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三十五)

7

  毛泽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10月5日,即《告》文发表的前一天,新加坡《南洋商报》于头版显要位置发

表了“本报驻香港记者郭宗羲叁日专讯”:

  明日起一周内停止炮击轰炸与拦截补给金马船只,香港第叁方面分折此举将

奠定未来直接谈判基础,据此间第叁方面最高层人士透露,最近已有迹象,显示

国共双方将恢复过去边打边谈的局面。据云:在最近一周内已获致一项默契,中

共方面已同意从十月六日起,为期约一星期,停止炮击、轰炸、拦截台湾运送补

给物资往金门马祖的一切船只,默契是这些船只不由美舰护航。

  记者获得此消息后,即设法向此间接近双方的人士采访,他即表示:

 

 “请看叁两天,便可揭晓。”

  一家远在南洋的报纸,居然拿到了北京的保密柜钥匙,提前一天将中国核心

军事机密和盘托出,神通可谓大矣。一时间,《南洋商报》名声大噪。各国记者

、特工也蜂拥香港,纷纷打探,郭宗羲何许人也?

  郭宗羲并非什么神秘人物,他便是大名鼎鼎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记者曹聚仁

  曹聚仁如何修炼来的“通天”本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对于台湾问题,可以本着求同存

异的精神去解决,我们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随后不久,毛泽东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我们

还准备进行第叁次合作。

  两个讲话传达出一条重要信息:中共领袖人物解决台湾问题的思维模式正在

发生深刻转变。“和平解决”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承认、尊重客观现实的明

智之举,也是“统一高于政争”这一中国历史逻辑的规定性要求。

  1956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

“目前对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应采取多方影响,积极并且耐心争取的方针。工

作重点应放在争取台湾实力派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方面。这就是通过各种线索,采

取多样方法,争取以蒋氏父子、陈诚为首的台湾高级军政官员,以便台湾将来整

个归还祖国。”

  血拼恶斗了数十载的敌酋蒋介石都在团结争取之列,毛泽东们的胸襟宽广得

着实可以。一时间,中共党内、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热情激荡,献策者众,于五

十年代中后期,掀起了一个做国民党军政界上层工作的小高潮,“和平”、“和

谈”、“第叁次合作”之说亦被海外媒体炒得烫热。

  “和谈”不能空谈,毛泽东、周恩来为蒋介石开列出具体条件:1.两党通过

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除了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

权,由蒋介石管理;2.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中共不

派人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3.如台湾经济建设资

金不足,中央政府可拨款予以补助;4.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

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5.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

,以利两党重新合作;6.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去回瞻历史,于是,我们看到邓小平八十年代提出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早在五十年代已经孕育雏形。

