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2011年,天然气?
del
有金融机构的朋友告诉我,现有形势下,维持当前稳定所需外汇的数字是1.5万亿左右,我没有看到具体的数学模型,但是基本相信这个数字。
这一两年,印度的意志能够快速坚强么?他真的相信自己北方能够承受暴风雪一样的打击?
也许他认为最终的摊牌是无法避免的?
日本今后3年将向印度投资20亿美元。”这相当于过去15年(1991-2005年),日本对印度投资的总额。
有点难以想象他们怎么搞到这么多钱的,土共干了30年才攒下1万亿不到的美元。
del
日本和印度早有密切联系,据我了解,在IT技术者,外包业务方面早已密切的开始了同行,尤其在中日政治冰封期的这几年。
日本经营者一直视其为中国之后的下一块奶酪,先行者们已一脚跨入其中开始创业数年了。
最新的反馈是---印度不是亚洲。
1。印度的饮食生活习惯很难让日本员工适应。
2。印度使用英文,一些习惯都给人感觉是属于欧洲。
3。印度不会有中国那样的办事效率,和市场。
艰难的在泥沼中前行是现场日本经营者的心声。
印度人看不起日本人!
(不过也难怪,印度就看得起美国,当年就说自己世界排第3,美国第一;苏联第二;印度第三。现在苏联没了,他就排第2了!)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1109/10003063556.s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社科院企业竞争力报告盘点入世五年
岁末临近,五年入世保护期的终点线就在眼前。五年来,中国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中国主要产业及产业竞争力带来的利弊得失,已到了可以初步总结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四年跟踪研究发现,入世后中国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25%,在名次上超过了日本,位列第三。同时,部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正在减弱。
以上结论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1月7日发布的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6)》中。
根据社科院课题组的评估,2004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7.5(2001年为基准年,各行业指数均为100),较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分为两大类因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谓比较优势使用某一行业占该国出口的比例、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比较利益指数等3个指标来衡量;而竞争优势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渗透率、贸易竞争指数等5个指标来衡量。
从比较优势指标看,2002年~2004年三年间,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额增长了1.3倍,年均增速高达32%。到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制成品出口经济体。同时,中国制成品出口竞争力越来越强,其地位在中国的外贸中已经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钢铁、汽车产品、办公及电信设备、非电气机械、其他半成品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
“产品市场占有率是竞争力强弱的最直接体现。”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李钢称,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速度陡然加快,到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25%,在名次上超过了日本,位列欧盟、美国之后为第三名,并紧追美国。
如2004年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分别为45.9%、10.2%、8.3%、8.2%。而在2000年,日本在此方面还领先于中国很多——2000年,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日本为9.6%,中国为4.7%。
2000~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速度也是全世界最快的。如2004年中国提升速度是37%,而欧盟和美国分别为18%和13%。(见表一)
“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加入WTO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蓝皮书的主编、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说。
不过,这种整体性增长并不是均匀分布于各行业,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入世后优势明显下降。
从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看,2004年纺织和服装业分别为-11.13和-16.58,而钢铁则为152.92。
在制造业主要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纵向对比中也能看到这种结果。如2004年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98.4(2001年为基准年,各行业指数均为100),而钢铁为191.3。(见表二)
金碚分析说,中国过去竞争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服装行业。尽管到现在为止这仍然是中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但他们的竞争力相对来说是在下降。
“应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表明了创新的重要性。”金碚说,“也就表明中国其他的一些产业的竞争优势在增强。”
因为比较优势,更多的考虑了廉价和丰富的资源,而竞争优势,则更能体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力增强。
“有一些企业和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投资,包括技术发明方面的投资,尽管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企业为数还不太多。”金碚强调,“加入WTO后,创新是增强企业及行业竞争力的最终路径。”
那么对把战犯勒上绳子的中国等国家的感情就可想而知了
del
据《日本经济新闻》昨天引述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9月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为32亿7000万美元(51亿零120万新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预估今年一整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是4年来首度减少。
除了日本之外,美国、韩国等国对中国投资也减少,主要是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大型投资几乎已完成一轮,加上担心中国的工资、地价等上扬的缘故,现在世界上许多企业都往中国以外的地区,例如印度等国家投资,全球直接投资的流向将起变化。
报道也根据日本财政部的国际收支统计指出,去年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当中,对中国投资的部分约14%,仅次于对美国的27%。
根据该统计,今年1至8月日本对中国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不过这是因为日方统计是包含金融保险业等,以日元兑换外币所做出的统计,而中国方面的统计对象是扣除金融、保险业,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世界整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在2005年时,呈现六年来首次的0.5%的负增长,今年1至9月也减少1.5%,若以此情况推估,今年一整年,世界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很可能将呈现三年来首度跌破600亿美元的情况。
报道引述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中心人员的话指出,对中国直接投资减少的主因是投资已达一定程度。制造空调的大公司大金工业计划本年度对中国投资比上年度减少42%、柯尼卡公司本年度对中国投资也预估将减少38%。
除了投资布局达一定程度之外,许多日商担忧在中国设厂的经费攀升,包括愈来愈多中国地方政府要求最低工资保障、建地使用费也陆续提高。
中国政府对于引进外资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转而争取高端技术等的投资,此外也将针对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做修改,适用于大半外资企业的税率将从目前的百分之十几,几年后可能提升到20%至27%。
尽管中国政府对于外资减少一事正静观其变,但日本企业对于中国以外的新兴国家的投资已有扩大的趋势,譬如根据日本财政部统计,今年1至8月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就比去年同期增加254%,对印度也增加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