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社团的做事风格 -- 西瓜子

共:💬60 🌺272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社团的做事风格

1934年十月的远征是左倾那帮人蠢猪式指挥的结果,比如已经被四面合围了,却对主动伸过橄榄枝的、要求联合反常凯申的、已经发动了闽省事变的十九路军恶语相向,把这次打破第五次围剿的机会主动放弃,甚至发出十九路军比常凯申更危险的愚蠢言论,十九路军孤立无援很快失败。

然后十九路军被常凯申整合,加入到进攻我们的行列中,但是左倾那帮人不会觉得自己错了。

然后就是打不破围剿,然后被迫出逃,途中又蠢猪式地带着X光机、印钞机、什么坛坛罐罐一大堆,所以只能蜗牛一样走路。

桂军一心想把队伍赶紧送走,结果广西军等啊等啊,发现队伍就是不挪窝,那就只好暴打一顿了,一战下来,队伍就少了一大半,只剩了三万多人,邦宪一下子精神崩溃,拿着手枪在脑门上不停比划,要不是被拦住,他就自己去了。

即使这样,这帮人还是不认错,教员苦口婆心做工作,从湘江一直做到了遵义,三万人马被人家四十万围起来,无路可走了,才放权让位。

或许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可以高风亮节,但是涉及到一个集团,一条路子的全体执行者,这里面就涉及到一大群人的前途、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所以左倾那帮人不到死到临头不认错。

他们贪恋权势,所以他们夺权时,不惜一切手段。用酷刑、屈打成招、株连、死刑来对付自己人。好在教员心肠软,根本不会用他们的下作手段,所以这帮人后来都平安落地了。这是题外话,放下不提。

后来社团有了教员掌舵,总是选择正确路线,于是慢慢形成了一个传统,对于已经选定的路子,总是一条道走到底,直到吃干榨净这条路子的一切红利。然后形势变化,教员马上提出新应对,大家跟着走,然后就从一个victory走向下一个victory。

在教员走后,就出问题了。教员的巨大威望,让他可以领着八亿人,前一刻还在喊打倒美帝,下一刻就把美帝头子接来谈判。八亿人没有一个觉得有啥问题,因为实践证明,教员的选择就是对的,大家跟着走,就必然胜利。

教员的威望,后人没有。所以每次调整路子,就很麻烦。

在前一个路子中获益的团体不会轻易放弃,因为这意味着其失去现有获利方式、甚至权利和地位,所以就要耐心等待调整的时机。

这个时机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多半是事业出现严重挫折,队伍出现了严重牺牲。这个损失,大到不愿意离开舞台的人,不得不赶紧走人,这就是调整的时机。

科层体系下,基层是听指挥的。基层从前一个说法,调整到接受一个新的说法,是需要正反对比,凝聚共识的。

前述调整的时机,这就是挫折和代价,就是正反对比的素材,就是所凝聚的共识。

共识怎么来?就是从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中来。

教训为何是教训?就是因为利益受损了,广大基层为何会认同这是个巨大的教训?因为基层自身也跟着利益受损了。

这就是那句话说的,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人,或者长期欺骗一些人,但是无法长期欺骗所有人。其原因,就是基层至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身切身利益到底是受益了,还是受损了。

广大基层,尤其是接受过教员教育的东大基层,根本不会被糊弄。

一个经历过十年洗礼,而眼中外没有神仙皇帝、天生贵种的民族,绝不会轻易被人愚弄。

基层跟着走,是因为符合广大基层的利益,不是因为别的任何原因。

所以还没有发生社团急打方向盘,发生剧烈方向调整,是因为在当前路子,还有潜力可挖。无论是基层还是高层,还没有凝聚共识。

之所以还没有凝聚共识,是因为路子还没有导致巨大挫折。或者已经出现挫折,但是当前路子的获益,还超过损失。

历史发展是唯物的。原因就在这里,机理也在这里。

这个规律,适用于东大,对于别国未必合适。

未经教员领导过的民族和国家,已经在文化和民族精神上少了一次进化。对于未经十年洗礼的民族和国家,就是又少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机会。

实际上,东大跟东大之外的实体,在民族精神和文化分层上,已经是两个“物种”了,其差距之大,类似于智人和猩猩。尤其是那个山巅之城,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一个猴,怎么能跨越鸿沟,竞争得过一个人类?

