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伊朗之行 -- 佃户
兄弟也用上数码了.镜头没换,老设备都带着,不过还没冲呢.
波斯话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包括数字.E文也不好,携LP同行,她洋文还行,不过到了波斯,和我也没什么二样.
个人感觉,在国外旅行,语言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深入交流上,光看看走走,不懂也没什么大问题.这不还有肢体语言吗.实在不行跳个舞.
有一兄弟,也是河里的朋友在那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有朋友就是不一样,少了许多操心,波斯游成了比较舒服的旅行.
不过现在轮到他开始担心了.
所谓半个世界,是指伊斯法罕,表示富有,半个世界的财富都到那去了,当然这是历史.
我旅行的第一站,就是那里.看的玩的吃的慢慢介绍,先贴片子.
!
估计当年丝绸之路全盛之时,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说法恐怕也并非夸张...
朋友刚发回来的,大家看看这是个啥,这个人在干嘛?
小公共么... 门口站的当然是卖票的...
对游客来说,伊斯法罕可分为市场,清真寺和桥.如果不深入的话,一般3天够了. 有些地方比如清真寺要门票,大约5元人民币,但有一基度教堂收的贵,近40元的外宾价,是我在伊朗付出的最贵的门票,好在只有一次.和国内的一比,实在也不算黑.
先说市场,那里的市场可能是全伊朗最大的,分成几片,位置都在霍梅尼广场周围,一片是卖金银首饰,一片是卖地毯,剩下最大的一片什么杂点,什么都有,以手工艺品为主.那里的东西都还不错.
顾客应该是以本国人民为主,如果要靠外国游客,那JS恐怕就饿死了.这个季节实在没几个人去,旺季如何不知道.听说伊朗最好的季节是五月.
市场上除了卖,也有些做的,当然和全世界一样,可能是做给顾客看.
清真寺二边的房子,就是市场的一部分
铜器很多,感觉比印巴铜器工艺要好.这多是前店后工场.
这位MM卖的是彩绘盒子,有木制和骆驼骨制的二种,后者要贵许多.
那里特有的一种纺织品,用植物染料,靠图章的一片片敲上去.有点象木刻水印,当然比起来工艺可差了许多.
这是另一种特色纺织品,嵌有金线的台布,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该派什么用处,感觉做台布比较合适.
首饰价格不菲.都是些妇女在看,样子很多,漂亮的也不少,以黄金为主.
这么有名气的商品居然没照相?
最古老的地毯,据说是这块。
大概每个伟大的城市都有一条河,伊斯法罕也不例外.
河上有几座古桥,这也是伊城的看点,这些桥现在还在使用,不过只走人不走车.
一是:SI-O-She Bridge, 建于1602年,又叫33孔桥.
附图大部分是在哪拍的,不为别的,主要是离我住的地方近.
离它3公里处,还有一桥叫Khajou Bridge,也是一玩乐的地方,晚上很热闹,我是半夜10点去的,人来人往.
BTW,在暗光下数码相机拍出来的橘黄色,用PS可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