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三十)

4

  黎明,小雨淅沥,清雾迷蒙,一艘从台湾驶来的“中”字号登陆舰疾驶料罗

,推浪抢滩。舱门开启,四百余兵士蜂拥而出,以快捷迅忽之势跃进至安全地段

  第一个增援营抵达金门。

   

  作战参谋呈上将该营分发至某防区担当二线防务之命令草拟稿。胡琏接过,

飞笔签署毕,说:“这两日,该营可一边明确隶属、熟悉任务,一边分批组织参

观项目,瞻仰革命圣迹……”

  参谋面露难色:“司令,现在共军的炮火正打得凶邪哩。”

  胡琏言出不改:“不是早就讲过嘛,凡初到金门来的部队都要先行精神教育

,即便是战时,这个规定也不可随意弃改!”

  参谋诺诺而退。

  “革命圣迹”乃胡琏治金的得意之笔。

  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1957年7月至1958年11月,胡琏两度以“金防部司

令官”职统领金门党、政、军务。两任的施政方针为“精兵、简政、厚生、宏教

”,着眼于把金门建成反攻大陆的前进基地和跳板。他曾精心筹划以二十万大军

攻下四面皆山的漳(州)、泉(州)盆地,巩固年余,再一举出击拿下整个福建

,威胁赣、浙,完成二次北伐中原的准备。基于此,他在金门除建设营房、兴建

医院、整理港湾、开辟交通、积极训练和装备部队之外,为了充实精神、振奋士

气,还安葬了阵亡将士,并且建造了英雄馆式的莒光楼、竖立起无名英雄像,以

“毋忘在莒”的训示为中心,“把金门同时也塑造成一座精神堡垒”。

  胡琏以物质建筑的方式“宏教”,给金门留下了多处将“传统精神”和“现

实意志”合二而一的“革命圣迹”:

  其一,“毋忘在莒”勒石

  1951年,蒋“总统”莅临金门巡视。胡琏面奏:金门人咸望元首有垂诸久远

的手泽,赐训军民,为万世法。“总统”遂挥毫书就“毋忘在莒”四个大字。胡

涟征雇能工巧匠,亲自勘察,将放大径丈的四字刻于北太武山顶中央最高处,数

里外就可看见,成为最显着的金门胜景。人们每一登临,即觉雄山巍峨,群峰屏

峙,一石擎天,壁立千仞。面对南海,碧波浩渺,俯视狂涛,怒潮澎湃。远眺大

陆,云山苍茫,近嫩全岛,景物历历。真个气象万千,引发无穷的遐思与惆怅。

  越明年,“总统”登山巅石刻处流连,他问胡琏:你懂风水吗?此峰此石,

确属佳美!流露出对胡琏此举的欣赏之意。

  其二,莒光楼

  此楼完工于1953年,为水泥钢骨仿古宫殿式建筑,凡叁层,飞檐画栋,朱碧

辉煌,宏伟瑰丽,至为壮观,已成金门标志。楼名“莒光”,盖取意实践“总统

”“毋忘在莒”的昭示,而图光大也。此楼功能实为“英雄馆”,金门历次战役

中立功官兵的事迹,都在楼内陈列,供人瞻仰效法。最能表现胡琏独出心裁的是

,匾额“莒光楼”叁个大字,出自18岁立功士兵赖生明之手。胡琏把题字名楼的

殊荣给予一名普通阿兵哥,其意不言自明,当在鼓士兵之气也。

  其叁,太武山公墓、忠烈祠

  为安葬四千五百战死、病亡官兵,胡琏决定在太武山西麓径林谷地中建公墓

  此地钟灵毓秀,气聚风藏,面对大陆,遥望漳厦。墓前祭堂亦即忠烈祠,祠

内列供石碑,镌刻各员阶级、姓名、队别。移灵完毕日,胡琏举行公祭大典。胡

琏手撰碑文云:“当此黄土白骨,芳草夕阳,触景生情,凄凉满目,实不禁怆然

堕泪,放声一哭也。余亦饮泪以正告中华儿女曰:此民族战士也,此黄帝子孙也

,彼等为维护其国族而埋骨于此……”

