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葡萄兄,我与你的根本差异在于对毛泽东的理解与评价 -- 陈经

共:💬872 🌺9740 🌵2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革是一场物质条件跟社会条件很成熟的社会解放运动

文革的成功之一就是对颜色革命的预防针和免疫力

预防针就是得一次那种病结果产生免疫力,形式上文革就是颜色革命,完全可以说颜色革命是毛主席发明的,以非战争的方式推翻政府,非战争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战争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文革时就有所谓红海洋,文革就是红颜色革命

文革的时间非常对,因为那时越战正再进行,美国在越南打仗就基本上意味着中国也处于战争威胁和进入战争状态之中了,文革对把尼克松请来也有根本性贡献,因为文革让全世界看到毛主席掌握中国的政治舞台,也让美国总统知道跟毛主席说话有用,叫独裁也可以,叫个人崇拜也行,反正是到中国来跟毛主席说话就管用就算数,所以尼克松来北京了,否则他也只能观望等待时机,因为如果中国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就管用就算数的话,尼克松来北京了就是旅游也是白来

文革这种运动恰恰应该在比较穷的时候进行,因为如果小康了再搞或富了再搞不仅可能搞不起来,而且如果搞起来了就损失更大,文革刚刚好跟越南战争差不多同步,想想吧,老美出一个911就算是进入战争时期了,人们上飞机都要脱鞋,伊拉克才能对美国有多少威胁啊,中东的几个恐怖分子都能让老美紧张起来,老美也不能说穆斯林好,相比之下美国在越南打仗对中国的威胁就要比伊拉克和恐怖分子对老美的威胁大太多了,所以,越南战争时期的中国不可以说资本主义好也很正常,就跟现在美国也不可以说穆斯林好一样,可是老美是科学理性民主资本思维的啊

简单的说,文革就是革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命使之适应工业化的世界,所以,文革中就是几千年农业文明认为好的东西都难免受到冲击,比如说几千年农业文明认为好的文物,当然也包括几千年农业文明认为好的读书人美其名曰知识分子跟他们喜欢读的书和各种各样的道理,从农业国中国的工业化这一点,目前看来文革是非常成功的,印度就没文革,印度也没大跃进,印度特科学特理性,印度的教育系统一直正常发展,印度也没有毁了一代人,印度的上层没有受到任何冲击或批判,印度的知识分子和各种文物还有庙宇都保护的非常好,嘿嘿

退亿万步讲,成功不只是一劳永逸这一种,而且成功不是享受更需要吃苦

家园 谢谢天天向上A兄抬爱

....

家园 文革失败还是没失败?

同意兄台的判断:“年老以后虽然目光依旧精准,可是心力不足”。所以文革发动起来,操控的手法粗糙了一些,有一些误伤、误打,有一些造反派浑水摸鱼都是实际情况,但是我认为主席有主席的判断,主席认为官僚机构正在走向逐步固化,有变成自己闹革命时想推翻的那套封建官僚机构的趋势,文革刚开始的时候也没准备搞这么大,我印象里是准备搞一个运动过去就歇歇,然后两三年来一次。后来发现情况还挺严重,不彻底弄一下,可能还不解决问题。而且主席也认识到自己老了,身边人看过来一遍,没有一个能继承自己思路的,破格提拔的王洪文、陈永贵都不堪大用,周总理长于执行,邓小平两次起落在心里都一直抵触文革,到最后一次主席问邓小平:文革有点错误,但大方向还是对的,三七开行不行?邓小平沉默,主席才又一次流放小平。后来邓小平直接全部否定文革,直接给主席来了个三七开。

主席也认识到以当时社会经济基础发动这么长时间的文革有点勉强,但是自己老了,一旦甩手西去,后继无人,那就只好勉为其难,自己多做点,做过头点,胜于身后对这事无人问津,自己做了,后来总是有个借鉴,有些启发和警示。

