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把中国的钱算清楚(一) -- 陈经

共:💬189 🌺1050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贷款,钱是从哪挣来的

贷款,分为个人与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又分为消费型与经营型。贷款期限与利率各有不同,比较简单。所有金融机构各种贷款总数为31.5万亿,其中外汇贷款2692亿美元,人民币贷款29.6万亿。

所有的钱M2是45.3万亿,这是社会上所有“在乎钱”的公司、单位与个人拥有的。央行最不在乎钱,钱对央行没有意义。它拥有的是一些“资产”,发出基础货币去买这些资产,有时逆向操作,卖出“资产”冻住了一些“潜在基础货币”。

政府需要钱,但理论上不太在乎挣钱。它挣钱也花钱,有财政存款,也发国债,但目标是财政平衡。我国传统财政平衡理论认为,政府不挣钱也不欠钱是最好的,这叫“无内债”,保守起见要挣点,原则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现代”一些的财政理论认为,政府适度欠些钱,有利于社会发展,发国债不是太多的话,有好处。这两种理论都追求财政平衡,收支差在GDP的3%以内。美国政府是亏空太多,很不平衡,过头了,2008财年就是4548亿美元赤字,已经过了3%。财年截止日是9月30日,还没算各种救市资金,2009财年的赤字怎么也得上万亿,而且以后包袱越来越重,很难说是暂时的。中国政府这些年如果单算财政收支,是每年有点小赤字,1000到3000亿左右,不多。为了债券市场流动性,也还发些国债,由于想买国债的资金很多,总要发些新国债给债券市场注入活力,小赤字补完还有多。如果把旗下企业也算上,近年来应该算是挣钱了,这是一个新情况。但总的来说,政府理论上有不在乎钱的本事,只要不是亏空太多,不挣钱也能过。

其它公司、单位与个人就要在乎钱了。事业单位只要有钱运营,本可以不图挣钱的,可以算作政府一伙的。理论上应该“收支两条线”,它收上来的钱最好归财政部,要用钱也从财政部领取。实际中也要捞钱,小金库自管收支,不完美。以前乱到军队经商,实在不成体统,现在得算是正规多了。事业单位与财政部不同,没有那些特殊的收钱手段,筹款不容易,得张嘴要钱,所以也想了不少市场经济的办法。学校猛收学费,大办企业,搞投资基金,都是可能的。

公司又分两类,金融性公司,企业。金融性公司不直接造东西卖东西,搞的是“钱生钱”。传统业务是借钱给企业搞生产销售,只要未来生产与销售成功,借方也能挣钱。另一种是借钱给个人消费,让人透支未来,未来收入能填上也是不错的。还有一种算是创新业务,借钱给个人或者企业投到资本市场“钱生钱”, 金融性公司自己也互相借,只要资本市场一直涨,就能挣钱。中国公司贷款搞项目或者过日子,个人就是借个房贷,其它不太流行,私人互相借钱多。发达国家人要是缺钱,可以找银行借,这是常规,私人借反而有些奇怪。公司贷款也不一定是搞项目,低利率贷来了转手买了国债,就是稳挣的利润。金融性公司互相借钱炒也常见,投行就是专门借钱炒的。金融性公司除了手续中介服务费用,利润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借钱支持实体经济的回报,获得回报需要一定时间,一种是资本市场的盈利,做成实盈要兑现,整体上是不可兑现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金融性公司挣的大钱,一种是未来的钱,一种是一起维持资产价格做出来的浮盈。经济会增长,未来的钱会更多,资产价格会上涨,金融性公司的日常运行是以这个假设为基础的,否则业务就没有生存的基础了。会出乱子,但政府会来调控,试图恢复正常。信贷是货币体系的核心,中国M2是基础货币的3-4倍,这个货币乘数算小的,但贷款数也不少了。

2007年底,金融机构给个人的贷款(称为“居民户贷款”)余额是5.06万亿,一年增加1.2万亿。对个人有两类贷款,一种是消费性贷款,房贷车贷,一种是经营性贷款,个人抵押了房子盘来一笔钱做生意。1.2万亿增额中,8686亿是消费性贷款,其中80%以上是房贷,经营性贷款增加3111亿。没查到消费性贷款的余额是多少,央行报告只说了增额。2008年到三季度末,个人贷款余额为5.7万亿,个人消费性贷款仅增加3681,经营性贷款增加2529。2007年房贷过火,2008年又萎缩。

假设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是经营性贷款余额的2倍,再假设消费性贷款80%是房贷,可得出今年3季度末房贷余额约为3万亿。这个数值从央行报告推出,规模应该相当准确。银行只有3万亿的房贷,风险其实很小,相当于1000万户每户贷了30万,还贷不难。由于居民存款高达20.8万亿,可以推断这3万亿大部分很快就会还光,房贷并没有消耗太多未来购买力。在07、08这两年高位买房的房贷余额约是1万亿,估计首付约3、4千亿,最多就是这群人套住了。早期买房的那2万亿余额,还有还完房贷的,再加上更早的房改房,应该还是挣的,大挣的很多,除非房价跌得比2006年底还低。所以,买房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有巨大的浮盈,社会上有1个买房套住的,就有好几个买房挣到的。所以,房市的主要问题不是买房套住了闹事,而是房价高买不起,生活压力大。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说,房价跌是方向,政府的调控有这样的意图。以前调控说要“稳定房价”,现在说法是“合理价格”,应该是要跌。可以判断,中国高房价时期只不过一两年,害的人还不多,总体还有得救。如果象香港那样高房价十多年下来,房价跌就真成社会大问题了。