扯远了,最后点一下题:教员走后,社团的风格,就是吃干榨净当前路子的红利,直到碰铁板头破血流,然后反方向急打方向盘,然后一条道走到底,再次吃干榨净这条路的红利,直到撞铁板,然后下一轮循环开始。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白玉老虎,kekepei,雄阔天,红军迷,freesong,老调重弹,秦波仁者,chuchong,wolfgan,江上渔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稍微有点不同意见

社团在毛泽东思想确立前,确实是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才回头。

但到了现在,随着社团执政经验越来越丰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越来越完善,在总的大政方针上,已然不存在左右极限摇摆的可能了。

毕竟,主要矛盾决定政策的主要方向。

这几十年来,土共这一套政策理念,在国际上连贯性和一致性是最好的。这也是国内发展起来的内在缘由。

这里又不得不提下美帝了。美帝谁当总统都无所谓,但是最好是每次大选都来个极限摇摆,譬如这两次这样。这就是他们政体严重不成熟的表现:没办法通过对本国国情的把握,来缓和内部矛盾(内因为主),指导施政方向。

家园 其实想想,还不错了,毕竟撞得头破血流后还能转弯

总比撞得头破血流后还坚信自己的脑袋比墙还硬的要好。

家园 也不好说贪恋权势,主要肯定还是不信任别人包括毛主席,不懂军事 -- 有补充

然后还不相信,所以才不想立刻交权,周总理这个人,始终是抓权的,你还别说他必然是坏心眼,就是想法幼稚单纯吧,就好比西西河的一群人。

脑子一片空白,愣觉得自己可以复制毛主席。

比如这位河蟹先生。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5029797

复 乌克兰靠啥反击啊?是人还是物啊,乌克兰的北约武器还有多少啊

2024-12-05 01:15:29

河蟹 正九品上🐥22

🙂“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

影视解说 # 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剧,新保安战斗

https://v.douyin.com/iDGFT6W5/

思路正常太难了。

明清最后的决战-夔东会战

顺化军节度使

2024-02-18 08:17

江苏

夔东是指北起湖北房县和竹山,四川大昌、大宁,南到湖北建始和施恩等地,东部延伸到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部,以长江三峡为中心的山区。

夔东十三家是指以大顺军余脉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联合南明将领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弘屯驻于川鄂山区,接受南明朝廷册封的抗清武装。

各路义军均接受了永历政权的封赐, “ 用永历年,假故明封号” 。其中李来亨封临国公,刘体纯封皖国公,郝摇旗封益国公,袁宗第封靖国公, 马腾云封桐城侯( 一作阳城侯) ,塔天宝封宜都侯,党守素封兴平侯,贺珍封岐侯, 王光兴封南漳伯, 谭文封涪侯,谭诣封仁寿侯,谭弘为新津侯。

为了彻底剿灭夔东十三家,当年清军三路直逼兴山,李国英等率领四川兵进至兴山县黄龙山下扎营,陕西官军在提督王一正带领下由房县进迫兴山,湖广方面由靖西将军穆里玛、定西将军图海会同湖广提督董学礼部绿营兵直抵茅麓山下。三路官军兵力将近二十万,把茅麓山区包围得水泄不通。

清靖西将军穆里玛统兵到达茅麓山下后,自以为兵精将勇,为了收取全功贸然下令向山寨发起进攻。李来亨指挥部众凭借山险予以迎头痛击,满洲兵坠崖落涧,伤亡惨重,镶红旗副都统贺布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桑图、穆里玛的第三个儿子苏尔马都被击毙。穆里玛追悔莫及,改由汉族军队打前阵,满军旗督战,实行长期围困。满旗兵在茅麓山区吃尽了苦头,直到凯旋回京以后仍然心有余悸。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在书中写道:“康熙初,命图文襄公海为督师,同川督李公国英、护军统领穆公里玛率三省兵会剿。诸将皆于层岩陡壁间,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进,逾年始荡平其巢穴。故今京师中谚语有其事险难者,则说道:“又上茅麓山耶!’则当日之形势可知矣。”

永历十八年(1664年)二月初,四川总督李国英、提督郑蛟麟接到穆里玛咨文,领兵进抵茅麓山南面的黄龙山参加围剿。李国英同穆里玛、图海等观察了地势,“见逆寨高险异常,周围一百五十余里”,强攻难以取胜,但当地山岚陡峭,地瘠民稀,粮食等物资不能自给,因此他们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由三省官兵会同满洲八旗兵分汛连营扼守。为了达到困死明军的目的,清军构筑木城,挑挖堑沟,树立排桩,切断明军同外界的一切联系。木城是为清军驻守而设立的,城外挖掘阔深各八尺的濠沟;濠外埋设一道五尺宽的排桩,名为梅花桩。其形制是用长五尺、围一尺的圆木一半埋入地中,地面桩高二尺五寸,各根木桩之间相距仅五寸,参差排列,状如梅花。这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工事完成以后,给李来亨部明军的行动和军需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李来亨部贮积的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求战不得,被迫拼死突围。永历十八年(1664年)六月十五日深夜,李来亨亲自率领总兵五名、精兵数千名分路进攻清军防线,另派三名总兵带领士卒旁攻,牵制他部清军赴援。明军抬着云梯、盾牌,手持钩镰大斧,砍断木桩,填平沟堑,“炮矢如雨,蜂拥攻打”。由于清军防御严密,突围未能成功。闰六月初九日夜晚,李来亨再次率领数千名士卒向清军阵地发起猛攻,“枪炮齐发,势如风雨骤至”。明军战士“莫不奋臂争呼,拼死力战”因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明军虽“连攻五阵”,结果仍被清军击退。两次突围的失败,使李来亨深知打破清军重兵包围的希望已然化灭,但他仍然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把清方派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处斩,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的精神。清军见劝降无效,进一步挑深濠堑,加固工事,以求不战而胜。