  “条件”,须透过适当渠道送达对方,这“渠道”又最好是非国非共立场居

中的“第叁方”。在邵力子先生的举荐之下,曹聚仁这个人物遂被摄入中共领袖

们的视界。

  1997年4月,我专程赴上海造访曹聚仁先生的女儿曹雷。曹雷女士于六十年代

在电影《年青的一代》中饰女主角林岚、《金沙江畔》中饰藏族姑娘珠玛,曾是

一位风靡过上海滩和全中国的人物,她的介绍使我解开了曹聚仁神通广大之谜。

  纵观父亲的一生,他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甚至有些固执古怪的人。在风起

云涌潮涨潮落的年代,像他那样独往独来自辟一径而又持守始终的知识分子,并

不多见,可谓凤毛麟角。

  父亲是浙江浦江人,1916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1年在上海爱国女

中任教。青年时期,他的同学、同事、朋友中间,有的加入了国民党,有些成为

共产党人,原来大家相处都不错,没想到一夜间就反目成仇,彼此残杀。血淋淋

的现实对他刺激很大,使他觉得政治太残酷太可怕,因而决心不参加任何党派。

到了晚年,他说:“我一生,不愿介入政,治纷争,又从来没有远离过政治漩涡

,像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盼望着有一场风暴,风暴真的来临,却又胆怯滞步了

。”用不愿下海湿衣而又一直倚岸观潮来形容他,十分贴切。

  父亲青年时就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后来终于以新闻为业,辛勤笔耕了一辈

子。这些年我一直在整理父亲留下的文稿,面对着他数千万言的文章着作,我感

到惊愕:父亲几乎是不停笔地在写啊!这些文字记录了他生活的时代、历史,记

录了他的经历、思想,留下了他的真诚与坦白。他是把他的灵魂无保留地披露在

读者面前了,既不夸大,也不掩饰。对于一个记者和作家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

不是容易的。如果说,要从父亲那里继承些什么的话,也就是这一个“真”字吧

  父亲的新闻、文学生涯使他有机会结识了中国政坛、文坛上的许多风云人物

。二十年代,他为邵力子主编的《国民日报》“觉悟”副刊撰稿,与邵先生建立

了深厚的友情。叁十年代,父亲与鲁迅先生相识并成为挚友,父亲后来撰写的纪

念、评论鲁迅的文章,已成为鲁迅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抗战爆发后,父亲曾在浙江金华中国旅行社采访过周恩来以及在皖南采访过

叶挺、陈毅将军等,结交了一些共产党方面的朋友。

  抗战爆发,国共合作,父亲倍感振奋。他一扫往昔的沉闷彷徨,以高昂的热

情奔走呼号,宣传抗日。作为中央社的特派战地记者,他完全忘记了个人的安危

,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到那里去。上海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父亲也在其列

,发出了一篇又一篇第一手战况消息。台儿庄会战,父亲采访李宗仁指挥部,第

一个将战役大捷的消息报告于世。父亲的报道、文章真实地反映了抗战前线及敌

后的情况,他也因此而成为当时中国的知名记者。

  1939年,母亲怀上了我。听说蒋经国在江西赣州搞新政,父亲很想实地去看

看,同时,也为了找一个相对太平的环境安家,好让母亲顺利生产。

  家刚安顿,蒋经国便亲自登门造访了,说:曹老师,我这里有一张报纸,希

望您能留下来,帮我办好这张报纸。于是,父亲便留在赣州,担任了蒋经国《正

气日报》社的主笔,把报纸办得颇有声色。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父亲与蒋经国相

识相交;结下了友谊。本来,父亲如果六根不净,凡心未泯,这是一个加入“太

子党”,在仕途上求发展的好机会,但不管谁来劝说,他均坚持“平生只做无冕

王”的原则,坚拒参加国民党。他称自己“并非清高,秉性使然”。

  1948年,国民党败象百露,父亲到了南京。蒋经国去看他,父亲对蒋说:政

府非有大的更张,否则难以为继。蒋经国对他的劝告不置可否,而国民党也依然

故我,滑向崩溃。父亲仰天叹道: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共产党胜利,新中国成立,父亲是高兴和拥护的,但是,要叫他亦步亦超只

能写赞美歌颂的应景文章,是与他自由主义的个性不相吻合的。此时艾思奇曾作

报告,说:新政权好比一堵墙,知识分子好比一块砖,砖头砌进墙里,你就是革

命队伍的一分子了,砌不进去呢,便只能把你搬开了。

  父亲想,我是自由惯了的人。哪堵墙都很难砌进去,不必劳动别人来搬,我

还是乘早去自谋生路吧。1950年,他下决心去了香港。当然,促使他下决心的还

有一个很现实的“民生”问题,一家大小八口人,都靠他来养活,而他却已失业

了。

  父亲初到香港,开始很艰难。你既然不愿为新中国服务,肯定不是同路人!

