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1) -- 住在乡下
但是上火还是有,口腔过敏还是有。
有一次,一个口腔科大夫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个智齿水平阻生的科普文章,我看了一下,我自己用手摸了摸,感觉我就是智齿水平阻生。
去朋友诊所,他给我一看,确实是,当机立断,就把我摁住了,开始拔牙。
拔完牙之后,我问他,要不要吃点消炎药?他来了一句:年纪轻轻的抵抗力好着呢,吃什么消炎药,不需要。那不吃药能喝酒吗?可以喝,无所谓。
我开开心心走了,晚上就喝酒去了。
喝完,第二天嘴里的伤口就开始疼,疼了三天我实在忍不住,又找他去了。他弄双氧水给我洗了洗伤口,在拔完牙留下的小窝里,卡进去了小半颗花生米,应该就是那一天喝酒时候卡进去的。
哥们跟我港:你真能忍得住疼,换做别人疼一天就受不了了,你居然能应扛三天。
已知金属加钨能提高熔点,加碳能增加硬度,加铜能增加韧性……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也不知道添加剂的含量与合金性能成什么函数关系。
————
书接上回,不知道实际是不是这样,拍大腿猜的😄
主要工作就是做样品、测试、观测、记录,例如
钨含量1%的合金熔点是2000℃,
钨含量2%的合金熔点是2200℃,
钨含量3%的合金熔点是2800℃,
钨含量4%的合金熔点是2810℃,
……
各个点连接起来是一条近似于抛物线的曲线,那么钨含量与合金熔点是一个二次三次函数吗,你还没加大气压呢,没加稀土呢……
不太懂就不多说了班门弄斧了,大意是目前的材料工程算实验科学,光是个记录,还没有发现规律,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
说回现代医学,大概同上。
说到中医,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也属于实验科学,这个方子治好过病人,以后能继续用。而黄帝内经有可能就是那个函数的文字描述。。。。材料工程医学和其他实验科学,终极目标不就是找到那个规律找到那个函数吗??
chatGPT,小艺小艺,小爱同学……
帮我把黄帝内经翻译抽象成函数🤔🤔🤔🤔
为了解释为何现代医学是科学,可以再加多一句话:现代医学理论具备可证伪性,而传统中医理论不具备可证伪性。
少年时新陈代谢旺盛,最多便秘,问题不大。年岁日增,浪了炫过头了就会有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上火,痰咳不净。所谓【鱼上火肉生痰】。我的解决办法比较简单,适量陈皮山楂煮一锅水,准备关火前掐碎一个罗汉果扔进去。自己喜欢的温度服用。我的一锅约1.5升,大概一天喝完。
ps.我观察身边有一部分人虽然人到中年,但没有很明显的发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控制了入口,准确地说,是吃不下饭,具体包括:碳水吃多了胃部反酸,油和肉吃多了拉稀,还有一种上火上痰乃至口腔溃疡咀嚼吞咽不能,从而控制了饮食。这算不算是一种防御机制呢。
你说的那个有个词,叫phenomenological model. 就是感觉到两个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为什么如此,还不知道。 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行星的周期和其距离太阳的半径之间也存在着函数关系。这也是通过观察,总结得到的。但是为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些研究依然是有意义的,是后人的基础。
也许到更加微观的领域,比如使用量子力学建立的分子模型,在某一天就可以预测这个规律。类似的分子动力学,相方法等模型已经成功预测出了很多关于合金构型等规律。
中医早年的实践,其实可以归结为相对粗糙的phenomenological model。 类似于拿杨书皮泡水,喝了治疗感冒。需要的就是近一步往深了走。比如杨书皮里有上千种成分,不可能都有用。水啊,纤维素啊,这些东西不可能有用的。那么我把它们都去除了,再看是不是效果更好了还是更差了。首先找到真正的有效成分。找到了之后我再研究副作用。看看吃了药之后各个器官有没有什么异常啊。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肝功能异常。那分析一下怎么回事,能不能把分子修饰一下,即治疗又减少副作用。
最后药成了,研究一下,认为是哪个分子和哪里的什么化学反应。 有些挺有说服力,有些也是很粗浅。几年之后被推翻了,那就是继续研究而已。
所以人们在不懂理论的时候勇于实践没有错。实践之后总结出相对粗浅的规律更没有错。错的是用类似宗教的形式把这些粗浅的东西固化下来,不许批判,不许颠覆。 所以中医向前走一步就是现代医学,这是毫无疑问的。真正有志于发扬中医的人必然走了不止几步了,早就跳到现代医学里了。类似于青篙素。 动辄拿东西方不同,刻意制造中医西医属于不同体系,不可交流者,基本都是盯着利益,和医学无关。
不过文革中赤脚医生发现左旋咪唑能够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存期,写了文章发表出来,一直到最近有老外发现,咪唑类的家族另一个药阿苯达唑对癌症有疗效,我才回忆起来当年的一点印象。那时候的科研人员可是不敢作假论文的,后来再找那篇论文,再也找不到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 (Levamisole) 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合成噻唑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它由Janssen制药公司在1966年发明。
临床应用
左旋咪唑最早作为一种抗寄生虫药,治疗人类及动物的蠕虫感染。
左旋咪唑曾被试与5-氟脲嘧啶(5-Fu)联合治疗结肠癌,却并无显著疗效,渐被停用。左旋咪唑也偶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与头颈部肿瘤。虽然该药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但在结肠癌治疗方面的机理不明。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英语:Albendazole)是一种苯并咪唑类的广效驱虫药和抗原虫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包括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强直丝蚴、绦虫、克隆虫、嗜胆吸虫、皮肤幼虫、梨形鞭毛虫和颚口线虫等。
