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 -- 葡萄

共:💬214 🌺5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金融、能源、军队是美国霸权的三位一体
家园 仅仅是这个角度看美国你未免小看它了

在写完70年代三国经济后以三个领导人为坐标的篇章可以说结束了,但是三个国家各自的命运至始至终都是在苏美争霸的时代寻求自身生存环境改善的努力.而在今天,即使是付出巨大代价与努力,三个国家都即将为新的时代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新排序制定发展计划.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美国自己在60年代末就为今天安排好了.不过中国的崛起彻底打乱了美国的节奏,所以美国不情愿之中承认了印度的崛起,呵呵,的确很好玩 .而巴西则在美国的秩序之下获得或许痛苦,或者是快乐,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世界秩序的参与者巴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退出了.呵呵

家园 还有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

现在全球最赢利的大公司与最大的上市公司并非是新技术企业.仅仅美国花旗银行的程序员就远远超过了微软公司的员工总数.现在信息技术不断的再与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不断的集成与重组.而因此,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新投资热潮将使这个过程进入新的循环.而90年之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产业结构种种都将快速的震荡与蜕变,从这个意义上请你去思考温总理在前不久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说的: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建设.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面临的是巨大而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危机.但是当肯尼迪面对古巴危机的时候,一位中国人对他说:危机是危险,更是危险中的机遇.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五)

从美国1965年开始全面卷进越南泥潭后,世界各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美国独霸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终于在持续8年畸形的繁荣后,美国终于开始吃不消了。 1971年,由于越南战争,美国面临巨额贸易赤字,美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相反,日本与联邦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常账户大量盈余。1971年8月5日,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并加征10%进口税率。这被称为“尼克松冲击”,从此世界各个国家开始进入“牙买加”货币体系,汇率象脱缰野马一样竞相贬值。终于1972年,美国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不再谋求绝对战略优势和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尽管在80年代美国人面对狂欢的日饵曼洲和叫嚣买要下美国的日本武士是那么的无可奈何。美国就要衰落了么?我无从而知,但是奠定美国今天新霸权的一系列大举措悄悄拉开了帷幕。一直以来作为战后国际贸易 金融 与投资监管三大支柱关贸总协定(GATT)、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与国际货币基金(IMF),在这个时候都开始发生了大转变。1973年关贸总协定第七轮谈判:东京回合在正式来开了锣,也正式在这一回合终究成就了1995年的WTO。IMF在尼克松召开的20国会议上开始了世界货币改革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国际金融关系脱离国家与中央银行的控制,它有一个漂亮的名字:自由化。而从尼克松的时代开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的职能悄悄的向更自由的市场倾斜,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全球化的帷幕正式拉开了。但是,这些在今天看来雄心勃勃的远征都不能掩饰此时美国跌跌撞撞的脚步。随尼克松冲击起舞的是石油危机,是苏联遍布全球的出击,70年代来了。

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国内声望不断上升的机会,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于1971年2月举行印度第五届大选。1971年3月大选结果揭晓,英迪拉.甘地获得了压倒胜利,终于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时,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选中主张充分自治与全面独立的人民联盟在东巴大获全胜,随即人民联盟领导人在1971年的3月宣布东巴独立。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下令军事镇压,军事镇压的结果导致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1971年11月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获得了苏联的军事援助并在当时西方大国保证不军事干预的前提下,宣布印度军队越过边界“自卫”。12.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声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舆论盛赞英迪拉.甘地的胆识与魄力已经超过了尼赫鲁,而民意调查中93%的公众站在了英迪拉的一边。当1972年1月26日印度国庆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众的形象就是杜尔加,就是美丽的10臂女战神。

但是历史老人总在不经意中,给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开上一点点玩笑:饥荒又不期而至。

1972年印度遭遇了严重的灾荒,1.8亿人口面对饥荒的威胁,而令人讽刺的是由印度一手导演的战争让滞留在印度的难民每个月就消耗掉印度2亿美圆,这更使印度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由于需要进口大宗粮食与原油,加上石油危机的爆发与国际金融因尼克松危机冲击而剧烈动荡.由此导致的外汇短缺终于使才平稳不久物价飞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资不足又使工业增长下降了近50%,经济实质遭遇了衰退.同年孟买就爆发了1.2万罢工,民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反对党的鼓动下爆发了.仅仅在反对党领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帮的骚乱中遭遇警察射杀的人数就达到233人,与之同步的印度铁路大罢工让当时的印度经济实际陷入了瘫痪.最后在当警察也开始暴动并与前来镇压的军队交火的时候,骚乱与不安到达了顶点.而甘地夫人此时借助一位律师从宪法中发现的漏洞,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来挽救即将倒台的政府.

虽然随后地年不仅风调雨顺而且经济维持在比较高的增长水平,过高估计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紧急状态,但是随后的大选国大党一败涂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人民党上台了.高喊自由与面包口号上台的人民党政府代表的其实是垄断资本与地主阶层的利益,人民党政府一上台就提早一年结束了当时执行顺利的"五五"计划,匆匆提交了"六五"计划.人民党政府不仅缺乏执政能力,更缺少对自己所指定计划的控制里,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1500万吨粮食消耗怠尽.在把仅有的30亿美圆储备挥霍一空,在执政不到3年的时间,人民党政府倒塌了.