  其四,无名士兵塑像

  胡琏认为,“在未来反攻大陆的伟大画面上,必须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

来牺牲,来奋斗,而又默默无言,期期坚持,始可以大功告成,大业建立。”据

此构思,乃造无名士兵塑像。像座呈叁角形,镌刻了叁句格言:“把思想变成信

仰,把意志变成力量,把理论变成行动”。叁句话为蒋经国所说。胡琏把蒋氏叁

句话和无名士兵像连在一起,显然有深意在焉。

  其五,无愧亭

  此亭,沿中央公路至太武山口之崖岸而筑,红柱绿瓦,旁树栏杆,中竖大理

石碑,一面刻孙中山遗训:“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家,共享幸福。不成功,

则同拼一死,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亦不失为杀身成仁之志士。”一面刻文天祥

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人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

今而后,庶几无愧。”胡琏修造此亭的灵感源于斯巴达武士《路行人碑》中的:

“路行人兮路行人,转告祖国之乡亲,不胜即死武士魂,埋骨异域男儿身。”他

希望屯戍官兵走到亭内,对碑朗诵,能够忧虑顿失,有“生命诚可贵,荣誉更无

价”的观念产生。亭成之日,将校们咸集亭前,各献亭名。胡琏定名为“无愧亭

”。

  七十年代,友人郑仪先生身着作战服佩戴中尉军衔第一次踏上金门岛。郑仪

兄台湾本省籍,自幼酷爱中国历史,台湾某名牌大学高材生,为振兴国家民族的

崇高理想所驱使,毅然投笔从戎,被分发到金门做基层官,锻炼培养。甫到任,

他也先被安排瞻仰“革命圣迹”。老兵们告他:“金门王”留下的规矩传统,谁

也不能违例。一天看下来,果然刺激得他青春血热,鸿鹄志高,脑瓜里塞满了要

在这个小岛上干一番大事业的梦幻。

  郑仪兄说:人在金门,处处可觉胡琏的存在,其在金门的影响至深至远。一

方面,他两度任内,打了“古宁头”和“八?二叁”,又率十数万军民夜以继日筚

路蓝缕,兴土木,开山石,将金门建成一座强固的军事阵地。另一方面,他在人

力财力均紧张匮乏的情况下,仍调派部队拨出专款,大修“革命圣迹”,营造“

精神堡垒”。前项并不稀奇,因别人也可做也会做,后项则确实是他有别于他人

的治军方式,表现出他特点鲜明的政治驭兵思想。

  上午,胡琏驱车前往某战场医院慰问轻重伤患。

  众伤患看到司令官来了,忽喇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询问战况,了解局势。胡

琏一一作答,说:共军企图已经很明显,其目的在消耗我,围困我,待我补给中

断,然后乘势攻击。所以,此役实为考验我革命精神意志力之战,谁能忍耐到最

后五分钟,谁就能得到最后胜利。我们为主义而战,就是弹尽粮绝,也要坚持到

底,与金门共存亡。

  一伤患递过一个小笔记本:请司令官给写几句话吧。

  又有七、八个小本递过来。

  胡涟一一接过,信笔默写下一些从《孙子兵法》、《孟子》、《战国策》、

《删定武库益智录》等典籍中摘来的名言警句,如:叁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叁军勇斗,莫我能御;有前死一尺,无却生一

寸;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忠不避难,勇不畏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

致死,可以横行……

  边写,边解释出处和含义。

  侍从和伤患们异口同声:司令官真好才学!

  出生于陕西华县农家的胡琏,投考黄埔之前,读书并不多。但看过他晚年着

述者都认为,从其文洋溢才智,涵学渊博,在国民党军老一代将领中,堪称皎皎

,出类拔萃。

  胡琏的“多识”,获益于“勤学”。此公戎马一生,足不离蹬,手不释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自己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打仗和读书。胡琏读

书兼收并蓄,涉猎宽泛,但又爱好专一,以史为主。胡琏晚年,以68岁高龄,本

着“学然后知不足”的意趣,跑到台湾大学注册,进入历史研究所,选读宋史和

现代史,每周上课两次,叁年中,除去因病住院的个把月外,从来没有缺过课。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大纲业已拟好,预定

写5万字,不料甫经着手,突发心肌梗塞辞世。

  胡琏一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实为战争史,因此,“史中自有练

兵治军之道”。他是军人,读史当更着眼于“悟战胜之玄机,教士卒知荣耻。”

