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 -- 葡萄

共:💬214 🌺5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一朵
家园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起步(续完)

话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奇怪了,上面说了一大堆关正题什么事情,这里我要说之所以把三个国家比较不仅仅彼此都是地缘政治的大国都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在基础,而且在三个国家起步的历史阶段都有相似的地方,这个就是新老列强争霸战争与经济萧条对传统殖民地及其势力范围控制力削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处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位的三个国家与民族都开始觉醒了!

20世纪三十年代,正是各个地区殖民地民族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这里不多说政治,但是就是这一时期开始展露头角的人物对各自国家在20世纪的剩下的日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三个国家在国家发展上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到了1949年中国独立了,印度也在1947年的时候独立了,更早独立的巴西在20世纪30年代以没收英国与美国垄断资本的资产为契机开始了发展民族工业道路的国有化运动接近尾声50年代巴西的进口替代运动就要来临.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国经济发展概述>的一份联合国的调查我们可以大致对三个国家的起步阶段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有所了解.这份资料列举的是当时联合国58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其中国家排列最低端为尼日利亚,最高端为美国.尼日利亚与印度被排在工业化结构低的序列,巴西与阿根廷同排列在中挡序列,而高端序列则是美国.虽然资料上没有列举出中国具体的位置,但是1949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只有印度的一半,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除了粮食多过印度其他在钢铁 能源制造的各个领域基本大大落后于印度.在教育上除了小学生入学人数超过印度,中学和大学的入学人数都不及印度.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上我们也比不上1949年时候的印度.大体的排列我们应该是和印度同样排列在产业结构的抵挡水平.我这里攫取部分数字说一下,也可以加深下印象.处于高档的国家制造业比例在GDP中占38%以上,中档国家在26%,而低档国家在6-7%;处于高档国家的金融在GDP中的比例是18%,中档国家为10%,低档国家为3%.从上而看,起步阶段的产业化水平,巴西好于印度,印度好于

中国.再比较,国家资源.三个国家都是资源大国,在1949年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都是当时的贫困油国.煤炭资源三个国家都非常丰富,中国印度与巴西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资源与耕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巴西都遥遥领先,中国和印度接近,印度略好于中国.而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其他矿产资源,巴西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储量丰富,中国除了一些矿的品位低外,储量和门类都好过印度.再加上国土面积,人均水平还有政治法律国际分工参与程度等来评估.1949年时巴西各项独占鳌头,印度在工业化领域超过中国,中国在工业化潜力上超过印度.

如果不具体考虑1949年当时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套今天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语言制度制度法律制度国际化的水平我们远不及印度与巴西与印度.而且当时中国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国家经济说千疮百孔百业凋零毫不过分.相比之下,此时巴西起始自40年代的进口替代运动已经开始.(日本与四小龙的进口替代要到朝鲜战争爆发才开始启动),印度在进入殖民地时代后长期没有遭受大规模过战争虽然印巴分治给印度带来了社会动荡,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局势已经基本控制.独立印度接受的不但是当时亚洲第二工业国的经济体系而且印度政府还接受了殖民地时代运转有效的官僚体系与完善的警察体系,有人赞叹尼赫鲁从英国人手里继承的是一个盛满漂亮银质餐具的银质餐盘.难怪尼赫鲁在1947年独立日那天豪气凌云的向世界宣布:印度将成为世界的一极.而中国的毛泽东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说到这里大家多少对中国起步阶段的时候,中国和印度比较和巴西比较起来是什么样的光景了.也对各自起步阶段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熟悉了吧。对于历史我们不能怨天尤人,那不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但是看清楚历史却可以对我们走过的路有多几分认识,这样我们才对来的思考能多一些助益。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是最早登陆月球的地球人。印度和巴西,在1949年对于自己的未来的那份憧憬应该和第一次登陆月球的两个美国人出发的时候期待是相似的吧。而下一节我们将说说这样一个问题:在新世纪之交印度和巴西与中国的再比较的时候仿佛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登陆月球的那一刻突然发现有人已经在月球开始建造月球基地了,这些人就是中国人。

(起步篇:完)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未完)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

在前面我们从资本的原始积累说起,一直说到三个国家各自起步阶段的大致状态。虽然三个国家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但是对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后起之秀的美国日本德国,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的实力都没有达到资本技术与实力可以与发达到国家抗衡的水平。由于各自国家的历史经历不同,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与地缘位置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三个国家的民族觉醒与国家振兴道路从一开始就大有差异。

