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话说中国芯 -- 四月一日
如果商用尚不过关,如何工业用、军用?
龙芯方向是保密要求高的情况,只是说明我们不能让关系国家安全的东西拱手让他人控制,别人的芯片有没有后门,谁也不知道,在这一点上,自行研发有绝对优势,所以要努力。
但是方向归方向,却不代表现在已经可以达到这一级别要求。商用要求都还达不到的话,军用,不是害人嘛?!
那要么中国芯的质量相当稳定,要么中国芯的产量必须巨大,否则选无可选。
如果是前者的情况,那中国芯根本不需要军方订单的帮忙,民用市场就足够它吃的了,毕竟很多领域需要的是可靠性而不是绝对性能。Honeywell工控系统的核心还是68040,够老的了吧。
如果是后者,成本就下不来,靠军用也难以维持长期生产,难以形成自我更新换代的循环,问题依然存在。
四一已经说了很多了,问题还是回到可靠性上。embedded system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PC当机了,reboot就是了,恼人是恼人了一点,但不是性命交关的事。embedded system大多有相当高的可靠性要求,即使“低档”如商店里的收银机,要是隔三差五给你出一点差错或者当机,那就要上火、上吊了。
与我理解的一样。
我见过的俄罗斯的设备就是这样, 不先进, 但就是不与世界接轨, 大家不容易学。
谈起? 如何改进.
好象在那看过ORACLE的发展历史, 开头搞出的东西不成样子, 可是美国海军帮了他们.
有多层意义, 其一就是发展自己的军用系统。
不过,要是民用级的可靠性也吃力的话,军用级的可靠性更吃力。中国的IC看来只有走以民养军才能self sustain,否则又是大费说的曙光工作站那样的事。
觉得龙芯是以军养民。
每人站的角度不一样, 看到也不一样。
这条路是越走越窄,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在技术上还有相当的先进性、独特性,但是难以维持。米格-25的雷达的功率巨大,性能也不错,但是用的是电子管。单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苏联工程师的本事不是一点点。但是从技术前途来看,这是一条死路。
军民不通用的路子很难走,中国自成体系的路不是不能走,但能否走下去,取决于中国自己的体系能否形成足够的国内市场。在中国市场已经开放的情况下,这是一条很冒险的技术路线。不是不能走,但走之前,正反两方面都要想好。
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所创造的技术潜力,我们掌握的有多少?
四一的帖子说明:
经济学的“木桶效应”说明:有的木板很长,有的(甚至许多)木板却很短,但最终决定这个木桶容量的不是那块长的木板,而恰恰是那根最短的木板。
以全球衡量,也许可以认定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只利用了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所创造的技术潜力的1/3,但是中国的情况呢?是不是我们目前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落后于我们的集成电路加工企业的能力?
不过,计算所本来就是搞研究的,不是搞工艺的吧?他们这方向,也无可厚非。
要取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成果,就要求产业配套和平衡发展。而如何能够尽快均衡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应该就是四一这个系列所要探讨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