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太原沧桑 一 ZT -- uibeacct

共:💬44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六章 火烧晋阳 Re:太原沧桑 一 ZT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六章 火烧晋阳

  公元 960年正月,在陈桥兵变的赵匡胤皇袍加身,建立宋朝。平息后周节臣李筠、李重进的兵变之后,志在一统的宋太祖开始逐步实现他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宏图伟业。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宋太祖与他的弟弟赵光义来到宰相赵普的府第,席地而坐的君臣一边吃着烤肉一边讨论着统一大业。赵普问道:“皇上深夜驾临,有什么事么?”赵匡胤回答道:“我睡不着呀,卧榻之侧尽是他人酣睡。”赵普道:“陛下既然胸怀天下,臣愿闻南征北伐的策略。”赵匡胤道:“我想先攻取太原。”赵普沉默良久之后回答道:“太原为宋王朝戍守着西北两面边防,一旦平灭北汉,我们将直接面对契丹,为什么不姑且先留下它?等削平南方诸国,这弹丸黑子还不是唾手可得?”就这样,宋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得以制定。

  “君家与周朝有世仇,所以始终不曾屈服,但现在你我之间并没有仇怨,为什么还要割据一方于王朝之外呢?如果你有志进取中原,就请南出太行决一雌雄。”看到赵匡胤的质问,北汉皇帝刘承钧回信道:“河东的土地和士卒,不足中原的十分之一,我之所以守卫这片方寸之地,只不过是想延续汉室先祖的祭祀罢了。”还想留下北汉做为与契丹之间缓冲地带的赵匡胤听后,笑着对北汉使臣说:“替我传话给刘承钧,就说我放他一条生路。”

  公元 968年秋天,北汉皇帝刘承钧去世,他的养子刘继恩即位。两个月后,宰相郭无为策划了一场天衣无缝的流血政变,曾经做过王全斌俘虏的侯霸荣在刺杀了刘继恩后被郭无为杀死,刘继恩同母异父的弟弟刘继元被拥立为北汉皇帝。

  借北汉政局混乱之机,赵匡胤放弃了“先南后北”的既定战略,草率地决定北伐。宋军从潞州和汾州分两路进军,直逼晋阳城下,夺取汾河桥,焚毁延夏门。不久,赵匡胤向刘继元及其大臣下达了四十余道劝降诏书,被高官厚禄所打动的宰相郭无为劝刘继元投降,但遭到拒绝。十一月,北汉的契丹援兵赶到,久攻不下的宋军撤兵。

  三个月后,赵匡胤御驾亲征,在第二年的春天兵临城下,从四面围攻晋阳。在此之前,双方为争夺汾河桥发生激烈交战,北汉军死伤一千余人后逃归晋阳,主将杨业因此一度被停职,汾河桥也在这次战斗中遭到严重损坏,赵匡胤不久下令采伐太原西山林木重建汾河桥。尽管宋军在石岭关等地两次击退契丹援兵,将斩获的首级和缴获的铠甲陈列于晋阳城外以打击北汉军队的士气,尽管率军出战的北汉名将杨业在宋军追杀下狼狈地攀援绳索缒城逃归晋阳,但是,坚固的晋阳和顽强的太原军民在宋军持续几个月的猛烈攻击下仍旧岿然不动,一员员宋军名将被乱箭射死在晋阳城下,双方都伤亡惨重。

  迫于无奈,赵匡胤在部将建议下,效仿春秋时代的智瑶,决开晋水和汾河,水灌晋阳。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形决定了水攻是袭取太原最不负责但却最为有效的办法,在大水的漫灌与浸泡之下,晋阳南城的一段城墙崩塌,汾河水冲入晋阳城,宋军乘着小船发起猛攻,甚至放火烧毁了南城门,就在豁口越来越大的时候,北汉军队用柴草堵死缺口,修补好崩塌的城墙。