巴西在国际政治的地位比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独立前的印度与中国更能支配自己的命运外,国家的各个方面对比中国与印度都有很大优势。巴西的宗主国葡萄牙比较弱小。所以巴西独立的早。国家内部很早就形成了以北部大庄园主为代表和以南部制造业主为代表的精英政治群体,并乘大萧条与一次大战后老牌帝国势力被大大削弱的时候,巴西政府开始没收英国与美国垄断资本的资产,执行经济扩张政策逐步推进进口替代为向导的经济政策。自30年代起到50年代初,巴西经济持续以6%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当时的巴西已经在国际分工序列中获得了比中国与印度更有利的位置,2次世界大战为巴西带来了巨大定单,战后美国把战争中积压财富与消费欲望释放出来后,巴西经济蒸蒸日上.而且巴西政府在当时已经推行日后成为日本与四小龙成功东亚经济模式的核心政策内容--进口替代经济政策。承载地理资源以及环境等各方有利因素的巴西,在1949如日中升。

在印度和中国建国之初,印度快200年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的洗礼,有比中国好的多的工业体系.有人赞叹尼赫鲁接受的是个装满银质餐具的银质餐盘,因为被后来的西方学者推崇的民主政府 娴熟的官僚体制,与世界发达国家通行法律制度 会计制度和统计制度,当然还有英语.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到来之前,世界原油价格在6-12美圆/桶水平.也就是因为石油作为能源比煤炭高效洁净所以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用.而在亚洲日本与四小龙就是借着廉价燃油的风帆开始经济远航的.印度不仅距离世界两大原油产地近(中东和东南亚),而且起步之时候内因外因都具备了比中国好的多的良好的客观因素.早在1928年前,国联就把印度列为世界8大工业国的行列.1947年,在日本和四小龙等待朝鲜战争作为经济腾飞发令枪响前,印度象带着雄心壮志迈开了步伐.

而中国在三个国家之中尽管不是被殖民地花最早,也不是殖民地化最深的,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遭遇的国内危机最深,遭受的侵略打击最大。因此在对抗外部势力干涉与追求民主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最坚决。中国国民党迅速从抗战的胜利者在3年里被中国共产党以摧枯拉朽之势赶进台湾,退出中国大陆历史舞台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背弃了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的诉求.终于在1949年中国人站起来了,走自己的路了.

历史在1949为中国印度和巴西留下了一个拐点,各自的经历与时代背景终究使彼此在未来的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作出大不一样的选择。

(待续)

家园 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巴西经济数字暂缺):

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巴西经济数字暂缺):

中国 印度 (单位:万吨)

原煤 3200 3200

原油 12 25

发电 43亿千瓦时 46亿千瓦时

钢 15.7 137

生铁 25 164

水泥 66 186

平板玻璃 83.7

纯碱 8.8 1.8

纱 32.7 61.5

糖 20 118

油料 297.2 498

粮食 11318 5501

汽车 0 1.6

铁路 2.1万公里 5.3万公里

产业工人 120万 600万

人均GDP 70美圆 150美圆

在校小学生 5110 万人 1915 万人

在校初中生 223 万人 312 万人

在校高中生 26 万人 122 万人

在校大学生 19.1 万人 36 人万

识字率 26% 46%

表1、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龙与象-21世纪中印崛起发展的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家园 真是不花不足以....
家园 看得意犹未尽, 加油啊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一)

20世纪的后半叶,是世界政治军事风起云涌的时代.战后原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独立的斗争时刻伴随以美苏争霸的主旋律.作为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印度巴西和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各自在不断跌倒中摸索前进,也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在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中采取了迥异的态度与策略.如果我们抛开时代背景仅仅从当今的时代背景来简单分析,而不从实事求是的客观角度分析当时决策环境的种种现实的局限,那么除了可以轻率的做出谁对谁错谁懂经济谁不懂经济外,对我们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毫无助益.这里在对于那个时代为民族独立与国家独立作出不懈努力的巴西印度和中国的三个领导人表示致敬,我尊敬他们的原因不仅是他们为各自的国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因为他们对各自国家至今还产生着深远影响,他们的命运其实也是他们各自祖国在一个时代的缩影.以他们为坐标我将分析那风云岁月中巴西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变化.这三个领导人分别是:巴西的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印度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中国的毛泽东.