而此时虽然两次石油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新技术革命的翩然而来,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注意国家迅速转变自己的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不断的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生产工序实现国际再分工.使各自的经济逐年提升,并最终形成了以四小龙与东南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崛起.而印度,则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业化的机遇.

历史还能再给印度一次机遇么?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此人民党非彼印度人民党

击败甘地夫人的人民党,是当时几乎所有反国大党(英迪拉派)力量的大同盟,现在印度全国性政党中除了国大党(英)和印共以外,几乎都可以说是人民党的"后裔"。当然也包括有严重印度教原教旨主义倾向的印度人民党,不过因为人民党的大杂烩性质,一般说印人党的前身是人民同盟和国民志愿团(这个组织现在仍在)。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六)

  

  建筑在盐碱地上的华丽宫殿,潮水来临,瞬间倒塌

   -------- 曼苏尔(阿拉伯)

  

  有一次巴西外长焦急的在办公室外等了几小时后终于见到了基星格,这位外长不无抱怨的说巴西是一个大国而基星格不应该为一个亚洲小“国”而拖巴西人的时间。基星格听完勃然大怒,他以教训的学生的口吻对巴西大使说:巴西有历史么?

  

  从1965年1973年持续的高速增长,让世界都为之瞩目。此时巴西出口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了逆转,从50年代的55%的初级产品出口结构逐渐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信奉西蒙森理论的巴西军政府,在不断推进的进口替代政策中在广泛的领域普遍使用了外资.并且通过政府干预等手段让巴西企业更主动的向国际金融市场寻求资金来源.并通过强制手段为巴西民族资本与庄园主开路,为其资本更快速的积累铺平道路.为达到压抑通货膨胀的目的,硬性削减工人工资.通过削减税收,鼓励消费刺激内部市场的成长.加上当时外资源源不断的涌入,连续8年高达10%的增长在当时的世界只有日本可以媲美.巴西乃至当时整个拉美都是以巴西为楷模快速的奔向富强之路.

  

  但是从尼克松冲击开始,拉美的增长就笼罩在阴影之中.竞相贬值的各国货币严重和不断波动的汇率的影响了严重依赖出口与外部资金的巴西经济,但是压垮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紧随尼克松冲击到来的石油危机,70年代的2次石油危机!

  

  2次石油危机的直接结果是石油价格在70年代上升了3倍,当时的巴西石油进口依赖程度是80%.在石油危机爆发的第一年的1973年,巴西奇迹就噶然而止.连续4年的巨大逆差,加上美国在70年代末的加息让巴西的国际收支雪上加霜.巴西从1965年对外债务从70亿美圆到迅速攀升到1982年的707.91亿美圆,至此彻底失去还贷能力.之后被迫接受IMF(完成美国改造后)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直到以换取IMF紧急援助的巴西正式放弃了进口替代政府.此后债务危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危机与就业危机围绕着巴西乃至整个拉美,拉美化从奇迹的象征成为失落的代言人.

  

  有经济学家断言,石油危机有尼克松在背后怂恿阿拉伯酋长,其目的是为了打击当时快速增长欣欣向荣的西欧与日本经济.由此创造了石油美圆的循环,并迫使多数参与GATT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趋向于美圆结算.利用以伦敦为中心的国际离岸交易中心从石油美圆开始,使大笔资金流动逃避多国与中央银行的监管.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创造了繁荣,但也带来了危机.随之跟进的就是IMF对那些被危机击倒的国家进行经济与金融自由化的改造,从而是以美圆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迅速扩张.而世界银行则在全世界扮演的天使角色,不仅仅为受款国带来了公路港口和机场,还为受款国迅速进入GATT国际贸易体系加快了进程.不管从尼可松时代起,美国历届政府实施为金融资本松绑并为之保驾护航的论调是否成立.从80年代起,从贸易金融与风险投资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一个被称为全球化的时代就要开始了.不管受到冲击的还会有谁,巴西与拉美是第一批受众,是最早被美圆这个霸权体系收如囊中的宝石.

  

  在讨论巴西前必须认识到巴西是一个资源禀赋极佳的国家,加上一百多年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无论巴西怎么折腾巴西的人均收入到2005年是3500多美圆的数字摆在那里.毕竟上天还是恩赐巴西人的.在我看巴西人的选择无所谓对外来殖民化经济的屈服,因为今天巴西多数的巴西人无论当初他们的祖先以什么身份到达巴西,他们的身份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努力都是首先是这块大陆的殖民者.当他们的到来之初就接受了殖民地经济体系下的经济分工.可以说,屈从于葡萄牙宗主国屈从于英国还是屈从于美国都不过是这样经济体系下的所有权主体的更换.