  郑仪兄说:客观而论,胡琏是能够运用中国儒家学说辖制部队训教官兵方面

的大将。如若抛开政治立场和歧偏之见,胡琏向部队所灌输的中华、民族意识,

所宣示的国家、正统观念,所倡导的忠、勇、信、仁传统武德,所褒奖的砥志、

崇德、殉道、死节精神,无甚不好,也无甚不对。胡琏明白一支军队不能没有抱

负和信仰,他懂得搬运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精粹作维系军心昂扬士气的基石。在

金门从军,我学到很多。

  下午,胡琏来到某阵地视察。

  与几位营级军官交谈片刻,步出地堡坑道口,发现侧后二百米处,有一小庙

宇,有叁叁两两士兵进出。他信步走过去。

  庙为关帝庙。正面一尊关公塑像,丹凤虎视,美髯添威,身旁竖一柄木制青

龙偃月刀,幽光肃然。左方两侧较小之武将泥塑为关平周仓。香炉内插满供香,

烟缕袅袅。胡琏仰视良久,问:士兵们常来进香?

  一营级军官答:是的。打仗拜祭关帝是闽南一带风俗,士兵们祈求武圣庇佑

  你们军官也来吗?胡琏又问。

  营级军官们面面相觑,闪烁支吾,形同默认。

  有人给胡琏递来一束点燃的香。胡琏不接,说:历史上堪称军人楷模典范的

人物很多,对部队,要注意多宣扬岳飞、文天祥、史可法。

  言毕,转身出门。

  胡琏读史,注重“以史为鉴,匡正谬弊,归本人心。”他对关羽和岳飞的评

说是典型的例子。台湾民间把关公奉为神圣,血食不衰。胡琏认为民风大悖,历

史上的关羽,甚至连“将”都不够格,其获得中国“武圣”之称谓,“使中国历

史上之伟大军人,备受委屈”,而真正够得上大将军之智、信、仁、勇、严五德

者,唯有岳飞。岳武穆精忠报国、文韬武略、冠绝百代,尊为武圣,谁曰不宜?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清人在其统治过程中,唯恐‘岳飞型’之军人,起而仇清

,故以关羽右之,非荣关羽乃仇岳飞也。”晚年,他更大声呼吁:政府检讨,乃

其时矣,民间亦应毅然更正,未可再以讹传讹。胡琏一番宏论的现实意义明确强

烈:台湾处于“继绝世、兴灭国”之非常时期,通俗话本中关公的“义”充其量

仅能维系民间人际,过分褒扬有害无益;唯有在政府的宣扬倡导之下,全社会都

来尊崇岳飞的“精忠报国”,方能实现“安邦复国。”

  郑仪兄说:让全社会都树立起牢固的“精忠报国”意识,这主张绝对没有错

  但胡琏大概不会想到,有一个青年人,正因为接受了他太多的正统教育而烦

恼而痛苦呢。

  金门对台湾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蕴含了五千年辉

煌历史蕴藏着伟大力量的中国大陆。我常常坐在海滩,凝望彼岸那长无际涯的海

岸线,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矛盾怪圈──我从小以至到金门接受的教育都告诉我,

作入的第一要义是要报效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而我面对的现实是,必须去反对和

抵抗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我愈是努力地去“精忠报国”,就愈是要走向愿望的反

面,落下与祖国为敌的罪名。

  实际上,困惑台湾几十年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家认同的理念问题。“精忠报国

”谁都会说,但要具体问:你是忠于主权涵盖整个中国的“中国”呢?还是忠于

仅仅管辖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你是忠于版图合为一体实现了统一的中国呢

?还是忠于与祖国母体彻底绝裂的“台湾共和国”?若问我,多年来包括胡琏所

给予的正统教育只能令我回答:我不可能无条件地忠于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我必

须永恒地忠于民族血脉殷殷传承的大中国。

  傍晚,胡琏巡视到某前沿团部。看到一对门联:

                   生为国民党党员

                   死为国民党党魂

  横批:

                     忠以尽节

  连连颔首。心中高兴,吩咐取笔墨纸砚来,“我也送你们一对门联”:

                     不但坐而言

                     更要起而行

  横批:

                     贵在实践

  投笔,对左右道:纵览人生,往往言易行难,言敏行拙。现强敌当面,进犯

在即,我们的信仰、主义、理想、目标早已明确,战胜退敌之关键唯在行动,诚

望诸位信守誓言,自觉实践,经受考验。人生若此,金门可以无虞。

  胡琏尝对部下说起:回顾往昔,作事虽难免误谬,聊可以自慰者,唯信守誓

言,实践初衷,问心无愧。并举叁例:

  民国叁十七年,12兵团被困双堆集,形势危殆。胡某毅然机降阵地,誓与兵

团共存亡,此可谓“忠不避险”。

  翌年1月,胡某疗伤上海,接华中剿总最高长官白祟禧函,请出任他之兵团司

令。盖黄埔子弟,岂能投靠桂系!胡某不理不复。此可谓“忠不事二”。

  撤退前夕,接某降共将领来电,力劝胡某向共军投降。当下复电“苍髯老贼

,皓首匹夫,降匪媚仇,廉耻何在?”此可谓“忠不易节”。

  他说:军人“忠”的叁个境界他已达到,而最高境界为“忠以死鉴”。自从

投考黄埔,追随蒋公,胡某便时刻准备以死来鉴证志之坚贞心之忠诚了。

  1977年6月22日,胡琏病逝于台北寓所。根据其生前所立“予尸化灰,海葬大

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的遗言,骨灰由台北空运金门。一年后,一座纪念他的

“伯玉亭”倚岸兀起,金门又多了一处“革命圣迹”。

  金门人说:胡琏生前的最后一个行动就是要实现“忠以死鉴”的最高境界,

让自己在金门永不磨灭。因为只要来到伯玉亭,便可真切感受到那海中孤魂仍在

冥冥中对金门施以谆谆的教化呢。

  胡琏海葬两周年。郑仪兄义无反顾向着大海游去。

  虽有下弦月,海面上依然矗立着厚重的黑幕,看不到彼岸。身子下面潮汐在

急急涌流,最怕迷失了方向稀里糊涂掉转头游回去。游回去便只有被枪毙。幸好

金门对大陆的广播一直在喊,声音在身后,便说明方向正确。不知游了多久,触

摸到大陆的第一块礁岩,站起来。那一刻好高兴,不是因为消除了失败和死亡的

恐惧,而是由于冲破了阳间与阴间的同一个胡琏所设置的道德桎梏。

  现为北京某高等学府资深教授的郑仪兄说:至今,我对我当年的行为没有任

何内疚和愧悔。我是中国人,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不是“背叛”。如果要讲“忠

”,我想我不能仅仅忠于某个人,而是应该真正地忠于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

统一大业,我“不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贵在实践”了一回。  胡琏将

军在天之灵有知,不应苛责我。

  郑仪兄还披露:他绝称不上什么从金门游返大陆的“第一人”,不过是给一

个已经存在的叁位数,增添了微不足道的1而已。

                         5

  八月初,驻扎小金门的前瞻步兵第九师一名士兵发生暴行案,身为师长的黄

熠轩将军难辞其咎,被阵前解职。接替他的。是军炮兵指挥官郝柏村。

  二十余年过去,当郝将军在众多国军将领中脱颖而出,官拜“参谋总长”,

成为台湾近代最具权威的“军事强人”。继而,又成为步陈诚之后的第二位军人

出身的“行政院长”,他蓦然回首,不能不感谢那个炮声隆隆的八月,一个偶然

的军中事件赐与他历史性的机遇,他人难以相匹的战功为他铺就了一条直达权力

之颠的青云路。

  郝将军的小金门以仅相当八分之一个大金门的面积承受了大陆方向发射炮弹

总数的近一半,以阵亡578员官兵的代价,实现了胡琏所要求的“金瓯无缺”。郝

将军本人也有若干次从死神魔掌滑脱的经历,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是,他在

视察途中如厕小解毕刚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之左角,震耳欲聋砖石崩坍

,生死存亡,仅约半分钟之差。

  郝将军辖下之大、二担岛,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弹丸之所,却整整屯兵千

余,因饱受轰炸,形势危殆,境况可怜,成为台湾关注担忧的焦点。郝将军指挥

若定,妥为运筹,终至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令大、二担苦撑苦熬到了最后,确保

了金门侧翼的安全。据认为,这也是日后两位蒋“总统”对郝将军欣赏信任重用

提携的主因之一。

  我亦关注大、二担,把镜头向着已逝的历史对焦。结果,我看到了关于那里

所发生故事的两种版本。

  台湾版说:大担岛的北山高地上,飘扬着一面国民党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

  大陆方面,对这面旗子恨之入骨,炮弹,常常集中在这面旗子上面。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日军进攻菲律宾,上演过“打下那面星条旗”的活剧;后美军在琉