  早有降意的宰相郭无为此时加紧了对刘继元的游说,话到动情之处甚至痛哭流涕:“为什么要以一座孤城来抗拒百万雄师?!”说罢竟要抽刀自尽,刘继元虽然亲自阻拦了郭无为,但最终从大局出发,下令将他缢杀于晋阳南城城头,正在宋军为蓄水漫灌晋阳而修筑的长堤上视察军情的赵匡胤亲眼目堵了这一幕,刘继元和他的臣民死守晋阳的决心与意志终于使赵匡胤的信心发生了动摇。

  这一年的闰五月,经历四个月的苦战之后,宋军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大水可以冲灌晋阳,但潮湿炎热的环境也使宋军痢疾流行,而两次被击退的契丹援军又卷土重来,出师难捷的赵匡胤面临理智与颜面的决择。就在这个时候,太常博士李光赞不失时机的上书了,他在找了一大堆客观理由之后建议退兵。赵匡胤阅后非常高兴,准备布署撤军,但一些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将叩头请战,愿以死效力,赵匡胤说:“你们都由我统帅多年,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成为我所倚重仰仗、休戚与共的近卫,我宁愿不得太原,也不愿意让你们冒着敌军的刀锋与箭雨去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赵匡胤在赢得将士们的感激涕泠之后裹胁一万余户北汉百姓班师。

  宋军撤退后,北汉将城外的积水引入台骀泽,台骀泽相传是当年黄帝裔孙张氏的祖先台骀治理汾河的遗迹,这个没有留下具体位置的远古湖泊应该在太原的下游,但究竟是不是今天的晋阳湖就难以考究了。积水放干后,晋阳城墙接连有多处崩塌,正在太原的契丹使者韩知番于是领悟了引水攻城的奥妙:“宋军只懂得引水浸城,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先浸后涸,那么晋阳城早就危在旦夕了。”

  太原的失利使得赵匡胤重新回到“先南后北”的既定战略上来,公元 975年,宋军攻克金陵,南唐灭亡,基本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二年八月,宋军兵分五路,会攻北汉,到九月份,宋军一路进展顺利,俘获北汉百姓近四万人。不久,党进率领的宋军已抵达晋阳,大败北汉军数千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烛影斧声的千古疑案中,因为未能攻占太原而留下终生遗憾的赵匡胤神秘的死去,五路宋军在没有取得预期目的的情况下匆匆撤兵。

  接替赵匡胤帝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刚刚即位就立誓要攻取太原的赵光义在总结前几次进攻太原失利的原因,做了长期细致的准备后,于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下令北伐。辽景宗耶律贤得知这一情况后,派遣使者指责宋军师出无名,已经布署大将郭进到太原北方石岭关阻击辽军的赵光义回信说:“北汉叛逆割据,理当兴师问罪,如果辽军不出兵干涉,则宋辽之间的和约依然有效,否则,只有兵戎相见。”

  公元 979年二月十五日,赵光义从开封出发御驾亲征。不久,宋军“围城打援”的既定战略得到有效贯彻,陆续攻克太原外围州县,并在石岭关成功击退契丹援军,为会攻太原扫清了障碍。当刘继元再次向契丹求援时,信使被宋军擒获,押到晋阳城下斩首。在宋军逼人的气势下,辽军放弃了对北汉的军事援助,当时民户仅有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士卒仅有三万的北汉政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进行了殊死的抗争。

  四月初,数十万宋军很快修筑好围城工事,完成了对晋阳城的四面合围。四月二十六日,宋太宗来到晋阳城下,派人向刘继元送去劝降书,但守城的北汉将士拒绝接收,北宋军队对晋阳的围攻因此而愈加猛烈。和当年的赵匡胤一样,赵光义四面巡察指挥,晋阳城的四周包括连通东城与西城的连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宋代的军事科技空前发展,抛石机的负重已达九十斤,弩箭的最远射程达到三里,还出现了集束发射的弩箭,火药兵器也开始应用,在赵光义亲冒矢石的督战与太原军民的拼死抵抗下,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残烈。宋军的抛石机日夜轰击晋阳城垣,以至于城墙伤痕累累,城头几乎没有完整的堞口,数万名弓弩手列阵于城下,一个多月里几乎昼夜不息的箭雨飞向晋阳,一次拔付的几百万支弓箭往往片刻之间就射尽,城头飞集的箭羽如同猬毛一般,密集的流箭飞越城头射入城内,仅刘继元派人以十钱一支的价格向市民回收的就达一百余万支,赵光义听说此事后笑道:他这是在替我蓄积。

