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党史专刊(19)--一饭之恩死也知的叶剑英 -- 温相
- 共: 💬 33 🌺 5
可惜这个女人比较弱智!连他生父的十分之一都不如!
我不是特知道她,所以有点好奇。
戴晴,生于1941年。其父被日本宪兵杀害,戴晴自幼即由叶剑英元帅收养为女。1966年,戴晴大学毕业後被派往军委总参三所工作;后改行从事写作。1982年加入作协,翌年转任《光明日报》记者,开办《学者答问录》专栏,并撰成《王实味与野百合花》、《储安平与党天下》等“翻案文章”,以敢言为海内外各界所瞩目。 1989年6月5日因不满“平暴”,愤而宣布退党,同年7月中旬被捕入狱,至1990年5月9日获释,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奖金。现居中国大陆。
毕竟是在叶帅身边的人。经历、见识就是不同的。
李振军系贺龙女婿,退休前任武警部队政委。
我的原文是:“复出以后重掌大权的叶剑英后来调李振军北上,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
、党委书记等职务。李振军退休后按照大军区正职。”
原文提出的只是李振军在军科院的职务,没有提到他最后离休的职务。你补充的很好。谢谢
。
此人虽然是女流,但是有强烈的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很多地方很有见地,而且懂得妥协,不是一味蛮干的主。
在秦城那地方呆过五年左右的基本都知道妥协了。呵呵。
后来他评论天安门,“一群不理性的学生碰到一个不理性的政府”,不能说没有见地吧。
以前戴晴主办的杂志,我还看过,虽然此人后来被抓,我还是那个看法,她不同于一般的海外民运分子,至少不像他们那样虚妄和无知。
回21楼,对你而言是老的,对我来说是新的。看了你的很多帖子,钦佩有加。党史方面还可以插几句话,三国方面就只有看的份了。
好像戴晴抱怨过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爹是革命烈士, 却进不了忠烈祠
我们青史这里最喜欢的就是插嘴了,这样显得气氛良好、热闹,以后,希望多多指教。
请看这一条消息:“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的学生抵达莫斯科后,于1921年8月3日正式搬入东大宿舍,组成中国班。这是东方大学第一届中国班,该班学员计有罗亦农、刘少奇、王一飞、任弼时、肖劲光、彭述之、任作民、俞秀松、柯庆施、胡士廉、许之桢、汪寿华,卜士奇、任岳、陈为人、谢文锦、曹靖华、蒋光慈、韦素园、吴芳、周昭秋、韩慕涛、傅大庆、廖化平、韩平的、李宗武、吴保萼等三四十人。至此,以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心、以东大第一届中国班为主体,中共第一代留俄生正式诞生。 ”
上述人员中,有的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个别的我说几句:王一飞是后来的湖南省委书记,被杀,俞秀松是盛世才的妹夫,是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后来被苏联内务部错杀。汪寿华是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被杜月笙等人杀害。廖化平应作廖华平,后来
叛变,成为军统特务,担任过军统的督察室主任。沈醉回忆录中提到过。
傅大庆说到底就是军情人员。当然是我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