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今天海婴先生健在,他当年便是一位小小的无辜者:从他出生到七岁,他完全不知道楼下父亲房间里传来什么凶信:他两岁那年,柔石被拉出去枪毙;他五岁那年,瞿秋白在楼下厢房里躲藏过,不久也给拉出去枪毙;许寿裳更是周家的常客,结果脑袋给砍得裂开来……”(陈丹青)
冯雪峰等人也在鲁迅家里躲藏过。鲁迅自己上过通缉名单,收留诸人自然是办得到的。赤色分子领导人瞿秋白被杀,鲁迅视他如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握着他的遗稿,《海上述林》是鲁迅最后编辑的一部书。为了收齐译文,他以200元从现代书局赎回瞿秋白的《高尔基论文艺集》和《现实——马克思主义论文集》,他张罗出版,煞费苦心,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由开明书店发行,封面设计、插图、印刷亦亲历亲为。当时日本纸张好一些,鲁迅自己的书所用纸张很粗,——然而《海上述林》(上、下)却是开明的纸型,他又拜托内山书店,在东京印刷厂印刷的。
——鲁迅深可以为友。这也是为什么,素昧平生的方志敏在狱里,拜托朋友最好将文稿交到鲁迅的手里。这是未见过面的信任和托付。
“到了儿子世英又告失踪,于立群要他向周恩来反映寻求救助,他考虑到周的处境,竟然忍痛沉默,如此等等;他会在“老年丧子”(而且是两个儿子!)的巨痛之中,为了拍马屁而殚精竭虑写一本厚厚的书吗?”(邵燕祥)
一个儿子自杀了,第二个儿子又要不善,——考虑到老朋友周公的处境,郭沫若始终没有去找。于是第二个儿子也自杀了。不去踩人,不去害人,亦有隐忍担当,过得艰难也不给朋友添麻烦——这是被人诟病轻薄的文革中的郭沫若。郭沫若亦可以为友,即使不适于为夫。
“文星风雨飘摇之日,我被警备总部捕去约谈,最后由特务陪同,放出找保。我走在马路上,心想这种政治性的案子,谁敢保我?看样子只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有名气大人物保一保,方不致连累他。想来想去,以为人既放出找保,事情不大,因此路过梁府,登门为请。不期梁实秋在特务面前,婉为拒绝。他对我说:“你还是找别人保吧,实在找不到别人,我再保你。”我识相而退,最后找到立委王兆民先生保了。当天晚上,他打电话给余光中,表示未能保我,至感难过。从此以后,我恍然大悟:决定自己处逆境时,绝对不要妄想正人君子会援之以手。”
“我写《胡适评传》出版后,梁实秋写了一篇《读<胡适评传>第一册》,对我是很捧场的。那时我在文星威风八面,文星势力如日中天,文坛中人,做“敖之颂”者,自余光中以下,颇不乏人;而余光中以上,梁实秋等亦与焉。后来文星被封,最早对文星不够意思的,却又是梁实秋、余光中等正人君子。萧孟能当时在日记中曾痛感于此。梁实秋在文星盛世,与我们交情,大有王婆口中之“小”,那时胡秋原骂萧孟能“一书贾耳”,梁实秋乃写篆文“一书贾耳”一方,以赠孟能。那时我尚未戒酒,梁实秋乃以金门名酒两瓶,以赠敖之。后来文星被封,梁实秋与李敖划清界限,日见其严。从此这篇《读<胡适评传>第一册》之文,即不见收于他的文集矣!不但生前如此,他去世后,报章上炒他的遗作,解数毕出,从少不更事之文,到老犹多情之作,无不遍搜靡遗。但我奇怪,梁实秋生前的这篇重要怯文,却为什么总被忽略了?”
作为从来和境界一致。信不信由你。
比如说一桌酒席,——这是一个小圈子。小圈子里也有亲近、疏远、交恶。谁论谁的话,一定要看仔细。此外,小圈子外,另有广阔天地,广阔嘴巴。
人和人是可以比较的。货比货得扔。——这便是青史之庄严。
谁可以为友,谁可以为夫,谁可以为父,谁是最好的上司……青史欢迎八卦,如此八卦,好歹有些琢磨回味,于己有用。
青史从来是开放的。欢迎每个私人脑袋私人主见,自己取用。比如说就算立志当杀人犯,也可以思考,为啥在我国,锤子是最好用的工具?——这便是历史的可用之处。
但是,青史大义属于众人,是有评分标准的,不可以搅混水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陈兄写的好 天涯无 字143 2008-11-11 00:07:41
🙂很不敬的想起了范跑跑以及捧范的一路人 桥上 字0 2008-11-11 00:00:31
🙂这个确实很深刻! 九霄环珮 字0 2008-11-10 22:00:53
🙂【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8)
🙂瞿秋白,方志敏。对此安能不泪垂 熊腰 字0 2014-03-09 14:58:43
🙂作为从来和境界一致。赞! 五陵年少 字0 2008-11-11 18:21:07
🙂大江东流挡不住!还有雷震、殷海光、刘宜良、余纪忠 3 云横居士 字1438 2008-11-10 19:06:28
🙂嘿嘿,又是沙发 kmy1810 字0 2008-11-10 17: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