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庖丁解字之大象无形 中 -- 丁坎

共:💬7 🌺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庖丁解字之大象无形 中

[SIZE=3]庖丁解字之大象无形 中[/SIZE]

在本文的上篇链接出处中,我们让为字中的母猴显出了大象的真身。就文字学的工作来说,可以说到此为结束也可以圆满成篇。那么,为什么要冒着画蛇添足的危险接着写下去呢。理由是这是个很好的位置来展示文字学的价值。文字学,一向被认为是小学,不能与大学相提并论。

而我将汉字比作琥珀的做法,更让我们这里进行的文字学解析看起来象是对琥珀的赏玩,而-----有句话等着呢----玩物丧志。当然,好玩本身是一种价值。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也是一种人生取向。

在这个意义上讲,懂一点文字学,相当于坐拥周鼎商彝数千,说什么南面王不易,宇宙之王也不换。-------谁不认识几千个汉字呢?

然而,文字学的价值还不仅于此。说文字学是小学,大略是相对于思想,义理的大学而言,它只是思考和交流的工具,本身并不产生思想。这对古人来说,大致是正确的。对今人来说,就稍稍有失浅薄。因为,思想,义理总是来自对现实的总结,而这个现实里,很重要一部分是前人历经的现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思想义理的正确性一方面取决于于思考者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历史的真实记录。

历史记录的缺失或歪曲,对于以之为基础进行的思考必然是一种灾难!

而对于缺失的找寻和对歪曲的修正,文字学有它独特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让为字中的大象走出来,现身说法。

这头大象告诉我们,它被误为母猴的背后,是一个悲哀的事实,那时,中原一带大象的踪迹已经完全消逝,以致于博学的许慎都难以想到它的存在。大象消逝背后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商王朝的覆灭,这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气候变化。

商代后期,全球性的全新世大暖期结束,黄河流域的气候开始干旱化。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距帝辛(纣王,商的末代皇帝)时期不过几十年的商王文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绝,(洹水之畔就是商都安阳) 。同时,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也表明从文丁开始,商王室祭祀时所使用的牛羊牲畜数量锐减-----气候干旱,水草不丰,牲畜产量下降,以前的祭品水平无法再维持下去。

可以说,商人身上的生存压力骤然增大。对此,他们作出了很自然的决策-----向气候条件更好的东南方扩展,发动了对江淮一带的东夷的战争。最终,“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完成了对东夷的征服(象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呵呵)。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耗费的国力,还没有得到恢复。征服的疆土,还没有得到整合,叛乱时常发生。就在帝辛将主力遣往东南平定叛乱时,背地里磨刀多年的周人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亮出了他们的刀子。劳师远征的商主力仓促回援,他们输掉了这场决定两个民族命运的战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战争的进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纣兵七十万人距武王。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抵抗的兵不血刃的战争。

《尚书.武成》说:“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而亚圣孟子对后者表态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就让这个声音湮没在主流的遗忘中了。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而任意裁剪史料的恶例,我感到耻辱,为孟子的作为。也感到悲哀,为商人。

他们征讨东夷的战争说不上正义,但至少并不比周人伐商的战争更不正义。

但是,他们输掉了战争,于是,他们输掉了一切,包括,话语权------------------听够看够了某些西媒妖魔化中国的精彩表演,在今天这个时候写来,更是百感交集。

[SIZE=3]庖丁解字之大象无形 下[/SIZE]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