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七:英雄末路–扎马战役 -- 史鉴
如果意大利半岛像一支靴子,那么布鲁提亚就是靴子的脚尖。梅托汝斯战役以后,心灰意冷的汉尼拔放弃大片根据地,撤退到布鲁提亚,在这西南一隅渡过了他意大利征战的最后几年。这期间意大利战区波澜不惊,汉尼拔同罗马军队有数次小规模交锋,互有胜负,都未能改变沉闷的战局。汉尼拔花费了不少心血记述他的军事生涯,这篇回忆录后来以希腊文和布匿文刻在石碑上,竖立于科罗纳海角的赫拉神庙。多年之后波利比乌斯有幸见到这篇铭文,得到了不少宝贵资料。
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俨然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赢得战争的梦想早已随风消逝,此时汉尼拔唯一的使命便是牵制住罗马军队,使其无暇入侵北非。倘若汉尼拔能够振奋精神,迸发出些许灵感的火花,便足以让罗马人惶惶不可终日,而以费边为首的保守派就能够在元老院占据上风,从而无限期搁置西庇阿远征迦太基的计划。然而汉尼拔似乎忘记了肩负的使命,而忙于记录自己过去的辉煌,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汉尼拔沉浸于往事的回忆之时,迦太基两支野战军灰飞烟灭。后人不禁要问,如果汉尼拔早两年回来,被吉斯哥葬送的数万迦太基军队–包括精锐的努米底亚骑兵和凯尔特雇佣军–和久经沙场的意大利军团一道集结在战神麾下,西庇阿将面对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这场战争会是怎样一个结局?可惜迦太基元老院选择了志大才疏的吉斯哥,他战败以后一死了之,留给汉尼拔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当汉尼拔最终登上北非海岸之时,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无力回天?
公元前203年秋天,汉尼拔接到迦太基元老院的召唤,撤离意大利。李维记载,汉尼拔遣散了军中的老弱病残,洗劫了自己控制的城镇,然后将拒绝离开故土的意大利籍士兵屠戮殆尽。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罗马的宣传,与事实相去甚远。洗劫城镇的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归国路途遥远,汉尼拔需要筹集足够的粮草,而且他一旦撤离,那些城镇也逃不过罗马军队的洗劫。屠戮意大利士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汉尼拔带回北非的部队,绝大多数是意大利人。事实证明他们对汉尼拔忠心耿耿,甘愿为统帅流血牺牲。倘若汉尼拔大肆屠戮他们的同胞,很难想象他们还能保持如此高昂的士气。阿庇安记载的一个细节很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汉尼拔因为缺乏运输船只,被迫屠杀4,000匹战马,以及不计其数的驮马。鉴于骑兵在汉尼拔战术体系里的关键位置,此举等于自废武功,为扎马战役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汉尼拔到达北非不久,三弟马戈的残军也从意大利北部撤了回来,然而兄弟二人未能相见 – 马戈在此前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死在归国的船上。哈米尔卡的“一窝幼狮”,如今只剩下汉尼拔孤身一人了。
迦太基朝野上下对汉尼拔寄予厚望,授予他军政大权。汉尼拔不但接收了马戈残军万余人,还征召迦太基青壮年男子入伍,重建一支大军。元老院三番五次催促汉尼拔立刻出征,一仗打垮西庇阿。汉尼拔明白自己手下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因此顶住压力,拒绝仓促出兵,而是殚精竭虑训练部队,招募骑兵。汉尼拔联络到了西法克斯的一位亲戚,这位名叫泰凯乌斯(Tychaeus)的努米底亚贵族带来两千雇佣军,号称是北非最精锐的一支骑兵。从踏足北非到扎马战役,汉尼拔足足等待了一年的时间,这体现了西庇阿在他心目中的份量。
无独有偶,西庇阿也面临很多困难,不想过早同汉尼拔交锋。他的后勤补给时断时续,两个军团的兵力捉襟见肘–盟友马西尼撒忙于平定努米底亚,直到扎马战役前夕才率军来援。西庇阿的对策是挥师南下进入迦太基腹地,一路烧杀掳掠,将老百姓贩卖为奴,作为对迦太基背信弃义的报复。西庇阿此举有几个目的,首先是掌握战略主动权,逼迫对手尾随而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地点决战;其次是搜罗粮草以解大军燃眉之急;最后是尽量靠近努米底亚,以便马西尼撒驰援。西庇阿此举果然奏效。迦太基朝野无法容忍军事统帅坐视国土遭到蹂躏,怨声如鼎沸,汉尼拔顶不住压力,终于率军出征。