磺岛浴血战,“打下那面太阳旗”,也同样气吞山河。历史似乎在大担岛上重演

着。北山上矗立的旗杆,起初是木制的,因为被一打再打,愈来愈短,索性从台

湾运来一支铁管制的叁段式旗杆。“国旗”,也是被打下了再升起,被打烂了再

换新,先后共换了十八面。

  大陆版说:大、二担被打得已经松包瘪蛋,大担北山上连小白旗都举出来了

  先后总有十几位参战老人和我说起这事。每回,我都要问:谁见过?您见过

吗?所有人都摇头。只有梁文科老人点头,给了我一个肯定的说法:“9月底的一

天,刚打过炮,我用望远镜观察大担,忽然看到北山上有一面白旗升起来了,来

回摇晃,没多大一会儿就不见了。后来传说,为这事大担上一个副团长被查办,

调回金门去了。”

  更换了十八面“国旗”已然成为大担的骄傲,台湾史书不无自豪地说:“制

作国旗的一幅四方布,不值几个钱,敌人竟要以一发几千元的炮弹去打它。因为

它不再是四方布,而是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挂白旗也是一种象征,在大陆方面看来,那是大担士气瓦解精神颓丧的明证

  石一宸老人说:打了个把月后,我们派侦察员到大担岛上去侦察,他的前沿

工事全被我们轰平了;连个哨兵都见不到。国民党官兵们躺在灌满了泥水的坑洞

里,饿得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啦。

  此时发起登陆拿下大担甚至金门,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他伸出白旗来想投

降,一点都不稀奇。

  同时同地的故事却派生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我不能不为之困惑。哪一个

“真”的成分更多一些,我只能去请教郝将军,因为,他是当年大、二担岛的直

接长官,为那里的事情绞尽了脑汁,耗费过心血。

  郝柏村在台从军主政,口碑俱佳。一般对他的评价是:作战勇敢,指挥有方

;作风稳健,个性刚直;公正清廉,明智果断。他皆不以为然,谓:自己一生所

遵循的信条不过“人格至上”耳,为人作事强调坦言、坦白,追求坦诚、坦荡。

  郝将军喜记日记。一日事毕,便及时伏案追记梳理,慎独反省,抒发胸臆,

评价公务,褒贬人事,自觉获益良多而乐此不疲,即便戎马倥偬战事燃眉也坚持

不辕。

  久而久之,已然累积了厚厚一本大部头着作,述载可以为史佐证,论议可以

鉴映人格。

  郝将军的《八二叁炮战日记》二十年后在台首次发表。因涉及太多军事秘密

,仍列为“机密”书籍,仅印行叁百本,除分发至各军种典藏外,其余均放置在

“史政局”内,非经局长以上官员同意,不得对外公开。又过去十数年,该书方

完全解秘大白天下。通读,发现关于大、二担的内容占去相当篇幅,备述守军防

戍之艰辛困苦。郝将军本意,在歌颂第九师官兵“坚忍沉着”,“奋战不懈之精

神”,“淬励革命志节”、“弘扬国民革命军的必胜之道”。而在我看来,其珍

贵处更在于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我对郝将军忆叙的真实性是毫无怀疑的

,因为我从他的坦言中,似已看到了一般国民党将领鲜见的坦诚。他的日记,勿

论政治立场,反映的确是作者本人对“真”的人格的追求。