这是一个简单自然的推理,于是,左派们不理睬他。他到香港后发表的第一篇文

章是《我从光明中来》,这是已被赤化的证明,于是,亲国民党的右派们又组80

0篇文章围攻他。处于夹缝中的父亲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然而,正是这种尴尬处

境又恰恰强化了他非国非共的独立撰稿人形象,他讲话发表文章,客观中立,反

而有人听有人看。

  父亲人在香港,心系两岸,与内地和台湾的许多高层人士仍保持着通信联络

。大概正因为他独特的事业背景和多边的人脉关系,使他成为五十年代沟通两岸

信息比较合适的人选。

  能够报效祖国,父亲十分高兴,愿效犬马之劳,他曾说过:我最感痛心的事

情就是国家分裂。但我又最不希望看到用武力的办法达到统一。两边一旦打起来

,台湾将被夷为平地,大陆沿海城市也将变成废墟,遭殃的还是国家和老百姓啊

  1956年7月,邵力子先生一纸邀请函,把曹聚仁请到了北京。周恩来、陈毅与

曹氏同乘游艇泛舟昆明朗,品茗叙旧谊,煮酒论时局,美景佳境,尽兴开颜。周

恩来一国总管,公务繁冗,很少以这样方式见客,此番破例,从而说明了中共高

层对曹氏十分看重,寄予厚望,并希望与他建立一种密切亲近无拘轻松可以无话

不谈的私人联系。

  曹聚仁在他的《颐和园一夕谈》中,较为详尽地记叙了他同用恩来的这次难

忘的相聚。

  记者入京时,恰好在周总理在人民代表大会公开发表和平解放台湾的重要演

说之后。记者便问到“和平解放”的票面里的实际价值。周氏说:“和平解放的

实际价值和票面完全符合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

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叁次

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

,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

排的。”周氏郑重说到中共政策,说过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用什

么阴谋,玩什么手法的。中共决不做挖墙脚一类的事。

  周氏的话,只是一种闲谈。因为是闲谈,所以记者特别看得重要,他是把胸

中要说的话,老老实实说出来了。

  1956年10月,曹聚仁二次赴京。这一回,中共方面将接待又升一格:毛泽东

推迟了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见的时间,在中南海恭候。曹聚仁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虽谈不上受宠若惊,但确实感动不已,曹雷曾多次听父亲说到毛泽东时,流露

出发自肺腑的敬佩之情。关于这次谈话的内容,曹先生没有留下记录文字,故已

无从考证,曹雷只记得父亲说过,他对毛主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

从此要收起自由主义的旗号。毛主席说,你不妨更自由主义一点嘛。仅此而已。

但有几点则可以肯定:毛泽东找曹聚仁是要谈台湾问题;是要具体地阐述中共“

和平解放”的新方针新政策;是希望曹聚仁把话传进台湾去。香港报纸披露的曹

聚仁回港后积极给蒋经国写信的情况可以作证。

  香港《真报》报道:

  几个月来,传说中国国民党和红色中国将会和谈的谣言,传遍了整个远东。

在香港,谣言集中于记者曹聚仁的头上,他着名于既反共亦反对国民党。在国民

党被逐出中国大陆之前,他认识国共双方的许多显要人士,并且写过一本关于蒋

经国的书。他相信一个独立的台湾是没有前途的,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最好的事

情是国民党和中共谈判而得到一个解决。他从北京方面得到讯号,他就写信去给

台北的蒋经国,信内说:“在这一紧急时间中,我有重要事情告诉你。”他要求

蒋经国派出一个彼此熟悉的人士来香港,他呼吁说:“不要让这时机溜了过去。

”曹氏得不到答复,他又写一封信,催促说:“有很机密的事情要讨论”,经过

两个月的沉寂,他再试探:“某一方面要求我告诉你几句话,请你谨慎考虑。”

“我再要求你,勿让这一件大而难得的时机溜走了。”