  宋军大将崔瀚率先攻城,脸颊中箭依然面不改色地督战指挥,赵光义亲自探望他的伤势。宋将王廷义脱去盔甲率军攻城,因头部中箭而阵亡。军校荆嗣一度攻上晋阳城头,腿部被两箭贯穿,脸部被宠石所伤,击碎两颗牙齿,荆嗣退回军营后,被赵光义赐以锦袍银带。马军都军头辅超在攻城战斗中,身受十三处创伤,伤好后再次攻城,身中八箭,同样也被赵光义赐以锦袍银带。负责主攻城南的大将李汉琼在身先士卒率军攻城时,头盔中箭,仍然奋战不止,赵光义将他召到自己的营帐中,亲手为他敷药,并准备亲自前往他为攻城而搭建的名为洞屋类似于坑道的工事中督战,李汉琼流着眼泪劝阻道:“弓箭宠石倾泻于洞屋如同暴雨一般,陛下为什么要以万乘之尊亲涉险境,如果一定要去,就请先处死我。”

  与宋太宗一样,北汉皇帝刘继元也是亲冒矢石督察晋阳城西北防务,负责攻击晋阳西北面的宋将刘遇虽然曾经刮骨疗毒而谈笑自若,但在尤为险固的西北城墙与刘继元的督战下,竟然几次提出要与负责攻击晋阳东北的曹翰交换阵地,但都被曹翰断然拒绝,还是在害怕引起众将不协的宋太宗的出面下,给曹瀚戴了顶“智勇双全,除了你没有人能担任西北主攻职责”的高帽子才平息了这场持续数日的换防风波。已经是第二次出征太原的曹瀚进驻到新阵地后,立即建起一座可以俯瞰城内的土山,使得刘继元深为震恐。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土山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迅速建成,而另一员大将赵延进在负责修造八百门攻城用的宠具时,限期十五天,结果仅用八天就全部完成,负责军粮补给的大将曹光实也向宋太宗请战,要求率一旅奋锐先登,宋军高昂的士气和装备的精良由此可见一斑。

  在攻城的宋将中,不乏太原籍将领,这其中有后来跟随杨业战死在陈家谷的王贵,还有宋真宗章穆皇后的父亲郭守文,而另一位太原籍猛将呼延赞,则先后四次从攻城的云梯上摔落下来,血染征衣。

  以上只是这场恶战中的几个片断而已,遗憾的是,在由胜利者书写的史书中,我们却看不到同样英勇壮烈的太原军民。

  在宋军暴风骤雨般的狂攻之下,晋阳城外的子城羊马城陷落,北汉军队的士气受以打击,大将范超出城投降,却被宋军误杀,北汉将他的妻子儿女全部诛杀,砍下头颅扔出城外,尽管如此,仍然阻挡不住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的反叛。

  五月初三,志在必得的赵光义对他的部下说:“明天中午,我们在晋阳城中会餐。”然后亲自草拟了送给北汉皇帝刘继元的劝降书。这天夜里,惨淡的月光下,晋阳城头飘浮着一朵形同人状的白云,这片苍白晦暗的云彩,就如同穷途末路身穿丧服的刘继元。

  五月初四,晋阳城迎来了它最为漫长的一天,以打迫降的宋军近乎于疯狂的攻势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而北汉军民同仇敌忾的顽强抵抗也发挥到了极限,使得宋太宗一鼓作气会饮城中的计划一时难以实现,赵光义下令暂停进攻,等待刘继元对劝降书的反应。

  就在这一天,卧病在家的北汉退休大臣马峰让人把自己抬进宫中,痛哭流涕地向刘继元陈述了一番国家兴亡江山更迭的前车之鉴,而劝降书中保全富贵的言辞也打动了刘继元,这天夜里,刘继元派遣李勋出城接洽投降,赵光义接受了降表,同时派遣薛文宝持诏入城抚谕。