  郝将军8月7日赴小金门就任新职,翌日即往大、二担巡视。战端尚未开启,

所见一片阳光,心中也充盈着明媚和乐观。

  八月八日 星期五 晴

  晨六时叁十分由夏副师长陪同坐成功队快艇赴大担,首先见成功队员身体健

壮,个个生龙活虎,内心至感快慰,快艇奔驰于静水海上,真所谓心旷神怕。越

叁十分抵大担,于听取简报后,即赴二担,见新建坑道工程,较前更为坚强。

  炮战打响,郝将军对大担的第一次不满是因为谎报战功。其实,报功“掺水

”乃国民党从未医好的通病,劣根如此,不足为怪。心理学家指出,战场上对消

灭敌人的数字故意加大,不仅仅是为了领赏和诱过,深层次还有自欺欺人的壮胆

动因,以求对军心行虚假的激励。郝将军坚决反对此种卑劣行径。

  九月一日 星期一 阴

  六○○群仍持续对浯屿行扰乱射击,该群坚欲大担观测员报告战果……观测

员被迫乃向六○○群报出战果,谓击沉共军炮艇叁艘及击伤共军炮艇五艘……甫

晨张连络官由大担亲见共军炮艇返航厦门,六○○群获得此项虚伪战果后,即迳

报金防部。余事先毫不知情,听说此战果已报国防部,并可能已发布新闻,余以

为从革命军人之崇高人格上讲,长官可以欺骗,老百姓可以欺骗,而敌人终不能

欺骗也。此种与事实出入太大,完全是谎报的战果,一经发布不仅为有识者所不

信,更为敌人所讥笑也。何况身为革命军人只求完成任务,更不必作自我宣传,

凡完成任务者其功绩不会被埋没的。

  大、二担的后勤补给依赖小金门。小金门依赖大金门。大金门依赖台湾。在

大陆火力的严密封锁之下,大金门尚且吃了上顿没下顿,大、二担日子之难之苦

可想而知。事实上,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因灶具被打光和水井被破坏,大、二担

的守军吃不到熟食,喝水靠老天下雨,嗜烟者没得烟抽……郝将军曾将解困的希

望寄托于美军护航,继而失望。心态与许多将领一样,对美国人的“火”不小,

又不便直接了当发出来,只能私下里委婉地表示愤懑。

  九月十叁日 星期六 晴

  晚间听广播,英记者访问金门返台北后,评美舰队护航补给的成效如何,该

记者说:如从军事上说,这个护航是完全失败的。所以欲评论此问题,必须问美

护航的目的何在?是军事的,还是政治的?如果从政治目的说,护航的成败,现

还不能说。就军事意义上说,实在是很可笑的一件事,除了招来大规模炮击,其

运补的成效是微不足道的……

  我不抽烟,当然不知缺烟的痛苦,自炮战发生以来,香烟运补中断,有瘾者

深以为苦,竟有一枝残烟,数人分抽一口者。余虽不知其中真味,但鉴于缺烟正

如缺粮,故决心令成功队将香烟运来。而该队尽一夜冒敌炮火之劳,竟不负众望

。嗜烟者倘能记及,一口烟雾,亦系同志同胞生命血汗之代价,而更知所奋勉矣

  仗打月余,大、二担的境况日趋恶化,郝将军如坐热锅,忧心忡忡。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日 晴 上午

  召见胡文斗上尉询问大二担状况。

  目前大小金门及大二担状况是同样艰苦,不过大二担为最。而目前炮兵、通

信、兵工人员及运补人员之冒险犯难,其艰苦亦不较大二担将士为轻。

  胡上尉在大担期间,一般观察,士气似已趋低落,渠等曾写出若干问题及困

难:

  一、究竟怎么办,还要守好久?

