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地主瞎侃】骑兵团,富士康--老拙,马甲和兔子 -- landlord
当后面有大量的找不到工作的“后备”劳动力时工资就涨不上去。
如果政府强行规定了过高的最低工资,人家办厂的不来了你这点低工资也没有了。
还有许多农民兄弟连这点低工资都挣不到,他们可是在眼巴巴地想取代这些在血汗工厂里受剥削的人。
这实际上与现在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工作甚至无工资的“试用”一样。
只有到劳动力缺乏的时候才能完全解决低工资问题。
拍电视的事情,理念固然重要,市场经济也重要,有个相互妥协的问题。
侧重谈点“黑“中介相关的问题。特别是“中介”的问题。抛开是非观点的争论,仔细想想,中介的存在,有它重要的市场经济的意义。它能存在,是因为有需求,有需求是因为它能够提供实在的好处。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定价的问题,高了恐怕没人用,低了它自己就活不了,最后市面上的价格,也许是最符合市场规律了。很难单纯的说是黑不黑的问题。就象一个律师,如果它能帮你打赢100万的官司,就算他要收你50万,就算你认为他“黑”,权衡利弊以后,也许你还是会接受被“黑”。
这好象是农民卖土豆, 因为价钱太便宜不开心, 想出一办法: 要求菜市场规定土豆都得10元一斤. 这样做的后果是: 大多数人转去印度买土豆. 只有少数人咬着牙买当地高价土豆. 然后更多的土豆只有烂掉.
还可以再改一下
当前中国应该如何在人道与快速发展之间折衷,来获取所需的资本积累?
学术一点的说法:
当前中国应该如何以全社会最优化的发展,来获取所需的资本积累?
骑兵系列的分集大纲,目前正在改。
拙总早已把他的意见写好了,交给我,让我修改。我改得很慢,他等得也很有耐心,拙总甚至表示:如果不满意,全部推倒重来也可以。这至少说明大家对这事是很认真的。
老拙对影视剧是内行,而马甲自认为对骑兵故事有一定理解,我俩对改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线索的意见是一致的。老拙是个认真办事的人,马甲也尚未掉到钱眼里去,这一点,请朋友们放心。
有朋友不放心,是因为很关心,对此,马甲我非常感激。只是,把大纲拿出来让大家审阅,目前还不行,我只能就一些问题做个解释。
先说女人吧。
加女性角色,好象是很敏感的问题,开始我也有所顾虑,但后来释然了。不仅加了,而且加了三个,而且都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再而且,我自认为这些角色不是“花瓶”,是情节所需要的。
第一个加入的是女指导员。老实说,在骑兵连里猛地塞进个女干部,开始时,我也难以接受,拙总就让马甲多揣摸一下李林,于是我就去查资料,看见了她的一封信:
“大家决定了我担任武装工作。不,开始的时候,许多同志不赞成,不让我负武装的责任,他们总以为一个女的干武装工作多少有点不合适。但我自己对这工作好象有些自信力,又有兴趣,同时觉得在这时候女的也应该有学军事的必要。 我坚决的要求,大家没有办法,答应了我在偏关发展该地的游击工作。的确,武装工作是困难的……我常整夜睡不着觉,想着他们的管理问题,计划着他们第二天的军事操练、政治课以及生活各方面,真是煞费苦心了,后来,来了一个军事干部,我们这一支队工作才健全,而且以后更成了其他支队中较有基础的主要模范支队”。 这些话说服了马甲。李林有信心,并且她做到了,事实证明,她是骑兵营优秀的教导员,她是英勇的巾帼烈士。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女性能够参与、并且能够完成骑兵部队的战斗任务。
当然,李林不是穆桂英,她武功没那么高,也没遇到杨宗保。大纲中的女指导员也一样。
指导员负责的是“军事操练、政治课以及生活各方面”,她不象韩永正那样挥舞马刀,但她枪打得很好。她善良、细心、有文化有原则,她年轻、可爱、能说会唱勇敢坚强,这就是李林,这样的骑兵女干部,我觉得这是可信的,也是有助于情节发展的。
另外,她没有和谁“搂搂抱抱”,全都陆续成烈士了,她能和谁抱?