  

  

  尽管自20世纪30年代的起,巴西的民族精神开始苏醒.但是草根的民族精神势必让巴西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做选择的时候,没有中国和印度那么强烈历史耻辱感与使命敢.这样一旦以独立为目的的进口替代遭遇瓶颈那么放弃就显得那么自然.改变不过是,踏着庄园里野花的一次郊游,一次不经意的狩猎,那么悠闲自得.终于巴西还是放弃了一种叫进口替代的独立自主的游戏,是的一种游戏。没有由心而生的那种对土地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情感与使命感,作为过客的巴西人,作为没有历史的巴西或在开始之初就已经决定好自己的命运了。

  

  写完巴西70年代的时候多说一个插曲,让我们回味什么是造成拉美化的神奇魔法石.很早的时候,巴西就委托标准石油公司的姐妹们在巴西进行石油勘探.那些旨高气昂的专家报告巴西政府:巴西只有很薄的油层,完全不值得开采.在石油危机后巴西政府不仅利用巴西丰富的甘蔗资源制造酒精替代燃油(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精燃料生产国),而且巴西政府自己开始不遗余力的勘探本国石油资源,令人讽刺的是就在那些薄的完全不值得开采的油井里喷出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到2000年据巴西经济年鉴称巴西是世界上第15石油储备国占有石油130亿桶,占世界8.2%.但是姗姗来迟的滚滚原油已经不能拯救深陷入债务危机的巴西了.到巴西新总统卢拉上台后,巴西政府每年将55%的政府支出用于偿还债务,其中仅债券利息就高达22%-28%.

巴西,你独立的口号叫:不自由毋宁死.

巴西,你的独立与自由在哪里?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多谢指教,呵呵不过

当时作为部长访问中国的瓦杰帕伊可是同一个呀

家园 关于中国巴西和印度比较印度与巴西篇已经完成连接如下

写完70年代就结束了,因为保持篇章衔接连续性,已经写好的印度篇与巴西篇因为版面问题不容易显示出来,请希望一起讨论的朋友打开树展看看:)

http://www.cchere.net/article/692536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五)

http://www.cchere.net/article/693918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六)

现在在写70年代中国篇,之后是对于世纪篇的总结.以三个领导人为主线的世纪篇就要结束了.最近不断和朋友讨论着,我发觉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比较历史总会有不同的发现.在此对历史今天与未来有着不同观点的朋友,我想对我们的祖国都有一棵赤诚之心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的过去就不会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明天.什么是过去,不管你坚持什么理想与信念请根据当时的环境去做判断,并以当代人的知识去判断下如果你是当时的领导人你怎么选你怎么做,由此而来的讨论才是我们想要的不是么.

认识过去并不能更改已经发生的事情,时光机器的实验我不参与,但是对比我们的近邻,从起步时候的自卑再成功后的自大再赶超后对自身发展战略的迷茫和沦落.我们究竟需要是什么样的明天?明天之后呢?呵呵,是不是很有意思.我对此已经有自己的观点了,也学许会给大家小小意外吧,

.希望我的讨论与文字你们喜欢.

谢谢!

家园 独立发贴,或者在首贴中假如连接

否则就给淹没了.

家园 多谢提醒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七)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续七)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早在60年代末,陷入越战泥潭的美国就开始了摆脱这场战争的努力,无论太平洋这边还是那边,为自己国家与民族摆脱困境寻找未来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没有谁会预料到尼克松会那么快陷入“水门”并于1974年8月下台,而谁都可以在尼克松下台后猜到老实人福特和老实的倒霉蛋卡特不会主动寻求对中国关系的突破。1972年,当大洋彼端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想那不仅仅是为了冲淡来自《反导条约》沮丧。我不怀疑中美不论经过什么波折,总有一天会恢复正常往来,但是如果1972年中美彼此擦肩而过我们再次握手也许就是1982年了。而1982年的美国在调整之后还能不能给予我们近乎浪漫的热情拥抱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们错过了1972年那次机遇那几句开头邓公的话在1982年就说的未必如是了。而联合国呢?不管是我们无私援助造就的亚非拉朋友,还是来自美国阵营的选票,在美国恢复行动力于影响力之后的80年代,我们还能再一次被抬进联合国再一次坐在五常的位置上么。想想今天日本为联合国常任之位所满天散布的金元吧!不管是中国的运气还是伟人的远见我无从肯定?但是就在1972年那么短暂的历史瞬间我们就抓住了,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给有准备的民族,给有准备的国家。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70年代的中国如是开局了。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总理主持两年经济调整,1972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在周恩来指示下制定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国家计划,整顿企业管理,落实各项政策,反对无政府主义等。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四五纲要(草案)”的部分高指标被降低:工业总产值由4000亿元下降到3300亿元,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从12.8%下调到7.7%经过1975年邓公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到了基本完成。也正在此时,不断思索中国前途与未来的邓公也许已经规划出改革的蓝图了.不过重新走进历史视野的邓公如同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样,还要经历一次涅盘.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了。(文章关于"四五"计划的内容基本摘自新浪关于"四五"计划的亿十时介绍,连接参考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0/03349389580.shtml  )

恢复和调整是“五五”计划实施的主线。“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仅剩3年。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下。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而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迅速变化,尤其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美建交带来的大战略环境的改变,邓公在做出国际大势趋缓世界战争中期内不会爆发的精准的判断后,中国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后来被成为改革的重大决定.1979年3月,国家农委召开了七省农委领导干部座谈会,主要话题是探讨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且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实行“包工包产到组”应当坚持什么原则,二是对“包产到户”应当采取什么态度。这个时候,“包产到组”已经算半合法了,而“包产到户”还属于绝对“不许”之列.1979改革元年. (文章关于"五五"计划的内容基本摘自新浪关于"五五"计划的亿十时介绍,连接参考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0/03349389581.shtml  )

