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天纬地的沈括----引子 -- 黄河故人

共:💬54 🌺2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经天纬地的沈括:1

中国有句古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又有古语“出将入相”。沈括是做到了这两点了。他在宁夏前线打过仗,和敌人单挑不知道有没有过,但是指挥若定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良医他也做到了,18岁在南京开始学医,有医书《苏沈良方》传世。沈自然是沈括,苏是谁呢?当然是苏东坡拉。这二位可没跑一块写这么一本书,是南宋时候或北宋末年有人根据《沈存中良方》良方和《苏学士方》整理汇编而成,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这本书现在仍然可以买到。马甲只看过介绍,就记住了卷6所载秋石一药的“阳炼法”、“阴炼法”,是人工提取较纯净的性激素的方法,是制药化学的一大成就。hoho,按照沈括的成就,估计配点九花玉露丸之类的问题不大.

1075年沈括出使契丹,驳斥了契丹的争地要求,此次出使完成的比较成功,回来之后升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出使契丹是一个升官的好办法,有一个人也是出使契丹之后开始发达的,他发达的时间和高度都比沈括强多了,他考中进士的时候也比沈括年轻多了,他写的字应该也比沈括好多了,此人姓蔡,单字名京

为什么沈括这次出使很成功呢?沈括懂地图学,这可了不得。当时出使到契丹,和契丹派使节到北宋,负责接待的人员都要戴着这些外交使团大兜圈子,全国旅游,怎么绕怎么走。这可不是和出租车司机似的为了挣点钱,这是怕那些出使的人找到直捣国都的捷径。契丹想得到是挺好,可是问题是碰上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回来以后沈括就画了一幅地图:《使契丹图钞》给皇帝,于是龙颜大悦。

1074年,到边关考察,这是他当时的工作。1004年澶渊之盟宋辽和解后, 北方一直没有战事, 但沈括居安思危, 不辱使命, 沿着边防地区狩猎2O多天,对边区的地形险易和边防驻军的设防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借狩猎之名, 行勘察之实,省去了很多麻烦和表面文章。勘察完了,出来问题了,大家聚到一起讨论问题,总是说话驴唇不对马嘴,原因是地形都在自己心里,表达能力就各有差别了,再加上理解能力再有点差别,那就更乱了。沈括于是用木板和木屑做了一个沙盘。沈括不是第一个做沙盘的,第一个是伏波将军马援,当时他用的小米。沈括的突破在于他用面糊把木屑粘起来了,这样沙盘就可以移动和长期存放了。到了冬天面糊是会冻住的,沈括又换成了蜡。

回到京城, 沈括又用木头刻制了河北边防立体图,献给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又是龙颜大悦, 下诏各地边防驻军, 按照木图样式造送本地地图,以备查用。

1076年沈括担任权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负责全国财政。大概是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等的和。这个职位权力很大,责任也很重,事也非常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都要管。当时宋划全国为18路,下属府、州、军、监、县等。沈括发现,朝廷保存的各路及州、府、军、镇的地图不全, 就主动奏请借职方司的图经、地图等编绘地图。咱们知道,沈括曾参加宋与契丹在今山西境内的边界争议谈判, 亲自编绘过地图,有一定的制图经验,他干这活再合适不过了。后来调任地级干部,他就更有时间干这活了。可是,沈括没想到的是,这门技术竟然使另外一位皇帝再一次龙颜大悦。

1085年,沈括精心地用黄绫把绘好的《守令图》(也称天下郡县图)装裱为20轴.中全国十八路每路一幅,另有高1.2丈、宽1丈的全国图一幅及小图一幅。 又用紫绫装裱了20轴副本,还写了《进守令图表》,进献皇帝,那时的沈括乃是带罪之身。《守令图》让皇帝老儿知道了,原来他管的底界是这个样子的。守令的取的是地方官的官名。此图已经失传。这张地图画了十年。他说,《守令图》是按照裴秀的

制图六体制作的,使用“二寸折百里” 的比例尺, 用24个方位来确定一个地点在图上的位置,进行了距离改正,以求“鸟飞之数” ,因此成图精度很高, 达到了毫发无差的水平。在表述制图六体时, 字面上与裴秀有些不一样,经考证,可能是传抄时字误所致,两人在

制图方法上是一致的, 是前后相继的。

沈括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创新:在编绘该图集时设立了分率、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7条制图原则和方法,“以取鸟飞之数”。沈括还把过去图上的四至八到定方位的方法发展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取鸟飞之数”和分二十四至采集地物距离和方位使测得的地物坐标精度更高。沈括在编图时注重调查研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遍稽宇内之书,参更四方之论,该备六体,略稽前世之旧闻;离合九州,兼收古人之余意”。对郡县、疆土、河渠的变迁均以所见到的公文为准。

对于测绘,马甲一点都不懂,说错了话,请不要怪罪。 

关键词(Tags): #沈括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strain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