永历十八年(1664年)八月初四日,寨内粮食全部吃完了,军心不稳,少数官兵私自逃出向清方投降。李来亨知道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便遣散了部将,他先把妻子杀死,放火烧毁房屋,然后自缢而死。

李来亨父子牺牲后,部下将士三万余人,多半在混战中壮烈捐躯,部分逃散,150人被俘,无一人乞降。战死者有将军李春缑、应炤、余加日、张书孝、王从新、高凌云、杨山、周士贵、李玉、贺进明、高国玉、郭升、王学礼、李可明、王希忠、高虎、梁国连、李学秀,总兵刘汝魁、唐新国、谭所志、李守俊、睺明显、余明、王政新、冯可与、王任、刘光先、黑有功、张士英、王加禄、文良柱、张士秀、王有智、张文表、陈可荣、吴性敏、卢三畏、高一虎、姬嵩、高弘智、刘满荣等。清朝将领惟恐有明军将士潜藏逃出,派了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穷凶极恶地实行斩草除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扫穴无遗类”。

茅麓山旧址

至此以夔东基地抗清的明军彻底覆灭,标志着中国大陆成规模抗清武装被剿灭,清朝也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的大一统。

坚持20年,实在不容易。

毛主席的统一中国可以说从抗战后是最快的统一之一了。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同志们啊,有清一代,是历经顺治康熙早期才统一中国的啊 -- 补充帖

顺治一代就是18年啊,当然,这段时间初期是多尔衮时期,但是不影响结论啊。

直到康熙镇压了三藩造反。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一说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 [1]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家园 这次叙利亚崩溃,中国撤侨,就是对叙利亚干涉意图少,和珠海 -- 补充帖

不就矛盾了吗,难道只为卖武器吗?

太不积极了,当然,也可能是为了保护我国人民,深入参与,希望这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这么模糊,也是唉。就算中国公开自己的步骤,这是自信,也肯定不可能耽误卖武器啊,担心欧美制裁,非得让俄罗斯继续出头吗?

这国家不打仗,真的好吗,是,美国不公开出头,中国可以派志愿军啊,大家彼此彼此啊。

毕竟早点结束叙利亚混乱对中国的通商路线还是有利的啊。

见前补充 5029814
家园 五年左右正常,年头长都是路线不对或者力量对比过于悬殊造成的
家园 看下文哥和改开

还有现在吐槽最多的收入问题

家园 你说的也算是,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平津战役,之前我提过

毛主席做了计划,安排,很认真的安排,其意思是把傅作义的部队按照毛主席的构想安排在某些特定地区,比如调出35军,当然是为了牵制傅作义,但是这个调动,极其巧妙的调动确实非常精心的。

当然,毛主席有一点失算,因为程黄兵团和杨罗耿兵团和杨李兵团齐齐违反了他的安排。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786fffe29b08e0f30978b99c

平津战役中,3个兵团司令员同时犯错,同时遭到严厉批评。

12月3日,程黄兵团在经过北平东北部的密云时,本着“搂草打兔子”的精神,顺便打掉了密云,取得了入关以后的“开门红”。可这样一来,程黄兵团耽搁了两天时间,未能按期抵达怀来、八达岭一线,贻误了战机。

更重要的是,程黄兵团虽然打掉了密云,却“打草惊蛇”暴露了目标,傅作义据此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入关,深感不妙,立即召第35军停止增援张家口,返回北平。

这篇文章说的是对的,如果是大部队快速通过,傅作义应该还会含糊一些,因为我前文说过,傅作义也在犹豫,也在对这个决战迷糊,说是辽沈战役结束,其实,敌我军队比较,我军还是弱势,尤其是华野+中野,对华中中原敌军,其实还是弱势的。所以,傅作义想不到毛主席通过大决战的三个阶段来一举解决北方的战争问题。

但是程黄的这个动作既然傅作义确认了战斗力,也确认了东野入关,所以他也进行了及时反应,快速调回35军。可惜35军郭景云实在是拉胯。导致了被困在新保安。

在这里,毛主席一定要求了程黄兵团快速通过,但是程黄兵团就是违反了毛主席的安排,这还是林彪的直属部队呢。

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决战,没有想到决战的意义,如果想到了,就绝对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这还是东野部队。

当然了,程黄兵团的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由于陕北12旅的坚决努力阻击给大家争取了时间。他们确实也没想到决战,但是坚决努力的贯彻了毛主席的指示,结果,还就成功了,也的确有35军大意的因素,老天保佑我军我党。

这小小的偶然成全了大家。结果是程黄兵团到了地方,就疯狂的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哈哈,帮助华北野打了各种配合。让华北野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了。这点在电影里有表示,除了扫清各种援军外围,还支援了炮兵。

是的,我确实认为实际上是东野给华北野增加战功。

同理杨李兵团没有注意张家口,导致了郭景云东撤离开,这是安排的问题,隔断郭景云和傅作义联系居然都不懂也是离奇。如果他们知道是大决战,还能这么忽略毛主席的指示吗?