毛泽东的去世,对执政者当时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是否结束文化大革命.不过当时中美建交后,中国对外压力的骤然减轻和长期军事化国家管制所积压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已经到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地步.毛泽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如此中美恢复关系,让周总理主持国家政务让请邓公复出就不是符合情理的事情了.毛泽东很清醒的意识到从文革内乱中爬上来的"四人帮"绝不是浴血百战屡历风雪的共和国缔造者的对手,那么为什么毛泽东既清楚中国内政外交转型不可避免而继续让"四人帮"在其身前身后继续主政同时逐步恢复老干部老战士在政治的影响力?我不是毛泽东更不愿意对此多加猜测,此时我脑海里想起了一句话一个几乎凭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幸运的帝王临终前说的话:唯最强者得之.不过很高兴,中国没有象那辽阔帝国一样因为争夺最强者而分裂."四人帮"集团的覆灭与随后的邓公出山,一锤定音.

回观整个70年代,对内对外都可以说风起云涌不断变换.这个时代有文革的结束,毛泽东的逝世,"四人帮"集团的粉碎,经济上的新跃进,邓公出山.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1972年2月21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到机场迎接他时,两人愉快地握手。尼克松自己说,他访华一周"改变了世界"。1978年12月15日民主党卡特总统宣布正式与中国建交,就在1979年1月29日当邓公踏上白宫南草坪草坪的时候心中一定感慨万千.就这样在时代斗转星移中,在眼花缭乱的变化里,中国人即将走进改革,1979改革纪元.

无论是1972年还是1979年,中国的两位伟人都为中国抓住了历史瞬间.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给有准备的民族,给有准备的国家,世界中国人来了.

我们历来不大相信裁军谈判会有什么效果,但是我们是赞成谈判的。有人说中国好战,其实中国最希望和平。中国希望至少二十年不打仗。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

-------邓选卷二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70年代中国篇完成

链接出处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30年综述篇(完)

  

  以三个领导人为坐标的世纪结束了,写之前没有发现原来我一直和朋友关心与讨论的许多问题原来因由都藏在历史里,比如今天热门的全球化话题,比如争论不休的人民币汇率比如美圆的霸权。写完后感慨,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在当今强手如林的世界舞台,寻求民族独立自主与发展的道路不容易。历史经过数千年的纷争与淘汰,能在今天活跃的民族与国家都不是弱者,都有各自的智慧,各自的国家如此各自的领导人更如此,不承认这些不行。

  

  

  在讨论巴西前必须认识到巴西是一个资源禀赋极佳的国家,加上一百多年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无论巴西怎么折腾巴西的人均收入到2005年是3500多美圆的数字摆在那里.毕竟上天还是恩赐巴西人的.在讨论印度前必须认识到印度一直有着好的多国际战略环境,冷战时期能一直两头拿援助而两边都不翻脸的国家只有印度,而且一直为西方称道的法律与民主制度还有英语为印度出入世界带来了极大便利。而在讨论中国前,我们明白中国人始终没有退路就可以了。中国有历史使命感,走了出去,印度有对自己文明神圣的荣誉感,但是把自己的心关闭了起来,而巴西尽管没有关闭自己,但是没有使命感的巴西与南美早早的就离开舞台了。

  

  在讨论一个时代的三个国家的经济之前,我先列举点数字:

  

  50年代-70年代人均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中国 53.3%     16.34%   36.2%

  印度 21.6%     15.2%    8.06%

  巴西 39.5%     30.9%    70.06%

  

  50年代-70年代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中国 87.70%    42.83%  63.31%

  印度 47.10%    51.88%  35.69%

  巴西 87.37%    74.72%  118.80%

  

  (在看数字前请注意几点:

  一,以上表数字来源于<世界经济一千年>庆应大学出版 北京大学翻译,

  二,上表数字计算的单位是书中计算所用的国际元EKS是一种综合GDP与PPP各自特点的一种计算方式,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我以美圆为计算来表示作为参考[1949人均GDP中国75美圆,印度150美圆,巴西450美圆,1980中国290美圆印度160美圆巴西1568美圆])

  

  在经济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说一点美国,美国在尼克松时代开始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转型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经济增长方式本身都是深远的.用想用一句话说明的话就是:经济增长发生了本质变化.以1990年不变价格来计算,1960年美国人均收入为11100美圆,而以当年价格计算2788美圆.而到1990年美国人均收入22099美圆.在这里我不想评价任何一种计算方式方法,我想表达的是,对于经济增长的一些本质变化以及掩藏在美圆记价方式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种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使我们对于过去今天和未来应该有一种不同传统教科书的解释.而我对经济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就是建立在这样认识之上的,我下面要说的话不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的歧义,简单的说就是:不是我自己的本意.无论你对我的文字持什么观点,我都希望大家看的时候都尝试下从我的这个角度看问题,呵呵会很有意思.

  

  尽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理解为资源(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政治及社会  增长方式.下面我就从这些话题来综合分析.

  

  首先我们都看见,三个国家在物质资源总量上从世界范围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综合来看巴西远胜于中国与印度,而中国略胜于印度.在人力资源上,三个国家的人口都对其经济增长总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在30年中三个国家的人口各自增长了一倍,但是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上三个国家的变化不一样.这里我们首先看识字率,1949年中国的识字率为26.3%,到1980年提高到了80%,印度是从12%提高到了46%,巴西是从33%提高到了68%(之后三个国家基本略有提高).而在高等人力资源上,1980年的中国面前在大学生总数与工程师总数上与印度持平但在比例上大大低于印度与巴西.