  大事件少不得大记者。1958年8月和10月,金厦热战时刻,曹聚仁又两度北飞

来到北京,均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毛、周故意放话泄露“天机”,将炮击

金门的战略部署告之一二,于是,才有了《南洋商报》神通广大提前报道的事情

发生。   事后,毛泽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曾谈及此事:我们事先让曹聚仁这

位大记者知道,也要准备他第二日写成新闻去发表。当天,台湾即使知道,也不

一定信以为真,若信以为真,要做防备工作也来不及了。让我们的大记者更出名

也好。

  “也好”二字,道出了毛泽东深层次的思考。笔者一直认为,毛泽东、周恩

来于炮战决策、进行中,两次邀曹聚仁进京面谈,通过曹把核心军机预先捅了出

去,决非可有可无的细节,而是精心设计的一笔。此举目的,既在提升曹氏“此

君确与中共最高层保有联络”之知名度,以增加其做台湾工作的权威性;也在向

台湾示意:我的重大举措光明磊落,已事先通报,勿怪言之不预也;还在期冀曹

氏日后向台湾解释我之真正意图,勿使台湾理解产生歧义,即中共自1956年提出

的“和平解决”诚意未变,“炮击”实出于被迫无奈,乃为了“以战促和”,并

非重又回到“武力解放”的方针。唯有如此理解,才能对毛泽东10月6日《告台湾

同胞书》所提“叁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有正确、深刻的理解。

  对《南洋商报》提前一天发布重大消息的考证,人们看到了事情后面复杂微

妙生动有趣的背景,我也犹如循径入门、眼前豁然开阔、走进了一处新天地般感

到快感。

  对中共方面1956-1958年发动的和平攻势,国民党方面表面上不为所动,蒋

经国站出来对外界所传“曹聚仁为国共和谈牵线搭桥”之说予以辟“谣”:“完

全是一派胡言。共产党是谎言者和魔鬼,我们是不会和魔鬼去谈判的”。私底下

却继续保持与曹氏的鸿雁往来,不愿将管道切断。老蒋甚至几次叁番从海外派人

到北京打探消息,摸中共的底,谁又能武断地说老爷子从来就不曾动过心思?然

而,到底形势比人强,第叁次国共合作并不取决于叁几个决策大人物的良心发现

善意思维和大梦顿醒幡然彻悟,而是取决于国际的气候、实力的对比、利害的权

衡,然后再加上国家道德和民族意识的约束,当以上条件均不具备时,“和平解

决”只能与五十年代道一声“再见”。整个的六十至七十年代,大陆先是忍受“

叁年灾害”的煎熬,又不得不面对“中苏决裂”的考验,继而,错误的理论导致

了长达10年的“天下大乱”,内部棘手的难题堆积如山,那个岛屿的事情只能放

在了一边。台湾呢,先是重新燃起了“反攻”的欲火,大陆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和

进入联合国,如同两盆冰水兜头淋下,终于迫使他清醒,基本上消弭了“打回老

家去”的梦念,开始了埋头经营自家那一亩叁分自留田。就这样,毛泽东与蒋介

石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历史性的第叁次握手。许多人为此浩叹,其实,当事人本

无遗憾,遗憾的只有后人。

  “统一”被束之高阁,最苦莫过曹聚仁。曹雷女士说:

  六十年代,父亲未再来内地和北京,但他一直执着地相信,自己在祖国统一

事业中,能够发挥某种重要作用。他就那么满怀希望而又没有结果地等待着,等

得好苦好苦,他常把自己比作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灯台守”,远离故乡只

身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知何时能够等到海平线出现那迟来的“航船”。

  父亲孑然一身,长期在香港,其寂寞孤独是可以想知的,他说过,要是不会

写文章的话,他早就变成疯子了。他在垂暮之年,曾给我来过一信,这样说起自

己的精神支柱:社会革命,乃是我年轻时的理想。我一心向往北京,而且慢慢走

上为祖国效命的路子,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虽违背了对你妈的“永不离别

”的诺言,但处在这么伟大的时代,我能天真地开自己的玩笑吗?到了今天,你

们也该明白我十九年前的决志南来,并不是走错了棋了吧?

  父亲六十年代去过台湾,见过蒋介石和蒋经国。具体谈了什么我不清楚。后

来听说,周总理曾经说过:曹聚仁终究是一个书生,把政治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他到台湾去说服蒋经国易帜,这不是自视过高了吗?父亲就是这样,有些事情认