  大喜过望的赵光义想必兴奋得一夜无眠,五月初五的凌晨,他与大臣们已经开始在晋阳城北开怀畅饮欢庆胜利。天亮之后,亡国之君刘继元和他的大臣们身着白衣纱帽向赵光义正式投降,历经四代二十九年的北汉政权灭亡。

  赵光义以胜利者的姿态将刘继元召到面前问话,刚刚接受赵光义的册封,刘继元就急不可待地献媚:“臣一听说陛下御驾亲征,就准备归降,但我手下一些亡命之徒害怕投降后被处死,就劝阻我不要投降。”赵光义当即召来这些坚决抵抗的所谓亡命之徒,将他们全部诛杀,赵光义对晋阳城的报复开始了。

  早在十年前赵匡胤北伐太原的时候,杨业就曾向刘继元提出过突袭契丹援军归降宋朝的建议,十年后,当年拒绝杨业建议的北汉皇帝已经投降,但做为北汉臣子的杨业却仍在晋阳南城拒守苦战,直到赵光义让刘继元下达归降的命令,忠于职守的杨业这才面对北汉皇城所在的北方拜了又拜,满怀着一腔悲愤解除铠甲,向宋太宗归降。

  北汉皇帝和北汉臣子们投降了,但桀骜不驯的晋阳百姓仍在负隅顽抗,“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太原百姓因此被赵宋王朝斥骂为“顽民”。其实北汉的朝政腐败黑暗,北汉百姓早就对这个割据政权深恶痛绝,早在周世宗北伐太原时,沿途百姓就争相奉献食物迎接,泣诉刘氏赋役之重,表示愿意随军助攻,后来在赵匡胤兄弟三下河东时,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而刘继元本人也是残忍贪暴不得人心,他的妻子曾被养母郭氏责备,不久因病去世,刘继元就怀疑是被郭氏害死,刘承钧刚刚驾崩,他就派人在灵柩前缢杀了郭氏,而刘承钧的兄弟们,除了一人装疯卖傻幸免于难外,其余全部被他杀死,化为天龙山刘氏园陵的一杯黄土,养母叔父尚且如此,对待大臣就更是刻薄寡恩,稍有杵意就族灭全家。既然如此,太原百姓拼死抵抗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宋军水灌晋阳、火烧平遥、动辄裹胁数万百姓远离故土的暴行所致,这未尝不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太原百姓勇武劲悍顽强不屈的民风使然。北地近胡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战争铸就了太原百姓的这种精神特质,所以并州子弟历来从军者极多,而且,在晋阳一千四百余年的频繁战争中,很少有军队能够在正面交锋中攻破这座英雄城市,即使晋阳城被毁、太原百姓在此后的几次屠城中屡屡被杀尽,这种精神依然传承下来,所以自古以来每一场以夺取太原为目的战争都是极为惨烈的恶战,除了最高守卫者出于自身的私利下令投降或弃城逃跑外,从最初三家分晋的水灌晋阳到最后解放战争中的太原战役,几乎都是如此。“并人守意益坚”、“并人犹欲坚守”、“城中人犹欲固守”……在赵匡胤兄弟三下河东的战争中,我们一次次看到了类似的记载,合上史书,不由得感慨叹息,这些可敬可爱的先辈们!

  烽烟散尽,物逝人非,如今的太原已经无法追寻那场战争的记忆,直到有一天我登上平遥城墙,望着城外的萧瑟的旷野,忽然想起当年《杨家将》就是在这里拍摄了宋太宗攻取晋阳的几场戏,金戈铁马入梦来,以往看《杨家将》时,对片中以西洋小号来为晋阳之战配乐颇不以为然,但如今,耳边充斥的,全部都是那激昂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小号声。

  宋太宗赵光义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晋阳,他也开始认真审视这座龙腾虎跃的千年古城。

  “表里山河”、“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的地理优势和过去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山西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是故,“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而山西之形势,必有取于太原,山西之安危,常视太原之治乱。

  太原,地处山西中北部的汾河谷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自古就是“河东之根本”,历代王朝极为重视的军事重镇。