还有就是杨罗耿,的确有一点接到指示晚了,就是不注意经常及时收报,然后路上就耽搁了,据说还有点错路的意思,总之,如果知道认识是大决战,还能这么马虎么?

好在陕北12旅多延迟了郭景云一天,并让郭景云产生了错觉,在新保安呆了一天,结果,杨罗耿勉强赶上,然后是程黄兵团也终于赶上,最终把郭景云围困在了新保安,达到了我们可以随时按照谈判节奏处理35军和傅作义的目标。

所以我的想法是大家在这个时候和毛主席处理的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毛主席想到的是全国性的大决战,而这些将领只是单纯的战役目标,而且还自由散漫不听话。

聂荣臻是周总理的小弟,如果周总理认真督促,这些将领应该不会这么不重视,包括程黄,这个我估计是程子华的战争意识远不如林彪吧。

对程黄兵团,电报里说:“你们几次给杨、李电令都不合具体情况,都与军委隔断张、宣两敌联系的规定冲突。

现杨、李已放任35军东逃,又不知杨、罗、耿能否于新保安阻住该敌,你们自己则不以后卫军打密云,而以先头军打密云,致耽搁时间。”

这个应该是知道打密云之后毛主席的指示之后的电报。不好意思放出来,放出来就更难看了,也更显得毛主席的伟大和英明了。

收到西柏坡方面的电报后,3个兵团司令清醒过来。由于傅作义第35军已逃过宣化,杨罗耿兵团、程黄兵团进行了补救,迅速以昼夜200公里的速度急行军。

特别是杨罗耿兵团,在过洋河时,顾不上搭桥,全部下河穿过寒冷的河水,连棉裤都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就是电影里的场景)

可以肯定,在之前完全也应该更加强军事动作,增加快速性,但是杨罗耿多次违令、拖延。到了洋河才想起来下饺子。好在终于赶上了。

对杨罗耿兵团,电报里说:“杨、罗、耿应遵军委多次电令,阻止敌人东逃;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

家园 资料:电报先以四个纵队(程黄兵团)夜行晓宿秘密入关

背景资料

播报

编辑

当济南战役、辽沈战役相继胜利结束,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已被全歼、黄维兵团正被围歼时,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屡遭打击后,又失去南北两面的依托,军心动摇,已陷入十分孤立和混乱的境地。

那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除一个军位于归绥、一个师位于大同外,其余主力四个兵团、十二个军连同其他部队五十多万人,沿着北宁铁路和平绥铁路,分驻在东起滦县、西迄张家口的五百多公里狭长地带上,摆成一字长蛇阵。这些部队中,百分之四十属于傅作义系统,百分之六十属于蒋介石系统,彼此间存在矛盾。在面临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的联合打击面前,他们在总兵力上已居于劣势,处境极为不利。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相继发动后,这是国民党方面唯一可能机动的兵力。

对如何解决华北问题,毛泽东从战略全局出发,早在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在给林彪、罗荣桓的一份电报中就作出大致的规划。这份电报明确地指出:为了将来解放北宁、长春两路和平、津、沈、长四城,东北和华北必须密切配合,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北满、南满、冀热辽强大根据地。一九四八年八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见聂荣臻、杨成武时,又对他们说:“现在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先解放东北,然后再回过头来解放华北。因此,你们目前的战略任务就是配合东北作战,抓住华北的敌人,不让他们增援东北。”[26]十月三十一日,当东北野战军即将攻占沈阳、营口时,毛泽东部署东北主力先抽两个纵队即行南下,其他部队准备在下一步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等地,使政治协商会议能于明年夏天在北平开会。同一天,新华社发表他所写的评论《国民党军队北线总崩溃在即》。

