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上) -- 月树

共:💬106 🌺1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外篇 南洋公学的墨水瓶与法国天主教会的神甫

1896年,盛宣怀公筹划,由轮船招商局与北洋电报局出面,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南洋公学”,后统一交由清廷邮传部管理,实权始终由公学督办盛公掌握。中国第一批现代大学生即毕业与此。至1902年,全校共有学生两百余人。

11月5日,公学文科教师郭上课时发现讲台上的墨水瓶洗净为空,(当时水性书写笔为点水笔,按常规,课堂讲台上的墨水瓶应随时保持注满,供教师随堂书写)郭师深感脸上无光,大为恼怒,认定是此班学生有意捉弄,使其难堪,遂严辞追问,此班学生均答不知,郭师更怒,逼迫坐前排的学生三日内必须告发始作俑者,否则将治以“辱师”及“包庇”罪责。不久便有学生报知是学生伍某所为。但仅为指正,未有旁证,而伍某则提供了其事发不正常证据,13日,校方通告,开除学生伍某,引起班级学生反感。

当时西洋新思想开始引进国土,青年知识界思想活跃,民智初开,民权意识觉醒,对南洋公学学生影响很大,而公学管理者出身旧式官学系统,习惯使用旧式礼教苛刻束缚学生,专制武断,不理会学生新思维,双方时常产生对立,矛盾冲突酝酿久矣。班级学生随即推出代表与校方交涉,申辩,但校方态度坚决且对交涉学生恶言相对,引起学生愤怒,经反复力争无效后,该班学生决定以集体罢课抗争,行动前分头向其他各班学生说明情况,引起全新学生同情。而校长为之大怒,认为此为滋事要挟,不问原因,宣布开除全体罢课学生。全校大哗,学生在部分进步老师的支持下于14日再次推出代表与校方交涉,要求校方收回成命。校长认为此为师道尊严,半步不能后退,不但大骂学生代表,并且公开宣布凡有效法罢课学生者以此为示。

南洋公学为清廷创办,初期招生范围基本面向世家子弟及官宦人家,学生多家境殷实之公子,加之受新思想影响,对校方强硬态度十分不满,遂酝酿全校范围内的退学行动,以示对校方的抗争。事态开始升级。

危机中,平时以开明博学而广受学生尊敬,时为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的蔡元培先生出面调解,经过劝说,学生答应暂缓行动,等待校方最终答复。但校方为维护其尊严,始终不妥协。15日晚元培先生前往住所拜见公学督办盛公,盛公以“别有要事”避而不见,实为对校方强硬态度的支持。调解最终失败

16日晨,全校学生打好行囊,集合于学校大操场,在得知校方拒绝答复其要求后,以班级为序,齐声高呼“祖国万岁”,整齐离校。愤慨于校方顽固不瞑的元培先生随学生一同离校,并随后向学校辞职,将学生带至由章炳鳞先生主持的“中国教育会”,由其出面组织“爱国学社”,暂时主持离校学生的学习。为闻名一时的“南洋公学墨水瓶事件”。

事件发生后,两百学生经过反复劝说,仅有五十余人返校,余下态度坚决,为延续这一百五十多名学生的学业,元培先生四方奔走,从友人处得知,马良相伯先生新近向上海的法国天主教会组织捐献了大批田产,预筹新办大学助学金。元培先生大喜,遂拜见相伯先生,相伯先生欣然答应。

点看全图

马相伯先生

马良相伯先生出身丹徒马家,为清末马氏三杰,早年入法国天主教会,为最早的华人天主教神甫之一。后因参与苏北水灾救助,与教会上层发生矛盾,愤而辞去教职,从事清廷外交及洋务,足迹遍及南洋东亚及西欧,深感时事变化,力主变革策略,不采信,便辞职,客居上海佘山,参与创建佘山天文机构,并与弟建忠合著“马氏文通”,为民国著名文辞工具书。

相伯先生出洋多年,深感普及先进的西洋科技与人文思想对中国青年的重要性,于1899年将祖传田产捐献上海的法国天主教会,由其出面组建新式大学,现又有元培先生的求助,相伯先生深感责任重大,便亲自出面组织,于1903年在上海徐家汇创建“震旦学院”,部分南洋公学退学学生入学,另有一批上海天主教会中学系统的毕业生入学,共计学生130余名。相伯先生亲自主持编撰教材,并授课,号召“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打响了“震旦”在上海学界的名声。

1904年,由法籍教士控制下的上海天主教会整理旗下学校,欲建立以“震旦”为核心,覆盖大中小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天主教信仰的华裔人才,强化天主教会在华影响。在此指导下,上海天主教会派出法籍教士南从周为总教习,以让马先生养病为由排挤以相伯先生为首的华裔校方管理者,推行教会教育与法语教学。震旦学生闻之震动不已,当即摘下校牌,全体签名退学,震旦一时瘫痪。

被排挤的相伯先生原本准备归隐佘山,有学生上门告知集体退学的决定,并将退学签名册交于先生,先生流泪,誓言与学生共进退。随后,拜访江南洋务党人士绅领袖张謇,学界领袖严复等人,得到了江南官绅阶层的广泛支持,于当年筹办新学,两江总督周馥得知后拨款资助相伯先生,并借出吴淞闲职的官府衙门一处暂做新学堂校舍。万事具备,先生拟于1905年正式挂牌,以“恢复震旦”为意,欲名“复旦”。随先生一同退出震旦的学生于右任等人劝导先生不必纠缠往事,校名应包含新事新办之义,先生诺然。遂以《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定义注示校名,意在表达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强不息、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04年9月13日(农历中秋),“复旦公学”在上海吴淞正式成立。

第二年,上海天主教会复办“震旦大学”,相伯先生以办学为重,在天主教会的请求下,捐助银元4万及上海市区8处地产,用以建设震旦大学的新校舍,同时也了却了与震旦的往昔过节。

如今,这批校产仍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名义传承于世,反映着沪江两岸学界百年恩怨的一个片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