  太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往往显示于分裂割据时期。从智瑶水灌晋阳赵襄子在这里奠定三家分晋的政治格局,到北魏权臣高欢及其后代凭借晋阳“霸府”左右北朝风云,再到沙陀骑兵飙起于晋阳逐鹿中原,春秋晚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和唐末五代三个混乱的分裂时代,军事重镇太原,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以至于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原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尤其显示于五代时期,一些学者认为,一部纷争五代史,实际可以当作建都于开封或洛阳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斗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太原割据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

  国力衰微的北汉割据政权,最多时也只统辖十二个州,户不过三万五千,兵不过三万,较之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割据政权都要弱小,但它却凭借着晋阳城和契丹援兵,接连击退了周世宗、宋太祖的三次北伐,顽强地与强大的北宋统一政权抗衡了19年之久,攻取晋阳成为北宋统一战争中进行得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

  当全国统一的趋势和与统一趋势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已经形成的时候,屡屡抗拒中央政权、成为封建军阀割据中心、“盛则后服,衰则先叛”的太原,越来越不容于统一的新王朝。

  而更令宋太宗不能容忍的,是太原这片凝聚着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已经成为一个成就霸业造就帝王的龙兴之地。汉文帝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即位前都曾被任命为以晋阳为封地的晋王,崛起于太原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他们创立的后唐、后晋、后汉三王朝以及后来的刘崇和北汉政权更是为太原赢得了“龙城”的美誉。“遗风因唐远,积德本周深。王气缠西北,真人虎视偏”,这首描写太原的古诗,名字就叫《龙城》。

  今天的太原人依然满怀深情地这将片热土称为龙城,但这一称谓却给晋阳城带来过灭顶之灾,要知道,谋反与叛逆自古以来就是封建王朝视为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京城里自视为龙的真龙天子们最害怕的就是别的地方出现他们的同类,因为他们的愚昧与偏执,为了他们“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一己私利,历史一遍遍地重演着血腥的屠杀和丧心病狂的暴行,龙城太原,在劫难逃。

  根据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分野”的学说,开封是“商星”的分野,太原是“参星”的分野,天上参商不相见,地上宋晋不并立,我不知道赵光义对这一说法究竟信之几许,但无论如何地冠冕堂皇,“参商不两盛”这一借口,都掩盖不了他阴暗的心理和在这一心理的驱使下毁灭晋阳城的罪恶。

  赵光义既害怕军人凭借城坚池深的晋阳城再进行叛乱或割据,更害怕凝聚着王者之气的太原出现与他争夺帝位的真龙天子,五月十八日,晋阳失陷不到半个月后,赵光义下令火烧晋阳。新城、仓城、大明城,西城、东城、连城,里三城外三城的四十里繁华都市燃起了熊熊烈火,火烧之后,宋军又引晋水和汾水冲灌晋阳,最终使这座历经一千四百七十六年的千古重镇在太原百姓的血泪与后人无奈的感慨之中化为了一片废墟。豪华壮丽的大明宫与晋阳宫,铭刻着唐王功业的起义堂和受瑞坛,还有那血肉铸就的澄空大佛,那么多辉煌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如此轻易地化为灰烬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只剩下一千年后一腔无人共鸣的悲愤。

  太原的噩梦还没有结束,按照古代风水理论:山脉象征为龙,称作龙脉,又根据山的走势,分为龙头、分龙、起龙和龙尾。破坏风水一直是一种疯狂的报复与狭隘的泄愤,慈禧太后就曾下令砍去光绪祖父坟后的两株柏树,相传日军为了缚住朝鲜这条苍龙而设置了十二根破坏风水的桩柱,一些深信不疑的韩国人至今仍在寻找它们的位置。人们传言,太原北方的系舟山是晋阳龙脉的龙首,西南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而晋阳就是龙腹,无辜的系舟山因此被宋军削去了山头,称为拔龙角,后来重建太原城时,也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为的就是要“钉”死太原龙脉。

