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永远的曾侯乙(图)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25 🌺1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永远的曾侯乙(图)

我所钟爱的古代青铜器,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曾侯乙墓,它们没有定式,只有无尽的想象,无尽的创造力,而我们失去这些已经很久了。

第一个是那个尊盘,惊为天物。

点看全图

第二个是鹿角立鹤,充满着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

点看全图

第三也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建鼓座,这个关注的人不多,实际上它是个战鼓的底座,这个东西从图片上看有些失真,失真的感觉主要来源于平面的2维图像无法表达它的内涵,它由十几条大龙和无数附着其上的小龙组成,当你围绕它观看的时候,注视久了你会产生一种错觉,那无数的向上飞腾的蟠龙,构成了一束熊熊跳动的火焰。在那火焰的上方,会渐渐化出一面战鼓,你似乎可以听到隆隆的战鼓之声和战马的嘶鸣。一件好的作品,它的作者将激情和精神深深埋藏在形体之中,且随之而不朽。

点看全图

至于曾侯乙墓中的最出名的编钟,由于本人为音乐白痴,至今看简谱,需要从头数一遍,才知道发音,所以对它在音乐史中的丰碑作用,理解不太深刻,所以先放放。

关键词(Tags): #曾侯乙墓(当生)#青铜器(当生)#尊盘(当生)#鹿角立鹤(当生)#建鼓座(当生)
家园 sofa. HUA
家园 曾侯乙墓的话题有好多啊。

编钟,外棺,青铜尊盘被列入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中。

附上尊的特写和外棺、编钟图和一些找到的介绍。

点看全图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不过有人对是否是失蜡法有不同意见。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棺采用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彩绘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笔自然流畅,文饰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最具特色,系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重七吨半外棺的装饰并不华丽,但设计者十分细心:外棺一侧的下方,还开了一个门洞,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点看全图

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l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公斤。编钟的悬挂有三种方式:下层钟用环挂式,挂钩为爬虎套环和双杆套环两种中层钟用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钟用插挂式,是以插销入挥、串钩钟钮。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铭文多数错金。全部甬钟的记事铭文均为“曾候乙作持”5字,标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搏钟的铭文则记载楚王熊章为曾侯乙铸宗彝一事。标音明文标示了钟的悬技位置或敲击部位及其所发音的名称,它们构成了十二半音称谓体系。乐律理论记述了曾国与楚、晋、齐、申、周等国的律名对应关系。钟铭所见律名28个、阶名66个,绝大多数都是前所未知的新材料。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以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亦可同时击发构成悦耳的和声,证实了中国古编钟每钟双音的规律。全套编钟具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其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的多种乐曲。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锡、铅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用挥铸、分铸、锡焊、铜焊、铸镶、错金、磨砺制作而成,工艺精湛。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出。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层钟;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木架和部分挂钩系复制,其余均为原件)。

家园 选的是青铜器里,最喜欢的三个
家园 嗯,我也很喜欢那几个。

再看看今天的很多所谓雕塑绘画,实在是有辱先人啊。

家园 那个对铸造方法的探讨很有道理

俺也倾向同意是用铅模而不是蜡模铸出来的... 肯定不时陶范作的,这个已经不用争论了... 以前听说这些青铜器是失蜡法作的,看到照片后,惊讶于其局部的细微 -- 以普通石蜡的松软,很难保持住这些精细的结构... 看来果然不是...

家园 曾在那上学,当时想去看看

后来听说驻着部队,空军士官学校,好东西全搬走了,最终未去

家园 嘿嘿,当年本科时专门跑去看编钟

原件就在省博,连北京的那套都是复制品,这也有道理,一是好东西不能让一个地方全占了啊,留在出土的地方更能增加当地人的自豪感,这是咱家地面上的东东啊,二是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房子里,万一出个战争、火灾和地震什么的,也能降低风险和抢救难度啊,都放在一起,你先救哪个啊?哪个都最好别有损失。

由于年代久远,所有的青铜器上都是灰蒙蒙的,没有照片上的那种神采,展品旁边有放大的细节照,一对比才发现估计是照的时候使用了专门的光照设计,突出了主题,物品反射着青铜质或者金色的幽光,立码感觉就不同了,那个神骏灵动啊,才真正叫人感觉到这些珍物全盛时期的光彩,由不得你不感动。

当时正好遇上一个日本旅行团来参观,一大群老太太都穿着和服,让人一眼就分辨出来了。当时就有点奇怪,干吗都穿着和服呢,包的严严实实的,天气也不凉快啊,来日本后进一步确定老太太们也不是天天都穿和服,这个疑问一直留到现在,谁给猜一下是为什么?以示郑重,还是怎么着?

家园 好!
家园 真是漂亮。按理说随州离俺家那里可不算远。

去湖北时经常会路过,居然从未下车瞅瞅。花了一下,国难财发不了,国宝财也发不了。哼哼。

家园 现在重新建了一个编钟馆,感觉应该很不一样了

我去的时候也有不少日本老人在那里啧啧连声的。

家园 留在出土的地方更能增加当地人的自豪感

金缕玉衣也是在俺们河北省博物馆

家园 先花,宝藏之

听说好些青铜器出土时都已是一捧碎片,我感兴趣的是牛人们是怎么辩认出碎片的原形是什么,并把它又拼合起来的?可有什么书介绍这个的吗?

家园 每次看到这些青铜器

既为自己祖先优秀的文明而骄傲,又为中国在现代文明中落后而惭愧.

家园 有点点邪恶的创造力

不知道怎么就没有延续下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