蒋介石和傅作义在这种局势下虽已惶惶不可终日,但仍以为:在辽沈战役这样的大仗刚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一定需要有一段时间休整,不可能立即入关,华北的生存还不会马上受到威胁。由于徐蚌会战已有一触即发之势,急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长江防线也须加强兵力,蒋介石着设想要傅作义率部南撤,并委傅为“东南军政长官”。但他的主意并没有打定,仍在犹豫之中,考虑到根据地原在绥远的傅作义可能不愿南下,所以又想仍以傅部守平津,阻挡和牵制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的南下,以利争取时间加强江防。傅作义的考虑是:绥远是他的“老家”,但他统率下的蒋系部队带不去;而且绥远经济落后,不利于扩充实力和长期坚守;暂守平津,有利于扩充实力;如果南下,不但自己的嫡系部队很难带往江南,而且在南下后可能被蒋介石吞并。他有意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宁线,把傅系部队摆在平绥线,一旦东北解放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傅系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西撤绥远。这样,蒋、傅各有各的打算,不易取得一致,一时仍采取暂守平津、控制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决策。

十一月九日,毛泽东签发了由周恩来起草的一份电报中指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影响下,傅作义部正徘徊于平、张、津、保之间,“对坚守平、津或西退绥、包,似尚未下最后决心”;并提出抑留傅部在平、张、津、保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27]十五日,东北野战军总部致电军委,建议华北人民解放军除以一部监视太原外,“集中力量迅速包围保定或张家口”,切断它同北平的联系,以拖住敌人。“等到东北部队南下后,再同时合力发动攻势,歼灭全部敌人。”[28]毛泽东在第二天复电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曾经考虑过,认为如以杨罗耿位于绥东与杨成武集结一起,可以阻止傅作义部向绥远撤退,但不能阻止傅部及中央军向海上撤退,包围张家口世不能达此目的。”接着,他提出一个独到的设想:“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整,则敌无从海上逃跑。”但他仍以商量的口气写道:“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并以结果电告为盼。”[29]战场的局势发展得很快。就在中央军委发出上述这份电报的十一月十六日,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了总攻,中原野战军也攻克宿县,对徐州地区形成合围。十七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商议后,由周恩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林、罗、刘的电报,指出在南线战局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蒋介石必将考虑长江防线问题,目前他“所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华北、西北两集团,首先必是华北”,因为西北胡宗南集团还负有掩护四川和西南的任务。毛泽东在这里添写道:虽然蒋介石不调动平津一带兵力这一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我们的计划应当放在他可能调动一点上。”电报接着说:“从全局看来,抑留蒋系二十四个师及傅系步骑十六个师于华北来消灭,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将加速蒋匪统治的崩溃,使其江南防线无法组成,华东、中原两野战军既可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也便于东北野战军将来沿津浦路南下,直捣长江下游。但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依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二十五日左右起向关内开动”;另一个是“仍按原计划休整到十二月半然后南进”。对实行后一种方案的后果,毛泽东加写道:“即是说蒋傅要撤就让其撤走,你们则准备于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即沿平汉路南下。”[30]十分明显,虽说有两个方案,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倾向于实行第一个方案的。

林罗刘在接到毛泽东十六日的电报后,复电称: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在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需要以大力解决;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因此,关内部队最好能在东北主力尚未动时,即能包围一股较大敌人,以拖住敌人为好。

十一月十八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向林罗刘通报:“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接着,便断然作出东北主力迅速入关的决断:“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很大)。”“望你们在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31]二十日,他再次致电林罗刘等:“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务。”为了使东北主力入关的行动不过早惊动对方,他特别强调:“部队行动须十分隐蔽,蒋傅对我军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他们尚未料到你们主力会马上入关,因此除部队行动十分荫蔽外,请东北局及林罗谭令新华社及东北各广播台在今后两星期内多发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主力部队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32]他还决定以聂荣臻的名义,通过符定一等,要傅作义派可靠代表到石家主,作起义谈判的初步接洽。

傅作义这时虽已通过关系开始接洽起义,但意在“保存实力”,并没有拿定主意,还有西逃和南下的可能,而以西逃的可能性较大。聂荣臻回忆道:“这时候,东北我军主力尚未入关,如何在他们入关之前,将敌人抑留在华北,不使其南窜或西逃绥远,这是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考虑的中心问题。经过一再分析,决定从二十兵团包围张家口、宣化入手。”[33]毛泽东估计,一旦以迅速动作抓住并包围张家口、宣化后,傅作义将调集他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等部由北平地区西援。如能在平张线上歼其一部,使傅部不能西逃或南下,便是极大的战略上的胜利。

平津战役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作战先从西线打起。当夜,华北第三兵团对柴沟堡等地发起攻击。傅作义果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立刻命令第三十五军主力和第一百零四军一个师分别乘火车和汽车驰援张家口,并且调原在涿县的第十六军移至昌平、南口,以便在形势不利时保住西撤的通路。这样,傅系主力被牵制在平绥铁路一线,又掩护了东北野战军的入关行动,避免国民党在北平地区的兵力调向东去。十二月五日,原来秘密集结在北平以北平谷地区待命的东北先遣兵团两个纵队采取突然行动,迅速攻占密云,傅作义判断他们将直下北平,急忙调整部署:命令第三十五军和一百零四军一个师火速撤回北平,并从天津、塘沽等调集第九十二、六十二军和第九十四军主力增防北平。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华北第三兵团迅速包围了张家口,华北第二兵团将从张家口匆忙东撤的傅作义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包围于新保安。接着,东北先遣兵团占领了怀来、康庄、南口。东北野战军指挥所属各纵队,以神速隐蔽的行动,分别由喜峰口,冷口向关内急进,到达冀东集结。这样,解放军便将傅作义集团主力分别包围或吸引在北平和张家口地区,使天津、塘沽、唐山各只有一个军(塘沽还有一个独立师),造成东北野战军主力可以切断平津、津塘之间联系的有利形势。毛泽东欣慰地说:此种形势“对于大局极为有利”。[34]