在当时来说文革是失败了,被后来者全面否定了,大家几乎全部相信文革是一个错误了,后来随着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腐败蔓延,阶层分化,大家对文革进行了二次反思,理性认识文革,正面评价文革的声音又多了起来,这就是否定再否定的意思吧。

从这个角度来了,文革也没有失败,动员了一些人,教育了一些人,发表了一些预言,随着这些预言的实现,使大家二次反思文革,有些人恍然大悟,原来主席早就这样说过啊,看来还得跟着主席走。主席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拼力发动的最后一场革命,让主席的思想更加完整,就是:和超越于人民之上的官僚统治阶级斗。哪怕这个官僚统治阶级是自己一手缔造的。

通宝推:俺本懒人,笑任平生,二至,脚比脸白,偶卖糕的,天涯睡客,李寒秋,天天向上A,随性自在,钟光,篷舟,飒勒青,avalon,
家园 还是条件不成熟吧
家园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家园 说毛泽东晚年昏庸的大概是受到了唐玄宗和清乾隆的影响。

这两位可以说是古代帝王中晚节不保的经典案例了。他们都是各自王朝的代表性君主,亲手建起了帝国的大厦,而后又亲手毁灭了它,尤为巧合的是,他们在书法,诗词和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都有很深厚的功底。

玄宗宠信杨国忠,滥赏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煌煌盛唐毁于一旦。

乾隆则是重用和绅以及推行“议罪银”,清朝吏治自此溃烂,为后面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身上特有的兼具帝王与诗人色彩的混合气质很容易让人把他同上面那两位联系起来,并且产生这样一种联想——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上的疲劳会逐渐侵蚀那些高龄统治者的头脑,使他们陷入衰弱或者被人蒙蔽而做出错误的政治决策,即便他们曾经是那样的英明神武和运筹帷幄。

这种比较实际上忽略了国家的宏观安全环境对于皇帝心理的潜在影响。在玄宗时期和乾隆时期,中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国土范围一直在向外扩张,周围的敌对势力俯首称臣,这种高枕无忧的宏观战略环境会诱导帝王滋生懈怠和自满的心理。

而在文革时期,中国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不仅同时和两个超级大国为敌,而且几乎和所有的邻国都存在领土争端,战略环境空前严峻,与之相对的,身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几乎整日都被高度的深层次安全焦虑(焦虑中国的安危)所包围,全国性的大修防空洞和三线建设就是这种焦虑的外在表现。

在这种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执政状态下,很难想象他有玄宗和乾隆那样的闲情逸致来玩什么“晚节不保”。与此同时,他对于共产党和中国的控制力,也并没有随着他的身体衰弱而下降,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仍然对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有着无人能撼动的决定权。

我之前发表过一个观点,邓小平才是毛泽东真正中意的继承人,而不是资质平庸的华国锋,最近我查了一下唐山大地震的资料,更加坚定了这种判断。

虽然此时的唐山马上建立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而唐山人民还是有一些疑虑。为什么领导人没有来唐山,是不是忘记我们了。

那时候毛泽东是病重,四人帮一心想夺权,很乱很乱的。因为华国锋到唐山的时候已经七八天了,那时候唐山已经等的不耐烦了,怎么国家领导人到现在还不来啊,邢台地震第二天周恩来就飞去了,怎么到现在华国锋还不来,总理还不到,唐山人开始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

1976年8月4号,距离地震发生八天之后,华国锋才来到了唐山视察灾情,听说呢这是在毛泽东的再三催促之下。其实华国锋也有自己的苦衷,此时的中共党中央随着毛泽东身体每况愈下,内部的斗争也已经空前激烈,唐山大地震对于这场党争的较量也许有不小的影响,华国锋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时候一次轻微的错误,都很有可能改变全局甚至未来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对于总理或者主席在国家发生重大灾难后迅速赶赴现场已经习以为常,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可以说是老一辈革命家们“惯”出来的条件反射,也是中共的优良政治传统和宝贵政治资产,而且灾难越惨烈,这份资产的溢出效应也就越引人注目。

然而在唐山大地震这种千年一遇的灾难降临之时,华国锋身为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居然找各种借口推辞不去!