在50年代,无论是巴西印度还是中国在经济上都获得的出色的成就.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除了中国在50年代早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外,在50年代三个国家都是明确把经济建设做为自己国家明确的施政目标的.

印度在50年代初步构造了全面工业化的布局,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在国家建设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印度在经济建设里也摸索出印度独特的混合经济的雏形,并且在总结"一五"计划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蓝图.并在"二五"计划中对"一五"期间所倡导的混合经济模式有所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为起始加速国家工业化领域的投资尤其是重工化的投资.在复杂与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印度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的全面提升社会与国力作出巨大努力.在避免国家分裂的同时,试图快速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并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这样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对于印度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早在1938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在国大党党团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实现印度工业化消灭失业与贫困.为这个构想,印度在50年代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超的政治与外交手腕下,不仅仅在国内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而且充分利用国际形势纵横俾阖,在美国和苏联之间左右逢源.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技术与经济援助,大大加快了印度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的步伐.因此尼赫的个人声望在国内外都获得交口赞誉不但是尼赫鲁本人的荣誉,也是那时候印度在世界50时代的写照,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1947年豪迈的那句:印度要成为世界的一极,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了.

在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革命成功后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自30年代起就倡导国家在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从日用品替代生产为起点开始了以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为目的的进口替代战略.尽管当时农业资本寡头设置层层阻碍,但是以二战为催化剂.启动了巴西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巴西乃至拉美第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大型企业沃尔塔.雷东达钢铁厂在1946年正式投产,同年巴西最大的矿业公司巴西多西河谷公司与巴西国家经济开发银行(BNDE)也先后建立.50年代的巴西就是这样大步开始了工业化,开始了进口替代战略.这个战略至今对巴西与拉美仍然有深远的影响.在1950年瓦加斯以绝对多数票开始了第二次执政,继续执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和经济国家垄断政策,在巴西成立垄断巴西石油勘探 开采炼治生产与进出口的巴西石油公司,为实现电力国有化筹办巴西电力公司(1962年成立)

.但是在1954年由于瓦加斯执行的民众主义政策,巴西寡头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新闻界\军人在彼此关系日益冷淡后利用1954年8月5日巴西中央政府卷进政治谋杀事件发难,在军人要求瓦加斯辞职的情况下瓦加斯于1954年8月24日自杀身亡.虽然其后继任的库比契克在50年代后续的时间中继续执行并深化瓦加斯的基本政策,但是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似乎预示着巴西的未来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坎坷与困难.尽管那之后的巴西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尽管热图利澳.多内莱斯.瓦加斯与其后任为巴西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而不懈的努力着.

与印度和巴西比是遭遇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最深重的国家,再近100年的屈辱与半殖民化进程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选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方始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千疮百孔久历战火的山河,更有一个历史命题放在当时的中国人和中国执政党面前:救亡图存!.如果不理解这四个字,那就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毅然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请在评论那场战争前清晰的读一下八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短暂的中苏蜜月之后,意识形态已经不能弥补两国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巨大分歧了.尽管一五之后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尽管苏联给于了一五期间的中国全面发展以巨大帮助,尽管我们曾经浪漫的称呼苏联为老大哥,尽管...我曾经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我们可以有其他选择么.就象我们不能不在朝鲜被迫进行一场我们自己不情愿的战争一样,那时候的中国没选择.而一五的杰出成就为随后的二五计划注射了兴奋剂,而以三年自然灾害作为50年代的收尾无疑说明了.中国人要从此站起来需要付出的是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的艰辛.

这时中国所面对的困难,也为巴西为印度寻求经济独立自主的未来路做了一个注脚.终于不期而遇的60年代印度和巴西都需要为自己的路再一次作出抉择.

(待续)

家园 精彩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二)

60年代越战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一方面美苏争霸到了新高潮,一方面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恢复经济活力后加紧对传统势力范围恢复影响与控制。如果说英国试图把新独立国家尽可能约束在英国联邦体制里,法国在北非构建法郎区这个桥头堡是一个标志的话。那么在中东在越南在非洲甚至在南美,燃遍世界的战火,此起彼伏的军事政变与各种颠覆活动的后面由始致终美国与苏联直接或间接的参与,都显示着中国印度与巴西势必在自己的道路上即将面临的艰难抉择。尤其是越南战争,这场从1961年爆发到1975年结束的战争,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转折。中国巴西与印度在自己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终究需要迫使各自的国家再次问自己:何去何从!