真得近于天真。他恪守的信条是:我的想法、看法可能会错,但决不会明明知道

错了故意去做错事。反过来,只要是我认为做对了的事情,我也会义无反顾往前

走,不回头。他在一心想促成国共和谈问题上的执拗和用心,很能说明他的个性

  父亲1972年7月23日因癌症辞世。弥留之际,他开始说胡话,说的是“我要见

毛主席,我有要紧的话要对毛主席、周总理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他念念

不忘难以瞑目的并不是家庭、儿女,还是那个让他割舍不下的祖国统一大业。父

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是一个非常热血的爱国者。

  曹聚仁生前有许多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着述,以及与两岸领导人的书信往来

,那些文字记录的不单单是一段历史活剧的几个小片断,而且记录了一个普通中

国人对他的祖国的一片炽热之情。中国统一伟业,已经凝聚并且还要继续凝聚诸

多志士仁人的努力,我想,这应该就是“聚仁”这个名字留给我们永久的启示和

激励吧。

                         8

  毛泽东的《告台湾同胞书》,再一次使各方“没有想到”,四十天前突然间

爆发的炮战也于突然间暂停,没有了隆隆炮声的一下子静寂下来的金厦海峡在向

人们提示:毛泽东始终是这场战事的执牛耳者,要打要停何时打何时停完全在他

的判断掌握之中。

  台湾高层在进行了一番紧急研判、磋商之后,作出消极反应。国民党军发言

人称大陆文告“完全是骗局”,决定“不予理会”,并持别强调“宁可冒继续被

炮击封锁的危险,亦不愿美国盟邦退出护航”。在惊涛恶浪中艰难挣扎的台湾,

坚拒大陆方面抛出的救生圈,仍然紧紧抓住毫无保障的美国稻草不放,看似矛盾

,其实也很符合逻辑,毕竟,站在台湾的立场来看,与美国的龃龉磨擦属“人民

内部矛盾”,与中共的恩怨纠葛才是“敌我矛盾”。排斥大陆的友善表示自然是

为了向美国表示忠贞,同时也是为了同美国继续交易,开价也可以从“你美国人

不要再逼我从金门撤退了”抬升到“你美国人应该保护我继续固守金马”。蒋大

“总统”在被美国人玩于股掌折磨神经之后,仍旧不能从“陷美国于金马海域”

的梦魔战略构想中纵跳出来,识时务耶,不识时务耶?

  美国却丝毫不给蒋“总统”什么面子,助理国务卿赫脱6日当天即对中国国防

部长文告表示“欢迎”,并爽快宣布从8日起美国海军暂停为补给金门的台湾船队

护航。向一篇其目标策略全然是针对自己的文章鼓掌,并给予积极热情的呼应,

表面上看,美国人简直患有阿Q式的愚痴了。其实也不然,赫脱后面还有话呢:“

希望这预示中共将永远停止他们的武装进攻……”

  美国从来就没有脱离“舍弃金马而换取永久停火”的思路,此次不过仍在争

取同中国做成一笔“我赞成了你,你也应该赞成我“的买卖。山姆大叔就是这样

,在牺牲他人包括小伙计的利益而攫取自家利益方面,一向精着哩。

  对文告真正发自肺腑高兴欢迎的是金门阿兵哥们。

  6日,晨雾刚刚消散,我某观察所观察员首先看到一个穿着短裤拿着小筐的蒋

军,地老鼠一样从金门岛西北角的一个地洞里钻出来,弯着腰迅速地跳到附近一

条河沟里去摸鱼虾。不久,另一处又钻出了十来个跑到海湾里去洗澡。在可能是

伙房的目标附近,也出现了叁叁两两挑担、背筐的士兵。从敌军的动作来看,仍

然惊魂未定,他们先从地洞里探出头来,东张西望一番,一出洞就慌慌张张地拔

腿奔跑。观察员们笑疼了肚皮,有个小鬼还恶作剧地双手作喇叭状,扯着脖子喊

:“不要怕,慢点跑,给你们放假喽──!”看看大陆炮阵地上真的不发一声炮

响,蒋军官兵也就愈发的胆大,成帮结队地出来走动,有的晒衣服被褥,有的活

动胳膊腿,有的理发,有的傻乎乎站在海边享受日光浴。到了上午,料罗湾海滩

来了蒋军运输舰放胆靠岸,载重汽车也一辆接一辆开到码头边,有成群的蒋军蜂

拥上去抢运,在那些被重物压得弯腰曲腿的士兵后面,依稀可辨有军官模样的人

物指手划脚地指挥。白天不见一丝炊烟夜晚不见一星灯火的死寂之岛。重又现出

了生命活动的迹象。一名美国记者自金门发出消息:停止炮击的消息“从一个炮

位传到另一个炮位,并且传到了海滩”,“你不必说中国话就可以注意到这个岛

上的气氛缓和下来了,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愉快”,“从肮脏的地堡里走出来的

土兵互相握手,并且高声叫好”,有人说“我们至少可以再活一星期……”