  赵宋统治者为消除有可能危及自己统治的任何后患可谓是不遗余力,晋阳城外的晋祠祭祀的是西周唐国开国君主叔虞,有关唐国故地,此前存在着多种说法,“太原说”当时居于正统地位。就在平灭北汉不久,这一历史地理的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翼城说”得到赵宋皇朝的肯定,先后在翼城县故城村和剪桐坊修建了唐叔虞祠。而晋祠的主祭神,从此变成了圣母,一个用来祈求降雨生子的民间俗神,圣母的身份直到清初才被著名学者阎若璩重新确定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对民间祭祀宗教的禁绝和引导,始终是历代专制政权维护安定的重要问题,赵宋王朝的用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或模糊晋祠山水人格化的表征――唐叔虞神灵,改变和铲除晋祠祭祀的主题思想,从而消除太原危及其统治“盛则后服,乱则先叛”的心理基础,你能想像当年李渊跪倒在一个民间女神的脚下去祈祷兴国安邦、平定天下吗。当然,虽然这一学术成果是政治挂帅的产物,尽管直到清末,《晋祠志》的作者刘大鹏仍在坚持太原说,但无可否认,已经在现代得到广泛认可的唐国故地翼城说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赵光义为降低太原的政治地位削弱太原的政治影响,下令限制太原科举取士的名额,撤消了太原府治,降格为“紧州军事”,并州州治移到了榆次县。赵光义又将指挥作战时驻扎过的行宫改建为统平寺,并在寺中御制《平晋记》炫耀自己灭亡北汉的武功战绩,围绕统平寺修建了周长四里的平晋城。赵光义还仿效唐太宗,在晋祠唐碑边上立了一块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新修晋祠之铭并序》碑。

  亡国之君刘继元和他的家属被安置到了开封,临行前,他献上宫女百余人,全部被赵光义赏赐给立功将校,攻破重镇隆州的骁将解晖一人就得到了三名宫女。尽管如此,在统一战争中极为重视军纪的宋军仍大量抢夺北汉妇女充当军妓,我不知道中国古代的军妓制度始于何时,但据《烬余录》记载,宋代的第一批军妓,就是这些无辜的太原女子。这支胜利之师之所以两个月后就在征辽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刚刚从晋阳掠夺了大量财物妇女的宋军人心思归无心恋战。晋阳的百姓,僧道和士绅全部被迁移到洛阳,其余则被迁往榆次县和平晋城,火烧晋阳时,许多没有来得及出城的百姓不是葬身火海,就是在拥塞的城门口被践踏而死。

  火烧晋阳在失去家园的太原百姓心头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尽管宋廷下令禁止在晋阳城废墟内居住,但平晋城空置长达七十七年而无人迁入,这座有着令人憎恶名称的小城最终在明初被洪水吞没。那座类似于现代解放太原纪念馆的统平寺多次失火,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是太原百姓的满腔怒火引燃了它。而与唐碑并立的宋碑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不久就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成为一块无字碑,并最终失去了踪迹。

  在看《望长城》时,曾经感慨记载着一个王朝强盛与辉煌的汉长城已经被岁月与风沙侵蚀得难以辩认,但今天,就在我们身边,历经千年风雨的剥蚀、一次次洪水的冲刷泥沙的吞没、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座同样值得后人骄傲的古城遗址也已经隐没于田野之下和青纱帐里,正在渐渐从人们的目光和记忆中逝去,只留下古城营村、南城角村、城北村、罗城村等一些依稀可以追寻到模糊线索的地名。一九六一年六月,考古工作者曾对晋阳古城遗址进行戡察和地下钻探,虽然找到了埋藏于地下的东周时期的古城遗址,基本确定了晋阳古城的范围,然而,对于普通的太原人来说,这座千年古城留给大家的,只剩下了几段残缺不全的夯土城垣。值得庆幸的是,地方政府已经为晋阳古城遗址划定了保护范围,除了已经建成的两条公路外,保护区内还没有进行城市规划与开发。

