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首黄土地 -- 北京地主

共:💬23 🌺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回首黄土地-1

2月19日(正月初八)

早上,天亮得比北京晚些。在晨曦中,县城更清晰了,山上的老窑还在,但山下有更多的新窑和新楼,他们交错地挤在一起,好像祖孙几代人挤在一个窑洞里。延河水仍是从城中流过,显得那样的混浊,一座大桥横跨两岸(这是我印象里没有的)。往南上去是一个高坡,原来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院,现已被县劳动局和印刷厂占据了。再往上走,原来的县监狱正在盖高楼,旁边的县中学位置依旧,只是“按时到校”几个大红字十分显眼(后来我注意到每个学校的门口都有此标语)。据说延川县的中等教育,在各县之中名列前茅。县中学旁边有一座崭新的城关幼儿园,其中的设施有些像大城市的幼儿园。

点看全图

上午是欢迎大会,乘领导大做官样报告之时,我同老友冯山云(布堆画大师)来到了县文化馆。我印象里的县文化馆是个小院子,一码的平房,而今变成了三层的小楼。在二楼的展厅里,大红的剪纸贴满了四壁。冯山云到此地精神头格外的高,如数家珍地向前来拍照的记者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就像看到农民秋后得到劳动果实的情景。是啊,他几十年勤勤恳恳地在基层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这时,有三个猴女娃拿着剪纸跑了进来,冯山云说这是他的孙女和外孙女,她们都喜爱剪纸,而且她们的作品也参加了展览。我连忙为他们爷孙们在其作品前照了张像,看来冯山云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点看全图

大队人马开完会从街上走了过来,引起了当地人的围观,好似当年北京人围观老外(这里只有一个老外),不一会,展厅就被挤满了。我赶忙向下一个参观点——布堆画展室“转移”。这个展室在大桥对面的山上。

午后,我们是去文安驿的白家塬村参观剪纸大师高凤莲的家。汽车过沟上山,使我又清楚地看到了陕北的山山峁峁。在村头,秧歌队早已等候在哪里了,锣鼓一响,他们就扭了起来,引得男女老少相跟着围观,与会者也忙着拍照录像,十分热闹。我拍了几张扭秧歌的镜头后,就去拍那久别了的山峁与窑洞了。

点看全图

高大娘家独门独院,三孔新窑早已布置成了展室,院子里吊了一幅单人床单大小的布堆画(据说要买一万元)。靳老师在窑外讲解,窑内有的人同高大娘拍照,有的在买她的剪纸。这种大师级的剪纸能买出50~100元/张的好价钱。用土布制作的马甲也要300元/件,几个年轻人穿上了马甲还要与大师合个影。高大娘原来在村里当过村干部,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心灵手巧,剪纸也是自学成才的,现已被国内外公认为大师级的人物,号称中国的毕加索。她的剪纸作品创意新颖,十分大气。

点看全图

我与几个村民了解到,当地的生活还是很贫困的。去年是大旱之年,像他们这种连吃水都要到沟里去拉的塬上村子,其收成就可想而知了。年轻的都外出打工了。看到高凤莲坐在家里就能挣钱,他们也很眼红,但认为学不会,自认不如。以前他们村里过年从不闹红火(也不会闹),这次为了欢迎会议代表,特地召集了几个村子的人,专门学习扭秧歌。

说到扭秧歌,晚间刘家河的秧歌才是正宗的。刘家河离县城不远,两个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先要在彩门前对歌,尔后就是掏场子。只见男的手持二尺有余的木棍有节奏地边跳边打(武身子),女子手握用高粱杆扎的花灯又规律的来回摆(文身子),整个秧歌队生龙活虎,热闹非凡。对完歌后,秧歌队要先去拜庙,再回来转灯。

点看全图

我来到转灯的场地,只见用秫秸杆插成的灯阵,宛如迷宫。每个杆头上有一个用萝卜做的灯,据说有365盏。在灯场外有一个席子搭的小棚,里面摆有佛、祖、鬼三个牌位和贡品,附近还有一个方桌,上面用石、斗、升、格摆成塔形,放上萝卜灯。秧歌队拜庙回来后,先要在此处转后,才能进灯场。转灯也叫“转九曲”,不点灯进场的多为不生育的妇女,俗称“转黑灯”。有些会议代表等不及了,索性就转上了 “黑灯”。秧歌队过来了,队伍先在灯场外面转,此时开始点灯了,灯场四角还点起了火堆。我在灯场附近的大坝上放眼望去,灯场一片通明,十分壮观。灯场中心插着的杆叫老杆,是 “九曲”的心脏,当转到老杆时,人们都要跳起来摸老杆,据说摸了老杆来年的运气好。

转完“九曲”,人们又涌到另一个场院里看秧歌表演,就这样一直闹到了午夜。这就是陕北农村正月里的“闹红火”。

关键词(Tags): #陕北#延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