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胡佳和胡耀邦的共同之处--都道德高尚得紧 -- 假语村言
良田,良种,肥料,耕作这是一个整体。机械化生产是在田很多。单位人口占比较多的时候才行的,比如珠三角,七十年代已经实现的机械化。但分到大家手里连吃饱都困难。而分田之后,珠三角发挥了优势,大搞特色农业,也就是该种什么就种什么。于是珠三角的农业一下子就变天了。
我小时候见过生产队联合收割,你猜怎么着?大家站在那里看着,不少人流着泪。收割机收完后大家一起出动去拾稻穗和掉出来的谷粒。
其实我们这里找不到一片地方适合大机械操作的田地。在七五年,七六年的时候我们这里也试过康采因农业。但生产队上的人并不愿意,因为机械的费用很高,而按当时的经济结算方式。分到人手上的东西因为机械化更少了。后来分单干,那些大的联合收割机就成废铁了。
农村的单产提高,一个良种,二是水利,三是化肥四是精耕。这些东西是后来农业大进步的基础。水利的基础是文革前建设的。良种是科学家的功劳,化肥是文革中唯一干的正确的事情。
文革后期,粮食是增产了。但原因是农村已经稳定下来了。而机械化生产也开始尝试。但不是所有的地方但适应机械化。我们这就不合适。
我们这里七五年和七六年搞过大机械,但七七年就不再用那些联合收割机了。因为地理条件不允许。
其实,每一天都是有进步的,文革中农业是有进步。但文革中主要是农民在付出巨大的劳动之时每况愈下的收入间才是分单干的动力。
象小岗村,不分单干没法完成公余粮。总产就那么多,拿去上缴了大家怎么过?于是把地分了。这公余粮就到了每亩地上。这叫摊丁入亩!
这才是邓小平改革的核心内容,因为那时候国家财政极其困难,根本没法开支各项国家费用。所以就不再坚持原来的公社化了。
习颂勋在七八年来广东调查外逃事件的时候,问那些抓到的人,第一就是问你那里人,公余粮完成了没有?这大致可以看出当时中央对农村的态度。
其实,不管是文革还是七六到七九年。农业不管化肥良种等条件的好转,农民个人的收入总是极低。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外逃。其实到七八年,不少地方已经大搞了机械化耕作了。但还是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所以才分的单干。这才是原因。
七九年前的农村,不管如何,公余粮总是公社和生产队最主要的紧箍咒。在七几年的时候,很多生产队都组织了监督队去其它村去搜查别村有没有瞒产。抓到了就那其它村的粮食运回。我们这里因为这事打过大规模的械斗后来才停的。
说什么改革破坏了机械化农业,这是扯蛋!具备机械化的地方一直以来都一步步地实现着机械化。而不具备机械化生产的地方开始了精耕,出才是中国农业的出路。
七五年,我家门口那几亩地就用了机械插秧和联合收割。但那一年他们分到的是每一百公分一块多一点,分得口粮每人四十斤。工分粮是每百工分四两的粮。而七六年他们不用机械化了,因为生产队人算过了机械化需要交出去的稻谷几乎是他们产量的三份之二。于是又回到人手去了。
今天看到的是机械化,但机械化成本,机械化条件看不到。
其实,在六一年到六六年是农村最好的时候。农村人因为包产到户才有好点的生活。
我想改革就是在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经验上吧。
其实文革中的农业说有作为,是干过一些,效果值得研究,但最要命的是那时候的公社化生产和没完没了的公余粮的矛盾在那里也让每个农村基层干部用尽智慧。最后没法子还是分田。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至于扯机械化,那说他是赵括不为过。你得有这个条件呀。再说包产到户大家都愿意,原因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公余粮逼出来的办法。
没有看到这些问题就说文革事的农村,扯!
说到底分田到户就是摊丁入亩!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估计老萨这些知识是萨娘教的 居庸叠翠 字88 2008-10-06 08:31:12
🙂嗯,我老家现在就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了 寒声碎 字0 2008-10-06 08:24:26
🙂我的印象,没有人反对包产到户,但是反对一刀切的执行方式, 1 冰雪迎梅 字114 2008-10-06 03:31:46
🙂农业的几样东西,
🙂文革时的水利事业 1 龙首塬上客 字756 2008-10-08 08:11:56
🙂坚决顶! 请我吃饭 字0 2008-10-05 20:48:10
🙂唉,对过去的事情不了解,但是有些记忆还是深刻的。 11 贪玩的风筝 字894 2008-10-05 11:34:32
🙂如楼下所言,我也建议LZ少涉及其他易于争议的话题,但是 1 隔路山贼 字156 2008-10-02 05: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