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太原沧桑 一 ZT -- uibeacct

共:💬44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七章 太原画家 Re:太原沧桑 一 ZT

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七章 太原画家

  龙城太原,名人辈出,涌现过许许多多留下深刻时代烙印的璀璨群星,而每一个朝代,总会有一个表现尤为突出的群体脱颖而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唐代的太原文化繁荣,王姓诗人独领风骚,五代的太原藏龙卧虎,乱世英雄战功煊赫,与唐代诗人与五代战将交相辉映的,是太原的北宋画家。

  太原籍的第一位著名画家是东晋的王??,小字阿奴的王??出生于声名显赫的著名士族太原王氏一门,祖上三代都是显宦,他的女儿和孙女都贵为皇后,他本人也被封为晋阳侯。王??风流多才,艺术气质浓厚,对自己的俊美姿容引以为豪,曾经揽镜自顾,不无得意地直呼父亲的名字说:“王文开竟然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来!”。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总是难以被时代所理解,年少轻狂的王??放荡不羁,常有惊世骇俗之举,曾跑到驴棚中去写生画灵车。这位出身名门的贵公子也因此为乡人所不齿,直到中年以后方才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已励行,赢得世人的尊敬。遗憾的是,王??却在书法与绘画造诣日益高深、艺术风格日渐成熟的三十九岁盛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著名的书法学家王修,王修的小名叫苟子,不知道是不是如今太原农村仍然十分常见的小名“狗子”的转化。王修曾向王羲之求书,这位高傲的大书法家赠以著名的《东方朔画赞》,这也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朝是太原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一大批著名的书画名家应运而生。享有“书画双绝”美誉的王知慎曾经做过唐代国家图书馆的副馆长,从师于大画家阎立本,人物画深得其妙,他的作品也被《唐朝名画录》列为妙品。王知慎的哥哥王知敬也是一个书画名家,他的书法被赞誉为“云间孤鹤”、“碎玉残金”。此外,唐代太原的著名画家还有擅长仕女画的王??、擅长花鸟画的白居易的族兄白昊以及太原祁县的大诗人王维。

  宋代以后的著名太原画家,在金朝有米芾的外甥、金代无出其右的王庭筠,在元朝有专攻墨竹的李倜,在清代有回族人梁檀和女画家张学典。清代的太原出了一位冠绝山西古今的大学者傅山,他和他的儿子傅眉、侄儿傅仁都是著名的画家,有关傅山先生,我们将在《傅公祠》一章中详细介绍。

  介绍完其它各代的太原画家,现在,我们可以深入宋代太原画家的艺术世界了。当年宋太祖征讨北汉和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晋阳前,曾将晋阳僧道和士绅迁往洛阳,著名画家王灌很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从晋阳去的洛阳。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王灌终身未仕,可以说是一个专职画家,他曾专心致志的参研洛阳北邙山老子庙里唐代画圣吴道子留下的壁画,从而成为著名的道释人物画家,被人们称为“小吴生”。王灌的儿子王端的艺术成就似乎超过了他的父亲,《宋代名画选》将他的山水画列入能品,人物画列入妙品。宋真宗赵恒去世时,王端与画院画工被召入宫廷绘制真宗遗容,王端举笔立就,所绘画像神貌肖似,宛如生前,赵恒之弟赵元俨看到后更加悲伤,痛哭不止。宋代的太原,还涌现过一批杰出的民间画工。熙宁年间,宋朝政府征召画工齐聚开封,绘制相国寺壁画,因为参选的画工很多,官府专门派员进行评定,结果太原画工李元济超过了许多画院的画家脱颖而出,被指定领导相国寺壁画的创作工程。而另一位太原画工陈坦则担任了相国寺北廊壁画《高僧图》的绘制工作,此外,他还绘制了开封普安寺、奉先寺的壁画。据画史记载,路皋的骆驼、郝章的人马和张远的山水,曾被誉为河东三绝,而路皋,也是一位太原画工。宋代书画名家米芾的祖籍也是太原,不过,米氏家族到米芾时已迁居襄阳,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章重点介绍的是宋代另外两位太原画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名垂画史,而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太原画家郭若虚是将门之后,他的曾祖郭守文历仕宋太祖和宋太宗,当年郭守文跟随曹彬平定金陵之后,南唐皇帝李煜正是在他的劝说下,才打消顾虑前往开封。郭守文后来还跟随宋太宗攻取晋阳、北伐幽云十六州,被流矢射中而神态依然、指挥若定。郭守文去世后,家无余财,属下士卒无不流泪,连宋太宗听后都感伤不已,追封郭守文为谯王,并将他的次女纳为儿媳,也就是后来口碑极佳的宋真宗章穆皇后。郭若虚也因为这特殊的身份而成为宋仁宗之弟东平郡王赵允弼的女婿。

