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方山区经历 -- 十八亩段

共:💬105 🌺4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偶记得老家川东那边山区的背篓很多又长又尖

歇息的时候稍微一蹲就成,呵呵

家园 我背和挑都干过。

  在牧区时是背,到苏北同学下乡处也参加过当地的劳动,也挑过据说有二百斤的担子,不过只走了二三百米,不远。

  要从人体来说,背因为能从腰部和臀部借力,负重能力要比挑高。在牧区牧民们因为有牲口,所以一般不背东西走长路,牧民一般只背柴走个几里路,因为这种东西牲口不太好驮。我们也大多是背柴,湿的一背也有百多斤(没称过,一个人提不起来)。背柴的路都是沙路,一步一陷很难走。

  背的问题是一个人时不容易起来,不象担子可调节绳子的长度。如果在山区把东西放高点就可以了,在平地上背一百多斤的粮袋大部分人没人帮都起不来,背柴因柴捆大重心高比较好起,当然还要有技巧。

  在牧区背东西只要有根绳子就可以了,真正背重物走长路的是陕北来的匠人,所有工具,铁匠还要带煤都是人背着来的。

  我的感觉并不是因人快活不快活而分背和挑,主要是因地制宜和习惯问题。

家园 真正好贴,我等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

只有了解了一方人士的真实生活,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对小老百姓来说,生产,收获就是主要的生活内容了。

家园 老兄经验之谈呐。

老兄是过来人,经验之谈呵。背和挑,用力部位大体相当,“背”或许两臂要向前向里收,“挑”则轻轻压住前担子就行。背的时候,“起”肩比较困难;挑的时候,“起”肩也是最费力的一步;用“当脚”倒是方便了一些,用力顶起一头,就可以趁势支住一头,然后移动“当脚”的支点,从容地找到整个担子的中点、肩膀的位置,出发就是了。

您能挑两百多斤走几百米,那么很可能、非常可能,挑这两百多斤可以走几千米、一万米……,只要用“当脚”扶助就可以。挑得动两百多斤与否,关键是看步子晃动不晃动,摇摇晃晃,咬着牙走了几百米,那是硬撑出来的,也容易扭伤什么的。但是步履还是稳的,就不一样,走了几百米,是太多了,到了后面确实是在咬牙坚持,使出浑身力气在支撑,直到力气耗完为止……。如果在力气远没使完耗尽前,就缓一缓,再走一段,……尽管“歇脚”的时间很短,常常不到半分钟,一拨子7、8个10来个担子走一路的话,后面的人“当脚”还没放下,前面的就又开始走了……,又缓一缓,又走一段……那么力气就一直在(保留、保存着),就可以走了20里后,要是需要,还可以走……,走30里后,吃过点东西,还可以走……。从效率上讲,“挑”比“背”高出一倍多,“背”的地区实际上“快活”多了。

在南方的平原、丘陵,挑也不会挑太重,一百来斤,左右肩来回换,一般1、2里地,2、3里地,原则也是避免“耗竭”力气,不然怎么能整天挑担呢?

砍柴,砍两百多斤的也是常见的事,问题是砍柴常常要碰运气,遇到什么,得挑什么、驮什么回家,重量由不得你的时候居多,加上总有一些山上的“运输”(比如从这边下,到村里大约5里光景,而从另一边下,少说也有7、8里地,还不好走),所以宁可分两次、三次,每次抱几十斤、驮几十斤,向山上方向走一点,也要把柴从“这边”下,这样,一担柴禾就可能一百多斤就“行”了。湿柴到底是更“划不来”的,遇到只能挑湿柴,就随便弄一百多斤,交差一般。原则是不耗费太多力气,日常世久的事情。砍柴一般都是收工以后的事情,就跟上班“早点走了要买菜买什么什么”一样,例如耘田,那些田耘完了,不可能转到另一个山坞去,跑到那儿,也许天就晚了呢,所以下午四点,就地全体上山砍柴了……呵呵。

