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现在孩子的数学比国外的甩掉几条街而不自知罢了 -- forger
人大附早培班那帮小孩6年级就进入体系了
八少八素就不说了,其他六小强已经都学会人大附这一招了
进了四大高中的实验班,要迎接迎面对撞的就是那些小强们培养了3-4年的卷王们
愿意卷,准备加入华为干死美国科技的,就去卷
不想卷,就好好生活做个自食其力的不傻的好人,幸福过一生
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兜底,上限要靠他自己去打破
加拿大现在经济可不大好
彼此根本就没有竞争关系,那些都是超常孩子。
我说的是那些有可能排进市前五千的孩子,初中的数学成绩可以用来换一个不错的高中。
同事小孩一路品学兼优 入冰球队数学又很好,人大附的时候兴趣班是打游戏参加国际比赛拿奖的那种,结果孩子一头钻进电游大门其他课程全靠自学,为比赛初三期末考试请假不去。一米八几大个家里扭不动。
应用题、奥数题就筛出来了。语文好 阅读理解能力对数学有帮助,数学逻辑跟上了基础打的好物理化学也不会差。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是因为大脑闲不住 好奇心强,总想搞点什么研究研究。
成语拔苗助长有贬义,那是因为拔苗太着急了,就把苗给拔死了。你说的这个方式我感觉极好,能够逐步拔高可以拔高的。小孩子有时候就是需要一些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动力、兴趣就会大一些。
话说我家小孩,小学2年级通过这面的测试,算是 Gifted and talented,我以为学校,或者学区会有一些特别的课程安排,结果好像也没看到有什么特别对待,最多就是和高年级一点的一起上了一点课。到了初中,也就是上高年级的课,感觉并没有专门成组的进行适当的强化教学。和你说的情况比,我觉得多少是有些浪费了。得有个环境有个氛围,否则就是有压力没动力。
我觉得那类孩子,你不用关注,老师会提醒你的。所谓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中等偏上的孩子需要家长推一把,还有就是后面能不能上高中边缘的。特别两头的,似乎做啥作用都不大。只能搞好后勤,然后求神。
洱海(中国云南省大理市的湖泊景观)
洱海(英文:Erhai Lake) ,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 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至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
洱海是滇西高原最大的断陷湖泊。
死海(世界最低的湖泊)
死海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30.5米。湖最深处380.29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112米,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三位的水体,仅次于含盐量第二的南极洲唐胡安池及第一的位居埃塞俄比亚的Gaet'ale Pond。
海洋,地球科学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只要海水够浅,针够大,伸手就能捞起来。
所以海不可能很浅,针也不可能太大,否则就是棒子了。比如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也叫金箍棒。“大海捞针”肯定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针,海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海,它的边界条件肯定不能超出常识太远。
足够快还是【水滴】,是不是只有三体人才能做到?
其实不需要三体人科技,现实中就有水刀技术,用来切割陶瓷、石材、玻璃、金属等材料。
水刀,即以水为刀,本名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以其冷切割不会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备受青睐。后经技术不断改进,在高压水中混入石榴砂、金刚砂等磨料辅助切割,极大的提高了水刀的切割速度和切割厚度。水刀已经广泛应用于陶瓷、石材、玻璃、金属、复合材料等众多行业。在中国,水刀的最大压强已经做到了420MPa。一些技术先进的公司已经完善了3轴、4轴水刀,5轴水刀也趋向成熟。
无非就是用水滴石穿的本意:只要持之以恒,水滴必然击穿石头。
您这句话里已经包含这个意思了,这个是必然事件。所以我才说只要水够快或者石够薄一滴就可以击穿。数学中经常考虑边界条件,这里可以看作是一个应用。
针就在海里,捞的人够多,必然捞上来。
你这里的条件并不是必然事件,人再多也不能超过全球人口总数,而且让全球人口都去捞针的可能性基本也是0,根据概率的乘法原理结果还是接近0。
还有就是“针在海里”却不一定是不动的,可能随着水的运动而改变位置,所以如果不能保证搜索过的水体里不会再有针,那么几乎可以确定概率就是0了,因为总的水体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向无穷大。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情商一般都很高,大学后的成就大概率不低于早培佬们,后者的天花板高不可及,地板也深不可测
对中等偏上的孩子提高成绩效果好。
基础知识以外,可以给孩子讲讲动点、极值,常见的模型,但是要以孩子不反感为前提,北京的孩子初一下学期开始,几何与函数都应该讲了,如果学校老师不讲,坐标系里找动点求极限可以给孩子说说,简单的题目就行,让孩子知道有这个事情,比如瓜豆模型、阿氏圆,尤其是阿氏圆,琢磨透了特别没劲,套路都是固定的。
我个人的经验是多项式的运算让孩子多练习,多项式的各种展开、变型作业里有,孩子如果有错题,家长要帮忙分析一下。
我自己是跟着B站一个数学老师听课,觉得有必要给孩子说说的就琢磨一下,等作业里相似的题目出现了就发挥一下,大部分孩子也能听懂,多数情况下他都表现出有兴趣而不是厌烦。
基础题目绝对不能丢分,最后两道题一道综合一道新概念,孩子能答对第一问的话就接近90了,运气好的时候第二问也得分就是92、93。
确实,你说的环境和氛围真的很重要。我小孩现在都还跟强基班的同学玩的很好,他说过他们上课的时候大多数时间老师是鼓励大家小组讨论的。那种相互启发和思维碰撞可能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来说真的是一种比较难得的成长际遇。不过国外的教育体系可能只是少了点功利主义吧,不一定能分出高下。
向你学习,你是真下功夫了。动点和极值感觉很多时候真的是靠悟性。尤其是动点,有些信息学自动化信息班出来的孩子一节课就上手了,有些孩子真的要学够课时才能够正确掌握方法。说到这里,小学时候的兴趣班真的对初中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关联,因为现在的初中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有点概念学的感觉,我说的不准,就是说以前有这个概念的,学起来就很容易上手,没有这个概念的,要先接受这个概念,然后才能掌握如何运用。像动点,绝对值,这个其实小学时候的信息学班里面是有讲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