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米格的天空(一) -- 晨枫
根据苏联情报机构的情报和自己对未来空战的认识,苏联空军在1986年提出“多功能前线战斗机”(MFI,Mnogofounksionalni Frontovoi Istrebiel)的要求,这是和美国的ATF对等的战斗机,ATF就是日后F-22的前身。MFI也要求3S:超机动性(Super Agility)、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隐身(Stealth),但米格的3S和F-22的不同,重点依然在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而只追求适度隐身,其结果就是米格I.44(也称米格I.42,但有说法是I.42是计划的名称,I.44是飞机的名称)。米格I.44的发展过程依然笼罩在迷雾中,具体研制中的里程碑也不为外界所知,现在只知道94年的时候已经做过跑道滑跑试验。在公开化和促销米格飞机的驱使下,米格设计局急欲在航展上展示米格I.44,即壮声势,又有利于向政府要求进一步的拨款。但军方以保密为由,始终不同意公开。95年莫斯科航展时,米格终于获准,正万事俱备等待叶利钦来揭幕,结果总统大人不知道是不是又喝醉了,没来,米格I.44也就没揭成幕。一直到98年12月,米格设计局终于获准公布了几张照片。99年1月,米格邀请了航空界人士,在茹科夫斯基中心正式向公众公开了米格I.44。可惜到这个时候,米格I.44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不要说是不是会大量部署,连能不能完成试飞计划都悬在空中。
米格I.44的图片已经公布,但很多细节依然锁在迷雾之中,米格I.42的真实能力或许连俄罗斯人也不知道,即使米格设计局也只知道米格I.42的纸面上的能力。受到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军费开支不足之累,米格I.42在组装完成后很多年内试飞一直不能进行。据说现在已经进行过几次试飞,但不能证实。过了这么多年,要保持原型机的适航性就不容易,能飞起来就不错了,要探索飞行包线什么的,远远不是几次试飞就能解决的。如果米格I.42在十几年前依然反映苏联和世界航空技术的前锋,现在就难说了。除非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米格I.42或者其生产型投入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大可能。更凄惨的是,如今人们连对米格I.44的好奇心都没有了。
米格I.44是苏联第一架鸭式无尾三角翼战斗机,鸭翼带有锯齿,这个比较特别
宽大的机翼和扁平的机腹意味着很低的翼载和很好的机动性
分得很开的双垂尾向外倾斜,既有利于隐身,也有利于避开鸭翼和边条引起的涡流。注意垂尾和发动机喷口之间的水平控制面,这可以用在在特别大迎角时依然保持横滚控制,上面的垂尾和下面的腹鳍可以把气流“兜”住,加强这两个控制面的作用
腹鳍的后半部是活动的控制面,也用来在特别大迎角时控制偏航
巨大的进气口在机内分叉,两个S正好环绕中间的武器舱。原型机上武器舱被蒙皮盖死了,生产型上计划开口,可以像F-22那样发射武器
在技术上,米格I.44还是有很多特色。这是俄罗斯的第一架采用鸭式无尾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但这不是米格设计局的第一架鸭式飞机,还记得Utka和Ye-8吗?这也是比较少见的采用双垂尾的鸭式无尾三角翼战斗机,双垂尾外倾,既有助于隐身,也有利于避开边条和鸭翼引起的涡流。机腹进气口则使人容易联想起Ye-8研究机,两个进气道共用一个进气口,中间用隔板分开,但在机体内分别有各自的S形进气道,有利于隐身,在两个S之间的空间也正好布置机内武器舱。在米格I.44研究机上,武器舱根本没有开口,在生产型上将有可以打开的舱门。不过关于米格I.42的武器挂载方式一直有争论,有说法是机内武器舱根本不存在,而是用常规的外挂,因为米格I.44一反隐身原则,在翼下有固定的武器挂架。真相如何,世界将永远也不知道,因为米格I.44现在没有生产型,将来也可能永远不会有了。米格I.44采用两台留尔卡AL-41涡扇发动机,俄罗斯声称推重比高达11,可以军用推力使米格I.44达到1.6到1.8马赫的巡航速度,最大速度则达2.6马赫,实际上达到米格-31的速度了。米格I.42高度强调机动性,双腹鳍带有方向舵一样的可以转动的控制面,在特别大迎角时,可以用作偏航控制。垂尾和发动机之间的扰流板也可以上下转动,用于加强机动性。这一切是在AL-41已经具有推力转向的基础上,要在那么多功能有所重叠的控制作用中达成最优协调,所以飞行控制系统将十分复杂。要妥善运用那么多的控制面而互相之间不打架,这是很不容易的。米格I.44的这一系列措施将大大增加大迎角飞行时的机动性,可惜世界将永远也不知道其真实效果究竟怎么样。
米格I.2000是米格设计局对“第五代轻型战斗机”的尝试,采用单发以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双垂尾以增强机动性,最具特色是是中机身的圆盘形边条
