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潇水的青铜时代系列之蜥蜴战争(九)---勾践吞吴 -- 龙城飞将

共:💬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勾践吞吴七

勾践吞吴七

潇水

  伍子胥之死,是在“艾陵之战”之前还是之后,已经说不清了。“艾陵之战”前,夫差曾派伍子胥出使齐国,打探虚实。但是伍子胥坚信,吴国必定亡在越国手里。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带到齐国,托付给了齐人照顾。这件事情,成为伍子胥致死的直接原因。

  伯?撼没?陷害伍子胥里通外国,他说:“伍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忌,满腹牢骚,专爱唱反调。此人不得志于国内,就想倚托于诸侯,自以为是先世老臣,就心怀怨望,还把孩子送到敌国齐人那里。希望大王您早做处理。”

  夫差遂赐剑给伍子胥,当然这个剑不是让伍子胥拿着玩的,使完了还得拿回去呢。伍子胥怒而自杀。有论者认为,伍子胥居然斗不过伯?海?被伯?翰餮院λ溃?可见他能力之笨。其实,君子向来输给小人,这就好比香气和臭气战斗,一定是臭能胜香,而香不能敌臭。并且,要伍子胥死的不仅仅是伯?海?而是夫差本人。伯?旱牟餮怨倘黄鸬搅嘶煜?黑白、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夫差也说道:“寡人亦恨伍子胥。”

  可以说夫差不是没给伍子胥机会,对于伍子胥的犯颜强谏,他是一忍再忍。而他不接受伍子胥的进谏,是因为伍子胥之论颇不足以服人,也就是说,夫差把越国当做附庸对待而不加以除灭,未必就是错误的,未必就招致什么灾祸。综观春秋历史,附庸是一种最常见的国际关系形式,没有什么错。楚国一直把陈、蔡作为附庸,时而灭掉它,时而又使其复国,都没有导致楚国怎么样,凭什么夫差就不能把越国当作附庸而暂不兼灭呢。但夫差也有失误,他应该派重臣到越国,控制越国的朝廷和外交,监控勾践,把勾践傀儡化,这就叫羁縻政策。这是夫差的失误。可惜伍子胥罗嗦了半天,却未见他建议用羁縻政策制越。

  伍子胥整天罗嗦越国的事,实际没抓住重点,他更应该提醒夫差的是:节制私欲,节制战争,爱惜民力,发展经济,以支持长期征战。吴国文化落后,地方狭小,唯有迅速发展经济,把自己从落后的蛮夷状态全方位提升,才能保障持续的战争胜利。否则,在争霸战中一再耗损元气,即便不断获胜,也将发生肾亏。当摊子越铺越大,最终将无力支持战争,无力维持霸业,以至于无力保家卫国。到最后,即便不是越国,随便哪个诸侯,用一个手指头一捅,都足以使吴国毙命。所以,后人把吴国最终的失败,归结为“屡战屡胜”,国力虚耗于战争中,摊子铺得太大,经营能力跟不上业务增长速度,终于消化不良,倒闭破产。

  归根结底,经济是争霸的基础。晋、楚能够百年争霸而不倒,靠的就是地大物博的经济实力。吴国走上了军国主义路线而忽视了经济国力提升,是最大的结症,伍子胥倒一句也没有针砭过,光是听他罗嗦越国的事。倘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让越国当附庸,也无妨。

  不管怎样,为吴国两代人贡献了毕生热血、青春和才智的伍子胥先生,在帮助阖庐夺得王位,五战及郢,西破强楚,又帮助夫差南服越人、北威齐晋之后,终于含恨九泉了。临死,他要求,在我的坟上种上梓树,因为梓木是做棺材的最佳木料,将来吴国亡国的时候,要等着有好些梓木用呢!你们谁种梓树谁就发财!(呵呵,伯?核邓?“心生怨望”,确实不假。)

  据说,在处理伍子胥的尸体时,吴王夫差也下了功夫。夫差把伍子胥的遗体放在大锅里煮了一下,然后塞在皮兜子里,投放到长江中去,使它像个皮划艇似的漂走。伍子胥的眼睛则按照他的遗愿保留了下来(不是捐献角膜),伍子胥要求把眼睛挂在国都的东门:“我要亲眼看见越人打破我们的家园。”

  据说,伍子胥到了大海以后(以遗体的形式),灵魂并没有消灭,而是愤恨异常,他经常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人家渔民招谁惹谁了)。从此,“海门山”一带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有的时候还可以看见“复仇男神”伍子胥乘着素车白马,现在潮头之中。这就是所谓“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当地老百姓因为水患,都怕死了伍子胥,立伍子胥的庙,想安慰安慰他,我在苏州太湖一带,还听说有伍子胥庙。这些庙,大概可以止住迅猛的涛浪吧。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后代有一位地方大员,曾招募五百人,手持强弩,以射潮头。每来一排浪,就发出一排箭,据说很管用,以后伍子胥就不敢驱海水捣乱了。