  二、目前最大困苦为行动困难,工事日见破坏,人员日有伤亡,只有挨打而

无法还手。

  叁、水井遭受封锁,对二担通信连络困难,状况不能详悉。

  四、炮兵火力制压敌炮不如理想,时常中断,任敌炮自由破坏工事。

  以上状况都是事实,但必须由干部之精神力以克服这些困难。从下述事实证

明重要干部尚有不够坚强者,如连长见营长哭,而营长,以哭对之。

  又对于与烈屿(小金门)通话之副师长嘻嘻哈哈表示不满,甚至要求上级派

船送彼等突击大陆,宁愿拼死而不愿挨打守死等心理。余派胡上尉赴大担之目的

,在了解彼等确实处境,对于渠等因处境艰苦所表现之变态心理,自愿曲谅之。

遂决定派胡上尉于今晚赴大金门,并携去工事被毁状况图,亲向司令官报告当前

大二担状况。

  晚悉二担今日伤亡十八员,状况艰苦。

  九月二十叁日 星期一 晴

  余于奉读司令官信后,深觉鼓舞大二担士气之重要,特先召二十五团吕团长

前来商讨。据吕团长报告该团已发起支援慰问大二担运动,并且对于应回大二担

人员均急欲前往。吕团长判断该团第一营士气,绝不致有问题,惟对邹雅旭副营

长,则认为是花花公子,平时遇事即好叫,当然经不起是项考验,当研究决定该

团政治主任薛汉前往大担,该团四二炮连长林斌少校赴二担与大二担将士共同生

活数日,转达全般状况及上级决策之旨意。余则分别写信给志家及邹雅旭。

  于此余深感在战况艰苦时,如何鼓舞士气,实为最高之指挥艺术。

  晚间因风大薛少校等不克赴大担,余至为焦急。夜间又接邹雅旭告急电,竟

谓“工事全毁,各排分别避难,战力全无,全属无谓牺牲,速救速救”。但并未

报伤亡,实际二担自炮战以来伤亡尚未及百分之十,邹员之告电,徒显其贪生怕

死魂不附体,此实原先之派任不当也,余至为不悦。

  屋漏偏遇连阴雨,更今郝将军糟心的事是,终于发生了比贪生怕死还要严重

的事件。

  九月二十六日 星期五 晴

  昨晚十二时后接叁十六营高营长电话, 请速派反情报人员前往该营处理要案

。当场蒋主任办理。经查系该营中尉观测员钟毓荣私藏敌方安全证,并托海军管

制组蒋中士代买篮球二只,企图浮水叛逃,自承属实。当批交军法组从严从速法

办,至检举之蒋中士则专案报请奖励。一个军官平时服务即无热忱,战时竟图苟

生,此种经不起炮火考验之败类,除尽法以惩外,别无他途。

  面对不断降温冷却的士气,悉数换防,可能是维系大、二担军心斗志虽消极

也是最积极的办法了。

  九月二十九日 星期一 晴 上午

  接见十五团第五连张麟书排长、江志凤班长及第九连于钦龙排长、甄玉才班

长,他们预定是第一批换防北山及二担者,我看他们乐于受命的情形,心中至感

安慰。我告诉他们换防的意义,及今日固守大二担的目的,在于诱起反攻复国的

机运,并勉励他们成功成仁大义,如果死在大二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截至目前为止,金门之战,始终不是循着军事规律发展的战争,就纯军事观

点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战争。我大二担守军五周来,承受近十万发炮弹之攻击于

不足一方公里之土地,论者或以大二担为要塞目之,实际大二担之作战,亦不能

以要塞作战之观念视之……战史上没有只有挨打而不还手的要塞,充其量大二担

是在要塞环攻下的挨打、不还手的坚强阵地。

  但是任何坚强的工事,哪能承受得起敌人自由自在的破坏呢?而我大二担将

士终能以血肉之躯,与敌之猛烈炮火相搏斗者,不能不归功于不屈不挠之精神力

量,凡此岂非当事者所能思得其万一。

  换防如同换血,给萎靡瘫痪的大、二担暂时注入了振作与活力。一位名叫陈

进宝的高雄籍预备军官,谈到了增援大、二担后的最初感受:“当我们全副武装

向大、二担施行增援登陆时,心里并没有像刚到大金门料罗湾那样紧张,这也可

以说是一种超越的气概。人一旦觉悟着死,实在什么都不怕的,所谓‘死强于一

切’,就是指这种场合。登陆艇的引擎声在黑夜的海上响个不停的时候,我怀疑

是不是‘我’在这艇上,我更怀疑是不是将登陆大陆,况且登大陆和登大担有什

么不同?……迎头一看,夜空的星星像钻石一样点缀着自然界,而有些人类就在

这种美丽的景色下,进行着战争。”陈进宝说:“大担是一个一平方公里左右的

小岛,它不但最靠近大陆,同时被视为最危险的地方,在整个炮战期间,遭受匪

方炮击最激烈的地方。我们知道敌人不敢登陆大小金门后,仍相信大担恐怕要受

奇袭,因此谁到大担,谁就得觉悟,一旦有事,必死在这个地方。”“大担没有

一个老百姓,没有一家民房,我们从表面见不到一个士兵,树木草皮道路被打得

找不出痕迹。可是哨子一吹,一群一群的士兵,像蚂蚁一样,会从地下窜出来。

我们立即投入这样的生活。想不到,人还没有死,就先钻入地下学习方法了,不

过这是战争,这里是前线,住在台湾的人实在是无法想象得到这种生活的。”

