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要以人工降雨应对城市高温 -- 唵啊吽
昨天突然想到的。
反之,每天早上应该在城市上空布云,将太阳辐射尽可能反射回太空,降低城市升温速度。
总结之,即“白天增云,夜晚增雨”。
昨天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白天增云,夜晚增雨”,可能带来另外的问题。比如日间日照不足,地区降雨增多,这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消极影响,进而继续影响环境(比如CO2继续增加,温室效应加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比如一些地区粮食产量降低——因为日照不足和降水的增多,可能导致病虫害及一些农作物的产量下降)。
当然,我昨天也是突然想到的,根据蝴蝶效应理论,一个原因可能会导致无法想象的一系列后果,而自然界的因果关系复杂而庞大,我提出的想法也只是极片面的一个方面而已。
也许人类永远不可能得到大自然的所有秘密,对于自然的改造似乎更应怀着一种崇敬的态度。
p.s.顺便提一句,很久没看到唵兄的通鉴评说系列了,心痒得很哪~~
哎,不会写项目申请报告,我是真心想做这方面研究的
其实相对改变自然,到不如了解自然。
最近这两天一直在看探索频道的非洲沙漠专辑,挺有意思。
人类有时候太自私而又自大。
1、来看看部分学者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论断的回击讲到,二氧化碳本身温室效应并不大,但是汽车还排放颗粒,城市上空的污染尘粒增加了高空空气的吸收截面,使得城市上空难以形成云,增加了城市辐照,减少了城市降雨量。这是普遍的城市热岛想象的原因之一。城市人工降雨有洗尘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
感觉城市绿化太少,布云遮阳光降温省了空调耗电的气体排放,算一下还是划算。更主要的是经济效益,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提高了。毕竟现在没人没事到农林区布云。
这个有点牵强吧,很可能随便放点凝结核就形成降雨了。就跟那个把精子放可乐里面精子死了证明可乐有害生殖的实验一样,怎么说也要做一个碳酸或者干脆啤酒的对比组啊。
你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人工降雨还只能在有合适的云的时候进行。
没有研究。不过经常看到飞机在蓝天飞过之后留下的白云痕迹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天空五架飞机并排飞行喷白云广告。可以持续相当时间。
在城市上空布云可能确实有减小热岛效应的作用。
唉...想不清楚,总觉得可能有很多其他因素还需要考虑在内。算了,俺也就平时做事尽量环保一些吧,其他的还是留给科学家们去做吧~~
温度高了蒸发量就高,蒸发的水迟早都要降下来,如果蒸发量增加百分之三十,降水量也会增加百分之三十,问题是降在哪里,但是至少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华北平原的降水云系有时就是从西南一直延伸到华北的,而且移动方向也是从西南向东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按照我物质循环的世界系列的观点,人类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物质循环的过程。把大气水循环纳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技术肯定是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石油和粮食价格上升了,据说下一个人类的资源瓶颈就是淡水了。中国修了许多水库,但是水库还是靠天吃饭。洪水来了不能蓄水,干旱时没水蓄。所以,人工降雨应该是一个常规运行业务,调节降水时间和地区,与地面水利系统配套运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就是淡水资源。生活在中国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触。
人类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大气。大气层里有几乎取之不尽的能量循环和水循环,不驾驭这个大气,则自然灾害频发,驾驭了大气,则能量和淡水都为人类所用。
温度再高一些,就可以修炼火系魔法了。
自然是一个复杂系统,当我们这样子来达到城市降温必然会有别的方面受到了影响,而这样很有可能是环环相扣
水汽比重大,高空能有多少水汽啊
你期望的海风我理解为印度洋西南季风,水份到是很足,不过它们都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形成了积雪。
你用google earth看看珠峰南北侧的区别,就会理解我说的意思:青藏高原与其说是一个聚水体,不如说是个阻水的超级大坝。高原上是比较干燥的,而且近年来呈现干燥化的趋象,一个明显的体现就是湖泊面积缩小和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