  伍子胥死后,地球继续良好地公转,并没有发生他所预言的大灾难。两年以后,公元前482年,吴国形势继续一片大好,吴王夫差开挖了鲁西地区第二条运河,从盟国鲁国向西到达中原宋国的边界,从而涉足中原“巴尔干”地区,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诸侯会盟作准备。夫差欲与晋定公一争高下,压服晋人,乃至最终“霸中国以全周室”。

  这个伟大的计划被年轻的太子――“太子友”视为南辕北辙,吃力不讨好。太子友不敢切言直谏,而是拎着一个弹弓子跑到满是露水的花园里溜达(弹弓子的历史比弓箭还早,据说弓箭是从弹弓子改版过来的):“父王,适才我在后园拿着弹弓子。一只蝉正在树梢吸风饮露地高鸣,它自以为安然无事,其实有一只螳螂正攀缘着枝条,挥舞着前锯,向它摸来。螳螂志在必得,见利而喜,可是它背后有一只觅食的黄雀,徘徊跳跃,正在伺机啄食螳螂。这只黄雀,盘算着嘴边的美味,却不晓得我挟持弓弹,正在瞄准它的翅膀。我专心致志,寻找下手的机会,不料一个趔趄,哿倒在下边的土坑里,滚得浑身是泥。我只贪图前边的利益,却忽视了身后的祸患。”

  这个动物寓言含义明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嘛。同时期希腊的奴隶伊索也有一个“蚊子战胜了狮子”的类似寓言:蚊子叮了狮子的脸,狮子气急了,乱抓自己,结果把自己抓死了。蚊子骄傲自负地往回飞,却撞上了蜘蛛的网,被蜘蛛吃了。但是这些寓言故事没有在吴王夫差那里获得共鸣。夫差晓得背后越国的威胁,但他实在是太富于risk-taking(冒险)精神了,硬是启动境内全部轻锐,尽出府库积蓄,暴师千里,北上争霸。

  吴三军乘坐各类运输、战斗船只,沿邗沟、运河北上。俗话讲,“春雨贵如油”,这时候的江南正开始忙于春耕。水面齐崭崭的青苗,很是善解人意的,欣欣然伸展开叶茎,吮着春雨,向人们展示着这一年的希望。而这时候的越王勾践,正在四百里以南的绍兴郊外列军训话:“现在,夫差拥兵十三万,个个身穿犀牛皮甲(精装啊,奢侈!一只犀牛值多少钱啊!一般都用牛皮)。但是夫差仍然贪心不足,还想扩军。寡人不在乎兵员多寡,只要求你们有知耻之心。我不要求你们有匹夫之勇,但是必须军纪严明,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有罚。晓得了吗?”

  越王勾践目前回国已经九年了,他扩充军队,制造武器,修筑城廓,加强训练,造就了一支士气高昂的军队,并且弄了一个“寡妇山”,把犯了错误的年轻寡妇拘到山上,让当兵的花两个钱儿,上去爽一爽,以娱军士。这是有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军妓,始作俑者是“忍者”勾践(并且当时已经有了性病,根据《黄帝内经》记载)。

  但是勾践还不知道他这支军队斗志如何。文种想了个鬼点子教他:“咱们把王宫点着了,然后驱赶士兵去救,看看他们卖不卖力气。”(文种这家伙没正经,该死!净出馊主意)果然士兵争抢救火,把身上涂上泥巴,衣服浸上水,纷纷跳入火海找死。好啊,这是一只“赴矢石如渴得饮”的军队啊――扑向敌人的箭雨就像饥渴的人扑在汽水上一样。

  数月以后,消息传来:吴国夫差大军贯穿江苏,北上山东,又向西行抵达河南东部,水路两千里,在黄池与诸侯约齐,准备争霸中原(黄池就是河南东部的封丘县,历史名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皇袍加身,也在这里)。

  看看夫差跑远了,越国突然对吴发动袭击。越军五万人兵分两路,先锋一路泛舟于波涛滚滚的大海,从淮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切断吴军归路,率先抵达苏州郊外。吴太子友坚守苏州不出,但是手下大将因为与越人有杀父之仇,私自率部署五千人出战,好在获得胜利,活捉了越军正副统帅,吴人大喜。但是随后,勾践亲自率领的越军主力军从陆路北上,也抵达苏州,直接兵临苏州城外。吴越军力对比立刻扭转,吴人留在本国的都是老弱。但吴人受刚才小胜的鼓舞,再次带领老弱兵卒全员出击,与越军邀战,被越军主力包围歼灭。太子友和两名副将在城外被俘,被按在菜板子上用斧子砍了。(他应该据城而守,守城比攻城占很大优势,守上一年半年不成问题。但是他却贪功出击,身死兵亡。)

