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感动于波兰 -- 二战老照片巡礼 -- 萨苏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发在这里作为萨苏老大文章的注脚吧
华沙起义
华沙起义也许可以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最有争议的事件之一了。
起义过程是这样的。
1944年7月底,在白俄罗斯战役收尾阶段,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前锋突入波兰,到达华沙远接近地。8月1日,在流亡伦敦的原波兰政府指挥下,华沙波兰“国民军”发起起义,华沙市民纷纷响应。德军迅速调重兵镇压华沙起义军民。盟军与波兰流亡政府要求红军支援。红军虽以国民军起义未与红军联系、时机不当为名,表示不赞成华沙起义,但还是制定了华沙战役计划,并空投支援起义,但不允许盟军利用红军机场为华沙空投。
9月15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攻至华沙近郊普加拉,但德军炸毁了维斯瓦河大桥,并以数个精锐坦克师严守河防。此时,国民军仍不愿同红军联系,仅仅是波兰流亡政府对苏方进行一些简单的通报或是要求支援武器。直到9月下旬,空投到华沙的红军侦察员才与起义者会合,建立起两军间的直接联系。为了支援起义者,红军派波兰第一集团军(受红军领导的左翼波兰军队)一个师强渡维斯瓦河,在华沙河岸街登陆,建立登陆场。但国民军对此行动并没有给以积极的配合。几天激战之后,在德军坦克部队突击下,受到严重损失的波军只得撤回东岸。
10月初,华沙起义失败,起义军全军覆没,仅有少数起义者突围到维斯瓦河东岸红军阵地。在长达63天的华沙起义中,有20万波兰人丧生,16.5万人被送进集中营,华沙成为一片废墟,35万人无家可归。
1945年初,红军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7日,华沙解放。
华沙起义的悲剧,东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说法。苏联认为是波兰地主政府为了争夺战后波兰的领导权,要抢在红军前面占领华沙,不顾一切的进行冒险,才导致了失败。西方则认为是斯大林为了控制波兰,故意不支援华沙起义者,才有悲剧产生。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从各种史料来看,有几点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1.国民军发起华沙起义是为了跟苏联争地盘。
虽然波兰流亡政府声称华沙起义是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解放波兰,可能有许多普通的华沙起义者也确实是这样相信的,但是波兰流亡政府和国民军的实际行动无情的揭穿了这一谎言。
波兰流亡政府是1944年7月25日做出在华沙起义的决定的,决定刚一做出,他们就于次日将其通报给了英国政府。然而,这个消息却始终向苏联政府封锁着。7月31日,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奇克在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会谈时才隐隐约约的提到“在波兰全面起义的计划”,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具体说明。直到起义爆发的第二天,8月2日,苏联方面才从英国得到了波兰流亡政府转来的两封电报,通报起义已经开始。起义开始后,国民军仍然不愿与苏军配合,既不和主动建立密切的直接联系,也不配合波兰第一集团军的登陆作战。计划的时候不协商,起义开始后不联系,天下有这样的配合行动吗?
实际上,波兰流亡政府发起华沙起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抵制苏联及其支持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他们认为“苏联一方面是我们在与德国战斗中强大的盟友,而另一方面是压制我们独立的凶恶敌人”。在意识形态上极度敌视苏联的波兰政府生怕波兰在被苏联单独解放后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使得他们无法回国继续执政,因此千方百计要在红军进入华沙之前夺得华沙,以确保自己在战后的地位。
2. 红军是作出了支援华沙起义的努力的。
虽然苏方一早就认清了波兰流亡政府发动华沙起义的真正动机,因此对这一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但他们毕竟还是进行了支援起义的努力的,尽管这种努力也许还不能算是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已经连续进攻一个多月的情况下仍然在华沙方向上保持积极进攻的态势。他们提前发起了强渡维斯瓦河的战斗,并在维斯瓦河东岸与德军精锐展开了持续的激战。在8月份的战斗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一共减员达114000人之多,前线许多步兵团只剩下了300多人。在强渡维斯瓦河的战斗中,仅48集团军一天就损失了一千人以上。同时,红军也向起义者空投了许多物资。从9月13日到29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向华沙起义者空投了包括156门50毫米迫击炮、505支反坦克枪、1378支冲锋枪、1042支步枪与卡宾枪、数百万发子弹和127吨食品与药品在内的大批物资。尽管由于起义者控制地域有限,而且红军采取了无降落伞低空投放的方式,这些物资并没有全部为起义者所得到,但红军所做出的努力却是不可抹杀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英美对华沙起义者进行的高空空投支援的效果可能更差。以9月18日的空投为例,美军所空投的1000个降落伞中只有21个为起义者所得到,19个落入红军阵地,却有960个落入了德军的控制区。