在瓦加查自杀后,其继任者库比契克继续进行巴西大规模工业化改造与经济国有化进程.但是一直以来如何发展巴西的经济在巴西的经济学家一直有着两种对立的争论,一派继承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经济国家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而当时的执政党秉承的就是这个路线,其支持者包括民族主义者和新兴工业资本家;而另一学派推崇的是

现代化附属理论,这个派别的代表经济学家叫:西蒙森(M.H.Simonsen) ,西蒙森认为这个西蒙森把吸收外资看成促进巴西摆脱经济贫困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这个学派的拥护者为大地主大工业资本家和中产阶级.

虽然库比契克执行的发展主义为后来的军政府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并在70年代成为当时世界八大工业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伴随面队外债增加公共赤字增加与通货膨胀加剧而来的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在60年代初巴西就究竟走什么样的经济道路和发展战略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辩论.最后这场争论以,以美国插手的军事政变与随后开始的军政府时代终结了这场争论.在当时占上风西蒙森的学说成为了,巴西军政府的指导思想.虽然巴西军政府依旧大力推行的是进口替代政策,但是从本质上说怎么解决巴西工业化和进口替代中的瓶颈问题,军政府的选择是:以经济与金融国际化为目标,实行负债发展;当时雄心勃勃的军政府坚信巴西在几十年后必定是世界经济强国.随后巴西经济在巴西历史上经历了最强劲的增长时期,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0%的高速让巴西奇迹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并且在世界经济学界引起对比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模式与日本及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的争论.但是放弃国家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奉行了现代化附和理论的巴西终究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在今天有个代名词:拉美化.

在1964年军政府上台后,就推行了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并归还给大庄园主的土地改革,这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土地改革.早在1962年7月当时的巴西政府就拒绝了美国强迫巴西承认与美国资本紧密联系的汉纳矿业公司在巴西的权益,确切的说就是开采巴西国有铁矿的权益.在军政府上台后,为了获得负债战略所需要的美国资本,为汉纳矿业公司服务的人在1964年后就获得了一个副总统和三个经济部长,就此巴西铁矿甚至巴西所有让世界羡慕的资源对美国人敞开了大门.1965年汉纳矿业公司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组成康采恩共同开发巴西租让的铁矿.而后美国钢铁公司也与巴西一家叫淡水河谷的国营矿业公司联合最后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而美国只需要为进口巴西矿石向巴西政府支付4%的合理费用就足够了,尽管这是在1962年巴西政府用法令明确关闭了汉纳矿业公司要求之后.令人讽刺的是,让巴西中产阶级支持西蒙斯的主要原因是:外债 赤字与通货膨胀,但是奉行西蒙斯理论的军政府,最终把外债赤字与通货膨胀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军政府上台时就为拉美化种下了深刻的成因.

不过,60年代的巴西除了农民与矿业工人的声音淹没在巴西奇迹之下,巴西依旧如此自信。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照例送花!

一篇一花!

家园 看来独立自主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家园 西蒙森派在现在的中国再度得势,大家忘记了拉美化后

西蒙森派在现在的中国再度得势,大家忘记了拉美化后,马上就要来一个"中国化"了.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三)

印度国歌中吟颂道:。。。水源丰富,果实累累,庄稼茂盛,郁郁葱葱。。。土地承载的不仅仅是印度的大国梦,还有印度的全部希望。

在“一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在1952-1954年的风调雨顺,但是随着印度土地改革进展的缓慢加上政治与经济改革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让原本就问题重重的印度的国内变的更加复杂了。问题首先是来自大垄断财团的资本高度集中化趋势,印度在2个5年计划中经济实际增长了66%,但是垄断工业资本与垄断金融资本仅仅在注册资本上就膨胀了三倍。当时在印度国民生产环节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钢铁与水泥生产上,排名印度大财团第一塔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50%,而排名第二的比哈尔财团控制了印度水泥生产的25%,直到1968年印度控制的国营钢铁产量只达到了印度当时钢铁总产量的33%。第二问题来自社会贫富悬殊急剧扩大,早在印度"二五"经济计划结束后,尼赫鲁就问:2个5年计划国民人均收入提高了42%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0%而农民却处于破产边缘,这些增长的财富哪里去了.第三就是国内国际局势动荡,加之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党团政治反复争端利益并利用各种政治军事手段转嫁社会矛盾.其中在1962年爆发中印边界军事冲突,印度军费开支在政府开支中的比例从冲突爆发前的40%提高到了60%.到1963年3月的时候,印度外债实际达到当年政府开支的300%是1951年时候的51倍.当时在尼赫鲁执政时代末期的印度政府,利用军事冒险失败后的国内局势动荡实行全国紧急状态才顺利度过垮台危机.但是军事的失败同与之而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印度当时是一座等待爆发的火山.

