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人口问题论纲(完) -- 大黄
早就是既定政策了。
许多人没弄清楚政策是怎样的,就乱批政策不合理,嘿嘿。 :)
还有至今没平反的大案子呢。 :)
把人口政策扯到马寅初平反的政治影响上,也太没谱了吧。 :)
哪知欠了这么多花……
韦小宝的话也不是每句都撒谎,但在关键的地方... 平时不撒谎,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派上用场...
七、人口政策及其局限
对人口问题的讨论,往往简化或收敛到人口政策上辩论,两方围绕着以“一胎化”为核心的严厉的人口政策的存废,进行着针锋相对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益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与人口相关的事实与逻辑得到了审视与澄清,而其中大多数恐怕是从“一胎化”开始就没有得到重视的基本问题。这一努力接续了人口学者的很多重要研究成果,但却是来自民间,展现了匹夫们对历史的高度负责精神,而在这里面最为突出的恐怕是著名的“水寒”网友和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此向他们致以敬意。
但我的这个系列,通篇并没有涉及过多具体的政策建议,这并不是因为我的疏忽。事实上,我认为这种讨论存在着即使不是重大的,也是重要的局限。比如,在针锋相对的背后,论战的双方,是否分享着若干共同的前提,存在着共同的盲点,甚至隐含着共同的错误?1989年,邓公对来访的戈尔巴乔夫说,“回过头来看,(在中苏论战里)双方都讲了很多空话”,这对当前的人口争论未必不是一个启示。
如果说人口政策论战的双方共享着什么前提,那么首先就是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首要的重要性,或者说,人口政策左右着人口发展的进程。这未必符合事实。这就涉及到如何理解九十年代以来超低生育率的动力与机制,以及人口政策在这里面到底起到多大比例的作用。如果仍然有争议,进一步,如何理解“一胎化”之前的人口出生率与生育率的下降;再进一步,如何理解未采取人口紧缩政策的国家的人口转变。过高估计人口政策的紧缩作用,过低估计现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比如对地区差异的过多强调),对主张废除一胎化乃至鼓励生育的人们来说,可能意味着这样的结局:人口政策实现了预期的转变,但生育率却仍然维持在低水平,甚至继续下降。这个前景或许令人沮丧,但恐怕不仅仅只是前景的一个选项。在某种意义上讲,在人口政策上的争论未必不是在继续浪费宝贵的时间,即使它是有益的和无法省略的步骤。即使能够对“一胎化”的结论逐条批驳,也仍然是在它的逻辑之内;如果关注的是人口问题本身,恐怕不得不寻求超越的视野。
在支持和反对“一胎化”的人中间,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共识,即中国有着特殊的生育文化,它蕴含着生育率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它根植于历史,内在于文化。当然,双方对这一共识所暗示的作用进行了方向完全相反的解读。但问题是,双方真的理解这一生育文化的内容及其限度吗?问题可能远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对于人口的历史问题,尤其是针对明清以来的中国人口历史,近年来在学术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尤其以李中清等的《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一书出版为重要标志[12]。参加者的阵容涵盖了美国和中国历史、社会、人口方面的大量学者,一时成为历史研究的焦点[13-15]。争论的问题涉及到理论和事实的方方面面,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但从已经发表的内容来看,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的对中国人口的历史和生育文化的看法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以人口压力机制为核心来制订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也预示着未来对传统生育文化这一资源的可能的利用所具有的限度。
人口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近代以来的人口激增,还是晚近以来的人口老化和将来的人口锐减,都是现代性背景下的新现象。对欧洲种白人来讲,前一个挑战已经成功克服,但后一个却困难重重。问题在于,现代性本身似乎并不蕴含着克服这一走向衰微的可怕前景的潜力,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都没有拿出有效的对策。以人口危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性危机也反映在西方思想文化和现实政治的转向上。以堕胎为标志的人口与生育议题,以及基督教传统文化为资源的思想资源,已经变成了美国政治的焦点之一;人口问题派生的移民问题、种族和文化冲突问题,已经变成了欧洲的社会问题的根源,美国的这一问题也正在发酵之中[16-17]。欧洲种白人将如何面对人口在各自国家逐渐沦为少数的未来?这个根本性的转折在未来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中将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并不明朗。
以追逐欧美为方向的中国现代性方案,恐怕也面临同样的死胡同,区别只是中国的问题来得甚至更快更猛而已。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作为这一现代性方案的拥护者和倡导者,不能对人口问题提出反思和批评,便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现代性的话语系统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源,而离开这一话语系统,其自身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疑问。前述的知识分子对计生委独大的视而不见的问题,或许便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小小注脚。人口问题内在于现代性本身,相比于政策层面,可能更多的是思想文化层面的问题,恐怕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人口问题的症结和困难所在。当然,这一更广阔背景下的清理和论辨,已经远远超越了这篇小文所能探讨的范围,点到为止,打住。
未来业已在我们面前展开,而历史却还没有到来。这就是悖谬的中国人口现实。作为一个论纲,我想我已经写得太长了,而作为对人口问题的全面而准确的清理,却又远远不够。好在主要的问题点我已经基本列出,作为一个暂时的框架我想已经够用了。人口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驾驭这些领域和问题我想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还是那句话,抛砖引玉吧。中国人口问题在未来的十年中必然会逐渐变成一个中心议题,写这个系列也算是自己对历史,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也算尽一份绵薄之力了。
[12]李中清与王丰,One Quarter of Humanity: Malthusian Myth and Chinese Realities, 1700-2000(《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神话与中国现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9/2000
[13]曹树基、陈意新,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4]李中清、王丰、康文林,中国历史人口及其在新世界史研究中的意义,《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5]高王凌,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6] Samuel P. Huntington, Who Are We :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2004 外链出处
[17] 李建新,《文明冲突中的中国文明与人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人口要素》,《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是否随着时间增长其他社会服务行业也会人员过剩?
现在不能扔鸡蛋了? :(
从这篇2005年的两会报道来看,
李宏规昨日介绍,目前,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出台规定,允许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
1)这个政策不会实行了很多年,注意“目前“两字
2)不是全国性的,注意“部分”两字。
您说90年代就有了,90年和99年有很大差别,即便是90年,那也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政策后退了一大步。您是否支持这一政策?如果支持的话,看来您也并不能算是十分坚定的一胎化支持者。
话说回来,俺支持东东山网友的看法,若要开放二胎,就不应该设限。但无论如何这个政策是值得称赞的。
个什么思想呢? 要下个什么结论呢? 没看到...一直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