西方舆论大多认为红军对华沙起义者故意见死不救,既然已经攻到了华沙郊区,为什么不能再前进一步拿下华沙?这却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红军当时所面临的情况的缘故。红军是1944年6月23日发起白俄罗斯战役的,在进至华沙郊区之前,他们已经连续进攻了一个多月,前进了500多公里,部队已经极度疲劳、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表面上看起来是势如破竹,但其实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在战争的反攻阶段,通常红军一次进攻战役只能持续一个多月时间,然后就会因为部队疲劳、补给线拉得太长而不得不转入防御,进行补充。在1944年之后苏军发起的33次进攻战役中,只有东普鲁士战役等3次持续时间超过了2个多月,而且这几次战役也要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按一般红军进攻战役的规律来看,来到维斯瓦河东岸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本来就应该要转入防御,进行补充了。在红军极度疲惫的同时,德国人却已经从白俄罗斯的失败中缓过了劲来。他们下决心要确保华沙和维斯瓦河防线,因而在这一地域投入了大批新锐部队。从8月3日开始,德军集结重兵对突至华沙郊区的红军先头部队发起了反击。仅在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正面,德军就投入了4个坦克师又1个摩托化师,6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红军的疲惫不堪、德军的拼死挣扎加上巨大的维斯瓦河水障碍等因素加起来,共同导致了红军在维斯瓦河东岸陷入苦战、难以前进。从军事上来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并不是苏方故意按兵不动的结果。
3.苏联对援助华沙起义缺乏积极性。
红军虽然进行了一些支援华沙起义的尝试,但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不大情愿的。他们对华沙起义的援助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被动的履行着一个同盟者的责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去支援同志。
华沙起义一开始,斯大林就称其为“不现实”的“举动”。几天之后,他更表示华沙起义是“是一个轻率的、骇人的冒险举动”,“把很多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人民推向了德国大炮、坦克和飞机的炮口”, “从军事观点来看,这种局面不断把德国人的注意力引向华沙,对于红军或者对于波兰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处的”。9月份,苏联更以政府的名义向英国政府表示“对未经苏联军事指挥部同意并破坏了作战计划的华沙冒险行动,驻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活动家应承担责任”,“至于您(英方)试图让苏联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为华沙的冒险行动和华沙人的牺牲负责,苏联政府不能听任别人嫁祸”。
8月15日,英方向苏方提出利用红军的机场,由美军运输机对华沙起义者进行空投,否则盟军运输机只能从意大利的基地起飞,路途遥远、空投效果也很差。苏方对此表示断然拒绝,莫洛托夫在对英国大使克尔的信中说:“苏联政府当然不会反对英国或美国飞机向华沙空投武器,并认为这是英美自己的事。但是苏联政府坚决反对美国或英国飞机完成向华沙地区空投武器的任务后在苏联领土降落。因为苏联政府不想直接或间接地被牵扯到在华沙的冒险中去。”这显然是一种苏方对华沙起义反感情绪的具体表现,客观上也使得华沙起义者们没有能够得到他们本有可能得到的最大程度的援助。
事实就是这3条,谁对谁错呢?
应该说,这是一次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同时也受到了民族情绪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问题。
波兰前政府一向是以反苏反共著称的。十月革命后刚刚独立的波兰就成为了对革命最积极的干涉者之一,迫使苏联割让了大片领土。二战前,波兰宁可被德国占领,也决不让红军通过领土去与德军战斗。这正是英法与苏联联盟共同抗德的谈判最终破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苏联有如此多的积怨的波兰流亡政府当然会害怕红军单独解放波兰,让它有国无处回。所以一定要在红军到达之前占领华沙,至于时机合不合适,力量够不够都不顾了。
而苏联早就饱受“波兰地主政府”之苦。十月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波兰从红色政权背后狠狠插了一刀,甚至占领了乌克兰首府基辅。红军好不容易才扭转战局,在华沙战役中又遭惨败。被迫割让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苏波战争中负伤,最后致残致死的,而他的家乡也差点被割让给了波兰。二战红军诸将大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军的,许多曾参加苏波战争,对这段历史想必记忆犹新。1939年,红军出兵波兰,占据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就是这段历史的继续。我们在研究二战中苏波关系时切不可忘记这段历史,否则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
除此之外,俄罗斯与波兰之间复杂的历史纠葛也起到了加深苏波双方互不信任感的作用。中世纪时,波兰曾经统治过莫斯科和整个乌克兰。俄罗斯国家崛起后,又反过来与德国(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了波兰,直到十月革命之后波兰才得以重新独立。这些多年的积怨使得波兰民族主义者们对苏俄总有一种不信任感。同样,对于先后成为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国的跳板的波兰,苏联领导人也决不愿意其成为一个敌对的国家。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试想,红军将领们怎么会愿意让红军付出了60万人的牺牲才解放的波兰落入那样一个政府手中呢?正好,你起义根本不和我配合,德军防御又那么牢固,我攻了几次都没攻下来,还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我已经做到了一个同盟者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继续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为你火中取栗?
