甚至断言,南岛语系起源于台湾,与中国大陆没一毛钱的关系。
现在好了,既然壳丘头与大坌坑出土陶器一模一样,而壳丘头又比大坌坑年代早了500年,谁才是南岛语的起源之地,不是很清楚了嘛。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不仅台湾的根在大陆,所有太平洋岛屿,直至整个南岛语群的根都在大陆。
三、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遗址北面有条河,叫郎川河,郎川河联通着长江和太湖,也就说,遗址所在地,虽名气不大,其实水运交通很便利。
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大兴水利时就发现,正式发掘则是近些年的事情。
目前勘探面积6万平米,也就一个不大的村庄规模,可就在这个范围内,考古人员居然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一个持续4000年,跨越史前和文明时代,从未间断的文化堆积。
所谓史前文化,是在国家未出现之前,对某个区域范围的人群定义,这个人群,可以由很多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小族群所组成,但是他们用的物品,无论是从制造工艺,还是器型,还是图案审美,都大致差不多,所以,他们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人群。
比如上面提到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年,以浙江嘉兴南湖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磨盘山遗址与马家浜遗址虽相距近200公里,但考古人员既然说在磨盘山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遗存,其实在说这一时期,这两地人群所用的物品,各方面却都差不多,也就意味着两地人群有密切的交往,或者说马家浜人影响着磨盘山人。
同样,后面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时期,也是如此。
以上的史前文化,都在长江下游一带,说明磨盘山人在史前时期仅仅受局部区域文化的影响。
但进入夏商周文明时代后,中原文明跨过长江,抵达了皖南的磨盘山,表明中国开始从多个区域性的方国,向一个一体化的王朝国家迈进。
四、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是老遗址了,上世纪50年代就被发现发掘,后来还用它命名了屈家岭文化,该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属于史前时期最发达。
这一次在屈家岭发现了两处水利设施,主要是两个水坝。一个叫熊家岭水坝,距今约5100--4800年;另一个叫郑畈水坝,距今约5000-4900年。
屈家岭人兴修水利,说明当时的农业水平不低。粮食产量上去了,自然就有余粮,也就学会酿酒喝酒,所以,除了水坝,此次还挖掘出各种精美的酒器。
在酒器中,还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釉陶的好处是吸水率低,用来当酒器很高级。
五、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以东约13公里的苗桥镇曹楼村。
经确认,该遗址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表明该聚落规模较大,社会等级较高。
大汶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000—43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的山东,也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以前在河南较少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存,尤其是像王庄遗址这样规模的,因为同时期的黄河中游,也就是中原地区,主要由仰韶文化占据。
所以,王庄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东部势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进入中原。之后的龙山文化,则完全占据了中原。
六、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
书院街墓地,可以理解成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园”,因为商王朝早中期的都城就在郑州。
墓地在先秦也叫兆域,《周礼·春官·冢人》说,“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所谓“辨其兆域”,就是用界沟、矮墙在墓地四周圈定一个区域,以形成独立的陵园。
所以,发掘单位在申报上榜时,为此次发现喊出的口号是“最早的兆域”。
墓地确实规划的很讲究,不仅有界沟(兆沟),还有进出通道,通道外侧还有建筑物,可能为墓地陵园管理用房。
后世历代王朝都有皇家陵园,应该就从这个墓地开始形成的惯例。
可能是古国君主。
在该遗址核心区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等级很高的大汶口文化墓地。2023年发掘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近30座,表明这里墓葬分布密集,葬俗葬制独特,墓葬均为东西向,墓主头向东,不同级别的墓葬相对集中埋葬,各小区墓葬大体呈南北成行、东西成列排布。其中M27是一座超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有椁有棺,墓口长约4.8米,宽约3.6米,墓室总面积逾17平方米,随葬各类器物总数超过300件。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早期东方古国的君主。
最后,王庄遗址目前已发掘出土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物,包括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类别。这些遗物主要出土于大汶口文化墓葬,其中玉器数百件,陶器近千件。更为重要的是,该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类或器形为中国史前考古遗址所首见,比如成组出现的“石圭”、结构复杂的“玉覆面”,以及部分造型奇特的陶器等。
5300-4700年前考古学文化分布
由于降水少农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