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太原沧桑 一 ZT -- uibeacct

共:💬44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五章 乱世英雄之虎跃晋阳 Re:太原沧桑 一 ZT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五章 乱世英雄之虎跃晋阳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五代时期的太原,那一定是“龙腾虎跃”。在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纷争乱世,从太原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真龙天子,沙陀三王朝的开国皇帝们起家于太原,而他们的继任者李嗣源、石重贵、郭威,无一不跟从自己的主公镇守过太原。乱世出英雄,与此交相辉映的,是在五代与北宋初年弛骋沙场、叱咤风云的太原虎将。

  做为唐末五代的军事重镇,太原培养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晋阳城高大的城墙下,当初和晋阳城中的百姓一样平凡的他们或富贵,或贫贱,有的甚至只是游荡于古城街巷之间的市井无赖,他们相互之间或许早已熟悉,也许擦肩而过却无缘相识,但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为他们创造出如此之多的机会,使他们一朝崛起于衢陌之间而功成名就,以至于五代频繁的战争中,攻守双方常常都是各为其主的太原籍将领,正是他们个人的传奇故事为这个乱世增添了光彩,他们戎马倥偬的攻战征伐书写了五代史中的极为耀眼的一部分。

  这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太原名将莫过于杨家将与呼延赞,《杨家将》与《呼杨合兵》的故事至今仍然流传于乡野里巷,然而,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历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却是另外四人。

  慕容彦超,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为人足智多谋,曾有人用毛驴进行诈骗,有司无法破案,慕容彦超将毛驴渴饿一夜后放出,跟着识途归家的毛驴将骗子擒获。郭威起兵后,他率兵赶赴大梁勤王,因为轻敌而遭致失败,后汉因此灭亡。慕容彦超后来联络南唐、北汉反周,周太祖郭威亲征兖州,城破兵败,投井而死。

  另一位与他名字相似的太原名将慕容延钊是郭威的部将,曾跟从周世宗柴荣征讨淮南大破敌军,官至殿前副都检点,与他的上级,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关系亲密,结拜为兄弟。陈桥兵变,他屯兵真定响应,赵匡胤称帝后,仍称他为兄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脱离禁军出任外职,几年后病死。

  当年在大梁城外击败慕容彦超的,是另一位太原名将李筠。做为后周的创业功臣,深得郭威信任的李筠奉命驻守潞州防御北汉,曾在与北汉的战争中屡破辽军。公元 960年,赵匡胤篡周建宋,派人招抚李筠,李筠在部下的劝说下,勉强接受诏书。然而,就在接待宋朝使臣的筵席之上,酒入愁肠,李筠悲愤难抑,命人悬挂周太祖郭威的画像,仰望着这位有着知遇之恩的故主,亡国之痛涌上心头,李筠泪流满面,下定了反宋的决心。

  在这种情况下,李筠与北汉结成反宋同盟,当北汉皇帝刘承钧率军抵达太平驿后,李筠发现北汉皇帝仪仗不整,全然不是皇家风范,李筠因此而后悔与北汉的联合。其实早在刘崇称帝时,就曾对他的部下说:“我只是因为高祖的大业一朝断送才不得不称帝的,但我又算什么天子,你们又算什么节度使呢。”刘崇虽然称帝,却不以皇帝自居,因此不建宗庙,祭祀祖先如同普通百姓,所以,刘承钧的仪仗缺少皇家威仪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却影响到李筠与北汉联盟的决心。也许是受到这一情绪的影响,心直口快的李筠在刘承钧面前仍然大谈后周的知遇之恩,使得与后周有世仇的刘承钧的态度趋向消极。

  轻易失去援手的李筠此时却在不切实际地幻想,认为只要自己一出兵,后周旧臣都会群起响应,但万万没有想到,连他自己的儿子李守节都在为自己预留后路而秘密降宋。赵匡胤御驾亲征,太原名将慕容延钊率领东路军参战。宋太祖采取太原籍将领吴庭祚的策略,诱使李筠出战于泽州,两个月后,另一位太原名将王全斌率先攻入泽州,后周节臣李筠举火自焚。

  就在李筠起兵的时候,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出生于太原的李重进准备在扬州起兵响应,这本来将置赵匡胤于南北夹攻、腹背受敌的险境,身为淮南节度使的李重进完全可以趁此机会长驱直入挺进大梁,那样的话,刚刚建国的赵宋将面临覆亡的危险。然而,优柔寡断的李重进却一拖再拖,最终被平定潞州的赵匡胤从容击败,李重进在扬州举族自焚而死。