  

  第二是政治及社会,巴西的自由经济与中国的计划经济以及走中间道路的印度混合经济都是各自国家历史延续的现实选择.巴西在19实际之后就远离战火,原本就是殖民者为主体的巴西人早早就进入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分工中,但是为什么巴西与南美国家都没有走上美国那样的工业化道路呢?我想从头到现在,巴西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没有印度和中国那样深刻的来自主体民族对殖民统治那种深刻的记忆(巴西原住民已经沦为彻底的少数民族),因此对于从开始就已处在殖民体系中成长的巴西,独立自主发展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必须.而印度问题要复杂的多,种姓的民族的宗教的甚至语言文化的冲突,让对殖民历史有着深刻记忆的印度人必须在独立自主与在复杂问题前维持国家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做艰难的平衡,在国家长期发展和获取来自各方利益团体短期选票之间不断的徘徊,在大国梦与自身现实之间持续的游荡.而中国在经历三个国家中最惨烈的战争与历史屈辱之后,那种压倒一切的要求寻求国家与民族独立自主的决心,让历史的天平在1949年倒向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造就了中国社会的特有稳定性,加上中国共产党在形式上的高度组织性与纪律性使中国在30年不断的危机中始终能够把持国家政治经济的基本稳定发展,并初步完成了中国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初步转型与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准备.

  

  第三是增长方式,三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选择方向上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工业重型化为突破方向来发展国家经济.巴西因为历史与资源和人口等原因,在1949年已经成为当时的中等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从开始的表格中看见,从瓦加查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时代里,巴西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当时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位置,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尽管在巴西军政府上台后,进口替代都还是巴西的基本工业化战略.但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经济大转型之前,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与产业垂直分工的考虑,利用在国际经济中金融贸易技术等全方面的优势使当时迅速提升自己巴西与当时整个拉美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尽管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清晰的看到,直到1980年的三十年骄人的巴西取得了怎么样的成长.其中外资的进入,对于巴西的经济成长带来重要促进影响的同时,对巴西的经济稳定造成的负面一样令人今天的我们深思.请注意的是,整个80年代巴西经济基本陷入停顿,直到今天巴西还停留在80年代初的水平,具体原因虽然我会在之后分析,但是从拉美奇迹到拉美化的转变应该使我们认识到一些将在不久未来我们可能的遭遇.早早抓住了全球经济发展机遇的巴西,迷失了自己的同时也迷失了未来.而印度和中国的问题很相象,迫切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需求与自身起步时孱弱的实力势必使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产生社会与经济上的激烈震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虽然中国和印度首先都在50年代末期因为农业而陷入严重经济倒退,但是随后因为在政治制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上的不一样与对社会经济基础的改造的本质差异,其后的发展时间里,同样问题对印度与中国产生的影响差距越来越明显.具体的说,印度因为在经济上特有的混合性质,在30年经济增长始终在国有化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通过反复发作的农业生产问题反复争夺与博弈,而势均力敌的长期斗争终于使印度在外部条件远优于中国的情况下终于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经济分工与转型,用拉.吉夫的话说就是:印度失去了工业化时代...获得了独立与自由的印度在忧郁与怀疑中,错失抓住历史的一次又一次机遇.而中国虽然在建国前三十年中有过与印度一样的农业大倒退带来的经济大倒退,有过远比印度有过之的各种政治斗争,甚至有远比巴西与印度恶劣的国际安全环境与经济封锁,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上没有动摇并持续不断的深化完善本国的工业体系.如果说历史给有准备的的话,那么艰难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不断发展的中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不断与之适应的现实态度终于在一个短暂历史瞬间使中国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中国就是那个有准备的.

  

  百年弹指转瞬中,面对过去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在以三个领导人为坐标的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为自己泡了杯咖啡.究竟什么在影响历史,影响经济发展呢?我想安全稳定的发展是最主要了,无论什么样的优势,一个国家只要一天还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与外争中,这个国家一天就没有希望.巴西与印度能在1949年前长期领先中国发展,就是受益在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之后巴西的高速发展也是在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发展才能实现.而印度在建国30年几次重大经济危机除了有农业歉收的因素外,印度政府几次试图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危机都把印度经济拖进更深的危机之中从而严重拖累了印度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问题更明显,长期的外来威胁迫使中国在一种处于封锁与封闭的环境中艰难发展,中国可以承受下来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屈辱记忆和惨痛教训,有来自中国领导下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更有中国人坚韧与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没有这些中国早就在重重重压下解体了.但是,我们必须在认识到来自外部的安全与稳定因素的制约同时,必须看到来自内部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贫富悬殊的拉美与印度以及经济上的殖民地位,对于巴西印度甚至今天的中国都是最大的社会隐患.无论什么国家的什么方式,不能实现整个国家全民富裕与文明的成长都不能说是成功的,无论中国巴西还是印度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其次是关于经济的发展观的问题,农业时代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发展是取决于农产品的多寡,取决于产生农产品的土地.在工业化早期国家实力取决蒸汽机 取决于钢铁 取决于制造蒸汽机与钢铁的煤炭,随着工业化的继续内燃机的出现石油的出现以及石油与化工产品的出现让人类成为坐在汽车轮子上的动物而这个时候钢铁 机床石油就是工业化时代的象征.但是中国发展到了今天,钢铁世界生产与消费总量第一,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进入了世界前列,我们在攫取世界制造一个又一个前列位置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中国是工业化国家么.对比中国巴西和印度的发展过程,都有各自的辉煌与骄傲的地方.但是一场向工业化的努力冲刺中,在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本质变化的今天,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实现工业化?是获得资本?是获得技术?是获得各种标准的话语权?在我们努力寻找的答案的时候,领跑者不断的加速发展,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既不能停有不可以跑错方向,这里的关键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答案,甚至作为领跑者的那些发达国家都不能提出明确的答案.而我们只有继续...

