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草船借箭背后的军工问题 -- 萨苏
所谓雕翎为上,纯粹是古人的唯心理论,原因是古人认为雕飞的快,所以那它的羽毛作的箭肯定飞的也快.就像做弓时也是认为飞禽的筋比走兽的好,同样的道理.鸟身上能做箭尾的羽毛根本没多少,一只成年雕扒光了撑死也就够一个弓箭手一场战役折腾.如果技术一般,可能一个弓箭手射下一只雕得到的雕翎都不够补充用掉的箭
如果大规模用这些猛禽的羽毛做箭,除非北方掌握了廉价大规模饲养它们的技术
聚元号的XX代传人道(大意):“鹅毛带的风软,雕翎带的风劲,伤口更容易得破伤风,所以杀伤力更大!”
所以人家就号称采用了专从法国进口的所谓“郎德鹅”毛~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因为它要靠人力射出去。人的体格、制造材料、技术水平三个因素一确定,弓箭的最优解也就确定了。而这三个因素哪一个都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比如英格兰长弓的威力大,但只有身高1.75米以上的男子才能使用它。子弹和弩箭可以有各种规格,是因为它们是用机械力推动的,与人的体格无关。
在草船借箭这个例子中,显然双方的士兵体质、制造材料、技术水平都不会有太大差距。所以弓箭的尺寸也无法有大的变化。
箭羽材料客观上对飞行性能肯定是有影响的,这里有论述外链出处
其实道理我觉得非常科学,这跟猛禽的生活习性有关,猛禽一般来说比其他禽类肌肉力量更强,比重也更大,其飞行本领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会饿死,高速性能当然很重要。这方面现代就有例子,如鲨鱼皮泳衣之类。很奇怪吗?这门科学叫仿生学,记住了。而且再说了,就算动机是主观唯心的,也不排除客观上歪打正着的可能性。
至于弓弦,古代的弓弦有什么用什么,讲究的主要是弓身,你从哪里看到要以飞鸟的筋为上的。
如果你要从其机理解释上否定古代的这些配方,方法之类,那么结合现代物理推导即可。而如果你要从根本结果上也否定它们,配合空气动力学等实验即可,古代那些配方也是多少年实践的结果,即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你一句”主观臆断“就完了那更是算不得数的
古代这些东西虽然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毕竟是多少年实践的结果,不可因为其解释有问题就断然否定其客观效果,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发扬”流言终结者“的精神,去直接实验!
火箭首次使用是郝昭防御陈仓时。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三国时的水战主要就三种方式,弓箭,冲撞,接舷战。冲撞需要水势,船头会装上撞角,此外还有一种,就是投石机。但由于船装载量的原因,投石机主要作指挥用。
仿生学是来自自然的启发,更是对现实身后的原理的追索。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类比,否则鼓皮丸也是很有道理的了。
我已经说了,歪打正着的事情也是有的。那两位要嘲笑和否定的不只是古人对那些方法的机理解释,还有实际效果。要想从效果上也否定那些东西的话必须通过实践,这方面来说,恐怕那些古代的配方多少是有实践支持的。
孙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