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 dreamflyer

共:💬673 🌺2410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家园 沙发并送花!

家园 板凳
家园 梦飞兄,这一篇里

对张宇初为什么是最后一位高人说的不太明白哦。

家园 江山里有一位姓劭的妇幼保健专家号称正一派的,真有其人吗
家园 是有这么一位

邵元节(1459~1539)为明代著名道士。字仲康、号雪崖。江西贵溪(一说安仁,

即今江西余江)人。居龙虎山上清宫。师事范文泰、李伯芳、黄太初。不应宁王朱宸濠

之召,放浪形骸于江湖间。明世宗好鬼神事,日夜斋醮。嘉靖三年(1524)征之入京,

召对便殿,颇得世宗赏识。使居显灵宫,专司祷祀。嘉靖五年封“秉诚致一真人”,统

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给玉、金、银、象印各一。因“祷祀”有功,累

加封赏。嘉靖九年“班二品”,十一年敕建真人府于城西,岁给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

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蠲其租赋。封赠其父母、师文泰,官其孙、曾孙。世宗为祈皇

嗣,“数命元节建醮”。①嘉靖十年十一月,“建祈嗣醮钦安殿,以礼部尚书夏言充醮

坛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嗣导引官。文武大臣递日进香,上亲行初、终两日

礼”。②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以皇嗣生,录致一真人邵元节祷祀功,加授礼部尚书,

给一品服俸,赐白金、文绮、宝冠、法服、貂裘。授其徒邵启为等禄秩有差。”③邵元

节受世宗宠信十五年,位极人臣,但他谨小慎微,很少干预朝政,专心祷祀。时称“元

节无他方术,只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④死后,“帝为出涕,

赠少师,赐祭十坛,遣中官锦衣护丧还,有司营葬,用伯爵礼。礼官拟谥荣靖,不称旨,

再拟文康。帝兼用之,曰文康荣靖”,⑤可见世宗尊崇之深。隆庆初,削去其秩谥。著

作有《太和文集》。

有点奇怪他也住龙虎山,跟张天师他们是什么关系?

家园 张三丰认识到在和佛教的艰苦斗争中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家园 在前文中有一定的篇幅介绍,老兄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去翻翻。
家园 猪兄理论水平高!

看来在火堆上备受煎熬的时候,大脑却一点都没有闲着。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9

关于张元吉先生,道教自家的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自幼明敏绝人,凡祖秘儒书一览辄了,喜为诗词,然所发皆非尘世语,读者莫不奇之。”朝廷对他相当的重视,成化年间,被封为“正一嗣教体玄崇默悟法通其问道弘化辅德佑圣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赐蟒衣玉帶,以及“冠履剑器圭珮”之类小看不得的小玩意儿,“宠赍独盛,朝野荣之”。

   不过,细看张元吉先生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两点蹊跷之处,一是他的寿命相当短,只活了37岁,和前代天师相比,只略高于张继先天师。二是他似乎非常喜欢旅行,“辞归出游,历登名岳,探仙人旧隐之迹,去六载方还”。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朋友,如果有钱有时间,常常都喜欢出门旅行一趟。但一出门就是六年,未免时间太长了一点。显得张元吉先生多少有些不负责任,你倒是出门潇洒去了,“掌天下道教事”的工作留给谁去负责?

  

   如果仅仅从道教的历史来看,张元吉先生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物:聪明,好学,喜爱文学创作;有个高尚的业余爱好——旅行,喜欢历史,常常接触大自然……而正因为这些优秀品质,他深得各级领导赏识,朋友邻居们都以他为荣。

  

   但在《明史.方伎列传》中,张元吉先生却是另一付嘴脸。首先,他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景泰五年,他入朝请求朝廷给他420张道童的度牒,朝廷允许了;本来自己已经是“真人”了,他嫌太小,向朝廷要求加封为“大真人”,朝廷又允许了;天顺七年,张元吉先生再次上书,请求朝廷给他350张道童的度牒。朝廷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只给了他150张;宪宗即位后,他又上书要求加封他的母亲,从“太元君”改为“太夫人”。朝廷这一次没有客气,一口便回绝了。

  这位天师的脸皮相当的厚,一次次地伸手要钱要物,可以说是把道士化缘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还罢了,但张元吉先生的恶劣品行还远远不止于此。正史记载,他“素凶顽,至僭用乘舆器服,擅易制书。夺良家子女,逼取人财物。家置狱,前后杀四十余人,有一家三人者。”

   ——这哪里还像个道教天师的样子?简直比南霸天还要凶狠!