服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腹痛和头痛。[3]罕见但可能严重的副作用有骨髓抑制,通常在停药后可改善。有发生肝炎的报导,对曾有肝脏问题的人会有更大的风险。此种药物在澳大利亚属于妊娠D级,表示孕妇服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阿苯达唑于1975年被发明。它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
咪唑是许多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杀菌剂和抗真菌、抗原虫和抗高血压的药物中含有合成咪唑。咪唑是茶叶和咖啡豆中含有的茶碱分子的组成部分,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干扰DNA的活动抑制白血病的抗癌药物巯嘌呤中也含有咪唑。
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糠尿病一线用药的作用。
并且我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二甲双胍的机制认识,也是会进步的。
只有快与慢,没有进和退的差别。
现代西医可能有百亿个毛病,但从大尺度时间来看,它也是在进步的,可能进步的幅度比较难如人意,但说他在进步,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即使在糖尿病这个细分领域,最近这些年涌出的长效降糖药,长效胰岛素,乃至口服胰岛素也很多,虽然没有达到攻克糖尿病的地步,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总的来说是远超数十年前。
中国也在这方面努力,上海一家医院刚搞了个干细胞治疗,也取得了临床成功。
我也不否认中医的作用,包括在糠尿病方面。
但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即使最牛的中医大师,还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方案调整,方子连做成成品制剂都好难。
西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批量化的的处方,胖男二糖开二甲,老妇人二糖开二甲,不存在一人一方,普适性高出很多。
并且很多技术都有突变点,可能明年医学界就搞懂了二甲机制,或者比今年的认知提高了一大截。
估计你要是做地下党被捕的话,扛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
科学属于方法论,被不断完善 是一个不断发现、假设、求证、预测、检验和改进的过程。
以辩证唯物思想去看 中医符合科学。正确的科学理论在于它可重现可验证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中医来源于实践,中医理论以古人智慧来讲议辩证思想及方法论,看不懂古文更看不懂古人思想 当然看不懂中医。
你想提出新的医学理论理来否定中医 那需要在实践中能够重现旧理论的成功,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以目前的医学技术你还做不到。
青霉素的发现和使用,就和中药一样的路径,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不知道什么机理,只是知道能够抑制细菌繁殖,就用了,也死了很多人。用了100多年,这才算勉强知道了基本原理。
科学是永远不会知道真相的,只是用一种现象来解释另一种现象。有一天会忽然发现,以前的解释是错的,但不影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中医和中药是人类在文明的幼年发展起来的典型的黑箱控制论,刺激-应激,观察疗效,修正,再实践,如此反复的循证医学。只要人类对人体机制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中医中药这一套哲学永远有效,中医中药有错误的地方,但不能否认它的总体框架是科学的, 和现代医学一样。现代医学走的是白盒子路线,只要不知道病因,就缩手无策。即使知道病因,但对人体系统理解不够,一样充满错误的地方。
不过最近100多年,中医因为逆向种族主义,失去了总结提高的能力。但无论如何,不应该因此否定中医,就和我们不应该否定西医一样。
中医源于实践,这是对的。一切科学都源于实践。
看不懂的中医,自然没办法属于科学。科学就是要大家都懂。这和我说我提出一个:超级相对论,比相对论还牛。但是我的思想太深奥,你们都看不懂。可能我是在吹牛,可能我真的被外星人灌输什么知识了。但是这个对当年的科学系统而言,没有区别。没法融入当下的科学体系的东西,只能是不存在的东西。
科学体系可证伪,一定条件下可重复的前提就是可理解。都不理解,那从何谈起。
一个理论不需要去否定另一个理论。 只需要不断指出旧理论中的问题。就像光学中的以太。人们也只是不断的给它打补丁。越打觉得问题越多,到最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个颠覆性的理论才提出来。
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要有效果,能成功治疗病人。可以不需要解释。 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比如针灸可以缓解疼懂。一个人只要比如说腰酸背痛。来了针灸,90%的患者都说好,不痛了。 这就是科学。实践科学。用金属针在皮肤表层某些位置刺一下,病人疼痛感缓解。
但是对此如何理解,这就不是一定要传统中医理论了。 你可以拿一堆阴阳五行,人体穴位。 但某一个学校的非洲Ph.D也可以发表一篇:神经受了某种刺激,如何放电会让大脑产生不痛的错误信号之类的文章。 至于谁是对的,科学并不评判。目前大家认为对的,只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科学是永远不会知道真相的,只是用一种现象来解释另一种现象。
科学方法最忌讳的就是“用一种现象来解释另一种现象”。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吧,公鸡打鸣是种现象,太阳东升也是一种现象,科学方法绝对不允许用“公鸡打鸣”来解释“太阳东升”。
但不能否认它的总体框架是科学的,
判断一个理论框架是否科学,是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的:就看这个框架内的理论是否具备可证伪性。中医理论是否具备可证伪性,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大家可以自行判断,我想说的是,很多中医粉最怕这个可证伪性,以至于他们要把这个剔除出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