  尽管有着高贵的门第,但郭若虚的仕途并不顺利,起初只是担任一些等待提拔的闲职,后来因为曾经接待过辽国使者并与之雅述书画逸事的缘故,受命出使辽国,但却因为丢失金酒器和部下逃亡而被贬职。

  当然,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他真正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官场,而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虽然是将门之后,但郭若虚的祖父和父亲都喜好鉴赏收藏书画,这使得他自幼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的薰陶,为他日后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

  在唐代空前繁荣的文化创作之中,出现了伟大的美术理论家山西临猗人张彦远及其光辉著作――《历代名画记》。这部包蕴宏富的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史专著,被学者推崇其为“画史之祖”、绘画艺术的“《史记》”,该书以丰富详备的内容而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理论的一部“百科全书”。

  继《历代名画记》之后,郭若虚完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另一部重要文献:《图画见闻志》。这部引述画史、画论多达三十余部的著作以六卷的篇幅,通过史论、画传、画事三大部分,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记载了唐、五代、宋、辽 284位画家的生平事迹。书中对各种题材的画法研究和有关绘画故事的记述,丰富了美术史论结合的研究领域。由于《图画见闻志》在时间顺序上与《历代名画记》前后相接,因而它被视为《历代名画记》的续篇,并与之一道,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绘画通史。宋代绘画的高度成就,赖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而得以充分展现,它也被后人称赞为深得画旨,为看画之纲领。日本及亚洲诸国对此书早已广泛刻印,现今欧美等地也多有流传,这都说明了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堪与《历代名画记》媲美的光辉巨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

  与郭若虚相似的是,另一位北宋太原大画家王诜也是出身于世代累官的将门之家,他的六世祖就是当年的灭蜀功臣王全斌,他的祖父王凯被寇准举荐后,曾多次率兵与西夏交战,以治军严谨、爱护士卒而著称。

  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的王诜自幼喜好读书,天赋与勤奋的结合使得王诜不仅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而且诸子百家、诗文书法无所不能,甚至连琴棋笙乐、百工技艺也无所不晓,可以说是一个少有的全才。

  王诜以“不古不今”的画风而著称。“古”是指青绿;“今”是指水墨。他的代表作《渔村小雪》,就兼有金碧与水墨两家之长,风韵独具,被人视为枕中秘宝而收藏。王诜的艺术成就,体现了“水墨自与诗争妍”的境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对以后的画家冯谨、赵伯驹、赵孟??多有影响,从而使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家世加之又才华横溢,所以宋神宗赵顼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宋英宗赵曙的女儿蜀国公主嫁给了他,使他获得驸马都尉的头衔而成为皇亲国戚。在《水浒传》第二回中,流落异乡的高俅在朋友的介绍下回开封投靠一个药材商,这个药材商推荐他去苏东坡府上谋职,苏东坡又推荐他到驸马小王都太尉府上做了一个亲随,后来小王都太尉过生日时,专请小舅端王赵佶,这才引出了高俅因为善于蹴鞠而受到宋徽宗宠信位至显贵的后话,而这个小王都太尉,正是又被称为王晋卿的王诜。

  《小浒传》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历史上的高俅确实先后担任过苏东坡与王诜的属僚,而且,王诜与苏东坡的关系也确实非同一般,并且因为这层关系而受到过连累。

  当时,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负有盛名的文化精英都是王诜的朋友,王诜与这些名人之间的许多雅闻逸事在书画界与收藏界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这些志趣相投的文人雅士常在王诜家中聚会,吟风弄月,挥毫泼墨,共同鉴赏王诜收藏的书画名作,时不时还谈禅论道,针贬时弊。王诜交游极广,就连“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门”的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是他的座上常客,李公麟曾在著名的《西园雅集图》中描绘了苏东坡、苏辙、米芾、黄庭坚、秦观等十六人在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另一位画家米芾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类似的记叙。西园雅集,后来成为历代画家常见的一个创作题材。

