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单谈谈冯玉祥的驭下之道 -- 温相
- 共: 💬 14 🌺 3
冯玉祥的驭下之道实际就是封建专制那一套,别看冯玉祥本人见天喊什么民主自由,其实都是假的。韩复榘做
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时候,冯玉祥有一次去见他,就对他说:你的官做大了,好,你给我去站
两个小时的岗哨去!韩复榘虽然怒火中烧,但是,也不敢违背!果真站了两个小时。此为韩冯交恶的一个插曲。
韩复榘在冯玉祥讨论对蒋开战的会议上,表示不同意见,冯玉祥当场就呵斥他: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韩复榘此后就率领自己的20师反了,当然,积怨是很长时间形成的,此外,蒋介石的诱降也是一个主因。
韩复榘“甘棠东进”以后,蒋介石大加欢迎,宋美龄一度作陪,称韩复榘为常胜将军。韩复榘回来就对部下说:我跟了老总(冯玉祥,有时称冯先生)多年,他连个向方都不喊(韩复榘字向方),就是叫韩复榘,人家蒋夫人喊我常胜将军。
宋子文去见韩复榘,当场结拜兄弟,并且一次送给韩白朗宁手枪200枝。
不过,韩复榘毕竟不是石友三这类忘恩负义的东西,他中间曾经准备扣留阎锡山给冯玉祥报仇,可惜走漏了风声。后来,他主政山东的时候,主动请冯玉祥来山东,只是不让冯玉祥干涉山东的军政而已。也算是对得起冯玉祥的栽培了。
冯玉祥一味的封建家长的行为,伤了很多人,宋哲元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不久就以冯玉祥
是司令长官求去。西北军中除了鹿钟麟、张自忠、张之江等少数人还保持对冯玉祥的一贯尊重以外,其他人均属于敬鬼神而远之。西北军冯玉祥经营多年,但是,统率一直不得要领,虽然人多势众,但最终冰消瓦解,终冯玉祥一生未能复起,和阎锡山、李宗仁的屡次崛起相比,冯玉祥的确远矣!
能打仗,敢打仗。
当然倒戈将军也很多,韩复渠,石友山,吴化文,都是翻来复去,见风使舵的主。
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在乱世之中,于夹缝中求生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很强。
相比之下,东北军就差多了,西安事变以后,大多数军,师级的将领都
老老实实跟着老蒋,打硬仗,被遣散,改编,别说没有成建制投日的,
解放战争中也没有一支主动战场起义的部队。
部下对其不忠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指新桂系了。
北伐,抗战,很多仗都是桂系打的。
可惜李,白没有蒋那样的机会,没有早遇到孙大炮,
也没有早同黄浦军校和国民党扯上关系。
蒋军就是武器装备好。
部下对其不忠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这个观点和蒋总裁是一样的。蒋介石就说过:谁也不要作冯玉祥的上司,你做了,他将来就打你。冯玉祥其人的确是反复无常,所以很难在部将中形成榜样的力量。西北军瓦解的时候真是烟消云散啊。不仅是韩复榘、石友三这些人叛变,就连吉鸿昌、梁冠英等人也先后拒绝冯玉祥的领导。阎锡山、李宗仁在大陆都是几起几落,但是,军队始终在他们的手中,而
冯玉祥30万人一朝冰消,就再也没有复起,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新桂系一直没有离开李黄白这三个人,一开始是李黄白--就是李宗仁、黄绍??、白崇禧,
其后,黄绍??离开。黄旭初补上,成为李白黄。
新桂系之所以一直内部团结,就是因为李宗仁是一个长者!黄绍告一生两度背离李宗仁,但是,李宗仁从不出一句恶言,以致于后来,黄绍告甘愿为李宗仁竞选总统牵马坠镫。而黄旭初为人沉静多谋,劲气内敛,是新桂系的大管家。
至于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流行于广西的灯谜作解释:
是今人又是古人,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一人又是二人,是二人仍是一人!
此灯谜的谜底就是李宗仁、白崇禧。
想当年,李黄白三人携手,不过三年,1925底定广西!其后,北伐相从,前锋直抵幽燕。蒋介石一生在国民党内较少对手,唯有李宗仁、阎锡山二人而已,而阎锡山最终盘踞一隅,而
李黄白诸人居然问鼎中枢。
主义也满天飞,是中国近代的春秋战国。
否则你怎么解释那么多的人跟随他,而且,也不全是草包。
此人是个倒戈将军,为人没有诚信,有奶便是娘。上梁不正下梁歪,其手下将领虽然不乏能征惯战之辈,但抗战中投降日本当了汉奸走狗的也为数不少,且华北伪军的主力就是西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