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 aokrayd

共:💬96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细说汉室母后对帝王的影响

 

  如果杀太子生母可避免母后干政,那汉高祖及明太祖大杀功臣,是否就可避免权臣乱朝呢?为了怕外戚乱政,全杀外戚后,不就永无外戚之扰吗?

 

  所谓的因噎废食,就是指因小失大,而且徒劳无功,于事无补。

 

  失去母亲的幼子,在人生成长历练上,必定少了母亲的影响。帝王之家已是天生缺少人伦之氛围,再用人工手段铲除其母,难怪帝王处事治国多不正常,幼年的阴影,其来有自。

 

  汉武帝前后的政局,就是最好的史例。文景皆受其母影响,政治安定足以行黄老而治天下,这里并不强调黄老或儒法,而是政治稳定到不影响国事及继承。至于汉武帝之后,外戚不喜长君(昌邑王不一定真的废淫无道),于是策立幼君,西汉从平帝暴亡到孺子婴扶立,因此西汉不得不亡。再看东汉,章帝策封三马为侯(如同西汉王氏一日五侯)时,还是皇帝多次恳求太后,而非太后干政大树党羽。后来大将军窦固及跋扈将军梁冀也是外戚出身,此时要说是母后干政,还不如说是外戚乱政。

 

  皇帝年幼,母后又大量引用亲戚,等到皇帝长大后,又引用宦官铲除外戚,于是成为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后来就有人认为如果每杀太子生母,就可避免母后干政,而外戚没有母后的支持,也就萧条不振。最明显就是北魏政权,杀母立子,故少母后干政,一但漏掉未杀,立刻酿成大错。但是观其北魏施政之残酷,故知缺少母怀之下的皇子,北魏诸皇果然有如狼子而少人性。

 

  两汉并非因有母后而使外戚壮大,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不振。

 

  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曹操,按汉献帝曾纳曹操二女进宫,因曹操身分为外戚,故曰东汉亦亡于外戚之手。但是有人会说,曹操的成就不在靠背景沾光,而在其个人军事政治能力。其实这就对了,两汉幼君无法脱胎外戚的影响,盖因皇帝本身的无能,而不在母后未杀。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结果汉昭帝还不是饱受外戚威胁,即使一直到汉宣帝,仍有外戚??胁,这就不是杀母后可以解决外戚问题的最好例证。但会有人说此时外戚为霍光,身分应算权臣,杀掉权臣后就不会有乱,这也是另类的异想天开,可详参首句。若真能尽杀群臣,当然不会有权臣,但是君临天下,必用臣属,杀掉旧臣,又换新臣,臣下的问题仍在,这应是管理众臣出了问题,而不是有臣无臣出问题。

 

  汉光武帝面临四州叛变,解决的方式不是杀光四州所有人民,虽然杀光是免除后患的最好选择,但是影响及祸害无穷,为求安定天下,汉光武帝选择稳定政策,所以东汉王朝因此政策巩固而长久。曹操虽是汉室外戚,但是影响天下不在其身分,而在本身过人能力;两汉皇权并非受到外戚、内戚或宦官太强势的欺凌,而是皇帝本身太懦弱。东汉幼君鲜少受到母后教育,生于深宫大院、长于宫女及宦官之手,宛如未受教育的失恃孤子(学问或有博士解经,但亲情却无人代劳),在无情的环境,难以培养出有心的干练。

 

  回头来看母后干政,这本是皇权独尊的问题(不容母后干政及权臣乱政等),而非有母后与无母后的问题。皇权要是管得住亲人,郑庄公都能打退其母武姜的举兵;皇权要是管不住亲人,就算杀掉母后,也会有外戚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