战局瞬息多变,战机稍纵即逝。毛泽东对正在展开中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形势进行通盘分析后,作出决策。十二月十一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罗荣桓等电。这个电报,后来以《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

电报一开始就分析当前的局势:“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除某几个部队例如三十五军、六十二军、九十四军中的若干个别的师,在依靠工事保守时尚有较强的战斗力外,攻击精神都是很差的,都已成惊弓之鸟,尤其你们入关后是如此。切不可过分估计敌人的战斗力。”并且明确地指出:“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

根据这个判断,电报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

电报说:敌人现时可能估计你们要打北平,“但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敌人对于我军的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对于自己力量总是估计过高,虽然他们同时又是惊弓之鸟。平津之敌决不料你们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能够完成上列部署。”

在完成上列部署后,电报规定:“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35]

对这样的作战部署,叶剑英后来评论道:“‘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的军事原则,为一般军事家所熟知,但毛泽东同志运用之妙,却超乎寻常。‘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以及延缓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残部最后歼灭部署的指示,则更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高度艺术。”[36]

局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预计的那样。十二月中旬,傅作义将华北“剿总”司令部由北平西郊迁到城内,放弃唐山、芦台,加强塘沽的防守。十二月十五日,蒋介石派前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从南京飞抵北平,劝傅作义率部南撤。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加强对张家口和新保安的包围,作好攻击的准备;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七纵队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完成了隔断平、津、塘之间的联系。到这时,傅作义集团这只“惊弓之鸟”,已被分割包围而变成笼中之鸟,欲逃无路了。

在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后,十二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解放张家口,将傅系主力基本消灭,使他们无法西逃。毛泽东在布置严密防止平、津国民党军南逃的同时,一再查询攻克塘沽的可能性。他从一些情报和外国通讯社的报道中获悉,大沽口没有码头,轮船不能靠岸,塘沽以西的新河是盐滩不毛之地,而塘沽附近集结有一批国民党的军舰;是天津出海的唯一口岸。因此,要求东北野战军迅速切断天津和塘沽之间的联系。二十一日,又指示:“攻击塘沽的迟早,以我军由大沽或塘沽附近是否可以炮击塘沽海港和完全封锁塘沽来作决定。”[37]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后来说:“我军本拟首先攻歼塘沽之敌,但因塘沽背面靠海,地势开阔,河流、盐田很多,冬不结冰,既不能从侧后切断敌人退路,又不便从正面展开兵力,而守敌侯镜如的指挥所设在军舰上,随时准备逃跑。”[38]这些原来没有估计到的实际情况是不能不加考虑的。二十五日,林罗将第七纵队关于塘沽地形情况的报告转报军委,提出:从地形来看很不好打。二十六日,林彪又向军委报告:平津敌军突围迹象甚多,塘沽、大沽目前水的阻碍太大,兵力用不上,故对两沽的攻击时间拟予推迟。第二天,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复示林彪:“既然平津敌突围象征甚多,目前攻击两沽亦有困难,自应推迟攻击两沽时间,并请考虑将迫近两沽之我军向后撤退。敌人见我不去攻击,就不一定会逃跑,若干天后海边封冻,再考虑是否攻击。该敌只有五个师,即使从海上跑掉也不要紧。”同时,又强调:“平津两敌则应严防突围逃跑。”[39]“如果平津两敌确有突围征候,即应断然放弃对两沽之攻击计划,将对两沽兵力移至平津之间。”二十九日,毛泽东更明确地复示林彪:“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40]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在天津国民党守军奉命拒绝和平解决后,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到十五日攻克天津,歼灭守军十三万人。十七日,塘沽守军乘船南撤,人民解放军于当日解放塘沽。这样,傅作义集团的北平守军已完全没有退路,促成了他们接受和平解决。

毛泽东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对傅作义进行了耐心的工作,既考虑到他的安全(北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属于傅系的只有四个师,其余都是蒋系的部队),又晓以大义,指明正确的出路。

内容

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林罗刘[1],并告程黄,杨罗耿[2],东北局:

十九日十一时电[3]悉。

(一)包围唐山敌人的时机值得考虑,程黄可以准备在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之间包围唐山,切断唐敌退路,但实行须等候我们最后命令。