  一九九九年炎热的夏天,如同一个寻根的游子,我终于来到了古城营村,来探寻先辈无法愈合的伤痕,来凭吊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在茂密的玉米地里,我找到了那段残存不足五百米的晋阳古城墙遗址,沿着笔直平行的砂石便道,我急切地一路小跑着来阅尽它的千年沧桑,如同西北荒漠中寂寞的汉长城,这段城墙遗址的城砖也早已失去了影踪,只剩下绵延的夯土残垣和它身上茂盛的灌木丛,一如当年太原百姓不愿屈服的铁骨脊梁。在正午的烈日骄阳之下,我登上这段残高不过三米的城墙遗址,举目远望,田野里纵横的阡陌如同当年齐整的坊市,远处树梢后依稀的屋舍仿佛旧日辉煌的宫殿,我的眼前隐约浮现出一座壮丽的城市,千般无奈,万种遗憾,都伴随着一阵阵心痛的感觉挥之不去。

  一个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在于它是否消除外部的不安定因素,而在于它的自身机制与统治策略,否则即使是贩夫走卒也一样能够崛起于阡陌之中,一呼百应地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宋代空前加强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军人事权的严密控制,使得它的内部统治较之其它朝代而异乎寻常的稳固,宋代既没有太多血腥的宫廷斗争,也没有出现军阀的割据反叛和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风暴,而且,随着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与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太原这片龙兴之地自然而然的就会走向衰落。也就是说,即便晋阳城依然存在,太原也难以再凝聚起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王者之气。宋代的主要矛盾在于外患而不在于内忧,赵光义为了消除内忧而火烧晋阳,无异于在反抗外患的斗争中自毁长城,否则,靖康之耻完全可以避免而宋代的历史也将改写。毁灭晋阳,绝对是北宋统治者最大的决策失误。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大家看,晋阳城的毁灭,就是一出令人难以释怀的历史悲剧,当我登上平遥古城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尤为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晋阳城能够留存到今天,不同样也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么。北都晋阳,是当之无愧的政治之都、军事之都和文化之都,政治之都、军事之都被毁灭掉,只要统治者愿意,完全可以迅速重建,然而,文化呢,千年的文化积存一旦被毁灭,通常都是永远难以恢复的。深圳能够在短短十几年中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繁华都市,但除了繁荣的经济,它还有什么能给国人留下印象呢,即便是东方之珠香港,不照样被称为“文化沙漠”么。从这一点来说,赵光义,他是太原的千古罪人。我没有听过晋剧,但许多书上都提到,晋剧《贺后骂殿》里,留下了对赵光义火烧晋阳的血泪控诉。岳王墓前,毁掉国家重臣的秦桧被铸成跪像遭受世人唾骂,那么,毁掉国家重镇的赵光义又当如何呢?

  其实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破坏史,八百里阿房宫今何在?繁华富庶的古都西安洛阳不更是一次次的毁于兵燹么?中国历史上与之类似的缺乏理性的疯狂毁灭又何其多也!即便晋阳城在宋初得以幸存,又能躲得过金兵的铁蹄、元末的动荡和明末清初的战乱么?当一千四百门大炮的轰鸣声响起,历经沧桑的太原古城不同样在劫难逃么?如果晋阳古城毁在全市一百多处文物古迹同一天被破坏的恶梦年代,那岂不是更加令人痛惜?

  或许是我的怀旧情绪过于浓烈,今天的太原又有几人愿意纠缠这些陈年旧事呢。细细想来,如果太原处在北京、上海那样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我还会有这么多的感慨么?或许是太原辉煌的过去与落后的现实之间的反差过于巨大了吧,才使我的一腔愤懑无处排遣而郁积于胸付诸笔端。

  走在古城营,忽然想起八百年前,金代学者元好问在赶考途中也曾漫步于此,并且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过晋阳故城书事》。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

  过去的一切已经成为史书中枯燥的文字,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筑晋阳,摧残文化的愚昧与偏执应该再也不会发生,重建后的太原城或许永远也不可能再续写昔日的辉煌,但是,我希望,每一个太原人,都能够,知道这段历史。

  为什么说太原唐代出诗人、五代出名将、宋代出画家,太原自古以来的名画家都有哪些,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为什么被称为看画之纲领,驸马都尉王诜为什么会被贬官,集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十六位文化精英的西园雅集为什么会成为文坛佳话,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七章:太原画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