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哪位懂书法的朋友说说 -- 好猫如诗

共:💬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李煜工词,善律,精于书画,可惜是个昏君!
家园 这里懂书法的朋友很多,大家不放说说,自己练的是什么,有什么体会
家园 李煜做什么都好,只可惜作了皇帝
家园 【文摘】弘一法师和李叔同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由此可见,书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有人将弘一书法风格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由碑学脱胎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后肉渐减,气渐收,融入楷意;再后来字变修长,呈瘦硬清挺之态。其实,从大的审美风格来审视弘一的书法,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阶段,即劲健与平淡两种格调,似乎更为恰当。为僧以前,弘一书法有绚烂之致,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书风突变,弃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这种巨变,来源于观念上的变化,亦即是人的变化,在俗是李叔同,离俗则是弘一法师,书写的目的发生了质的改变。隔断尘缘的弘一,不再自视为艺术家,作为“写心”的书法艺术,在其观念中自然亦异于以往;握管写字,首先是一种“广结善缘,普传佛法”的宗教活动和需要,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已退居其次,书法不再是艺术的自觉产物,而是宗教中的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是作者的不自觉表现而又经后人的审美接受才得以实现的。纵观弘一遗墨,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实是禅修的结果。“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清逸的线条泯灭了个性,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宗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宗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宗教家。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弘一在致许晦庐的一封信中曾说:“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他的书法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这段话道出了弘一书法所臻至的审美境界。这样的欣赏,已经超越了书法的一点一线,而是深入书法的本质――文化观念的价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
家园 颜柳与大王

在下初习写字就是柳的金刚经,长大了就觉得非常后悔,柳的框架过于死板,几年的训练下来感觉上就是根本逃不出来了,后来虽然又断断续续地写过一阵北碑、褚遂良和汉隶,可是一写正书又不自觉地露出柳字的马脚来。

王字太难,尤其是曹娥、黄庭诸贴,难在平淡。作为初习恐不宜。反正现在小孩写字也不是为了练个端正,不妨让他们由北碑起步(象张猛龙)练功架,然后可以练一些天趣盎然的东西,象小爨之类,纵然写不出个名堂来也有个“酷”名声!

家园 板桥的六分半 算不算?

徽宗的瘦金,还有王铎的连绵草,也可算自成一体。

所谓体,还不久是前无古人而已。有了柳骨颜筋的根基,大概要看才气和悟性了 :)

你论的好专业呀,不敢瞎说

家园 说句得罪人的话

弘一的字说来说去,什么“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刊落锋颖,一味恬静”、“平淡美”,其实就三个字“和尚字”。想写成这样?哈哈……先把六根清了吧。

家园 出不来没关系,可以写写颜赵,调剂一下。
家园 金刚经并不是很常见的习字贴

柳体用得最多的是九成宫,看来您真是家学渊源。

说到临帖,我还是主张从唐楷开始,现在大多用钢笔,所以初唐的贴子更好看一些。我的一位同学习颜体,有些功力,但是他的钢笔字也就一般。

至于魏碑纯是笔意,其实是刻匠无意为之。小孩子学起来,大有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趋势。而且用钢笔写起来并不好看。现在一般人不会下那么大的工夫去写,所以至少你的钢笔字拿得出手也就可以了。至于你将来混到了可以题字的地步,自己再练吧。

家园 欧和柳

九成宫是欧书,水风兄可能记错了。没错,写金刚经的不多,多的是玄秘塔和神策军。欧字对想象力的束缚恐怕不在柳之下。

学唐楷,黑某的建议是“大字阴符经”和“自书告身”,一柔一刚。而且这两种都是墨迹,没有什么失真,坊间可买到很好的本子。褚字写好了,硬笔字绝对好看。颜字可能就不太合适硬笔了。

家园 也说曹娥碑

黑某把手里收着的几种曹娥碑翻出来,一个是紫禁城出版社的“晋王羲之王献之小楷书选”,一个是中国书店的曹娥碑单行本,还有一个是绢摹的彩色照相本(然而是第几代的摹本也没人说得明白了),撕自93-94某期的“书法”杂志。间构用笔实在是相差甚远。猫兄的问题黄庭和曹娥是否大王亲书,窃以为要从现有的一些本子里想象大王风采实在是无从说起。康南海的扬碑抑贴虽然偏激,但还是颇有道理的。

家园 小楷放大版

小字放大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练大字,而是能让小字看得更加透彻,学起来容易些。黑某初学草书用的是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特地尊师嘱用复印机印了4倍大的挂于墙上,从大字入手练起,看得清楚,写时心里明白,写小字时就可以避免很多荒疏率意的毛病。

家园 《兰亭》似乎才是伪作

我倒是看过很多别的说法,主要是说《兰亭序》不是王亲书的。我只记得反对者理由充分,说唐以前的书中都没有记载有此文,且南朝的梁太祖(?)是王的大Fans,对他是十分的崇拜,可以说王哪怕打草的废纸都收集,可是在太祖的收藏中竟没有提到这篇集大成之作。且文章文笔不俗,《文选》竟然不录。且我们现在看来,《兰亭》美则美已但书意似不像羲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兰亭》才是伪作,而且推论应是在南北朝之后有人伪书。(很多细节记不清了,那天找到在贴。)

家园 哈哈哈,此说开前人所未开,佩服,小弟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初学时也是柳,但是那没有练几天,因为我调皮吧,老师没有办法,就把各种字帖拿来让我自己选。我一眼看上老赵的《寿春堂记》,从此和老赵结缘,几年下来也有小成。但是很快便发现此路不同,老赵那种笔意虽美,但是用于初学似乎不合适。由于正楷功底不高,就此停步,难有进益了。于是吾师又劝我从头开始。我看颜字高贵典雅,窃以为楷书第一,但是没练两天别觉得于我性格不合,写起来总是别扭。没办法在抛颜,那就只有欧了。这次我不敢再胡闹了,只好安分练习。现在回过头来我想,不管怎样如果真的是想好好练字的话,总是先要从正楷开始,或欧或颜,中间可以或褚或虞,大王魏碑的调节情绪,坚持三年就可有成。小弟一家之言,各位大侠指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