  凡是敌人欢喜的事,自己人便很难兴奋起来,这是一般的规律。厦门前线中

下层官兵和民兵对文告的反应,远不如下达开打令时那样兴高采烈干劲十足,沉

默无语的炮阵地上,好像还潜流着一股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疑问、不解甚或埋怨

的情绪。其实这是挺正常的事情,或者说,是以消极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现象

。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目前,还仅在最高层次传达、领会,要叫打炮打得正起劲

的基层就此罢手,180°转向,完全自觉自愿地融为行动,恐非唯物主义态度。要

知道,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是某种战略企图的负载者,但决非每一个士兵都是

战略家。采访中。有二叁十位参战老人对我说起:不打的命令来了,当时确实有

些想不通啊,金门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干嘛突然停打,干嘛不乘热打铁拿下来

?上级一会儿叫我们一定要把金门之门封得死死的,最好一根针一根线也运不进

去,一会儿又叫我们把金门的大门敞得开开的,除了原子弹,他运什么上去都可

以,这个仗怎么是这么一个打法?放着疲敌不打,却非等着他吃饱了睡够了养精

蓄锐弹足粮备后再以十倍的疯狂来打我们,古今中外战史上能否找出相同的一例

?当然了,牢骚归牢骚,怪话归怪话,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军人以服从命令

为天职,军令如山倒,上级说“停打”,那就不会有一颗炮弹不受约束地飞出炮

膛去。10月6日之后,尽管金门岛上又出现了那许多香甜可口的目标,厦门前线数

百门大炮均克制住内心的骚痒,做到了一言不发。

                          9

  大炮发言,是同老朋友一种方式的对话;大炮哑口,是同老朋友另一种方式

的对话。毛泽东10月6日在同蒋介石讲了一番心里话之后,意犹未尽,余言尚多,

尤其看到了老朋友的不领情和曲解昏语,更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和世事的感慨,

坦荡的真诚、无欺的善意和如流的文思又聚集凝结成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他铺

纸研墨,走笔龙蛇,一篇《再告台湾同胞书》发萌于心扉,泼洒于毫端: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