  公元 919年,孟昶出生在藏龙卧虎的晋阳城,他的父亲,是李克用的侄女婿,后唐的北京留守孟知祥,他的母亲,是李存勖赐给孟昶的姬妾,太原李氏。六年后,后唐平定前蜀,在主帅郭崇韬的建议下,孟知祥率领部下出镇成都,这也就是后来北宋西征时后蜀王朝太原籍将领极多的原因。第二年,七岁的孟昶和他的母亲离开晋阳踏上了前往西川的路途。公元 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孟知祥在当年病死后,十六岁的孟昶即位。

  就在孟昶出生的那一年,十二岁的太原人王全斌回到晋阳。他的父亲做为晋王李存勖的部将出任岢岚军使,私自豢养了百余名家兵,正在与后梁夹河苦战李存勖怀疑他心怀异志而召其相见,十二岁的王全斌对由于害怕而不敢启程的父亲说:“之所以召见父亲一定是怀疑您别有他图,如果送我去做人质,一定能让晋王放心。”于是,王全斌来到李存勖身边,成为他的侍卫。此后,王全斌历仕唐、晋、汉、周、宋五朝,曾经参与征讨另外两位太原名将慕容彦超和李筠的战争。公元 963年,王全斌还与宋将郭进奉命进击北汉,深入太原境内,俘虏数千人后凯旋而归,在这些战俘中,就有后来逃归北汉又刺杀了北汉皇帝的侯霸荣。

  公元 964,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按照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赵匡胤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后蜀,王全斌被任命为担任主攻任务的北路军主帅,十一月初二,王全斌率领三万大军从开封出发。

  孟昶少年即位,不理政事,喜好打球走马,吃穿用度务求奢华,连他的夜壶也用七宝装饰而成,后蜀的大臣大多横行不法,政治一片黑暗。孟昶主政期间,中原屡屡变乱,偏安一隅的西蜀获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孟昶虽然也能听得进一些劝谏,却始终没有利用天府之国的富庶条件有所做为,反而在宋军的两路夹击之下一败涂地。

  在国人的耻笑声中带领着几十名姬妾伶人出征的太子以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天险都阻止不了宋军势如破竹的攻势,洞悉敌情与地形的王全斌善于迂回夹击,避险击瑕,出奇兵突破剑阁天险。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担任先锋的呼延赞崭露头角,而与北宋军队相抗衡的,很多也是当年随同孟知祥入蜀的太原籍将领。第二年正月,王全斌的大军已经抵达成都,“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写下中国第一幅春联的孟昶在正月初七被迫投降,从王全斌自开封出师到后蜀投降,前后仅用六十六天,进军之神速,为历代所少见。

  孟昶的母亲李氏早在亡国之前就对孟昶在用人上的失误提出过忠告,却没有被孟昶采纳。孟昶和他的家人被送到开封后,宋太祖对李氏极为尊重,称之为国母,曾劝她说:“国母要保重身体,如果思念蜀地,一定送你回去。”李氏回答说:“我本是太原人,希望日后能够回归故乡。”志在统一天下的赵匡胤听后认为这是攻取北汉的兆示,非常高兴地说:“等扫平北汉,一定实现你的愿望。”孟昶虽然受到宋太祖的优待,但仅仅七天后就不明不白地死去,遭受丧子之痛的李氏没有流一滴眼泪,悲愤地说:“你不能为国捐躯,苟且偷生以至蒙受羞辱,我之所以不愿殉节,是因为你还在,如今我还活着作什么?”李氏不久绝食而死。

  关于孟昶之死,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垂涎孟昶宠妃花蕊夫人而将他毒死。孟昶死后,沦落宋宫的花蕊夫人依然供奉着他的画像,赵匡胤看到后,花蕊夫人假说画中之人是青城山的送子张仙,已经猜出几分的赵匡胤第二天让颇有诗才的花蕊夫人作《蜀亡》诗,花蕊夫人挥笔而就: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就在花蕊夫人报怨蜀军宁无一个是男儿的时候,西蜀军民已经燃起了抗宋烽火,王全斌也因此步入了一个历史的怪圈。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学者洪迈博览群书、经世致用四十余年的智慧结晶,在这部据说可以“洞彻天下之理”的著作中,有一篇名为《取蜀将帅不利》,历来割据四川的政权最多只传两代便会灭亡,而攻取四川的将帅结局大多不佳,例如三国的邓艾、钟会,死后还被株连九族,后唐的郭崇韬也被李存勖冤杀,现在,这一历史的轮回降临到了王全斌头上。