  

   张元吉先生不愧是个聪明人,做事情很有创意,在家中居然建成了一个私人监狱。张道陵在天宫听说这件事,想必也会气得发疯的。明朝人余继登在《曲故纪闻》中记载,张元吉先生杀人的手段也比较有新意,“或囊沙压人致死,或投之深渊”。

   前一种杀人手段颇有文化传承,体现了张家深远的文化内涵。这种杀人法还有个正式学术名称,唤作“土布袋”。早在北宋时期,武松被刺配孟州牢城之时,就已经是赫赫有名了。那里的囚徒告诫武二郎,“再有一样,也是把你来捆了,却把一个布袋,盛一 袋黄沙,将来压在你身上,也不消一个更次便是死的,这个唤‘土布袋’。”

   后一种杀人手段是西域强盗常用的,这充分体现了张元吉先生的见多识广。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新疆一户人,全家都从事着山贼这一很有前途的职业。他们喜欢跋涉百里之外作案。见财物就抢,见人就杀。财物背回家中,尸体顺手抛进山涧里。神不知鬼不觉。西部的荒山野岭大家是知道的,所以事情相当的隐秘。不过,事情最后偏偏就败在这“隐秘”二字上面。另一伙强盗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知道他们是同行。结果当作一户良民,杀得只剩下一个小男孩。

  

   张元吉先生家在江西龙虎山,并不是什么关外蛮荒之地。为了夺人钱财子女,居然也敢采用这种方法杀人,胆大妄为得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了。纪晓岚写的那一家人,尚且兔子不吃窝边草,杀个人要跑百多里地。张元吉先生家里摆的神像多,好像根本没有这种禁忌,什么窝边草窝里草统统照吃不误!这一点同样可以从余继登的《曲故纪闻》中得到验证,余继登先生写道,“(张元吉)为族人所奏,械系至京。”

   由此可见,张元吉的恶行早已是天怒人怨,连自家人都放他不过。不过,等他被押解上京之后,张元吉先生才发现,原来天下不肯放过他的人,居然有如此之多!

  

   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叫林積的南剑郡太守,曾经把某个张天师捉进监牢里。林太守找的借口很牵强,“其祖乃汉(黄巾)贼,不宜使子孙袭封。”这位林太守真是强盗逻辑!按他的思路去想,第一个应该被抓进牢房的是宋朝天子赵官家。不要说远了,光是太祖爷赵匡胤先生,就是个十足十的后周反贼。

   但当时的儒家人士都觉得林太守做得对,尤其是朱熹,他说,“而彼独能明其为贼,其所奏必有可观者。”——可见,在朱熹等人的眼中,道教中人,简直就是一群蟊贼!至于张天师,自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贼头了。

  

   翻开道教的历史,对这件事的记载却完全找不到。所以,我们直到现在,也搞不懂到底是哪位倒霉的天师,惹恼了儒家英雄林太守。但时间到了张元吉先生这儿,事情就闹大了。儒家人士终于找到了这个擒贼擒王的好机会,哪里还会轻易错过?

  

   刑部很重视这件大案,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百官会审,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死!

   光是死怎么可以?简直就是便宜了这个大贼头了。刑科都给事中毛宏是个很谨慎的人,他的担心是张天师死的不是地方,使广大民众错过了接受教育的好机会。于是奏曰,“元吉于十恶之内,干犯数条,万一死于狱中,全其首领,无以泄神人之愤,乞即押赴市诛之。”毛给事中给出的意见是,立刻押东菜市,砍头!

   不不不!刑部尚书陆瑜大摇其头,砍头?多么没有创意啊!难怪您老兄混了这么多年,只是个小小的给事中。依俺的意见啊,凌迟处死!而且要选个星期天,在京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头行刑。中国的老百姓爱看热闹是举世闻名的,鲁迅的《药》里面,简单的一次砍头,就可以让半个城的老百姓愿意牺牲睡懒觉的大好时光。现在的机会千古难得啊,十字街头看剐人!而且是活剐张天师。这样的热闹一传出去,不要说京城,恐怕半个中国的人都会揣着干粮来看的。

  

   朱熹的后辈弟子们个个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看多年来的夙愿,就要俺们这一辈儒士身上光荣地实现了。事情明摆着,如果道教的首领,第四十六代张天师张元吉先生,真的被押赴市曹,风风光光地接受千刀万剐,那么,道教的从张道陵先生以来积攒下来的形象和基业,将会如沙上之塔,瞬间轰然崩塌!

家园 沙发 鲜花
家园 “活剐张天师”!

怎么混到这地步了,应该有转机吧?

家园 天师现场表演飞升

可以卖票大赚一笔。

家园 道教凋零的同时佛教是不是也一样?

好像在明清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妇孺皆知的高僧,姚广孝应该不算高僧吧

家园 猜度下,这位天师是啥下场

阅微草堂笔记里那一家子土匪是玛哈沁给灭了门,除了一个小孩子之外全给活吃了

天师应该不会比这轻到哪里去吧

家园 天啊, 这个家伙怎么这么猖狂?

素凶顽,至僭用乘舆器服,擅易制书。夺良家子女,逼取人财物。家置狱,前后杀四十余人,有一家三人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