相对来说,散户在股票与基金上的投资,总体肯定是巨大的浮亏,大部分是赔的。有统计说散户买基金浮亏一万亿,自己买股票浮亏更多,总体浮亏应不低于2万亿。现在散户直接持有以及通过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约4万亿,估计涨到3500点左右能把浮亏做平。应该说仅就整体亏损而言,还有得救,涨回来可以想象。但由于暴涨暴跌,等于财富大交换,大多数不会炒的大输给少数会炒的。所以调控方向,一是要涨,二是不要暴涨暴跌,相信以后的发展就是如此,因为中央的调控手段慢慢完备了,暴跌会托市,暴涨能砸死。这里说的暴涨暴跌指的是大尺度的,暴涨两年暴跌一年这样。可以估计,股市在3000点以下,抱怨股市吃人的言论会占绝对上风,4000点以上可能就交口相传股市能挣钱,长线投资要有信心之类的。

2008年三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约24万亿,增速较平稳。企业的存款是21万亿,贷款比存款多。居民存款20.8万亿,贷款5.7万亿,存远多于贷。从中可看出,我国的M2结构是生产型的,搞生产的企业借贷是创造M2的的主力。居民净存款15万亿,可以理解成11.7万亿基础货币全给居民挣去了还不够,企业还倒欠3万亿,也给居民挣去了。这个结构不太正常,居民储蓄率过高。

储蓄率过高,一种解读说要扩大消费,这是老生常谈了。但由于居民贫富不均,扩大消费较为复杂。而且,扩大消费应该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概念,不是说20.8万亿居民存款一下花出去5万亿就完了,这只是一下,人没钱了又不花了。应该是以收入为基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了,消费才有可持续性。有说扩大社会保障的,居民没有后顾之忧了,大胆花钱。但收入不增加,就每月挣的都花光,能有多少?我认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类的才是可行的思路,盯着老百姓银行里的存量储蓄,没意思。90年代,全国居民收入普遍快速上涨,虽然物价也涨,但消费水平还是大大提升,储蓄率高不是关键。

我认为20.8万亿居民存款这个存量概念真正体现的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居民财产主要是存款,再就是房子也值个20多万亿,居民持有基金股票债券就只有5万亿左右,太少。房子说是有资产属性,但流通性比较差,如果不象美国那样猛搞房子抵押再贷款,大部分人就是自住房不会卖,其实也没多大意义。流通性比较好的基金股票债券,在居民财产比例中太小,所以存款才这么高。

基金股票债券规模太小,这有几个原因。股票市场,主要是一开始就规划不好,流通市值规模太小,忽然又要急剧变大,搞成了暴涨暴跌,谈股色变。等到2009年以后会逐渐正常,规模足够了。这之前,就是操纵胡炒,看各方面如何操纵,中央其实也是操纵,却抹不开面子。老实说,我不知道股市估值基准是什么,只能经验地说多少倍市净率市盈率算历史上比较高或者比较低的区域,说到底还是看操纵。另一个原因,是债券市场规模太小。国债发得太少,余额才5万亿多点,让机构几下买光了。其实让居民买,获得一个稳定的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相当不错。还有一些人人都相信永远不会倒闭的企业,也可以发企业债,居民可以来买。如果这样的债券市场规模够大,那居民用不着存款了,买债券基金、自己买债券就稳稳获得“财产性收入”了。债券市场的收益比较稳定,就可以作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基准收益率,股市收益也就有比较目标了,不用去和定期存款收益率比。定期存款收益率不是市场化的,央行定多少就是多少,拿来定股指合理区间过于离谱。没办法才这样讲,定期利息是多少,买股票分红比存款利息还好,买股吧。债券的收益就是市场化的,而且不象定期那么死,随时可以卖出去,这比20万亿放在银行吃利息好多了。

从存贷款数据来看,居民是超级财迷,净存款多于基础货币。政府也是财迷,财政存款不少。央行也不大方,冻住了好多基础货币。那么企业要挣钱,整体上挣不着居民与政府的钱,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挣未来的钱,企业扩大再生产,借了钱花出去让别的企业挣,借贷持续增长期间,企业利润也能增加。再一个是挣外国的钱,通过央行换汇挣到人民币。这种发展,迟早会碰到问题,现在已经是必须改了。外国人会经济危机少花钱,中国企业借贷增幅也越来越小,对应就是企业挣钱越来越困难。

要解决问题,发展方向很清楚。靠外国人等于靠运气,需要内部发展出让企业挣钱的方法。要么居民愿意让企业挣,要么政府愿意让利,要么靠扩大借贷账面利润。单靠扩大借贷是个死路,总要落到最终需求上,不是政府消费就是人民来消费。如果做不到,企业就会出坏账,隔几年就来一次。推动人民消费,说实在的是个糊涂事,这是历史文化问题强迫不了,硬要去做不知从何着手,可操作性低,只能当口号与发展目标,不能当解决问题的直接手段。推到后来,结论就是,“不在乎钱”的央行与政府要主动增发基础货币,“不用挣钱”的政府要大发国债猛花钱扩大赤字。不是说金融危机了要这么做,早就应该这么干了。前年去年,就说要转型,但从货币与财政手段来看,其实是逼死企业,而不是让企业转向挣内需的钱。

(待续)

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