  公元 926年,伶人出身的郭从谦发动兵变,禁军四处逃散,曾经统帅万马千军的后唐庄宗身边此时只有十几名侍卫跟随,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的李存勖在与乱兵的撕杀中被流箭射中,扶到绛霄殿后死去,时年十八岁的王全斌完整地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与其它几名侍卫抚尸痛哭后离去。王全斌从十二岁开始就追随着李存勖,夹河苦战、奇袭开封的金戈铁马声仍在耳边回响,而今天,这个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偶像却在达到功业顶峰仅仅三年之后就身死族灭,所有的宏图霸业与荣华富贵转瞬之间就化为过眼烟云,这一切,对王全斌的震撼实在太大,足以使得一个十八岁的年青人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王全斌较之历史上的诸多名将来说显得超然洒脱,史称王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对部下极为宽容,在军中口碑极佳,即使是在他被贬黜的十年间,也依旧怡然自得,为世人所称道。

  其实刚刚进入成都时,王全斌就对他的部下说:“我听说自古以来,将帅大多不能保全功名,现在西蜀已经平定,我想称病东归,也许这样可以免步前人后尘。”部将劝他说:“西蜀虽然平定,但各地盗寇还有很多,没有皇上的诏令,最好不要轻易离去。”听了部下的话后,王全斌一时犹豫不决,未能定夺。

  一心想激流勇退的王全斌日夜饮宴,不理军务,同时私吞了后蜀府库十六万贯钱以备日后所需。其实私吞战利品在历代将帅中极为普遍,例如李世民攻取东都洛阳后,就私藏大量珍宝用于向唐高祖身边的嫔妃行贿,宋将曹瀚后来在平定南唐的战争中,私吞的金帛数以亿计,调用了百余艘军舰运送。早在出兵之前宋太祖面授机宜时,赵匡胤就曾指示王全斌说:战利品中的钱帛一律用来赏赐将士,但王全斌对部下过度的宽厚纵容使得宋兵肆无忌惮地抢掠财物妇女,激起蜀人的愤怒。就在这个时候,王全斌擅自削减了后蜀降兵前往开封的路费,最终使降兵在途中暴发兵变,并迅速扩展到十余万人,占据十七个州。当时成都尚有后蜀降兵两万七千人,王全斌害怕他们响应,与部将合谋将他们骗入夹城后全部诛杀,残暴的屠杀致使乱兵的抵抗更为坚决,直到两年之后才彻底平息。对于这次兵乱,身为主帅的王全斌难辞其咎。

  蜀兵叛乱平息后,宋太祖严明军纪,惩处了一大批负有责任的将领,本该处以极刑的王全斌因功得到赦免,予以贬职处分。

  王全斌之所以被赦免,赵匡胤对他的器重是极为重要的原因。王全斌伐蜀之时,开封天降大雪,正在讲武殿处理政务宋太祖对大臣们说:“我穿得这么多仍然觉得寒冷,更何况顶风冒雪的西征将士。”于是脱下自己的貂裘外套派遣快马赐与王全斌。王全斌被贬职十年后,正在考虑迁都的赵匡胤巡幸洛阳,召来王全斌对他说:“当时南唐等国还没有平定,我怕南征的将士们违反军纪,所以贬斥你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攻取金陵,你当官复原职。”不久,宋太祖升王全斌为武宁军节度使,赐与大量钱物,六十九岁的王全斌到任不久后去世。

  此时我又想起了洪迈的那篇文章,取蜀对将帅不利,而这一点在蒙古皇帝蒙哥,明代的傅友德、张献忠,清代的吴三桂、鳌拜身上又多次得到应证。其实,仔细想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在于取蜀,而是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制度,随便翻开一本中国历史名人辞典,你就可以看到,在那样一个君王独裁、不讲法制、征战频繁的社会里,中国历代又有几个政治家、军事家能够得以善终呢?

  赵匡胤为什么会在晋阳城外留下终生遗憾,太原为什么被称做龙城,宋太宗为什么要火烧千年重镇晋阳城,宋军为什么要铲平系舟山的山头,叔虞为什么会失去晋祠主祭神的位置,晋阳古城的遗址在哪里,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六章:火烧晋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