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庖丁解字之 止戈为武 上 -- 丁坎

共:💬13 🌺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庖丁解字之 止戈为武 下

通过上篇和中篇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武的造字本意不是止戈,而是动戈----横戈而行。

楚庄王的解字,是一种典型的望文生义。然而,这样一个曲解,却得到了几千年间的广泛认同。这个现象,促使我们对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的战争观进行思考。

任何一场战争下来,就当时而言,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沃大地,就长久而言,世上凭添许多残躯缺体,许多孤儿寡母。战争的残酷性,可以说是,物或恶之。然而,承担战争后果的,和发动战争,进行战争的,都不是物,是人。战争,无论多么可怕,仍然只是一种人类活动。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趋

人类活动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当彼此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需要种种调节手段去解决。

这种冲突在发生在社会内部时,通常可以用法律,经济,政治和教化等手段去调节,当其他手段失效时,最后必然诉诸法律,而法律,实质是远超个人暴力的国家暴力。

类似地,当冲突发生在民族之间,如果经济,政治和教化等手段都无效,最后依然只能诉诸暴力----

而在历史上并没有各民族共同遵守的国际法,没有保障国际法的远超民族暴力的国际暴力,所以,最后诉诸的是各民族自己的暴力----这就是战争。

为避免战争而采取的手段,经济,政治方面的典型例子有宋的岁币,汉唐的和亲等等。

关于教化,我们有着舜禹二帝与有苗部落的故事:

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

------《吕氏春秋·上德》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 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韩非子·五蠹》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伪古文尚书·大禹谟》

以上记载大意是,有苗部落不服从中原部落,中原部落加强道德修习,最终感化了有苗部落。

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感化最终由舞蹈来完成。而舞蹈的道具,干戚或是干羽,至少都有干--盾牌在内。让人觉得,这样的舞蹈毋宁是一种阅兵形式,而有苗的服从并非出于感化,而出于中原部落强大军事力量的威摄。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更符合历史真实。

其实,在面临利益冲突时,不仅教化不那么可靠,经济,政治乃至所有战争之外的手段要想奏效,必须基于一个前提------冲突双方通过其他手段的所得要大于通过战争手段的所得。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战争的避免,必须基于如下前提----冲突双方通过战争的所得要小于战争带来的损失。而这,就必须只能由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同时,潜在的利益冲突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强大军事力量也必须得到长期保持。

中华文明出于对战争残酷性的厌恶,而早早树立起了根深蒂固的和平思想。这本是中华文明中值得我们自豪的高贵之处,但是,和平思想的过度蔓延,使得我们的祖先

1 夸大道德教化的作用

2 忽视国防建设的长期性

3 抹煞战争的现实合理性和自身特殊性。

于是,就有了

1 舜禹二帝 行德而三苗服

2 周武王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3 楚庄王 止戈为武

的世代传扬。

这种对战争的认识偏差所酿下的苦酒,让一代代家国破亡者被迫饮下。其中的一人,啜着苦酒,吟出了

这样的词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善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昔日的圣贤书,写着干羽怀远,今日的圣上,行着干羽方怀远

如此强烈的对比,如此强烈的讽刺,是怎样的苦涩难咽?

这个人的名字是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即状元。我在《名家状元八股文》一书中读到他的一篇文章,题目竟然是《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那可是山河破碎,苟安难求的危急存亡之秋,我们的先辈,还在作这样的文章。让人不得不震惊,文明的惯性,何等可怕。(甚至有可能那就是廷试的题目)

这样看来,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仍旧是认识不清。

北宋的败亡,就首当其冲的人那代人来说,也许是已经尽力而为,但这个结果的来由仍然并非天数,而是人力----------前代知识分子的对和平思想的过度渲染和对战争的认识偏差。而北宋败亡后,南宋的优秀知识分子竟然还在不着边际地写《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南宋百把年后入土时棺木上钉下的一颗钉子。

抚往思今,处身这个依然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

一个武字,

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文字学的领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