  一星期过去了,炮没有打,一方清静。全世界欢迎,你们快乐。有几位先生

有点不舒服,余悸犹存,胡思乱想。例如说:共产党向你们建议的是一条诡计。

诡计吗?历史会来证明不是,而是一条较好的出路。例如说:七天之后又要大打

。你们对我的第一封信有一个字没有看清楚,那就是“暂以七天为期”的那个暂

字,意谓可能延长,七天是暂时规定。好几个星期以前,我们的方针就告诉你们

的领导人了,七天为期,六日开始。你们看见十月五日的《南洋商报》吗?行人

有新闻观点,早一天露出去,那也没有什么要紧。政策早定,坚决实行,有什么

诡计,有什么大打呢?一说共产党靠不住,你们有叁十年和我们打交道的经验。

让我们算一下帐吧。我们和你们历史上有过两次和谈。一次,1945年,各党派开

政治协商会议,地点重庆,通过了一个全民团结共同建国的协定。是谁撕毁这个

协定的呢?国民党。又一次,一九四九年,两党代表团聚于北京,议定了四十八

条和平协定,双方全权代表签字同意。是谁不愿意批准这个协定宁愿继续打下去

的呢?国民党。由此看来,你们经验虽多,不会总结。你们不自反省,反而归结

为共产党不可信任。颠倒是非,一至于此!你们靠美国吃饭。靠得住吗?肯定靠

不住,迟早他们要把你们抛到东洋大海里去的。下毒手要一下子置你们领导人于

死地的,不是美国人吗?那个美国走狗孙立人将军,不是被你们处置了吗?他是

你们的一个武贼。洋奴胡适,组成派别,以自由、民主为名,专门拆国民党的台

。你们不是大张挞伐,拼命抗过一阵子吗?他算是一个文贼,仗美反华,余威尚

在。我看你们还难安枕吧。你们看,美国人有一毫一厘一丝一忽所谓仁义道德吗

?其他种种,千件万件气死人的事,你们一一亲历,不必我来多说。积怨如山,

一旦爆发,于是有去年五月二十四日之役。这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要大书特

书的。什么美国大使馆,叁拳两脚,打个稀烂。做得对!做得好!因为那些人欺

人太甚。你们有些人说:共产党离间你们与美国人的关系。什么叫离间?你们对

待一个文贼,一个武贼,一个大使馆,较之我们说几句闲话,即便的做离间,谁

的分量重一些呢?我们就是企图唤醒你们,坚决跟美帝国主义离开,跟伟大祖国

靠拢,这样难道不好吗?我们无求于你们,只是希望你们实行孙中山先生的爱国

叁民主义,然后逐步进到社会主义,如此而已。自从美帝国主义占据台湾以来,

形势已经改变了。美帝国主义成了我们的共同敌人。国民党已经不是我们的主要

敌人。我们和你们还是敌对的,但这种敌对,较之民族矛盾,已经降到第二位。

几年前,周恩来总理即向你们建议谈和,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和谈胜利妥洽成功

,则我们两党又可以化敌为友。我们建议: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全体军民同

胞团结起来,采取坚定而又灵活的政策,减少你们内部的摩擦,一致对付民族敌

人。你们的一位军事发言人说:停火七天太短,没有码头,全靠手搬,供应不了

许多东西。这是实情。为此,我们决定,再停七十天,从本日算起。期满如有必

要,可以考虑延长。你们怕我们大举进攻。那么,你们可以做一些事情:多运粮

,厚筑墙。你们中间又有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这是共产党的又一条诡计

。告诉你们:确是如此,但非诡计。谈判未举行,和平未实现,贵我之间战争状

态依然存在,当然只好谈谈打打,打打停停。但是这里所说的谈,不是华沙会议

的谈判,专指我们两党之间的谈判,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华沙未便谈此。

华沙谈的,是一个美国人走路的问题。美国人同我们讲生意,想以金、马换台、

澎,造出两个中国来。他们的梦多么甜蜜啊!停火,停火,再一个停火!我们不

知道美国官员们究有多少常识。看起来似乎不很多吧。说他们代表美国自己谈这

个问题吧,中美之间并未开战,无火可停,他们不能代表自己。说他们代表你们

吧,也是冒充。你们的领导人反对华沙谈判,并且讥笑停火。你们没有委托美国

人当代表。假如委托了,我们也不同意。为什么我们中国两个政党不去直接谈判

,要委托一个外国做代表呢?这种谈判,我们感到羞耻,因此不可以谈。华沙谈

的,只能是一个中美关系问题,一万年也是如此。台湾的朋友们,不可以尊美国

为帝。请你们读一读鲁仲连传好吧。美国就像那个齐□王。说到齐□王,风烛残

年,摇摇欲倒,他对鲁卫小国还要那样横行霸道。六朝人有言:韩亡子房奋,秦

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现在是向帝国主义造反的时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

德怀

  余以为,对文中所提若干人、事,如加以注释,当有助理解。

  ※孙立人,曾任台湾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

孙早年在美国学习军事,系非黄埔军校出身而升任高位者之一,二战中因远征缅

甸有功而享有“东方隆梅尔”之誉。1955年8月,被蒋介石以“阴谋叛乱罪”撤职

,后遭软禁。台湾尽人皆知,孙对蒋并无二心而被撤办,“莫须有”罪名背后,

反映了蒋对孙有美国背景的猜忌和不放心。

  ※胡适,1938年至1942年间曾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58年4月自美返台

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支持的《自由中国》杂志,曾因刊登胡适等人文

章,受到国民党报刊的猛烈抨击。台“国防部总政治部”的“特种指示”称其“

企图不良,别有用心;假借民主自由的招牌,发出反对主义、反对政府、反对本

党的歪曲论调”。长期以来,台湾内外有一种不登堂庙的说法:如若有一天,台

湾通过民选而产生一位文人“总统”,美国最为看好的就是胡适。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谋划,常周游列国,排解纠纷。公元前258年,