两军在迦太基城西南一百公里的扎马附近对峙,相聚十余公里各自扎营。汉尼拔派出三个间谍混入罗马军营打探消息,被罗马士兵抓获。西庇阿不但没有按照规矩处死他们,还派人领着他们参观大营,然后送他们安全返回。西庇阿此举不只是为了显示展示信心和实力,也有故布疑阵的意图。此时马西尼撒的援军尚未到达,西庇阿显然希望汉尼拔低估罗马军队的兵力。汉尼拔对西庇阿的雍容大气非常惊讶,要求面谈,于是才有了这次千古流传的会晤。
西庇阿只比汉尼拔小12岁,在统帅资历上却是后生晚辈了。十六年前,17岁的西庇阿刚刚开始他的军事生涯时,汉尼拔已经率领迦太基远征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接下来的两年里汉尼拔连续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十余万罗马军队,谱写了西方军事史的辉煌乐章。年轻的西庇阿肯定参加了特雷比亚战役和坎尼战役,极有可能也参加了特拉西米尼战役,因此对汉尼拔的用兵如神有深刻的体会。
汉尼拔如同一座高山,横亘在罗马人面前。西庇阿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是在汉尼拔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无时无刻不在思索这样的问题:罗马军队到底败在何处?到底怎样才能击败汉尼拔?坎尼战役以后的第六年,25岁的西庇阿出征西班牙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拜库拉到伊利帕,再到大平原,一步一个脚印,一战一次提高,扎马战役前夕的西庇阿,已经羽翼丰满,成为同汉尼拔比肩的一代名将。可以说为了这次会面,西庇阿准备了十六年。站在巨人面前的西庇阿,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后人不得而知。妄自揣测一下,绝不会是自惭形秽,也不会是诚惶诚恐,更不会是满腔仇恨,而很可能是英雄相惜之情。
汉尼拔和西庇阿在两军大营之间的旷野中单独会晤,只有一位翻译在场。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记载,汉尼拔首先致辞:他但愿迦太基和罗马之间没有进行这场战争,如今事已至此,双方应该尽力谋求和平;他劝告西庇阿不要太自负,并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证明幸运之星不会永驻;最后他表示罗马应该拥有西班牙、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以及两国之间的所有地中海岛屿,双方以此为基础达成和平。西庇阿反诘道:迦太基必须对两次战争负责;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幸运之神的反复无常。至于汉尼拔提出的条款,西庇阿认为:倘若汉尼拔在罗马入侵北非之前就撤离意大利,这些条款是合理的,如今罗马军队兵临迦太基城下,并控制了北非大部,这样的条款就显得脱离实际了。西庇阿进一步指出:汉尼拔只字未提遣返战俘、焚毁战舰、支付战争赔款等条款,这些都是迦太基元老院毁约之前满口答应的。最后西庇阿总结,迦太基要么完全听命于罗马,要么决一死战。
西庇阿提出的条件相当于无条件投降,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谈判破裂,两人道别,各自回营准备决战。如果说汉尼拔在会晤之初,对达成协议尚存幻想,西庇阿显然没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笃定要跟汉尼拔决一雌雄。西庇阿此举固然有追求荣耀的动机,也基于相当实际的考虑。事实证明,只要迦太基还有发动战争的能力,两国之间就不可能有长久和平。另外,就在两人会晤的前一天晚上,马西尼撒率领一万大军赶来会合,罗马阵营兵强马壮,西庇阿此时满怀信心。
毕竟,没有一个罗马人愿意错过名垂青史的机会。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知道怕了吧 油老板 字32 2008-09-03 07:39:38
🙂2. 兵临城下 24 史鉴 字5625 2008-09-01 09:46:33
🙂沙发3 油老板 字0 2008-09-01 10:02:15
🙂3. 战神归来
🙂沙发4 油老板 字0 2008-09-01 10:02:48
🙂4. 扎马战役 26 史鉴 字7065 2008-09-01 09:45:23
🙂扎马战役中使用过镰刀马车吗? 1 MacArthur 字186 2008-09-01 20:41:37
🙂古典史料没有记载,我认为应该是没有用过。 史鉴 字208 2008-09-02 09: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