  

  第三人类工业化发展到今天,社会化分工无论从深度到广度都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全球化的今天,哪怕美国这样获得全面优势的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本土的人力物力资源获得持续发展,尽管这个曾经2战前的美国的确如此做了.那么独立自主的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印度与巴西还有多少意义呢?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一次次各种危机中去思考,从引起一片哗然声的关于改革关于民族工业的一次次大争论里去发现.就象什么是工业化一样,在走想后工业化的经济时代,要不要独立自主,要什么样的独立自主,不是我们可能的选择,而是必须的选择.而从全球化开始的这些变化,我准备在70年代结束后经济比较中一点点去分析与比较.去发现中国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竞争优势在哪里.呵呵.

  

  巴西的情况可以让我们看见过早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会有的后果,印度恰好说明了过度保护迟迟不进入国际市场分工的后果.中国可以说在三个国家于2战前后几乎同时起步的时候硬件软件条件都欠缺,内部外部环境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国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上都已经全面超过印度,并在人均水平上有赶超巴西的趋势.我想制度的因素是有但是不完全是100%,这里还有民族的因素.民族的因素不仅仅有民族性还有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的比较,呵呵这些有机会将一一写出来.我并不认为三个国家的领导人谁更懂经济,毕竟现在不是朕既国家的家天下时代了.民主斗士愿意这样相信这个就是中国,这个是他们个人意愿我不想争论.但是我想说,三个国家的路都是自己国家综合因素造就的.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也都被这些因素不断的向前推.无论是谁,想以自己的意志凌驾在这些因素之上,他们的境地都会相当艰难.在我写的比较里,我很快将会分析一些这里的问题.如何驾御这些因素,克服这些问题才是领导人现实的考虑.呵呵,就拿毛来说,中国的历史教训告诉中国人,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第一位的,中国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面对,这个就是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中国没有西方那种彻底的颠覆传统,我们也没有西方那样用一场屠戮来解决纠纷并让岁月淡去血腥的时间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怎么样的妥协,与现代化不合拍的各种因素的反弹最终都将是各种问题与新生的生产力及其组织摊牌.怎么处理与解决由此带来的震荡和冲击是当时新生的共产党不能逃避的问题.不怕说句被人骂的话,我们完成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没有向外转嫁危机与矛盾的情况下做的与各个国家崛起前后比算温和的了.印度与巴西至今仍然没有摆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与动荡,我想这才是他们领导人不能执行长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毛泽东尼赫鲁和瓦加查,他们为各自国家建立的发展道路与指导方针不仅仅跨越了30年,并依旧对他们身后的国家民族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无论未来如何,随着他们的离去,英雄与伟人的时代结束了.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篇完)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完)

  

  以三个领导人为坐标的世纪结束了,写之前没有发现原来我一直和朋友关心与讨论的许多问题原来因由都藏在历史里,比如今天热门的全球化话题,比如争论不休的人民币汇率比如美圆的霸权。写完后感慨,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在当今强手如林的世界舞台,寻求民族独立自主与发展的道路不容易。历史经过数千年的纷争与淘汰,能在今天活跃的民族与国家都不是弱者,都有各自的智慧,各自的国家如此各自的领导人更如此,不承认这些不行。

  

  

  在讨论巴西前必须认识到巴西是一个资源禀赋极佳的国家,加上一百多年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无论巴西怎么折腾巴西的人均收入到2005年是3500多美圆的数字摆在那里.毕竟上天还是恩赐巴西人的.在讨论印度前必须认识到印度一直有着好的多国际战略环境,冷战时期能一直两头拿援助而两边都不翻脸的国家只有印度,而且一直为西方称道的法律与民主制度还有英语为印度出入世界带来了极大便利。而在讨论中国前,我们明白中国人始终没有退路就可以了。中国有历史使命感,走了出去,印度有对自己文明神圣的荣誉感,但是把自己的心关闭了起来,而巴西尽管没有关闭自己,但是没有使命感的巴西与南美早早的就离开舞台了。

  

  在讨论一个时代的三个国家的经济之前,我先列举点数字:

  

  50年代-70年代人均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中国 53.3%     16.34%   36.2%

  印度 21.6%     15.2%    8.06%

  巴西 39.5%     30.9%    70.06%

  

  50年代-70年代GDP增长比较:

     50-60年   60-70年  70-80年

  中国 87.70%    42.83%  63.31%

  印度 47.10%    51.88%  35.69%

  巴西 87.37%    74.72%  118.80%

  

  (在看数字前请注意几点:

  一,以上表数字来源于<世界经济一千年>庆应大学出版 北京大学翻译,

  二,上表数字计算的单位是书中计算所用的国际元EKS是一种综合GDP与PPP各自特点的一种计算方式,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我以美圆为计算来表示作为参考[1949人均GDP中国75美圆,印度150美圆,巴西450美圆,1980中国290美圆印度160美圆巴西1568美圆])

  

  在经济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说一点美国,美国在尼克松时代开始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转型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经济增长方式本身都是深远的.用想用一句话说明的话就是:经济增长发生了本质变化.以1990年不变价格来计算,1960年美国人均收入为11100美圆,而以当年价格计算2788美圆.而到1990年美国人均收入22099美圆.在这里我不想评价任何一种计算方式方法,我想表达的是,对于经济增长的一些本质变化以及掩藏在美圆记价方式下的各种政治经济种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使我们对于过去今天和未来应该有一种不同传统教科书的解释.而我对经济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就是建立在这样认识之上的,我下面要说的话不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的歧义,简单的说就是:不是我自己的本意.无论你对我的文字持什么观点,我都希望大家看的时候都尝试下从我的这个角度看问题,呵呵会很有意思.

  

  尽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理解为资源(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政治及社会  增长方式.下面我就从这些话题来综合分析.

  

  首先我们都看见,三个国家在物质资源总量上从世界范围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综合来看巴西远胜于中国与印度,而中国略胜于印度.在人力资源上,三个国家的人口都对其经济增长总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在30年中三个国家的人口各自增长了一倍,但是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上三个国家的变化不一样.这里我们首先看识字率,1949年中国的识字率为26.3%,到1980年提高到了80%,印度是从12%提高到了46%,巴西是从33%提高到了68%(之后三个国家基本略有提高).而在高等人力资源上,1980年的中国面前在大学生总数与工程师总数上与印度持平但在比例上大大低于印度与巴西.

  

  第二是政治及社会,巴西的自由经济与中国的计划经济以及走中间道路的印度混合经济都是各自国家历史延续的现实选择.巴西在19实际之后就远离战火,原本就是殖民者为主体的巴西人早早就进入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分工中,但是为什么巴西与南美国家都没有走上美国那样的工业化道路呢?我想从头到现在,巴西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没有印度和中国那样深刻的来自主体民族对殖民统治那种深刻的记忆(巴西原住民已经沦为彻底的少数民族),因此对于从开始就已处在殖民体系中成长的巴西,独立自主发展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必须.而印度问题要复杂的多,种姓的民族的宗教的甚至语言文化的冲突,让对殖民历史有着深刻记忆的印度人必须在独立自主与在复杂问题前维持国家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做艰难的平衡,在国家长期发展和获取来自各方利益团体短期选票之间不断的徘徊,在大国梦与自身现实之间持续的游荡.而中国在经历三个国家中最惨烈的战争与历史屈辱之后,那种压倒一切的要求寻求国家与民族独立自主的决心,让历史的天平在1949年倒向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造就了中国社会的特有稳定性,加上中国共产党在形式上的高度组织性与纪律性使中国在30年不断的危机中始终能够把持国家政治经济的基本稳定发展,并初步完成了中国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初步转型与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准备.

  

  第三是增长方式,三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选择方向上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工业重型化为突破方向来发展国家经济.巴西因为历史与资源和人口等原因,在1949年已经成为当时的中等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从开始的表格中看见,从瓦加查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时代里,巴西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当时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位置,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尽管在巴西军政府上台后,进口替代都还是巴西的基本工业化战略.但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经济大转型之前,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与产业垂直分工的考虑,利用在国际经济中金融贸易技术等全方面的优势使当时迅速提升自己巴西与当时整个拉美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尽管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清晰的看到,直到1980年的三十年骄人的巴西取得了怎么样的成长.其中外资的进入,对于巴西的经济成长带来重要促进影响的同时,对巴西的经济稳定造成的负面一样令人今天的我们深思.请注意的是,整个80年代巴西经济基本陷入停顿,直到今天巴西还停留在80年代初的水平,具体原因虽然我会在之后分析,但是从拉美奇迹到拉美化的转变应该使我们认识到一些将在不久未来我们可能的遭遇.早早抓住了全球经济发展机遇的巴西,迷失了自己的同时也迷失了未来.而印度和中国的问题很相象,迫切的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需求与自身起步时孱弱的实力势必使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产生社会与经济上的激烈震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虽然中国和印度首先都在50年代末期因为农业而陷入严重经济倒退,但是随后因为在政治制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上的不一样与对社会经济基础的改造的本质差异,其后的发展时间里,同样问题对印度与中国产生的影响差距越来越明显.具体的说,印度因为在经济上特有的混合性质,在30年经济增长始终在国有化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通过反复发作的农业生产问题反复争夺与博弈,而势均力敌的长期斗争终于使印度在外部条件远优于中国的情况下终于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经济分工与转型,用拉.吉夫的话说就是:印度失去了工业化时代...获得了独立与自由的印度在忧郁与怀疑中,错失抓住历史的一次又一次机遇.而中国虽然在建国前三十年中有过与印度一样的农业大倒退带来的经济大倒退,有过远比印度有过之的各种政治斗争,甚至有远比巴西与印度恶劣的国际安全环境与经济封锁,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上没有动摇并持续不断的深化完善本国的工业体系.如果说历史给有准备的的话,那么艰难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不断发展的中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不断与之适应的现实态度终于在一个短暂历史瞬间使中国抓住了机遇的尾巴,中国就是那个有准备的.