  醉心于艺术的王诜能将贵族身份和功名利禄抛至脑后,却依然被卷入了无情的政治旋涡。励精图治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同反对变法的苏东坡最终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做为苏东坡的朋友,王诜不久也被贬为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

  王诜的妻子是宋英宗的次女蜀国公主,他们结合的时间是在宋神宗即位不久的熙宁年间,究竟是谁促成了这桩年龄差距达十余岁的婚姻,是宋神宗还是他的母亲高太后已经无从考究。蜀国公主知书达理,十分贤惠,王诜的母亲卢氏寡居在家,公主照顾得极为周到,卢氏生病,公主亲自调药喂服。公主性格宽容,所以王诜先后娶了几个小妾。做为一个艺术家,私生活风流开放一些其实并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古代文人历来就有狎妓的传统,但是,谁让他的妻子是当今皇帝的妹妹呢,谁让他在流连于书画与朋友之间而冷落了公主了呢。公主与高太后母女情深,受到冷落后愈加思念宝慈宫的高太后,每天郁郁寡欢,而唯一的儿子在三岁时夭折最终使她忧伤成疾。宋神宗因此在手诏中说:“王诜内则朋淫纵欲而失行,外则狎邪罔上而不忠,由是公主愤愧成疾,终至弥笃。”由此来看,政治上受到苏东坡的牵连以及公主的病重是王诜被贬的主要原因。

  王诜被贬的第二年,公主已经病入膏肓,太后前往探望,刚刚从昏迷中清醒的公主哀伤地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母女俩抱头痛哭。不久,极重手足之情的宋神宗也匆匆赶来,亲自诊脉之后,这位三十二岁的年青皇帝又给公主喂粥,病重中的公主为了兄长的这片情谊而勉强将粥喝完。宋神宗在赏赐了一些钱物之后又问公主有什么要求,公主唯一的希望就是让王诜官复原职。第二天,年仅三十岁的蜀国公主去世,政务繁忙的宋神宗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前往吊祭,远远望见公主的府门就开始痛哭流涕,因为过于哀痛而罢朝五天。以前总认为皇族子弟间幼时很少相处,皇宫中又有繁杂的清规戒律,所以无情最是帝王家,兄弟姊妹之间即便没有明争暗斗也大多感情淡漠,由此看来,我的推断实在是太片面太主观了。

  宋神宗本来已经准备召还王诜,但就在这个时候,公主的乳母告发说王诜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以至小妾几次有不尊重公主的举动,盛怒中的宋神宗因此将王诜的几个小妾杖责一顿之后全部发配给了士卒,“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容不得王诜抒发更多的哀伤与无奈,他就再次被贬往均州。

  五年后,宋神宗去世,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起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苏东坡等人不久被召还开封。就在皇宫的殿门之外,苏东坡意外的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与自己分别七年之久的王诜,历经风霜之后老友再聚,清静淡泊的王诜感慨万千,写诗一首赠与苏东坡,苏东坡感叹王诜这样一位贵公子,显达富贵时不傲不骄,落魄穷困时无怨无悔,故而次韵回赠诗作一首,互为勉励。

  陕西作家颜廷瑞写过一部相当不错的历史小说《汴京风骚》,在这部主要反映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三个“大归相同、操术各异”的挚友之间公私恩怨、荣辱悲欢的作品中,作者不吝笔墨地描写了苏东坡与王诜夫妇之间的真挚友谊,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王诜虽然结束了谪贬的命运,但此时他已是妻妾死散、独子夭亡、孑然一身,尽管在苏东坡的面前依然能够洒脱如故,但仕途的坎坷与家庭的不幸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是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就在这样的孤独与抑郁之中,王诜把自己的余生都投入到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之中,在与艺术的相伴相随之中而终其一生。

  金朝侵宋为什么要以攻取太原为战略重点,为什么说太原的坚守挽救了赵宋王朝,宋廷对太原占尽优势的援军为什么会失败,由李纲指挥的兵分多路的第二次救援为什么会重蹈覆辙,太原在坚守九个多月后为什么会失陷,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十八章:靖康遗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