伊朗据说曾有意和米格共同研制这架具有隐身性的战斗机,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在米格I.42被晾起来风干致死后,米格设计局又转向轻型战斗机的设计。吸取了米格-29为了双发牺牲载油量的教训,这一次是单座单发轻型战斗机,称为米格I.2000。这是一架采用独特的“圆盘”式边条的战斗机,对于这圆盘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论,多数意见认为这只是放大的常规边条,但米格秘密地使用了飞碟的设计原理也未为可知。飞碟并不只是科幻里的东西,东西方都研究过飞碟,并有样机飞起来的。然而。米格I.2000似乎也无疾而终了。
89-92年间,苏联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其后的经济崩溃对俄罗斯军工工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据估计,俄罗斯航空工业在92年时开工率为60%,93年时剧降到15%,95年时只有5%了,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回升。在高峰期间,米格工厂有100架完工的米格-29无法交货,因为军方没有经费。苏联战斗机的出口本来就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苏联解体后,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使所有俄制军事装备的出口前景空前暗淡。贝利亚科夫据说在反叶利钦的政变中站错了队,这对米格设计局是骆驼背上的又一块石头。苏联体制时,设计局和飞机工厂像中国的设计院和工厂的关系,是业务指导性的而不是行政管理性的。俄罗斯经济改革过程中,设计局和飞机工厂合组为联合体,米格设计局和莫斯科飞机工厂(MAPO,Moscow Aircraft Production Association)合组为MIG-MAPO。悲惨的是,MIG不代表米格,而是Military Industrial Group,米格设计局沦为联合体的设计所,连自己具有光辉历史的名字也没有保住。贝利亚科夫在95年退休了,70多了,年纪也大了,在政治上又不讨人喜欢,改由Vladimir Kuzmin接任。以后又几经折腾,MIG-MAPO变成生产主导设计的MAPO-MiG,又变回到设计主导生产的MiG-MAPO,但米格的命运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建立近70年后,米格设计局似乎正在默然地走当年拉沃奇金的老路,而苏霍伊正在成为新的米格?历史就是这样的变化无常。即使米格的天空正在暗淡,在那黛色的天空中,依然高悬着这些闪光的名字……
阿尔腾姆·米高扬,米格设计局的主要创始人
米哈伊尔·格列维奇,米格设计局的共同创始人
罗斯蒂斯拉夫•贝利雅科夫,米高扬死后继任米格总师,负责米格-23/27和米格-29的设计
拉沃奇金(左)、雅科夫列夫(中)和米高扬(右)的合影
雅可夫列夫(左)、图波列夫(中)和米高扬(右)在参观一个展览会
亚历山大·达伊耶夫,在螺旋桨和喷气混合动力的伊250上创造了速度记录,但很快就因为螺旋桨飞机遇上空气的可压缩性极限而失事牺牲
阿列克赛·格林奇科,既是工程师,又是试飞员,曾首飞鸭式布局的Utka,为第一代喷气米格的研制立了大功,不幸在飞行表演中牺牲
康斯坦丁·科克纳奇,二战时期就是米格的试飞员,曾接任牺牲的Suprun担任试飞员团的团长,驾机保卫莫斯科,到米格-21时期,还老当益壮,参加试飞
伊万·伊瓦什琴科,在米格-17的试飞中,由于气动弹性发散导致控制反向而失事牺牲
格列高利·塞多夫,米格-17到米格-21时代的主要试飞员
弗拉德米尔·奈菲奥多夫,在米格-21的试飞中,为了保护飞机和数据,坚持不肯跳伞,最后机毁人亡
格奥尔基·莫索洛夫,向双二冲刺的主要米格试飞员之一,在鸭式的Ye-8研究机失事中,险些牺牲
彼得·奥斯塔朋科,米格-23的主要试飞员之一
亚历山大·费多托夫,向双三冲刺的主要米格试飞员
亚历山大·朱可夫,试飞米格-25时失事牺牲
阿纳托利·阔恰,米格-29的试飞员之一,在范堡罗和巴黎航展上使西方对苏联的战斗机和飞行员刮目相看
瓦莱里·曼尼茨基,米格-29的首席试飞员
======================
下集预告:《鹤之旅》。不过要等一段时间了。老父母明天到达,要小住三个月,要陪陪他们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八十年代的七百万美元是一大坨钱,拿到现在价值至少翻倍。。。 7 李根 字916 2007-08-14 08:25:10
🙂差一代,才贵这么点 2 黄河故人 字22 2007-08-14 06:27:53
🙂好象F16也没拿到? 2 老马丁 字14 2007-08-14 06:29:56
🙂【原创】米格的天空(二十二)(完)
🙂献第100朵花 2 冷眼旁观 字0 2008-05-15 18:04:47
🙂晨枫老大这个精彩系列是镇河之宝级别的。 3 daharry 字66 2007-07-28 08:39:00
🙂来张图 2 邮箱问题 字57 2007-07-26 22:28:34
🙂这是真的图还是合成的? 2 晨枫 字28 2007-07-27 16: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