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灭北洋魂 -- 萨苏
1。有驻退装置
2。有炮栓便于后膛装填
3 定装弹药
快炮主要是副炮用于破坏上层建筑和杀伤人员。
快炮和慢炮不是以装弹方式分的,就是现代火炮,150mm以上的就基本是分装弹了。当年的慢炮是架退炮,炮管连同炮架一起后座,开炮后得先把大炮往前推到原来位置上再装弹;快炮是管退炮,有吸收后座能量的装置,光是炮管后座,有复进机,省去了前推的过程。
关于T形阵,军舰侧面迎敌有利是什么时候呢?一是早期使用前膛炮的战列舰,舷侧排上几层几十门炮,只能向侧面开火。二是从前无畏舰开始的主炮布置在中轴线上的战舰,主炮布置在中轴线上每门主炮都能向两侧开火,向任一侧都能使用全部主炮,而第一艘这种战舰到1892年才造出来。
定镇两舰主炮塔在两侧,只有向正前方和正后方才能四门主炮一起开火,稍侧一点就只能两门开火了,所以丁汝昌摆成正面迎敌是他所率领的舰队唯一正确的阵形。
定远舰这样的火炮布置,造成左炮塔向前时炮口离前舰桥太近,大东沟海战第一轮炮火的炮口冲击波就放倒了舰队司令,影响了后面的作战。
从这看来丁汝昌对海军理论有一定研究,但实弹演习太少,至少没演练过左炮向前实弹射击。
细究起来,北洋舰队到大东沟的目的是掩护陆军登陆,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日本舰队先撤出战场。从这个结果看,北洋舰队达到了预期目的,大东沟海战不能说完全失败,从某个角度看还可以算是胜利。
北洋舰队最后的失败原因一个是后勤,大东沟海战后回港得不到修理无法再出战(一说是上层消极想保存实力);二是陆军,陆上炮台没守住,本来是保护舰队的大炮变成打击舰队的利器。所以北洋舰队的复灭实在怪不上海军官兵。
撞沉吉野的春日,特予以奖励
最近看了本清日战争的书,推翻了我之前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观点是,这场战争的败,责任并不在于北洋舰队,
而是整个作战体系。其实后来的陆战,清朝也是败得
很难看,甚至比甲午海战更难看。甲午海战其实北洋
舰队运气差了一点,输得不是太多,跟日本损失的比
可能是在73开。但是后来的陆战呢,清国完败。
我想,历史应该还北洋舰队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