他的心思不难猜,无非是担心他离京期间,毛泽东身体撑不住,四人帮趁乱夺权。这种可笑的念头既是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更是对毛泽东能力的不信任,他可能忘记了,毛泽东既然有能力一手把他碰上去,更有能力在他离京期间做好安排。

只把眼睛盯着北京城的那个位子,却对千里之外的唐山受灾民众视而不见。

往小了说,他是不把数十万唐山人民的生死放在心上。

往大了说,他是不把无数革命先烈的心血和整个中共的政治声誉放在心上。

将个人的政治得失凌驾于党,凌驾于国家,凌驾于人民之上,何等的利欲熏心和目光短浅!中国又怎么能交到这种人的手上?

这件事情可以说让毛泽东彻底看清了华国锋的能力和人品,也彻底打消了让他领导中国的念头。

家园 文革是理想和现实脱节,目标和手段脱节。

只能说毛主席太超前了。毛主席的思想是连贯的,从西柏坡说周期律和两个务必,到枪毙刘青山、张子善和三反运动,到百花齐放开门整风,到社会主义教育,最后到文革。三反运动是成功,毕竟抓贪污腐败大家都没意见。可是,此后每次他要整顿官僚系统,最后都被偏移了方向。开门整风就搞成反右,社会主义教育搞成了四清,都和发动的初衷背离。最后文革,其实也有转移方向的问题,就是当权的官僚系统,把自己的支持者动员组织起来,和毛泽东支持的造反派来对抗,直到搞出武斗来。

主席想着防修反修,老百姓想的,无非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再来几两肉,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但是也不能怪群众落后,因为和毛泽东一起革命的同路人们,想的无非也是打下江山坐江山,封妻荫子代代传。不要说现在的奶共了,在文革之前,功臣集团的第二代已经纷纷上哈军工、清华之类,准备好接班了,文革初期的血统论更是世袭掌权的理论张本,虽然这个理论很幼稚,但是在当时是能唬人的,不加打击的话,就是门阀化世袭化。早在1950年代,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公开信中就提过,在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干部子弟学校。并且有群众反应,这样的学校,群众读书读不起。并且,此后刘少奇也公开表示要反对红色子弟贵族化。

主席一生都强调群众路线,可是建国后还是失去了与群众的联系。主席自己也说过,是我去看工厂,还是工厂看我?在武昌被群众认出来,就堵在黄鹤楼上下不来。

通宝推:青木堂主,桥上,
家园 没有尼克松来华,哪里来改开

个人观感是可以参考,不过用来看问题还真是一叶障目,最好去读读《矛盾论》,看看应该怎么样认识问题。至于吃饱饭的问题,看看老老狐狸的帖子《咱们是怎样吃上饱饭的》,里面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有。

至于工业,80年代看中国,比西方落后,感觉有很大差距,很正常。但是要是和49年时候的差距比一比的话,这点差距根本不算什么。可以看看49年时候的主要工业指标与国外的对比,再看看78年,就知道建国前三十年的成就极为辉煌。从主要工业指标来看:1952年美国发电量为4537亿度,中国仅为73亿度,美国是中国的62倍。1952年美国粗钢产量为4852万吨,中国为3.8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18倍。

到了78年,中美的差距已经大大减少了,发电量差距从62倍减少为18倍,粗钢产量从118倍减少为3.89倍,中国从49年连汽油桶都不会造的国家,到了78年,拥有联合国定义的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吃5个馒头吃饱了,可不能说前4个馒头白吃了。

通宝推:方天化几,
家园 很多孩子们以为改开是孤立行为,不需要别国接收

他们还以为改开是自由行为,不需要实力,"经济处于崩溃边沿"别国也愿意接收给你开放

他们那里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沿"搞改开就好比穷要饭的谈恋爱,没女人理,穷光蛋跟只能跟穷光蛋交朋友