(二)应研究者,傅作义[4]的指挥能力较卫立煌[5]等人为强,程黄包围唐山过早,距离主力到唐山、平、津附近有两三星期之久,这个时间内蒋[6]、傅必有所动作。如果敌以中央系在北平附近各军,甚至加傅军一部或大部或全部进至津塘唐线,而以主力位于塘沽,则可以接出唐山之敌,并完成从海路撤退的准备,我军入关很难歼灭该敌。

(三)我们认为,应以锦州新民线上及营口地区之我军先行秘密开动,以四个纵队的兵力与程黄现有兵力同时隔断天津、北平间和唐山、塘沽间之联系,使北平、唐山两处之敌均不能到达津、沽。欲达此目的,就要推迟程黄包围唐山的行动,并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务。而沈阳附近的兵力则宜推迟出发时间,因沈阳有敌电台,我一行动,敌必警觉。

(四)杨罗耿部两个纵队现在曲阳,可以出张家口附近与杨成武、詹大南[7]配合,执行包围张家口,阻止傅部西退的任务,亦可以执行切断平、津的任务。但该部六个旅共四万人左右,以之单独担负切断平、津实感力量不足,以之配合杨成武、詹大南包围张家口则较适合,该部如何使用,望林、罗、刘提出意见。由曲阳至平津线及至平张线各有若干里,需多少行军时间,望杨、罗、耿即告。

(五)为不使早日惊动傅军,我们已令聂、薄、滕[8]转令攻击保定之七纵停止攻击,改取包围监视方针。该城现只有一个由地方部队编成的师留守,其目的是钳制我军一部,使傅军执行撤退或固守计划有余裕时间(傅现正大批将地方兵力,例如王凤岗[9]等编入傅、蒋两系正规军内。王等不愿,正和我们接洽投诚)。

(六)傅、蒋在山海关的一个军尚未撤退,其目的是估计你们主力入关必走该地,让该部先挡一挡,争取主力逃跑或固守之余裕时间。因此你们主力入关应取四纵、十一纵所走道路,不要走山海关。

(七)部队行动须十分荫蔽,蒋、傅对我军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他们尚未料到你们主力会马上入关。因此除部队行动应十分荫蔽外,请东北局及林、罗、谭[10]令新华社及东北各广播台在今后两星期内,多发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主力部队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八)以上各项望复。

军委

二十日二十四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林罗刘并告程黄,杨罗耿:

(一)你们大军入关,敌情必有变化。作战计划部署必须适时决定。因此,希望你们数日内处理后方事务完毕,在主力到达冀东之前,你们乘车赶过部队先到冀东。此点甚为重要。

(二)截至现在止,平、津、张、唐之敌,尚是固守计划,没有撤退计划。但今后数星期变化如何,则难断定。

(三)作战计划:

甲、已令杨成武包围怀来及张家口之敌,并令杨罗耿由曲阳进至涿县、涞水以西,必要时加至平张线,拖住几部敌人。

乙、你们主力的第一个作战应不是唐山,而是在平津线上之廊坊等地

该地有九十四军两个师,估计可能增加兵力,你们必须首先歼灭此敌,并且必须准备歼灭北平方面可能增援之敌。

因傅、蒋主力是在北平为中心的区域,计有十三军四个师、十六军三个师、九十四军一个师、三十五军三个师、三十一军一个师、暂三军三个师、暂四军三个师、暂五军一个师、新二军一个师及四个骑兵旅,分布于涿州、北平、通州、密云、张家口之线。

你们必须准备和这些敌军之一部或大部增援兵力作战并歼灭之,方能达成切断平、津联系(一条铁路及一条公路)的任务。

与此的同时,应以必须兵力包围唐山之敌(八十七军三个师),使其跑不掉。

丙、在上述切断平津、包围唐山两个任务达成后,第二个作战任务还不是打唐山,而是歼灭天津、唐山间之六十二军三个师(芦台及天津以东之赤城滩)及独九十五师一个团(塘沽),假如该些敌人没有跑掉的话。

丁、歼灭唐山之敌。戊、夺取天津(九十二军及独九十五师主力)。

己、歼灭北平周围之敌。

庚、夺取北平。

以上是我们想到的作战计划大要,提供你们考虑,待你们到冀东后依据当前情况决定,交我们作最后批准。

(四)唐山是平津的煤源,在你们没有切断平、津以前去包围唐山,有调动北平敌人到津、唐作战或从海路陆路跑掉的危险。如你们同意这点,望电告程黄目前不要去包围唐山,但如唐山之敌有撤退的确实消息,则应迅速包围之。

(五)如果杨成武包围了张、宣之敌,而怀来、北平之敌向张、宣增援时,则程黄从蓟县,杨罗耿从涿县附近,迅速西进切断平、张,协同杨成武歼灭该敌。

军委

二十六日八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12月5日,程黄盲目打密云。让傅作义在心理上突然紧张了起来,增加了不确定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波动。提前撤回了35军。

