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禅门闲话】徒弟度化师父、徒弟帮师父开悟的例子 -- 衲子

共:💬90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小兄弟倒是好心,

先谢谢了哈!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慧皋禅师在悟后对圆悟克勤说“开悟真是太难了哈。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许多师兄其实都不是这么回事,你老人家怎么也许可他们了呢?”圆悟告诉他,佛法如同大海,你取一小勺,也是海水,你取一大瓢,还是海水。不能因为人家舀得少就说人家不是海水。

禅宗自六祖张演以后,先有顿渐之争,后有悟后起修与否之争。这后面的争论到民国抗战时期仍无结论。真无结论吗?若有结论为什么不明说呢?

其实,六祖在《坛经》里已经说过了啊。

后世有“只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有人据此得出,禅宗不重真修实行的结论。

却不知道,没有明心见性前,说什么修行都是自己哄自己,今天一点进步,马上就高兴,明天就立马回到原地。真正在明心见性上有体会,才开始真正地修行。见性以前所为,好听一点在学习知识打基础,不好听一点纯粹是在扯蛋。所谓眼正,无非就强调此点而已。

但到后来,却变成了不管行履的托辞了。哪里知道,真正到此阶段,心行之处几无痕迹,“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斯之谓也。真正过关之人,谁敢不顾行履呢?再说白一点,就是在睡眠之中,人家也是在做功夫啊。

“行”门,“行”门不是“解”门,不是说说谈谈,不是解释清楚,不是理解了就完了。

所谓“重关”、“牢关”以及“祖师禅”、“如来禅”无非是个提醒。

圆悟克勤固然慈悲,却也过于宽宏。对于未过关者,却在其中猜测禅师大德到了哪里,去往何处。(猜测之心,难道不是疑心?)

殊不知,人家的去处自己晓得。我们自己的去处,却依然是茫茫也。

承当乃大事,不得不慎。

见性之后,贪嗔痴慢疑之心必减;欲望之求必少也。

“南台静坐一柱香,

整夜无思万虑亡,

不是成心息妄想,

只缘无事可商量。”

一句“无思”、“万虑亡”,一句“息妄想”、“无事”又害了多少人啊!

凡事物皆一体两面,看到此忘记彼,看到阴忘记阳。

到此,真想来一句TM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