如果当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沿"就好比中国是个穷要饭的,而美国是白富美

再说了,泥可松拉上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沿"的穷光蛋对付苏联更是笑话

家园 只有经历过当时情况的人

才知道改开初期最重要的,不是工业,而是土地联产承包,使得中国种田的人积极性上来,多年以来,种田的人能够吃饱……,而且立竿见影,当年承包,当年丰收,当年吃饱。

至于文革期间的数据,“万斤田”和“大炼钢铁”的数据是很好。直到现在,不要说GDP,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水分在其中。

通宝推:武侯大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补充些数据

来源就是老老狐狸的这个帖子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032955

进口粮食(万吨)

1976 60

1977 569

1978 696

1979 1070

1980 1181

1981 1487

1982 1147

1979年,粮食征购基数由755亿斤降为700亿斤(3500万吨),同时将征购价格提高20%以上,征购基数外的收购价格提高50%以上。  

1982年的征购基数降到3032万吨。从数据里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来三层分配关系国家-集体-个人,承包之后,中间一层“集体”差不多已经没有了,国家也减少了征粮,“个人”就多了。征购减少后,粮食缺口就是进口粮食来补上。

1984年到198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数量从400公斤下降到364公斤,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上仍处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谓的“土地大包干神话”只是昙花一现。包产到户刺激作用肯定有,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比如7站8所的解体,乡镇政府的货币摊派等等使得88-98年的三农问题几乎天天讲,日日讲。包产到户有刺激作用,但是也无法忽略良种,化肥,水利等等因素。

至于亩产万斤,大跃进时期的数据,哪个正规点的统计里面会采用?我手里的《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里面可没这么离谱的数据。对于统计,又不是一加就了事的。数据怎么处理,分析可是一门学问————统计学。

家园 反对

我父母童年的经历都是吃不饱,但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省吃俭用。靠积极性就能提高粮食产量这种说法很值得怀疑,难道他们那一辈饿着肚子晒太阳?以我的经历来看,更多是化肥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育种技术的发展。现在小麦的耕种比以前简单多了,怀念我悲催的儿时务农时光,太辛苦了

家园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

在八平方中老爸是坚决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在四五月份就说这些学生领袖不是好东西,赵紫阳不是好东西。当时我大一,老爸不许我上街,我说李鹏不好老爸差点要打我。

老爸不是共产党员,连民主党派都不是,到退休一直是无党派。爷爷是留美海归,大学教授,在反右被引蛇出洞,受了冲击,房子被没收,孩子只能上师范。所以老爸是去了一个非省会城市的师范的。文革时候爷爷奶奶都被批斗过,爷爷68年去世,虽然是病死,但是肯定和精神打击有关。

改开后,老妈考研到了上海,老爸先出国进修然后调到上海当大学老师。所以父母对于邓领导的改开是坚决支持的。因为老爸在文革时候见识过大民主的厉害(比老妈多),所以对于这种打着漂亮旗号的学生运动非常反感,坚信一个有缺点的政府比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好。

家园 花一个,敬佩您的父亲,他们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的脊梁。
家园 这个不敢当

但是他们这代人经历过很多苦头,所以对于事情的看法比较能多一个角度。

如果没有反右文革这些政治风波,也许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就是平平安安成长,反而见识少。

老妈文革时候也去农村接受过解放军再教育,劳动很累,条件很差。

但是也是不自觉地接受了锻炼。

另外,就是我父母在改开以后都出过国,不是同时去,也不是同一个国家,也见识过国外比国内很多优越的地方,但是都回来了。一个是年龄问题,出国时候都有老婆/老公和孩子。一个确实自己的定位问题,就是觉得在国内当科研人员或者大学老师,比在国外打苦工,更符合自己的情况。到不是说对国家政治有多么热爱。

当时知识分子出国不回来的好多。国外当时是什么活一年都是上万美元,还有汽车和电器等国内还不普及的东西。而国内当时教授副教授也就是几百人民币一个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