取效率就选“挑”,一担抵俩头儿。

家园 瞎吹吧

能挑两百多斤走几百米,那么很可能、非常可能,挑这两百多斤可以走几千米、一万米……,只要用“当脚”扶助就可以。

几百米和几十里也差得太远了。

用马拉松速度只能跑1公里的话,怎么跑跑

停停也混不下马拉松距离啊。

家园 让你见识一下四川背夫的本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ttp://www.yaan.gov.cn/yaly/homepage.nsf/cmgdpage4?openpage

挑担真那么放之四海的牛叉?你当几百年来的人是傻的?不晓得用挑担从雅安进西藏?

你知道挑担子最大的问题在哪里么?你想明白了我再告诉你为什么四川有些地区宁可背不挑

家园 俺们那是给水利队背柴。

  冬天除了拉肥就是干这个了,一天四趟记工分。

  俺们那里沙路是软的,一步一陷,没法挑。挑担子要借助扁担的弹性,上下稍微忽悠一点省力,而且如果要用当脚的话会插进地里,所以没法挑坦子。

家园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上西天取经都取得。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上西天取经都取得。呵呵,愿意背就背,愿意挑就挑呗。四川的背夫能力很强,见过的。

我背过,也挑过,挑的效率高一些,是事实而已。ZT:取效率就选“挑”,一担抵俩头儿。

家园 不要回避问题——挑担的局限性是什么?
家园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上西天取经都取得。
家园 跑什么啊?挑担的局限性是什么?而且不要用电视当证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人家真唐僧是背的……

家园 呵呵,愿意背就背,愿意挑就挑呗。

怎么知道这是唐僧画像?(出处)。沙僧挑担角色形象源自小说。

挑担有什么须要回避的??

家园 你终归还是不懂,你不但没6-70年代真的大山区里生活经验

也没有现代登山爱好者的运动经验……

无它,对险峻道路的适应能力而言,背要好于挑……

你大概没见过70度以上的山坡上只有肩宽的之字小路……海拔在高点,小风一吹,您那忽悠的担子就骨碌下去了……还别提转向的时候刮刮擦擦的碍事……

别的地方我也不说,说个大众化的低等级徒步路(连登山也不算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下到大爷海那条路,高差就200来米,您就挑个80来斤(跟我们徒步的负重一样,我们是背的)的担子上下一趟就得……

家园 山区劳动不是登山、旅游呢,呵呵。

看来你去登山了,呵呵。

再说一次:山区里的劳动,基于山坞的田地已经开发,山路已经开发形成,能让牛上去工作了,才有可能,才有可能谈得上播种收获,才谈得上挑和背。不须要说明谁有没有60、70、80年代的山区生活经验,我至少还明白旅游、登山运的与山区生活(劳动),相去甚远。

你大概没见过70度以上的山坡上只有肩宽的之字小路……

当然见过,这样的路能背重物吗?上山去干吗?旅游、运动?确实没有挑担子上山去的,也没有背东西上去的,上山腰上系着斧子、柴刀……上去,找到药材就塞进身上的麻袋里,如是砍柴,看到柴禾,就集中起来,朝一个最方便回家的山坞里“下”……。

你上太白山那儿干吗?种稻子、麦子?

太白山主峰上没有稻田吧,山上也没有茶叶吧。如果,太白山脚下,这个村、那个村的人在太白山的山坞里,种水稻等,收成之后,挑了稻谷回到5里、10里外的村子,挑担的重量就可以1、2百斤。他们从山坞到村子的路也叫山路,是不是?山区的路绝大多数是山坞这样的山路,象太白山这样的路只有当上来后有这么奇特美妙的风景,人们才会修这样的太白山山路,否则上山的“路”是没有的,太白山周围的山都没有路上去的。

想象太白山周围,都跟太白山似的,都有上山的路?呵呵,就是你的山区生活经验?

家园 初中历史课本里就有,你真的当过老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