终于,在双方这些复杂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华沙的悲剧发生了。虽然人们很难说苏波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华沙的悲剧中最大的赢家是德国,最大的输家是华沙市民。
不知是不是这篇。
第一节:揉天应穴。。。。。
和现在的波兰和白俄罗斯,乌克兰边界差不多。苏军一直认为39年自己的行动是收复失地(一战后苏联面临列强干涉,被迫割让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给波兰),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反过来,华沙距离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边境在地图上估算才一百多公里,苏联过于西进希特勒也不能答应。
说苏联对波兰的利益有所侵犯我同意,把苏联的行为简单等同于德国,“两个强盗在波兰握手言欢,一个拿走了西边的一半,另一个拿走了东边的一半。”是无法苟同的。
我有过东欧来的邻居,相对罗马尼亚,匈牙利这两个国家,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的人都还不错。前面那两个国家的人给人的印象是,精神上没有主心骨,衰人一批(我到过罗马尼亚,那真是叫做遍地哀鸣,人穷志短)。
斯大林说他们冒险主义,这其实没错。波兰流亡政府就是侥幸希望德军在苏军的压力下放起波兰,他们好从中渔利,类似于三国演义中一气周瑜那个效果。假如德军当时还有相当实力,那么起义者将以大量无训练无组织的人员去碰德军。而波兰流亡政府及国内军显然不打算与苏军配合。因此风险奇大。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让无数无辜,热血的人去无谓牺牲。这个利益还是赌博性的,无论如何这个政治集团没有可失去的了----要是不行动波兰肯定被苏军攻克,那还不如搏一把。
至于苏军,我觉得没什么可指责的。当时反正没有能力拿下华沙并坚守,那起义这怎么说也没戏了。苏军也尝试了进攻,并且在起义后也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只是拒绝英美使用苏联机场给起义者空投有些不智,政治影响不好,可能也是共产党的国际政治观不同。实际上这种空投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恐怕送给德国人的东西更多。
另外,napolen兄文中的第48集团军是否为47集团军之误?48集团军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右翼部队,面对华沙的应该是该方面军左翼部队,包括47集团军在内。第二坦克集团军也是在这个地段投入的进攻。
关于39年苏联入侵波兰的前因,大体上是这样的:一战后巴黎和会决定波兰复国,那就要从苏德等国分出土地来,因为波兰当时已经没有了。关于波兰与苏联的边界,当时英国提出寇松线,寇松是英国外相。基本根据是民族聚居的分界,加上布格河。而波兰执政者并不同意,理由是他们要过去大波兰达到过的边界,以及根据德俄不列斯特条约,苏俄已经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割让给德国。那么现在德俄之间的波兰复国,这些土地理应给波兰。这种主张也是刚独立的国家的常见现象。于是波兰拒绝了苏俄谈判的要求,进攻苏联,一度很成功,攻克了基辅,也就是超出了波兰原本的主张。沙俄历史上的空位时期也有类似这么一出。然后苏联反击,打到华沙城下。苏联反攻期间也拒绝了英国的斡旋(威胁)和波兰的谈判要求。然而不久波兰又反击,击败了苏军,战火又烧到苏俄。最终苏俄求和,签了条约,波兰得到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39年苏联入侵波兰就是推进到了寇松线,战后两国边界也基本这样划分。
对于这件事,我的意见是既然20年代双方是武力见高下(武力见高下这点,应该是当事双方共识),最终签订了条约定了边界,那就应该遵守。39年苏联不宣而战,以收复失地为理由入侵波兰在法理上站不住脚,还是侵略。
肥壮出名。
苏联名正言顺地从波兰手里收回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波兰则相应地用德国东部的土地来补上。德国人起家的宝地东普鲁士也被苏联和波兰人瓜分了。真正的冤大头最后还是由德国人来作。
波兰政府已经流亡,已经无法履行作为波兰国家这一政治实体的代表的责任,那么我与你的合约就算自动拉倒。
说不说过去另外一说,不过苏联的确等到波兰政府逃亡才动手的。
咱中国春秋时候就知道决不能让强国过你地盘
去打仗了。那个故事叫什么来着。
不花没人性!
Yue Guo Yi Bi Yuan,
Wu Wei Suo Wen 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