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畏惧秦国,遣使劝说赵王,

欲尊秦王为帝,以求罢兵。鲁仲连游说赵、魏两国,不尊秦王为帝。秦军无奈,

随之“却军五十里”。

  ※齐□王,战国时齐国君,曾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攻打周围小国。后各

国联合攻齐。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破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出走至莒,不久

被楚将淖齿杀死,

  ※“去年五月二十四日之役”,即指1957年“五?二四”事件。美国军事法庭

宣判无故枪杀国民党军少校军官刘自然的美国士兵雷诺无罪,引起台北数万人举

行反美示威,愤怒市民捣毁了美驻台“大使馆”。

  毛泽东此篇《再》文,原定10月13日停火一星期届满时发表的,然而,13日

这一天北京各大报刊登出来的却是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另外──篇《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防部命令》,一篇不大合乎参谋业务教程但绝对堪称大手笔的雄文:

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藉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

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

。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

这样做,就全局说来,无损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

金、马一千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六亿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有些共

产党人可能暂时还不理解这个道理。怎么打出这样一个主意呢?不懂,不懂!同

志们,过一会儿,你们会懂的。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美国人,必须滚回去。他

们赖在这里是没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马的中国人中,爱国的

多,卖国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数的中国人逐步觉悟过来,孤立

少数卖习贼。积以时日,成效自见。在台湾国民党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

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依然存在。台湾的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

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你们不要和谈,打是

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

要停就停。美国人想在我国的内战问题上插进一只手来,他们叫做停火,令人忍

俊不禁。美国人有什么资格谈这个问题呢?请问他们代表什么人?什么也不代表

。他们代表美国人吗?中美两国没有开战,无火可停。他们代表台湾人吗?台湾

当局没有发给他们委任状,国民党领袖根本反对中美会谈。美国民族是一个伟大

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不要战争,欢迎和平。但是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

,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实在不大高明。即如所谓停火一说,岂非缺乏常

识?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

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世界上一切侵

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的。他们想

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总是可以抓回来的。一句话,胜利是

全世界人民的。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切切此令!

  毛泽东为何临时改换主意,压住已写好了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不发,而重

写改发了一篇国防部《命令》?

  有一种说法:将遭到废黜的孙立人将军称为“武贼”,毛泽东觉得仍需斟酌

  笔者以为此说也对。

  但将两文放在一起比较,毛泽东对《再》文写法不甚满意,恐是主因。《再

》文针对台湾的歪曲诬蔑,回顾历史,逐一评说,就事论理,循循开导,主旨清

楚鲜明,态度诚恳真挚,文字上并无甚不妥。但如若更严格苛求地统观全篇,话

似讲得稍嫌琐碎了一些,意图表达好像也直白有余而含蓄不够,谈问题的起始点

是否也尚觉不很高?

  很明显,《命令》在扬弃上不满足,追求更加有气魄和说服力的境界。

  首先,我之方略,倾盘托出,彼之利害,一针见血;不谈琐事,不纠枝蔓,

着眼大局,晓以大义。  全文简明雄浑,一气呵成,阅毕,给人站于颠峰而俯

览众山,敞开心胸而延收天地的大度大势之感。

  其次,虽为“命令”,实为政论,以政论体来写“命令”,十分少见,大概

为古今第一人。而“命令”式的政论,也显现出一言九鼎、斩钉截铁的独特魅力

,读来心魄震撼,痛快淋漓。

  第叁,既为《命令》,对象应该是部属、下级,毛泽东显然已经知道了“停

火”给前线官兵造成的情绪波动,他要亲自撰文讲道理、做工作,以安军心,以

鼓斗志。然此篇《命令》,又以公开形式发表,可见还有宣传目的,其中多处文

字,看口气便知,话是讲给台湾海峡对岸听的。一篇文章,二者兼顾,话中有话

,弦外有音,当事者心知,局内人肚明,这大概正是此文构思的巧妙聪明处。

  《再告台湾同胞书》虽未发表,但同样是毛泽东于炮击金门期间亲自撰写的

重要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毛泽东钢一样坚硬的意图和呈动态状的思考,提供了

有力的参照系。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