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 dreamflyer
嘿嘿,其实我应该能抢到沙发的。不过浏览器出了问题,死活回不了帖。只能关了先离线,再登陆。呜呼,短短的几秒就失去了这么珍贵的机会,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和尚用佛说啊米拖来证明西方世界好,却也给士家摸你留下同等待遇,道士就互相拆台,你尊太上老君,我就拿原始天尊压你,最后,想信也不敢乱信,信错了神仙起步低呀,听说现在相声界也有靠摆老师父来欺负人的,胎毛未退管半老头子叫大侄,凭的你师傅就是我师傅的徒弟
不同宗派之间关于正宗的争夺也是相当激烈的,没有像道教那样引起大的冲突的原因还是在于佛教本身是一种消极的宗教,更多的是文斗而不是武斗。
不客气地说,从宗教的层面上看,南北朝时的道教,除了“本土性”这一项占优外,其它各项指标,恐怕都会输佛教一筹。
前面说了,这时的道教,虽然各派之间纷争不已,但杰出的人才还是相当多的。问题是,佛教这一边,同样也是英才辈出,相比之下毫不逊色。
有朱士行、法显等人的万里取经。他们历尽艰辛,不远万里,深入西域和印度以求佛法。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唐僧取经的辛苦,朱士行等人甚至比唐僧还惨!——他们没有孙悟空帮忙,万事只能靠自己。
有竺法护和鸠摩罗什等高僧的皓首译经。尤其是鸠摩罗什,当时号称“圣人星”。据说,还在娘胎里,就被认为是“舍利弗”了(“舍利弗”,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少年之时,就扬名西域,每次开宣法大会的时候,各国的国王都要跪拜请他上座。这位“圣人星”来中土的经历也颇具传奇性,他和达摩不同,来得非常勉强。
鸠摩罗什本来在龟兹,但不小心被前秦皇帝苻坚打听到了。这苻坚是个燥辣人物,曾经发动中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军队去攻打东晋。他听说鸠摩罗什的事迹后,心中十分向往,便派人去把这位圣人“请”过来。只不过他“请”的方式比较特别:他派了一个叫吕光的将军,外加七万士兵!
龟兹王不知好歹,拒不放行!吕光便“好意”地“劝”了一次,这轻轻一“劝”,便让龟兹国损失了不少男丁!于是,鸠摩罗什大师这才踏上通往中土的道路。
这位“圣人星”凭他聪明绝顶的智慧折服了中原人士。他共译经35部,300余卷。包括大家熟悉的《法华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
另外,佛教这段时间还出现了许多高明的理论家,如支道林,此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如竺道生,他最早提出了“顿悟成佛”的学说;如释道安,他和鸠摩罗什一样,也是被苻坚用军队从襄阳“请”来的,这次苻坚派了足足十万人!除此之外,还有慧远、佛图澄、杯渡、达摩……
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物,完全抵消了道教的人才优势!甚至还略胜一筹。因为他们秉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主张“苦行”,为了信仰可以牺牲掉一切!这一点道教的名人们很多都做不到,包括历代的张天师在内,除了信仰外,家庭的温暖对他们也是同样的重要。
在“人”这个指标上,道教还有一个天生的劣势:从创建开始,他们就缺乏一个“宇宙级”的教主。这样的人,是千年都难得一见的。他必须有超凡的人格魅力,高深的宗教知识和感悟,无比的远见和组织能力。例如天主教的耶稣基督,佛教的释迦莫尼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苏轼有句话夸韩愈的话,放在韩愈身上有点用力过猛,但放在这些牛人身上就合适: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中国历史上,算得上这个级别的人物只有一个:孔夫子。可惜他对宗教毫无兴趣!