家园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亲苏派觉得可以复制十月革命,一忽悠就得手了

同时,学习苏联的战争经验,让他们觉得有把握战胜军阀部队,比如北伐军打老军阀,确实让他们有这种自信力,谁想到蒋介石也不错啊。

再比如,功德林的杜聿明和王耀武是国民党的顶级新时代现代化战将,可以说在1948年的国军中几乎就没更好的了,杜聿明的战策确实极其显得高水平,之所以被贬低,完全是因为捧邓。

他们在抗美援朝完全没有想到我军能获胜,顽固派黄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虽然向着我党,积极改造,他们也绝对一点都想不到我军会赢,因为差距太大了。

他们抗日和国军的能力被大大的高估了,当然他们也确实有功劳。

因为他们用的是旧时代的军事战法,比如就像亲苏派使用的是一战的稍微进步一些的二战前的苏军战法,这个对于国军都是不够力量的,其实我们观察长征中的蒋介石的战斗方法,虽然死板,但是的确还是很有效的。这个时候,亲苏派的确不行,不是战法不够,是我们的力量的确不够,堂堂正正的确需要实力的强力支撑,这个恰恰是我们的短板。

所以他们也不能算愚蠢,只是思想空白,事后诸葛亮是很容易的。同时他们也有投机性,认为一打破敌人的阻挡就能胜利,认识到这点是很艰难的,这种错误,很多人是很容易犯的。

西西河的这种风气很强很强。

就好比十年前很多人的看待毛主席的大跃进发言就是认定他在说反话,就是要大跃进吹牛。

其实,毛主席的吹牛的那些发言才是反话,认真纠左的才是真话、实在话,也是有用的话。

这种思想空白,或者叫脑雾其实是经常发生的,你是事后看了毛主席才觉得他们极其愚蠢。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宣传让你或者大家觉得毛主席的那些操作是轻松的呢?这可以算是需要检讨的问题啊。

毛主席从1945年东北开始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少的时间的统一之一啊。

家园 后三十年社团做事风格,忙总早说了,大火上房跳烟囱

后三十年社团做事风格,忙总早说了,大火上房跳烟囱

其实哪怕是伟大领袖老毛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也是

反对者被敌人淘汰,新政策才能推行下去

“最后点一下题:教员走后,社团的风格,就是吃干榨净当前路子的红利,直到碰铁板头破血流,然后反方向急打方向盘,然后一条道走到底,再次吃干榨净这条路的红利,直到撞铁板,然后下一轮循环开始。”

地蟾党早就没救了,近期大输营养液,嫌钱多债务少吗?

家园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疼了,快死了才能找到新出路。
家园 文革问题有点复杂我水平够不着,就说改开吧

改开其实还是在坚持【大多数人的利益】,包括现在仍然是。

现在【收入问题】的吐槽,是内部压力越来越大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内部矛盾越来越大。但要说现在政策仍然要压榨出改革红利的极限后,才转舵,我是不认同的。

我理解国内的政策内涵,是按【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向】来看的。收入问题确实很严重,但现在还不能大动。因为【新质生产力】需要千金买马骨,乘着美国政府艰难整合内部分歧的窗口期,用巨大的收益刺激资本领域,定向投入到芯片、智能AI、高端医药等领域,打通一带一路到国内的产业链条,把后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这个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当前阶段超过了国内分配矛盾。

但分配问题迟早是会要解决的,不要急。就像芯片战,第一阶段,我们只能被动的承受,反制啥的基本没法出手。现在芯片领域必然是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了,那么相应的,反击也就开始了。所以啥时候【新质生产力】可以开始自循环且不被外力打破的时候,也就是分配矛盾开始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

通宝推:审度,不远攸高,薄荷糖家族,
家园 这句话说道实处了

“反对者被敌人淘汰,新政策才能推行下去”

从这个观点上看,凯申公是教员最好的朋友,他把反对教员的都给淘汰了,最后一个被淘汰的大佬就是项英。

等建国后,连美帝都没有能力帮教员从肉体上淘汰反对者后,他们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后,他们就开始认为教员也有缺点,也犯错误了

家园 希望如你所说

这个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当前阶段超过了国内分配矛盾。

但分配问题迟早是会要解决的,不要急。

……

所以啥时候【新质生产力】可以开始自循环且不被外力打破的时候,也就是分配矛盾开始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

当年说因为工业明珠都在人家手里,所以咱的收入上不去,现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快搙秃了,还是没上去……

新质生产力,光伏风电,都在内卷白菜价,今天新闻说澳大利亚太阳能发电太多供过于求,电网要拒收。不白便宜别人了?

内循环起不来,需求不足,还是因为人民收入低,没钱消费呀!

今天股市涨了,是个好消息。保持住慢牛,让人民财产性财富增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