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疯子少校(一)(完) -- 晨枫
原版的AAS到现在来看, 参考价值大过实用价值. Boyd写书的时候是以F-100这样的第一代喷气机为主要参考, 空战的主要手段是机炮和第一代的红外格斗弹, 作战对象除去敌方战斗机以外, 还有入侵的敌轰炸机. 书中的思想到今天还适用, 但具体的战术技术细节早已不是那么回事了. 美空军的三代机设计多多少少是以EM理论为指导的, 这也正是Boyd的影响深远之处.
他干的那些事情放到今天的话, 很可能就是"官商勾结, 私下绑标牟取不当利益"... 弄不好要军法审判的.
某位书老板在匆匆翻阅了原稿之后, 扔下一句话: 我们是赚钱的, 不是搞科普的. 而有资本搞一点科普的, 基本上看不懂EM也没有兴趣. EM发出以后, 网上一片"看不懂"之声, 更有不少小白大骂文章是炒冷饭骗钱. 偶尔几个识货的老家伙出来辩驳很快就被淹没在口水中. 国内军刊市场, 大抵如此.
也在这一时期,伯伊德遇到了另一个重要的人:通用动力的Harry Hillaker。他在通用动力的F-111项目里也算一个管事的,正在Eglin讨论公事。主人带他到军官俱乐部,正好碰到伯伊德和几个军官在高谈阔论。Hillaker不喜欢张扬、喧哗的人,但主人坚持他见见伯伊德,将伯伊德赞扬为他所知道的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Hillaker满心不情愿地和伯伊德见了面。才一见面,两人就顶起了牛角。伯伊德满口粗话,说你设计的这F-111也算战斗机?你对战斗机设计屁也不懂云云。Hillaker当然不甘示弱,两人不欢而散。但是两人在唇枪舌剑的争论中,也对对方的才识有所了解,开始惺惺相惜。几天后,伯伊德就通过别人邀请Hillaker讨论设计轻巧灵活的战斗机的问题,请Hillaker将他对能量机动的理解“翻译”成战斗机的设计参数,这最终成为两人几十年的合作和友谊的开始。
为了研究和苏联战斗机的性能对比,伯伊德到位于俄亥俄州Dayton的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的主要飞行研究中心,莱特兄弟的老家)的外军情报中心,索取了大量的苏联战斗机的数据资料,回到Eglin后,由Christie送进IBM大型机进行计算。随着数据的积累,伯伊德的图表逐渐成形了。等到图表终于出来的时候,伯伊德吃惊地发现,米格-21在飞行包线的很大一部分里对F-4有优势,F-4的优势只是在低空高速部分,F-4太重,翼面积不足,在空战格斗中吃尽了亏。进一步计算的结果更令人吃惊,几乎所有苏联战斗机都在飞行包线内的任一点对F-111占优势。伯伊德将这个结果告知了Eglin的飞行员,然后向内利斯的战斗机飞行员同行们通报,向欧洲的战斗机联队高级军官们通报,最后向战术空军司令部和空军系统司令部通报。不管怎么样,空军高层开始对F-111的机动性问题有所认识了。同时,伯伊德还把他基于能量机动理论对越南战场上美国和苏联战斗机的性能比较及推荐的战术向越南前线的空军中队长们通报。很多老资格的飞行员根本不尿他这一壶,因为伯伊德的理论和当时的空战战术传统太不一样了。在向一批F-105的飞行员开讲座时,他建议,在遭到米格-17追踪的时候,不要设法用速度和蛇形机动来甩掉后面的米格-17,因为F-105的速度和机动性不足以甩掉米格-17,相反,应该用急速的横滚来剧烈减速,让追踪的米格-17冲到前面去,然后追上去,打掉它。F-105本来机动性就不怎么样,伯伊德要飞行员主动放弃速度的建议遭到坚决地抵制。但是第二天,4架F-105飞向北越轰炸潭化桥,遇到米格-17的伏击,两架被当场击落,第三架被击伤,第四架是中队长,正想去救援被击伤的同伴,但发现自己也被一架米格-17咬住了,使劲浑身解数也甩不掉它,眼看追踪的米格-17就要开火了,情急之中,他记起了昨天伯伊德的讲座,反正死马当活马医,拉了一个急横滚,急速减速,追踪的米格-17果然冲到了前面,这老兄太惊讶了,一方面惊讶自己死里逃生,另一方面惊讶伯伊德对战术情势的预言之准确,等到掉到地上的下巴收回来时,战机已经稍纵即逝,米格-17一翻身,溜了,否则这家伙还可能捞一个便宜的。
1966年春季,伯伊德受命到泰国报到,加入一个F-4中队参加在越南的空战。这正是伯伊德梦寐以求的。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报到,伯伊德就得到了新的命令:到五角大楼负责挽救遇到麻烦的F-X计划,空军高层终于想起这个又是顶级空战格斗老鸟又懂航空工程的奇人来。
F-X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空军一直对麦克纳马拉强加的海军战斗机F-4不满,越南战场的实际经验更加深了空军的反感。在海军另起炉灶搞F-14的时候,空军很害怕又要被迫接受海军的战斗机。但是空军并没有从“更大、更快、更高、更远”的老套里跳出来,F-X起飞重量达30吨以上,3马赫,多用途,太大,太重,太复杂,太昂贵,整一个F-111的翻版。
伯伊德决心对F-X洗心革面。他对改组后的F-X不提任何速度或转弯速率的指标,他只要F-X比任何对手的机动性都要出色,要求高推重比,低翼载,足够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但是伯伊德遇到很大的阻力,电子系统的人要装备一个大型的雷达,这样机身就要加大;武器系统的人认为机内航炮没有用,用空空导弹足够;气动设计的人要采用变后掠翼。伯伊德用能量机动理论的计算(这一次是用正大光明的上机时间了)标明,变后掠翼的气动优越性将被其重量和阻力抵消,所以最后是得不偿失的。这是战斗机设计史上第一次在纸面上就可以评估一架新型战斗机在整个飞行包线的机动性。
二战期间的P-51也具有良好的机动性,但P-51的主要设计要求是为重轰炸机全程护航,所以航程和速度是主要设计指标。P-51成为优秀的格斗战斗机是在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的Merlin发动机以后的事。伯伊德钟爱的朝鲜战争时期的F-86也不是按格斗战斗机设计的,F-86的基本战术任务是在高空截击轰炸机,因此有较大的翼面积和较低的翼载,这恰好将F-86造就成了一架出色的格斗战斗机。P-51和F-86具有优良的机动性都有点偶然,只有F-15才是美国第一架以机动性为主要设计目标的战斗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他们两人在战略上的差别不大清楚,还要等方家来评说。
毛泽东的战略理论不说,林彪、粟裕、彭德怀,在战术上都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就是天上的好鸟暂时还没有。
唉, 咱们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太需要这样的人了!
老大说的史上最强将帅组合,光照华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