老子和庄子?老实说,比孔子还是要弱一点。另外,他们当初提出学说的时候,只是“百家”之一,压根儿就没有往创立“宗教”这个方面想!如果庄子知道后来他被端端正正地供成“南华帝君”,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所以,“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一定要先弄清楚。
第一个把老子的思想和道教的神仙之说拉上关系的,是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例如“道”这个概念,《老子》里面是说:“无状之状,无物之像”。到了《想尔注》里,就变成了“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也就是说,道士们认为,“道”可以聚形成为一个“神”,这个“神”住在昆仑山上,叫“太上老君”。
这样讲的确有些勉强了。比如,尊神不只太上老君一个呀!不是说有“三清”么?不要紧,道士们紧接着又让“道”再变化一次,这就是我们在《封神演义》中见到的“老子一气化三清”!
没有这样的超凡的教主,一种宗教便多少显得底气不足。真正的创始人张道陵先生,说起来,大概只能算是孟子、朱熹级别的人物吧?
除此之外,道教的思想也不如佛教那么严谨、深刻和系统化。这一点不要说道教,包括儒家在内,其它的本土哲学多少都有这个缺憾。印度是一个几乎人人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宗教思想常常促使人看向宇宙长空,看向时间的尽头。有无数的笃信者,为了完善宗教的教义,愿意耗尽毕生的心血。所以,印度人(还可以包括欧洲人)的哲学相对来说,更加的系统和严谨。
中国古人则略有不同,他们的思维多偏向于感性,而不是理性。对于一些人生重大问题,喜欢浅尝即止,讲究一个“中庸之道”,不想穷追到底。例如,对于生死之道,孔子的看法是“未知生,焉知死?”;对于鬼神问题,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
这样不讲究系统和精确的思维惯性,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上,并不见得就比有严格的宗教束缚的社会来得差!可以说各有千秋,牺牲了精确性,但多了几分洒脱!但当两种宗教碰到一起,尤其是要用辩论的方式辩出胜负的时候,比较不讲究系统和严谨的一方,当然要吃很大的亏了。
不过,佛教虽然比道教的教义严谨,但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死板。在变通能力上,似乎比道教更要胜出一筹!他们见上层人物怀疑和尚辞亲弃家,不敬父母,便聪明地引进了儒家的孝义思想;见贵族文人嫌长久的苦行麻烦,便创造出了“见性成佛”的“顿悟”说;见老百姓被厚厚的佛经吓得跌了个跟头,就好心地告诉他们:你只需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和读经一样管用!……
贬低对方。信阿弥陀的并不比信观音的高贵,道教就像那个XX图,非得把祖师拿来做比较,比输的再去造神,直到牛皮吹破,鸡飞蛋打
一般根本就没有成仙的希望,反过来说神仙老不死,以第64代张天师来说,当上神仙一天得给63辈祖先请安,有一个不满意都吃不了兜者走,伺候玩祖宗,不知这一天还能剩下什么空闲提高修养或者享受神仙生活
和尚就好的多,释迦的舅舅阿傩陀也只是普通罗汉,有名的是个人背诵能力,释迦的儿子也没有继承权,惟才是举选了弥勒。其他人也都排定了次序,人人有分,且任期有限,一般还不连任。要是这个世界排队的多,你还能去连锁店试试
因为“哲学”这个词就是他们造的。中国的事物之特殊,不是可以拿西方的名词往上套就可以弄明白的。拿墨子来说,好歹也算一家之言,用西方的分类法一分,怎么看怎么象一个大杂烩。
体系这个东西,说不清......
张天师这个系列,老实说,梦飞是花了一些功夫的。在西西河中我发的所有文章里,这一系列算是写得最认真的。
不过,写到这里,我自己渐渐有些迷惑了,不知道写出来真正的效果如何?是写得越来越好呢,还是越来越差?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各位看官有什么建议?
我自己私下的看法是:开头几章好像比后面的要好。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是太在意点击数或送花数。我是写着写着,自己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了。这种不对头的感觉,是因为文章本身而产生的,不是其它因素。
西西河里有不少真正的高手,也有不少热心的朋友。在这里梦飞有个请求:各位兄弟姐妹旁观者清,请帮梦飞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或者,怎样写才可以更加精彩?
请大家不吝说说自己的看法吧!都是写着玩的,说说无妨。我希望可以参考大家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把这个系列写得更好看。
多谢了!
(有复必花哟!)
现在情节有些平淡了,可以加快进程,再次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