  

  百年弹指转瞬中,面对过去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在以三个领导人为坐标的世纪结束的时候,我为自己泡了杯咖啡.究竟什么在影响历史,影响经济发展呢?我想安全稳定的发展是最主要了,无论什么样的优势,一个国家只要一天还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与外争中,这个国家一天就没有希望.巴西与印度能在1949年前长期领先中国发展,就是受益在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之后巴西的高速发展也是在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发展才能实现.而印度在建国30年几次重大经济危机除了有农业歉收的因素外,印度政府几次试图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危机都把印度经济拖进更深的危机之中从而严重拖累了印度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问题更明显,长期的外来威胁迫使中国在一种处于封锁与封闭的环境中艰难发展,中国可以承受下来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屈辱记忆和惨痛教训,有来自中国领导下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更有中国人坚韧与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没有这些中国早就在重重重压下解体了.但是,我们必须在认识到来自外部的安全与稳定因素的制约同时,必须看到来自内部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贫富悬殊的拉美与印度以及经济上的殖民地位,对于巴西印度甚至今天的中国都是最大的社会隐患.无论什么国家的什么方式,不能实现整个国家全民富裕与文明的成长都不能说是成功的,无论中国巴西还是印度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其次是关于经济的发展观的问题,农业时代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发展是取决于农产品的多寡,取决于产生农产品的土地.在工业化早期国家实力取决蒸汽机 取决于钢铁 取决于制造蒸汽机与钢铁的煤炭,随着工业化的继续内燃机的出现石油的出现以及石油与化工产品的出现让人类成为坐在汽车轮子上的动物而这个时候钢铁 机床石油就是工业化时代的象征.但是中国发展到了今天,钢铁世界生产与消费总量第一,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进入了世界前列,我们在攫取世界制造一个又一个前列位置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中国是工业化国家么.对比中国巴西和印度的发展过程,都有各自的辉煌与骄傲的地方.但是一场向工业化的努力冲刺中,在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本质变化的今天,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实现工业化?是获得资本?是获得技术?是获得各种标准的话语权?在我们努力寻找的答案的时候,领跑者不断的加速发展,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既不能停有不可以跑错方向,这里的关键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答案,甚至作为领跑者的那些发达国家都不能提出明确的答案.而我们只有继续...

  

  第三人类工业化发展到今天,社会化分工无论从深度到广度都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全球化的今天,哪怕美国这样获得全面优势的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本土的人力物力资源获得持续发展,尽管这个曾经2战前的美国的确如此做了.那么独立自主的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印度与巴西还有多少意义呢?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一次次各种危机中去思考,从引起一片哗然声的关于改革关于民族工业的一次次大争论里去发现.就象什么是工业化一样,在走想后工业化的经济时代,要不要独立自主,要什么样的独立自主,不是我们可能的选择,而是必须的选择.而从全球化开始的这些变化,我准备在70年代结束后经济比较中一点点去分析与比较.去发现中国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竞争优势在哪里.呵呵.

  

  巴西的情况可以让我们看见过早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会有的后果,印度恰好说明了过度保护迟迟不进入国际市场分工的后果.中国可以说在三个国家于2战前后几乎同时起步的时候硬件软件条件都欠缺,内部外部环境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国无论从整体还是个体上都已经全面超过印度,并在人均水平上有赶超巴西的趋势.我想制度的因素是有但是不完全是100%,这里还有民族的因素.民族的因素不仅仅有民族性还有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的比较,呵呵这些有机会将一一写出来.我并不认为三个国家的领导人谁更懂经济,毕竟现在不是朕既国家的家天下时代了.民主斗士愿意这样相信这个就是中国,这个是他们个人意愿我不想争论.但是我想说,三个国家的路都是自己国家综合因素造就的.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也都被这些因素不断的向前推.无论是谁,想以自己的意志凌驾在这些因素之上,他们的境地都会相当艰难.在我写的比较里,我很快将会分析一些这里的问题.如何驾御这些因素,克服这些问题才是领导人现实的考虑.呵呵,就拿毛来说,中国的历史教训告诉中国人,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第一位的,中国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面对,这个就是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中国没有西方那种彻底的颠覆传统,我们也没有西方那样用一场屠戮来解决纠纷并让岁月淡去血腥的时间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怎么样的妥协,与现代化不合拍的各种因素的反弹最终都将是各种问题与新生的生产力及其组织摊牌.怎么处理与解决由此带来的震荡和冲击是当时新生的共产党不能逃避的问题.不怕说句被人骂的话,我们完成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没有向外转嫁危机与矛盾的情况下做的与各个国家崛起前后比算温和的了.印度与巴西至今仍然没有摆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与动荡,我想这才是他们领导人不能执行长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毛泽东尼赫鲁和瓦加查,他们为各自国家建立的发展道路与指导方针不仅仅跨越了30年,并依旧对他们身后的国家民族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无论未来如何,随着他们的离去,英雄与伟人的时代结束了.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中的中国印度与巴西:世纪篇完)

家园 我的想法和你正好相反,呵呵,但不参加论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