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军营逸事(1) 深山里的上海兵 -- georgenine
葛MM算不算是例外呢?
等大厨房兄杀熊仓的故事, 先来个小包子.
------------------------
这个也是听来的.
话说有一个边防哨所一天打了一个熊, 这可是个大事, 自然要一级一级上报, 到了团里. 团长听说后大喜, 马上做车往那地赶. 到哨所见了排长就问熊胆破没破, 只见那排长苦着脸说没打好, 破了!
团长无奈, 拿着熊掌回去了.
团长走后, 这排长松了口气. 安排战士把熊胆小心地收拾好. 原来熊胆是好的, 哨所里一个战士的家人有病需熊胆入药, 排长顶住上级就是要把这熊胆给那战士家治病. 具体细节记不清了, 反正是战士家人用了熊胆病见好.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团长后来知道了这事, 可他没给那排长小鞋穿, 反而表扬了排长关心战士的好做法.
通常毛脚女婿有一次上门帮厨测试,对于不让自家宝贝女儿做饭的未来丈母娘比较看重这个,毕竟过来人都是有体会的:会过日子的比较美满。
嫁人优先考虑上海GG
上海人有上海人的毛病,不过上海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搁哪都有好人、坏人不是?
上海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都说上海人排外,其实上海人对北京人、对军人还是很友好的。比如火车站有专门的军人售票窗口、军人候车室。当年我们部队来自大城市的官兵很多,有很多北京人、上海人,我有许多很要好的上海战友。他们都是很不错的人。
我们曾应邀去过许多上海战友的家里做客,那时上海年轻人时兴旅行结婚,而北京则是他们的首选,大家工资不高,吃、住是笔不小的开销,许多未婚的上海战友请我们作客的目的也就不言自明了,其实他们也不讳言:“到时去北京旅游时住你家”——只是海派的直言不讳和来不来就按交易原则行事的方式有时让人感到心里不舒服,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实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什么事儿都有个适应过程——北方人遇到这事儿是不明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其实全都是一个意思。
我那些上海战友手都很巧,烧的菜既好看又好吃;他们的姐妹或女朋友都很雅致、入时、斯文,特有女人韵味儿:)说的上海式的普通话既柔和又悦耳动听,与中国其它地方的女人就是不一样。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上海人、对南方传统产生了敬意与尊重,在北京我从小的生活环境里,周围的大人里南方人很多,我的许多玩伴、“发小儿”、同学都是南方后裔,在家里讲家乡话(包括上海话)的不少,对上海人并我不陌生。
在上海人中能说一口字正腔圆普通话的人较罕见,基本上sh是发s音的,但很悦耳。晨枫口音也是这样吧?:)“诗人”该不会变“斯人”吧?:)
当年是否经过丈母娘考核的呀
FROM千僧
我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上海老婆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的还真没怎么见过,海外的上海人家里大多收拾得一尘不染,基本是老婆的功劳。不过人前人后有别这是见过的:人前对老公指手画脚“扎台型”、争面子,人后对老公体贴入微、亡羊补牢,所以容易造成假象。不过这也是愿打愿挨,老公那里来人了,老婆还是忙前忙后,很给老公面子的。
上海老公做家务的很多,不做家务做甩手掌柜的反而被人看不起。一个家是两个人撑起来的,为什么生活重担全要堆在一个人身上呢?同样,上海老婆不出门工作赚钱贴补家用的也不多,同样道理,一个家是两个人撑起来的。不过这都是20年前在上海或在一起从上海出来的人中间的观察了,现在的二奶族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现在的人的思维也不一样了,不知道。所以标题应该是“至少以前的上海女人……”。
地告诉你各种选择, 特别还指出乘那个车能省一分钱.
我觉得上海是中国最有城市味的地方.
当年“受蒙蔽”帮丈母娘搬过一块桌面玻璃,原来的碎了。刚开始谈朋友,女朋友和姑姑是同事,又是好朋友,家里桌面玻璃碎了,姑父帮忙买了一块,需要一个人帮忙搬,抓住我了,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坐了10分钟,喝了一杯茶,便落荒而逃。丈母娘不一般,年青的时候正好抗战,和女同学从上海硬是走到四川,一路兵荒马乱的,鬼子兵,土匪,国民党败兵,什么都有,没有遇上共军,路线不对。在四川进了那里的白沙女子师范学院,靠成绩优秀留校当老师,后来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离开四川,来到上海。她不会搞这种考核的名堂的,要是考核,我肯定也通不过,思想问题,但烧饭是没有问题的,小时候爸爸带学生下乡学农,妈妈在五七干校,三年级就自己做饭了。
女售票员看出我对道路不熟悉,一路上车到站时一概全用普通话报站,后来她反应了过来,知道我坐错车了,特意告诉我在哪里下车,倒几路车就可以到我说的地方了,特感动。
上海商场里总有些热心的老阿伯当义务治安员,总在提醒顾客“提防小偷,背包、拎包请放前面来”。
二斯年前就斯解放军苏苏啦?敬礼敬礼!
到北京去过几次,一般可以做到对方听不出口音来,至多能听出是南方人。
本人鹦鹉学舌的本事有一点,在海外和洋人胡侃,初次见面,一般能把对方蒙混得以为是本地的第二代华人。得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