由于军事开支急剧增加,印度政府的"三五"经济计划实际已经破产.当时的印度粮食在50年代半心半意的土地改革失败后一直不能实现自给,印度被国际社会讥笑为讨饭篮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却一直需要支付原本已经少的可怜的有限外汇来购买粮食.到印度1964年1965年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粮食急剧减产,当时印度的粮食饥荒已经到了来一船吃一船的地步,如果没有美国以及苏联的粮食援助,印度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灾难 .但是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在中印冲突后2年里给予印度的援助尽管急剧增加到与印度建交后美国援助综合的200%.但是美国人的附加条件是:今后印度的5年计划必须由美国政府认可.面对独立与生存的选择,印度终于在1966年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橄榄枝.

1966年1月19日,印度国大党两院中526名议院举行秘密投票。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议会大厦外等待选举结果。四小时后国大党议员领袖辛哈出现在走廊。人们纷纷上前询问:“是男的获胜还是女的获胜了?”辛哈宣布:“女的赢了”。继承了父亲巨大声望与与治国策略的英迪拉.甘地以355票对169票(2张废票)的绝对优势击败了对手当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英迪拉的时代开始了。

英迪拉.甘地在执政早期是依靠由当时国大党第一大派系的辛迪加集团支持下上台的.但是让代表垄断财团的辛迪加集团大跌眼睛的是,英迪拉.甘地不是他们眼中的洋娃娃和线控木偶.首先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5月宣布卢布贬值35%,为此印度得到了急需的300万吨粮食和9亿美圆的援助,沉重打击了国内垄断财团的势力.而且利用和美国的短暂亲密关系,从墨西哥进口了粮食种子,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尼赫鲁时代的土地改革出发的开始了绿色革命.终于到1978年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随后,印度政府在越南问题上的表态代表了印度在国家独立自主上坚定的政治立场,同苏联的握手不仅获得了大量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而且在苏联的帮助下,印度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与改造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印度政府以国家中央集权为手段,以国家经济国有化为方向推进经济计划.终于在1967年5月宣布了为期10年的"经济计划10点建议",同年7月19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控制全国54%存款的14家印度银行收归国有,此举受到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受此鼓舞,在1969年12月,英迪拉.甘地颁布"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法"成立了"垄断和限制性贸易行为委员会".此后1969年9月取消给予印度土邦主年俸与特权1970年2月颁布的加强工业许可证制度的法令与1971年把全国64家普遍保险公司受归国有.就此印度混合制经济体系框架完成,尼赫鲁建国时的构想在他女儿手里实现了.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打击了印度国内垄断财团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而且为印度国内局势的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同巴西一样,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庞大人力物力与技术支持与印度本身家底使印度必须要在可以做长期经济规划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一步步去实现.印度不是巴西,巴西的拉美奇迹是以牺牲国家经济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的,印度为了国家经济主权既选择了苏联的橄榄枝并与美国保持有限的合作关系.印度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位置要比同时期的巴西与中国要有利的多.但是,印度恰恰不能作到的就是对经济长期计划作出有保证的规划.印度政府与国内各种各样的垄断集团的利益斗争,印度政府在长期经济计划与短期经济效益的选择中不断的在选民的利益趋势下左右摇摆,印度政府在遇到国内国际危机的时候往往通过国外军事冒险来转嫁选民的视线与国内即将爆发的危机来赢得大选.但是自身实力的孱弱,往往在军事冒险与干预后印度政府又陷入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印度在60年代后形成的改革-危机-冒险-更深的危机-再改革的循环行为模式,终于让80年代的印度总理感慨:印度已经失去了工业时代.

印度得到了民主与独立却失去了未来!

(待续)

家园 非暴力不合作

看着很光明呢,可惜却埋下了隐患

家园 有一个年代错了,或是苏联领导的名字错了?

1966年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橄榄枝?

赫鲁晓夫哪一年下台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