第二个女性是个村姑。是作为军民关系的一个代表出现的,她给刘大柱做过军装送过军鞋,救护过受伤的大柱、保护过战马“公鸡”,最后被鬼子杀害了。她心里是喜欢大柱的,但没有表白出来,直到牺牲,大柱都把她当妹妹看。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激情戏”了。
这个角色的戏不多,但我觉得,她是叙述抗战背景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情节所需要的。
第三个女性是个日本女子。由于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不多介绍了。只是说明一下:她也是有人物参考的,戏很短,只出现在回忆中,并且和间谍特务无关、和情欲无关、和男主人公无关。但她有助于情节铺垫。
的确,添加三个年轻的女性,也有图好看的考虑。在武戏中全是马刀没关系,可文戏中没有女角不活泼,至少,不好描述。写东西和看东西,都需要一张一驰。
其实,剧本里的女性角色不一定是非要用来表达爱情的,战争中女性受到的磨难不比男性少,付出的也同样巨大。抗战,是我们家门口的战争,我们的女同胞不可能象赫尔曼?沃克笔下的美国妇女: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想念战场上的亲人。她们只能置身于战火中,在她们身上,有优美,也有壮美。完全排斥她们的出现,是不大公平的。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骑兵系列,女性角色(或者说是漂亮的女角?)是次要的,不能影响部队战斗、发展的主题。这一点,老拙和我都能把握,请大家放心。
再说说改编后“质量”的事。
我已经体会到,把理性的文字描述转变成可视性的剧本大纲,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好说孰优孰劣。有一种观点是觉得把文字系列改成电视剧,就要降低品位和质量,马甲我倒不这么认为(如果真是这样,要么我就不管了,双手一送,随便专家怎么改;要么我就收起来,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改编,应该是算“二度创作”吧。既然是创作,就有选择、有舍弃、有添加,表达方式也有所改变。这当然会减少了一些我以前看重的东西,增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是可以理解的。但改编不是乱编,是为了提高质量,这是要坚持的,如果说要“把关”,把的就是这个“关”,拙总一再要我修改,目的也是这个。
就说“真实性”吧,并不是改编以后真实性就降低了,是要求不一样。
比如“骑兵训练”,文字中我可以一笔带过,讲个“踩高跷选拔人才”的故事就可以了。可拍电视就不行了,光让新兵踩着高跷走来走去,那叫什么真实?必须得说清楚战马是怎么练的(老百姓的马见到障碍物就站住了,怎么让它成为军马,直接跳过去)? 还得说清楚新兵是怎么练的(如果不训练就挥马刀,头三刀,上撩能把马脑袋削了,下劈能把自己脚砍了。不信你试试)?
再比如“乘骑作战”,文字上军旗一摆、马刀一挥、排成队列……就行了,剩下的可以自己去想。可剧本大纲不行,得说清楚迂回是怎么回事、纵队是怎么回事,冲锋队列中机枪在哪里、指挥位置在哪里、间距是多少、各横队任务有什么不同、人数有什么不同……再细心点,得提醒怎么握刀,别在拍戏时把演员手腕弄骨折了……
再比如做思想工作,光说“战士们有情绪”不行,得举出例子来;再比如“马术体操”,得讲出花样来;再比如“扭秧歌”,秧歌会扭,可唱得是啥?
拙总一直在向我要细节、要细节,为的就是这,马甲我跑东跑西地打听,也是为了这个。我们说好了,能不编的尽量不编,剧本也要有质量,细节要经得起推敲。
为这事我不怕麻烦。曾经在电视里看见古人吃饭买单,动不动一个大元宝;也看见过八路军化装进城,随手就是一摞袁大头或者一叠老头票,这哪是八路办事,这是暴发户在显摆,是成心抬高物价。所以,这些细节我也想考证,当时草、料、粮食物价是多少?马匹、马装具值多少钱?一匹马、一个人耗费有多大?“征收公粮”,征多少?怎么征?全都弄清楚,总不能一边说着八路军困难,一边又让八路乱花钱吧。
还有,骑兵军装的特点是什么?颜色?新旧程度?哪里容易破?哪里打补丁?总不能象有些电影里的八路服装,只在领口袖口磨破一点,那是工作服,不是战斗服。
还有武器的特点,还有骑兵走路的特点、生活中的习惯……
这些,都是文字系列中没有的,现在要添加上,这对系列本身也是个很大的补充和提高。所以,改编大纲,这一道“工序”也有自己的质量要求,做好了,也是对文字部分的提高。说真的,要想马虎,别说马甲,就是拙总也不答应,人家要求高着呢。
电视剧这事,能不能成还不一定,但进一步地思考、收集材料总是有益的。不管结果怎么样,有原则、有标准地认真修改,总是件挺好玩的事。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这道理我懂。朋友们放心,老拙和马甲都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
呵呵,谢谢地主,谢谢各位了。
送花支持马甲兄!
还是那句话--您的为人,俺信的过!
看马甲和老拙这么认真,俺就放心了
谢谢啊!
其他地方好象没什么特殊的。
以前看过西路军战士的回忆,说骑兵常骑马造成罗圈腿多,到牧区发现牧民罗圈腿也多。但我怀疑是盘腿坐造成的,牧民都是盘腿坐炕上。
其实刘老的那个堂姐的真实故事情节也可以的。
骑了一次我的大腿内侧就磨破了……
不过感觉骑马真锻炼身体,浑身上下都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