  消息传到两千里外的中原“黄池之会”上,吴人大骇。吴王听说自己的王储死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城外旅游景点“姑苏台”也被可恶的越人烧了抢了,内心无比焦灼痛苦。夫差立刻封锁消息,杀死帐下七名副官(这七人也够倒霉的,就因为不小心听到了后方传来的噩耗,就被杀了,以免扰乱军心),然后夫差迅速召集心腹议论对策。

  “越国人背信弃义,偷袭了我们,我们是赶紧回去营救,还是留在这里争霸?”夫差问。

  大夫“王孙雒”答道:“如果我们不能争到霸主地位,回去的话,越人就会更加有恃无恐,我们国人也会士气溃散,齐、宋诸侯,也会趁机报复,纷纷从背后掩杀我们,我们就完全没命了。眼下当务之急是在黄池争霸,执诸侯各国之权柄而反击越国。”

  “那我们怎么争霸呢?”

  “我们这几天跟晋人争第一,争来争去,都想抢先歃血,却没有个结果。打嘴皮子仗有什么用?以我之见,必须连夜挑战,跟晋国人动真家伙。晋国人服了,我们就是霸了。”

  夫差点头,于是激励士卒,高悬赏赐,后陈刑罚,把这帮剽悍强壮、惯于征战的吴军连夜拉了出来,在黄池野外布阵。吴王夫差的带甲悍卒三万六千,布成方形大阵。左翼军全穿红色甲裳,红色战车,挥红旗,腰悬箭袋,露出红色羽毛箭尾,远望似火;右翼军穿黑色甲裳,黑色战车,挥黑旗,腰悬箭袋,露出黑色羽毛箭尾,远望似墨;中军穿白色甲裳,白色战车,挥白旗,腰悬箭袋,露出白色羽毛箭尾,远望如茅草的白花。(好不阔气的军队啊!“如火如荼”成语就出在这里,荼就是茅草的白花。而且三万六千吴卒每人都持扁诸之剑,握犀牛皮长形盾牌。这得花多少钱啊!好不威风阔气。)

  吴王夫差手执铜钺,头顶战旗,居最中,号令这帮如火如荼的三军儿郎,士兵衔枚,战马络首,扑灭灶火,在漆黑的夜里,全军鸦雀无声地向晋人的营垒迫近。当鸡鸣三声,晋国人伸着懒腰起床出来,只见三万六千红、白、黑的大军方阵摆在门前。吴王亲擂战鼓,三军随同振呼,声震屋瓦,天地失色。晋人哇呀大惊,赶紧关上营垒,收缩不敢出头,哪来的天兵天将啊。

  中原波涛夜惊,吴蛮风雨骤至。中原诸侯不得不对夫差侧目而视。过了好半天,晋国人争吵一通,决定让周天子派来的大夫“董褐”(因为是天子脚下的,面子大),仗着胆,躬着腰,跑到吴军那里说说好话。董褐来到吴军阵前,说:“好好的会盟,怎么来这么一出啊?”

  吴王夫差立在战车上,面色冷峻:“周天子卑弱,诸侯拒绝纳贡,以至天子无力祭祀上帝鬼神。周天子依靠晋国,可是晋人不仁,伐灭同姓诸侯,辜负天子。天子之使臣来吴国求助,冠盖不绝于道路。所以我们带剑挺铍,奉天子之命,与楚昭王相逐于中原,楚人败绩。齐人攻打兄弟之国(指鲁国),我们不忍其恶,艾陵一战,齐人丧师。而今我们吴人悬师中原,襄助天子,欲霸诸侯以全周室,是以列万人军阵,以示我心。”

  大夫董褐一听,明白了,回去就对晋国人讲:“我看吴王夫差是真急眼了。他脸色青黑,眼泡发紫。一般来讲,吃肉的贵族,哪有脸色黑暗的?估计是他的老窝出事了吧,多半太子死了,所以才这么绝望地布下大阵,脸色都黑了。我们不如让他一马,他立刻就会班师回去的。”

  晋定公点头,让夫差先行执牛耳,涂牛血于嘴角,晋定公跟随其后。夫差有了盟主的面子,又被周天子赐弓弩、胙肉(牛肉干儿),算是成为霸主,然后率师回国。但回国又不能仓皇急奔,仓皇急奔会被齐国的复仇军偷袭。吴王夫差于是向附近的宋国发难,烧了宋都北门,向诸侯显威以震慑诸侯,然后这才全身而退。

  在外边浪迹一年的吴国军回到老家,已经是当年的冬天,老家被越军烧抢,地皮像刮过一样,家家都有死人。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