  十月叁日 星期五 晴

  大二担换防第一批于本晚实施,成功队以六舟次共运送二十人,分别至北山

及二担。这种换防,吾人固不能预料何时可以完成,但既经开始换,总给大、二

担守备将士以希望,他们终将会换下来休息的。

  十月九日 星期四 晴

  据元珲报告,换防已于昨夜按计划全部完成,如释重负,当即致电金防部请

予海军巡防处叙奖。

  “国防会议”蒋经国副秘书长几次欲赴大担慰问,因风浪所阻未能成行,于

是,他改为给大、二担官兵写慰问信,称赞他们把“艰苦卓绝”的精神,发扬到

了极致。

  蒋副秘书长还把自己用的收音机随信捎去,供官兵们收听台北广播之用。那

年月“半导体”是稀罕物,可谓“礼重情更重”。

  换防完成翌日,适逢台湾“双十国庆”,郝将军亦在小金门收听台北广播,

心境已然“别有洞天”。

  十月十日 星期五 晴

  今日为双十国庆,烈屿以正忙于运补未举行任何庆祝仪式。本部已派代表(

立功将士)赴台北,参加庆典。在收音机前恭听总统国庆日广播录音,对此金马

作战的意义与价值,又作肯切说明,并谓已赢得第一回合的胜利,广播中并特别

提及大二担,余恭听之下至感兴奋与光荣。

  但,维系和提升战争状态下的军心士气,仍始终是困扰郝将军的一个大问题

  十一月十四日 星期五 晴

  今日二十五团卫生连发生自杀案。由于半月来半打半停状况,特殊事件又连

续发生,今后部队安全问题极堪注意。

  十一月十八日 星期二 晴

  鉴于本月已连续发生两件特殊事件,决定利用晚餐,分别集合营以上人员餐

叙。与彼等谈话一小时,指示今后中心工作,为加强战备及加强管教,特着重研

讨加强管教问题。

  在炮战激烈期间,大家一心一意去作战,所以不会发生管教问题。而值此半

打半停状态,既有作战时难以照顾周到管理严密之困难,又有停火时乘隙做坏事

的机会,特别以赌博为然。战士们都有钱,现在无处用,军乐园没有了,康乐活

动也没有,成天在坑道地洞,甚至少数偏僻家屋内,既可以避免炮击,又可从事

赌博,而赌博尤为一切坏事之源,特以此意告知各级干部,今后除加强战备外,

并须以大部精神加强管教。

  郝将军阵中日记拜读毕,我获得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郝将军虽未提及大担北

山升起十八面“国旗”和升起白旗之事,但这两个故事恐怕都是存在过的。两种

意义上截然悖忤的旗子曾在同一空域呼应竞舞,此一矛盾现象,又恰是炮战期间

大、二担,扩而大之大、小金门的精神状态全面、真实的写照吧。

  1993年2月的一天,郝柏村先生卸任台湾“行政院长”职务之前,意义深长地

重访金门。遇到官兵,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守着大担,守着金门,就是保

卫中华民国的生存!”人们注意到了,他强调的是“保卫国号”,而非“保卫台

湾”。

  此时,在“行政院”里,他正受着“台独”和“独台”两股势力的挑战和非

难。

  望着蒋经国纪念馆黄色琉璃瓦顶、灰色四合院式的建筑,他说:“把经国先

生纪念馆放在这里我最放心,不会有人来拆。”事态发展,故“总统”在台湾可

能将无立锥之地,郝先生的预言并非危言耸听。但“有人”指的是谁?肯定不是

共产党。

  郝先生任师长时代就是乡长的洪福田老人端着酒杯说:“八二叁炮战时,你

坚守小金门,我敬你,希望你继续维护中华民国的国号。”

  车行路上,他指着茂盛的木麻黄林无限感伤说:“炮战,树都打光了,只剩

下树根。这里有形无形的设施,都有我的心血,以及过去们流血流汗的奋斗牺牲

。”

  为着那面在炮火中倒下去十七次、又第十八次飘起来的“国旗”继续飘,他

可以卸职,但是他不会停止“奋斗牺牲”的,因为他亲历过战争,最清楚两岸间

重开战端将意味着什么:“国旗”一旦倒下,在隆隆炮声中矗立起来的决不可能

是什么“台湾独立”的旗子,而只能是一面刺目锥心的“白旗”。

  “一个中国的政策与原则,是目前维持海峡军事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他到处大声呼吁着、阐释着。

  尽管我们与郝将军脚下的人生坐标位置依然相距遥遥,但我仍对郝先生追求

中国人“至上人格”的努力深表尊敬和钦佩。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